邊改桃
(定西市臨洮縣中醫(yī)院,甘肅 臨洮 730500)
胃癌是具有高發(fā)病率、高病死率的惡性腫瘤,胃癌根治術為首選治療方案,效果確切。但術后并發(fā)癥多,疼痛感強烈,導致患者產生焦慮、抑郁等負性情緒,對其睡眠、生活質量產生嚴重影響。臨床研究指出[1],胃癌是一種身心疾病,外在治療的同時應加強心理護理,引起心理反應,才能更好發(fā)揮治療效能。適宜的心理應激有利于胃癌病情轉歸。心理護理通過對患者實施心理干預,可提高患者疾病認知水平,消除焦慮、恐懼、抑郁等一系列不良心理狀態(tài),從而改善生活質量。有研究表明[2],心理護理有助于緩解胃癌根治術患者術后疼痛。本研究中胃癌根治術患者采用心理護理,觀察這一護理模式對患者生活質量的影響,現報道如下。
采用隨機對照試驗設計,選取2016年1月-2019年6月臨洮縣中醫(yī)院收治的胃癌根治術患者87例,采用隨機字母表法分為觀察組(n=43例)與對照組(n=44例)。觀察組男25例,女18例,年齡42~73 歲,平均(61.42±4.37)歲;病程 1~4 年,平均(2.05±0.43)年;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 21 例,高中及中專17例,大專及以上5例。對照組男27例,女17 例,年齡 44~74 歲,平均(61.82±4.29)歲;病程 1~4年,平均(2.13±0.50)年;文化程度:初中及以下 23例,高中及中專15例,大專及以上6例。
納入標準:①均經影像學檢查及病理組織檢查確診,并接受胃癌根治術;②無認知功能障礙、精神性疾??;③均能夠主動配合護理;④患者均知曉本研究詳情并自愿參與。
排除標準:①合并心、腦、腎等臟器疾??;②存在手術禁忌癥;③依從性差;④合并嚴重血液系統(tǒng)疾病。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包括術前指導患者禁飲飲食,術中幫助患者選擇合適體位,密切監(jiān)測生命體征,術后做好心電監(jiān)護,記錄引流液性狀、量等;指導患者遵醫(yī)囑服藥,保持好心情等。
觀察組在常規(guī)護理基礎上進行心理護理:①術前心理護理:胃癌患者關注的重點在于疾病能夠治愈,能否減輕痛苦,術前1d,有經過專業(yè)訓練的護理人員向患者介紹腹腔鏡胃癌根治術相關知識,介紹其治療進展及優(yōu)勢,耐心回答患者疑問,增強其治療信心;評估患者情緒狀態(tài),若不良情緒嚴重則進行心理疏導,向患者講解身邊發(fā)生的愉快事情,轉移其注意力;②術中心理護理:進手術時鼓勵患者,給予患者眼神鼓勵,緩解其緊張不安情緒;③術后心理護理:術后及時告知患者病情,注意語言不能過于直白,不能閃爍其詞;針對內向患者,采用委婉的方式告知患者治療效果,告知患者保持良好情緒積極配合治療。針對外向患者可如實告知病情,避免其因猜測所致焦慮情緒;挑選合適時機向患者說明術后還需接受化療;患者由于術后忍受并發(fā)癥、疼痛折磨情緒不佳,加之對化療的恐懼,消極心理加重,治療依從性降低;因此護理人員應與患者加強溝通,耐心講解化療的益處、不良反應、費用等;文化程度較低的患者應注意語言的通俗性;同時,可通過舉辦講解、病友交流會等形式增強患者后續(xù)治療的信心;術后指導患者進行早期運動,鼓勵患者下床,使患者看到自己的堅強與良好的身體素質,有助于增強其治療信心;④社會支持:社會支持對癌癥患者生活質量具有重要影響,因此護理人員應重視給予患者社會支持,指導患者家屬、朋友、社會團體等與患者溝通,使患者感受到關心與支持,增加患者安全感與歸屬感。
①情緒狀態(tài):采用漢密爾頓焦慮量表(Hamilton anxiety rating scale,HAMA)、 漢密爾頓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HAMD) 評價患者護理前后焦慮和抑郁情緒,HAMD在7分及以上存在抑郁情緒,分值越高抑郁情緒越嚴重,HAMA在7分及以上存在焦慮情緒:分值越高焦慮情緒越嚴重。
②睡眠時間:記錄2組患者護理前后睡眠時間;
③生存質量:采用健康狀況調查簡表(the MOS 36-item short from health survey,SF-36)評定,機體疼痛、情感職能、生理職能、社會功能、生理功能、活力、精神健康及一般健康狀況等維度,共36個條目,總分為100份,分值越高則生活質量越好。
計數資料以頻數、率描述,χ2或Fisher確切概率法檢驗。以(±s)描述計量資料,兩獨立樣本檢驗或配對樣本t。若計量資料呈偏態(tài)分布或不符合方差齊性,以M(最小值-最大值)表示,Mann-Whitney U檢驗。以P<0.05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使用SPSS20.0處理。
護理前,將2組患者HAMD、HAMA評分進行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護理后組內比較,2組患者HAMD、HAMA評分均較護理前下降,組間比較,觀察組明顯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1。
表1 2組患者比較(±s,分)
表1 2組患者比較(±s,分)
注:與護理前比較,*P<0.05。
組別 H A M D H A M A護理前 護理后 護理前 護理后對照組(n=4 3) 2 3.6 1±2.5 2 1 6.4 3±1.7 4* 1 7.6 4±1.7 4 1 4.4 2±1.5 3*觀察組(n=4 4) 2 4.1 0±2.4 3 1 2.3 9±1.5 0* 1 7.1 6±2.4 7 1 1.3 7±1.2 8*t 0.9 2 3 1 1.6 0 8 1.0 4 6 1 0.0 9 4 P 0.3 5 8 0.0 0 0 0.2 9 9 0.0 0 0
護理前,2組睡眠時間相比無明顯差異(P>0.05)。護理后觀察組睡眠時間明顯長于對照組(P<0.05)。 見表 2。
表2 2組患者睡眠時間比較(±s,h)
表2 2組患者睡眠時間比較(±s,h)
?
護理后,觀察組機體疼痛、情感職能、社會功能、活力、精神健康、一般健康狀況評分均高于對照組(P<0.05),2組患者生理職能、生理功能評分比較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 3。
表3 2組患者生存質量比較(±s,分)
表3 2組患者生存質量比較(±s,分)
組別 機體疼痛 情感職能 生理職能 社會功能 生理功能 活力 精神健康 一般健康狀況對照組(n=4 3) 6 5.2 1±7.8 2 6 5.3 5±7.1 8 4 5.8 2±5.6 4 5 3.8 3±5.7 4 4 8.9 8±5.4 2 4 6.8 3±5.5 6 6 1.5 8±6.7 8 4 6.3 8±5.5 1觀察組(n=4 4) 7 0.4 9±8.2 4 7 5.6 1±8.5 6 4 7.7 6±5.5 8 6 0.3 5±6.3 7 5 1.1 4±6.7 1 5 3.5 2±6.1 3 6 9.4 3±7.6 5 5 3.5 8±6.2 4 t 3.0 6 4 6.0 5 0 1.6 1 3 5.0 1 2 1.6 4 9 5.3 2 8 5.0 6 1 5.7 0 0 P 0.0 0 3 0.0 0 0 0.1 1 1 0.0 0 0 0.1 0 3 0.0 0 0 0.0 0 0 0.0 0 0
胃癌根治術是治療胃癌的有效手段,可將病灶整塊切除,包括病灶及可能浸潤的胃壁,對集體損傷較大,術后并發(fā)癥較多。胃癌患者術后還需輔助化療,以降低復發(fā)率,延長患者術后生存時間。調查研究顯示[3],胃癌根治術患者術后焦慮、恐懼、抑郁等情緒較重,使患者治療依從性嚴重下降。情感意志因素對疾病的發(fā)生、發(fā)展及預后所產生的影響已經臨床實踐證實,過度的焦慮、抑郁、消極、厭世情緒會降低機體抵抗力,影響生活質量[4]。胃癌不僅造成患者軀體創(chuàng)傷,病痛、經濟壓力、社會功能的喪失還會對患者造成強烈的精神創(chuàng)傷。因此,胃癌康復的目標不僅在于控制病情,還應注重緩解患者心理壓力,提高生活質量。
心理干預通過改變患者的認知,轉移對疼痛的注意力,緩解負性情緒等減輕患者心理痛苦,增強其治療信心。本研究中胃癌根治術患者實施心理護理,結果顯示,觀察組HAMD、HAMA評分均低于對照組,睡眠時間長于對照組。提示,心理護理有助于緩解患者負性情緒,延長睡眠時間。原因可能在于,心理護理通過減輕患者心理壓力,提高術后疼痛閾值,從而緩解、焦慮抑郁情緒,提高睡眠質量,與徐惠麗研究具有一致性[5]。心理護理注重與患者建立良好的護患關系,并調動社會支持力量,使患者家屬、朋友、社會團體等參與護理,營造溫暖、充滿愛心的治療氛圍,有利于患者擺脫孤獨、絕望的情緒,改善負性情緒。術后針對化療相關知識進行健康知識宣教,有助于糾正錯誤認知,避免其過度猜測影響情緒,從而增強治療信心。生活質量低下可影響神經系統(tǒng)調節(jié)功能,使免疫系統(tǒng)紊亂,免疫力下降[6]。張芹研究指出[7],心理護理有助于提高胃癌根治術患者術后生存質量。本研究結果顯示,觀察組生存質量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提示心理護理有助于提高胃癌根治術患者生存質量。原因可能在于,心理護理消除患者不良情緒,使患者治療依從性提高,能夠積極主動配合治療與護理,從而使治療效果提升,生存質量改善。
綜上所述,對胃癌根治術患者實施心理護理有助于減輕患者焦慮、抑郁等不良情緒,在一定程度上延長睡眠時間,提高生存質量。因此,心理護理是適用于胃癌根治術患者的有效護理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