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焦武
(湖北省宜昌市枝江市人民醫(yī)院檢驗科,湖北宜昌 443200)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是臨床常見的心血管疾病,其典型癥狀為ST段抬高,且預后效果較差。隨著我國生活水平提高,STEMI發(fā)病率與致死率也明顯升高,這對患者的生活水平與身體健康有著嚴重影響。小而密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sdLDL-C)是低密度脂蛋白中顆粒較小密度較大的亞組分[1],有研究發(fā)現(xiàn),sdLDL-C能夠作為心血管疾病的危險因素[2]。同時有相關研究報道,血清sdLDL-C水平能夠有效評估冠心病嚴重程度[3]。但目前國內關于血清sdLDL-C與STEMI患者的預后研究較少。因此,本研究主要探討STEMI患者血清sdLDL-C水平與近期預后的相關性。
1.1一般資料 根據(jù)患者入院時sdLDL-C水平中位數(shù)(1.45 mmol/L),將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在本院確診并接受治療的100例STEMI患者分為低值組(≤1.45 mmol/L,n=50)和高值組(>1.45 mmol/L,n=50)。納入標準:(1)符合《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診斷和治療指南》中STEMI診斷標準[4];(2)獲得患者及家屬的知情同意,并簽署知情同意書;(3)發(fā)病1周內有典型胸痛癥狀。排除標準:(1)合并其他重要臟器疾病、惡性腫瘤疾病者;(2)嚴重肝腎功能不全者;(3)凝血、免疫功能異常者;(4)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血液系統(tǒng)疾病及妊娠期女性;(5)既往有精神病史者。選擇同期本院體檢健康者36例納入對照組。本研究已獲得本院醫(yī)學倫理委員會的批準。
1.2方法 收集所有研究對象基本資料,采集空腹外周靜脈血5 mL置入肝素抗凝管內,室溫下以3 000 r/min離心10 min,取上清液,存放至-80 ℃冰箱內備用。采用均相免疫法檢測血清sdLDL-C水平;采用由美國GE公司生產的彩色多普勒超聲診斷儀檢測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數(shù)(LVEF);采用美國Re-LIA公司生產的Re-LIA多功能免疫檢測儀檢測患者血清N末端B型鈉尿肽前體(NT-proBNP)、超敏C反應蛋白(hs-CRP)水平。所用試劑盒均由上海酶研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具體步驟嚴格按照試劑盒說明書進行。
1.3隨訪方式 通過電話或者上門等方式隨訪所有患者6個月,比較6個月內不良心血管事件發(fā)生率。不良心血管事件包括死亡、新發(fā)心力衰竭。
2.13組研究對象臨床基本資料的比較 3組研究對象年齡≥60歲比例,性別比例,心率,有高血壓、高脂血癥、糖尿病、吸煙史比例,總膽固醇、血肌酐水平及各種冠狀動脈病變支數(shù)比例的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但Killip心功能分級≥Ⅱ級比例,NT-proBNP、hs-CRP、LVEF及sdLDL-C水平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2STEMI形成的影響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經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結果顯示,年齡≥60歲,有吸煙及高脂血癥史,Killip心功能分級≥Ⅱ級均為影響STEMI形成的危險因素。見表2。
表1 3組研究對象臨床基本資料的比較
組別n總膽固醇(mmol/L)血肌酐(μmol/L)NT-proBNP(pg/mL)hs-CRP(mg/L)LVEF(%)sdLDL-C(mmol/L)冠狀動脈病變[n(%)]單支雙支三支高值組504.52±1.0181.66±10.251524.25±458.627.62±1.4740.36±2.324.69±1.4528(56.00)16(32.00)6(12.00)低值組504.48±1.1082.14±10.36558.65±125.323.25±1.0148.36±2.661.10±0.1726(52.00)17(34.00)7(14.00)對照組364.40±1.1280.47±10.32423.45±100.231.23±0.4353.23±3.440.44±0.090(0.00)0(0.00)0(0.00)P0.8500.816<0.001<0.001<0.0010.0010.913
表2 STEMI形成的影響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
2.3血清sdLDL-C水平與各指標的相關分析 經Pearson相關分析顯示,血清sdLDL-C水平與LVEF呈負相關(r=-0.386,P<0.001);但與Killip心功能分級、NT-proBNP及hs-CRP呈正相關(r=0.586,P<0.001;r=0.465,P=0.002;r=0.695,P=0.001)。見表3。
表3 血清sdLDL-C水平與各指標的相關分析
2.4兩組術后6個月內不良心血管事件發(fā)生率的比較 經過6個月隨訪,高值組患者出現(xiàn)新發(fā)心力衰竭12例(24.00%),死亡2例(4.00%),不良事件發(fā)生率為28.00%;低值組患者不良事件發(fā)生率為12.00%,全部為新發(fā)心力衰竭。兩組不良心血管事件發(fā)生率比較,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χ2=4.000,P=0.046)。見表4。
表4 兩組術后6個月內不良心血管事件發(fā)生率的比較[n(%)]
2.5STEMI近期預后的影響因素Cox比例風險回歸分析 經多因素Cox比例風險回歸模型分析,血清sdLDL-C水平>1.45 mmol/L是影響STEMI近期預后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見表5。
表5 STEMI近期預后的影響因素Cox比例風險回歸分析
STEMI指具有典型的缺血性胸痛,持續(xù)超過20 min,血清心肌壞死標志物水平升高,并有動態(tài)演變,心電圖具有典型的ST段抬高的一類急性心肌梗死[5-6]。而近年來,隨著我國生活水平的提高,其發(fā)病率呈現(xiàn)逐漸年輕化趨勢[7],從而嚴重影響我國人們的身體健康與生活。STEMI主要是在冠狀動脈斑塊損傷的基礎上而發(fā)生的急性閉塞性血栓,臨床發(fā)病率較高,且預后差。因此,為了能夠降低病死率,改善患者預后,尋找簡單且精確的生物學指標非常必要。低密度脂蛋白(LDL)主要由一系列大小、密度與化學組成各異的顆粒組成[8]。既往有大量研究顯示,低密度脂蛋白膽固醇(LDL-C)在動脈粥樣硬化的發(fā)展中具有重要的意義[9],其中sdLDL-C對血管壁具有較高的侵入性,與LDL-C受體親和性較差,半衰期較長,容易被氧化修飾,且抗氧化劑水平低,清除效果較慢,容易黏附在血管壁中[10],同時也是LDL促進動脈粥樣硬化發(fā)生、發(fā)展的主要亞型,且臨床上受到多種因素影響[11-12]。而目前,sdLDL-C已被美國膽固醇教育計劃委員會成人治療組認為是心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險因素[13-14]。因此,本研究探討了STEMI患者血清sdLDL-C水平與近期預后的相關性。
本研究結果顯示,STEMI患者血清sdLDL-C水平明顯高于對照者,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血清sdLDL-C水平與STEMI發(fā)生、發(fā)展有著重要的關系。同時本研究經多因素Logistic回歸分析發(fā)現(xiàn),年齡≥60歲,有吸煙史及高脂血癥史,Killip心功能分級≥Ⅱ級均可作為影響STEMI形成的危險因素,表明年齡、吸煙、高脂血癥及Killip心功能分級與STEMI的形成存在密切關系。LVEF是評價心功能的有效指標。NT-proBNP是臨床上判斷心力衰竭預后的重要標志物[15]。既往研究中,sdLDL-C與冠心病、動脈硬化等心腦血管疾病預后存在關系[16-17]。本研究經Pearson相關分析結果顯示,血清sdLDL-C水平與LVEF呈負相關(P<0.001),但與Killip心功能分級、NT-proBNP及hs-CRP呈正相關(P<0.05),表明血清sdLDL-C水平升高時,LVEF降低,而Killip心功能分級增加,NT-proBNP及hs-CRP升高,由此可見,sdLDL-C水平可能與心血管疾病存在關系。而本研究經6個月隨訪顯示,高值組不良心血管事件發(fā)生率明顯高于低值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說明血清sdLDL-C水平與STEMI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發(fā)生存在關系,與李秀鋒等[18]血清sdLDL-C水平與頸動脈粥樣硬化相關性的研究結果一致。由于心肌梗死可導致梗死動脈供應的心肌供血量急劇降低,嚴重時可出現(xiàn)大面積的心肌壞死,從而可引起患者出現(xiàn)心力衰竭或者死亡等不良心血管事件。而臨床中心肌梗死預后與心肌壞死的數(shù)量及側支循環(huán)供血量存在密切關系[19]。而本研究中血清高sdLDL-C水平能夠誘導人體血栓素合成,導致血栓形成,從而可加重心肌壞死,增加不良心血管事件發(fā)生。同時,為進一步證明血清sdLDL-C水平與STEMI患者近期預后關系,本研究經多因素Cox比例風險回歸模型分析得出血清sdLDL-C水平>1.45 mmol/L可作為影響STEMI近期預后的獨立危險因素(P<0.05),表明血清sdLDL-C水平升高能夠影響STEMI的近期預后,與孔偉菊等[20]在對血清sdLDL-C水平與合并代謝綜合征缺血性腦梗死關系中的研究結果基本一致。
綜上所述,血清sdLDL-C水平升高提示STEMI患者近期的死亡、新發(fā)心力衰竭等不良心血管事件發(fā)生率增加,sdLDL-C水平能夠作為預測STEMI近期預后的獨立危險因素。但本研究選取樣本量較少,研究時間過短,需進一步研究驗證結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