鄒慶偉
(西南醫(yī)科大學附屬醫(yī)院 胃腸外科,四川 瀘州 646000)
目前,我國大學生在不同程度上存在著學習倦怠的狀態(tài)[1]。對于醫(yī)學院的一些學生來說,這種學習倦怠的狀態(tài)也同樣存在,這不僅能夠給醫(yī)學院學生的學習過程帶來不良影響,同時也會在一定程度上影響其學習效果,降低其學習能力[2]。鑒于此,本文為調查了解胃腸外科臨床實習生學習倦怠感現狀及影響因素,以便為胃腸外科臨床實習生學習倦怠感的改善提供依據,選取了兩家醫(yī)院胃腸外科臨床實習生學習244例為研究對象,針對其學習倦怠感現狀及影響因素進行了以下調查研究和報道。
某醫(yī)學院2016-2017級的胃腸外科臨床實習生244例,男98人,女146人,年齡20-24歲,平均(22.39±3.49)歲,其中68人獲得過獎學金,176人未獲得過獎學金,其中是獨生子女的實習生144人,非獨生子女的實習生100人,有實習經歷的學生101人,無實習經歷的學生143人,學習成績處于本校本院系平均成績以上的實習生128人,學習成績處于本校本院系平均成績以下的實習生116人。
采用問卷調查的方式對胃腸外科臨床實習生的個人情況進行調查統計和分析,并采用學習倦怠量表對胃腸外科臨床實習生的學習倦怠狀態(tài)進行評估。學習倦怠量表使用國內同類研究采用的量表進行評估,量表內容包括情緒低落、行為不當和成就感低三個維度,共計20個小條目。每個條目得分為1-5分,得分越高說明學生的倦怠程度越高。
選取SPSS 19.0軟件包為本次研究的統計學分析。統計描述計量資料用±s表示,計數資料用率或構成比。統計推斷用計量資料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χ2檢驗。以P<0.05時,認為數據比較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本次調查研究的244例胃腸外科臨床實習生的總學習倦怠得分為(61.46±9.11)分,按照三個維度分析,各維度得分分別為:情緒低落(23.56±9.34)分,行為不當(18.36±4.63)分,成就感低(18.72±7.34)分。
單因素分析結果顯示:獎學金、實習經歷、學習成績是胃腸外科臨床實習生學習倦怠感影響因素,沒有獲得過獎學金、沒有實習經歷、學習成績較差的實習生的倦怠感程度更高,且差異顯著(P<0.05),見表1。
表1 胃腸外科臨床實習生學習倦怠感影響的單因素分析
從本文上述調查研究結果,胃腸外科臨床實習生的總學習倦怠得分為(61.46±9.11)分,高于60分的中位得分值,則提示胃腸外科臨床實習生的總學習倦怠感情況屬于中等水平。這與學校的整體水平和教師隊伍素質水平存在較大相關性。
在對影響胃腸外科臨床實習生的學習倦怠感的單因素進行分析后發(fā)現,獎學金、實習經歷、學習成績是胃腸外科臨床實習生學習倦怠感影響因素,沒有獲得過獎學金、沒有實習經歷、學習成績較差的實習生的倦怠感程度更高。
進一步分析后我們發(fā)現,未獲得獎學金的學生和學習成績較高的學生他們自身的學習能力較強、學習興趣較高,并且掌握了較為全面的學習技巧和學習能力[3]。因此,他們的學習倦怠感明顯降低。有過實習經歷的實習生,他們在實習的過程中感受到了學習能力的重要性,因此對于這些有過實習經驗的學生來說,他們對于學習的意義和實習的意義感受更加深切,更能夠理解實行以后,特別是工作以后所學知識的重要性。最終使得他們更加重視學習,降低其學習倦怠感的程度[4-5]。
針對上述研究成果,我們相關的醫(yī)學學校的從業(yè)者,要從學生的個體實際情況出發(fā),針對胃腸外科臨床實習生的總學習倦怠狀態(tài)制定整體的干預方案和計劃。同時,在實施學習計劃的過程中,也要按照影響胃腸外科臨床實習生的學習倦怠感的因素對學生的個體情況進行綜合的分析和判斷,及早進行有效的和積極的干預,從而顯著的改善臨床實習學生的倦怠感[6]。
綜上所述,胃腸外科臨床實習生的學習倦怠感處于中等水平,獎學金、實習經歷、學習成績是胃腸外科臨床實習生學習倦怠感影響因素,沒有獲得過獎學金、沒有實習經歷、學習成績較差的實習生的倦怠感程度更高,臨床教學工作者要根據上述影響因素,給予實習生以盡早的針對性的教育措施和方法,以降低學習倦怠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