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3種綠色防控技術(shù)對小菜蛾的防治效果

      2020-08-27 03:55:36冷春蒙袁向群周靖華郭彥君時春喜劉俊松李怡萍
      西北農(nóng)業(yè)學報 2020年8期
      關(guān)鍵詞:誘劑赤眼蜂小菜蛾

      冷春蒙,袁向群,周靖華,侯 偉,郭彥君,時春喜,劉俊松,李怡萍

      (1.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植保資源與病蟲害治理教育部重點實驗室,陜西楊凌 712100; 2.西北農(nóng)林科技大學,農(nóng)業(yè)部西北黃土高原作物有害生物綜合治理重點實驗室,陜西楊凌 712100; 3. 陜西省現(xiàn)代農(nóng)業(yè)培訓中心,西安 710003; 4.寶雞市農(nóng)業(yè)技術(shù)推廣服務中心,陜西寶雞 721001;5.太白縣農(nóng)業(yè)技術(shù)推廣服務中心,陜西太白 721600; 6.武漢綠素高科技農(nóng)業(yè)發(fā)展有限公司,武漢 430062)

      小菜蛾(Plutellaxylostella),又名小青蟲、兩頭尖,屬鱗翅目,菜蛾科,是危害十字花科蔬菜的世界性重要害蟲[1-2]。由于發(fā)生面積較大,危害時間較長,防治難度大,小菜蛾已逐漸取代菜青蟲,成為蔬菜上第1號害蟲,一般造成十字花科蔬菜產(chǎn)量損失達20%~50%,嚴重時達到60%以上,小菜蛾的世代重疊嚴重,種群基數(shù)大,給小菜蛾的防治工作帶來極大的困難,且小菜蛾防治以化學防治為主,物理及生物防治為輔,全世界每年防治小菜蛾所用相關(guān)費用將近40億美元,但頻繁使用化學農(nóng)藥導致“3R”(抗性、殘留、再猖獗)問題日益嚴重[3-4]。性誘劑防治就是用性誘劑把雄蛾誘至誘捕器,干擾和阻斷其交配,以達到防治目的[5-7],利用性誘劑防治小菜蛾是目前種群生態(tài)控制的有效措施之一,具有專一、無毒、高效、不易產(chǎn)生抗性的特點[8]。性誘劑的誘捕效果受多種因素影響,如性誘劑的劑型、誘捕器形狀、性誘劑懸掛高度等[9]。另外,小菜蛾是抗藥性發(fā)展較為嚴重的害蟲之一,如北京市、陜西省寶雞市、云南省通海市、海南省??谑泻蛢?nèi)蒙古自治區(qū)的呼和浩特市等地均出現(xiàn)不同程度的抗性[10-14],因此迫切需要開發(fā)和利用高效、速效、低殘留的藥劑。螟黃赤眼蜂是一種多寄主寄生蜂,對多種鱗翅目害蟲有較好的防治效果,被列為最佳的綠色防控技術(shù)之一[15]。本研究針對目前常用的4種誘捕器和2種誘芯,探究其不同組合對小菜蛾成蟲的誘捕效果,明確誘捕效果最佳的組合類型。選取7種生物源農(nóng)藥進行防效比較,篩選高效、低毒的生物藥劑。釋放螟黃赤眼蜂,探究其對小菜蛾卵的寄生能力。該研究為生產(chǎn)中利用性誘劑誘殺、生物農(nóng)藥以及螟黃赤眼蜂防治小菜蛾的綠色防控技術(shù)提供參考依據(jù)。

      1 材料與方法

      1.1 供試材料與藥劑

      誘芯A,北京中捷四方小菜蛾性誘劑(綠色天然橡膠塞型誘芯);誘芯B,寧波紐康生物技術(shù)有限公司(紅色塑料毛細管型誘芯)。

      三角型誘捕器、船型誘捕器、水盆型誘捕器、圓柱型誘捕器,均購自北京中捷四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60g/L乙基多殺菌素懸浮劑(spinosad,陶氏益農(nóng)中國有限公司);0.5%藜蘆堿水劑、0.3%苦參堿水劑(aqueous,馥稷生物科技發(fā)展有限公司);8 000 IU/μL蘇云金桿菌懸浮劑(spinosad,山東泰諾藥業(yè)有限公司);純天然生物代謝物綠素Ⅰ水劑(aqueous,武漢綠素高科技農(nóng)業(yè)發(fā)展有限公司);3.0%阿維菌素乳劑(micro-emulsion,陜西上格之路生物科學有限公司);300億OB/mL科云小菜蛾顆粒體病毒懸浮劑(spinosad,中科白云有限公司);螟黃赤眼蜂卵卡,購于北京中捷四方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2 試驗方法

      1.2.1 試驗設(shè)計 試驗于2018年6月10日至8月10日在陜西省太白縣嘴頭鎮(zhèn)的甘藍田進行。選擇土壤、肥力、水分條件一致、甘藍長勢較為整齊,且小菜蛾發(fā)生嚴重的地塊進行。

      性誘劑誘捕試驗:試驗將4種誘捕器和2種誘芯分別組合,共計8個處理,每處理重復3次。各處理以“口”字形隨機排列,各誘捕器間隔15 m,重復間隔30 m,以減少誘捕器間的干擾。誘捕器高度基本與作物頂端高度相同。

      藥效篩選試驗:設(shè)置60 g/L乙基多殺菌素懸浮劑(SC)1 000倍、綠素Ⅰ水劑(AS)300倍、 8 000 IU/μL蘇云金桿菌懸浮劑(SC)2 500倍、 0.3%苦參堿水劑(AS)500倍、0.5%藜蘆堿水劑(AS)500倍、300億OB/mL科云小菜蛾顆粒體病毒懸浮劑(SC)300倍、3.0%阿維菌素乳劑(ME)1 500倍7個藥劑處理組和1個清水對照組,每組重復3次,每小區(qū)面積20 m2,采用常規(guī)葉面噴霧方法,對甘藍植株進行自上而下均勻噴霧施藥,正反面濕潤為止。

      釋放螟黃赤眼蜂試驗:當誘捕器連續(xù)誘到成蟲時,選擇在傍晚釋放,卵卡放在離地面17~ 20 cm高的葉子背面,均勻放置于甘藍田中,每 5 d放蜂1次,放蜂4次,每666.7 m2放蜂共 30 000頭,試驗重復3次,每塊試驗田面積為333.3 m2。

      1.2.2 調(diào)查方法 性誘劑誘捕試驗:試驗期間,每隔4 d記載1次誘捕器中誘集到的成蟲,觀測時間為8:00-10:00,檢查完后將小菜蛾從水桶中、袋中或粘膠上取走。水盆型誘捕器及時添加水和洗衣粉,使水面與誘芯距離保持 2 cm,8 d更換1次粘板。

      藥效篩選試驗:每小區(qū)以對角線5點取樣,每點3株,共15株。定點定株掛牌標記,施藥前調(diào)查整株甘藍上的小菜蛾幼蟲,并于施藥后1、3、7、10 d調(diào)查小區(qū)內(nèi)定點定株甘藍上的小菜蛾活蟲數(shù),計算蟲口減退率和防效。

      釋放赤眼蜂試驗:最后一次放蜂7 d后進行調(diào)查,統(tǒng)計方法為5點取樣法。每個點取3棵甘藍上的所有小菜蛾卵于塑料袋中,并逐一放入注釋簽,當卵表現(xiàn)出寄生特征(變黑褐色)時調(diào)查被寄生率。

      1.3 數(shù)據(jù)分析

      試驗數(shù)據(jù)用SPSS進行分析,使用鄧肯氏新復極差測驗(DMRT)進行方差分析,原始數(shù)據(jù)不做任何轉(zhuǎn)換。

      藥效試驗防治效果以蟲口減退率及防效確定,計算公式如下:

      蟲口減退率=(施藥前蟲口基數(shù)-施藥后活蟲數(shù))/施藥前蟲口基數(shù)×100%

      防效=(處理區(qū)蟲口減退率-對照區(qū)蟲口減退率)/(1-對照區(qū)蟲口減退率)×100%

      卵寄生率=發(fā)黑的卵粒數(shù)/收集的所有卵粒數(shù)×100%

      2 結(jié)果與分析

      2.1 不同類型誘捕器與誘芯誘集小菜蛾效果

      由表1可知,不同類型的誘芯和誘捕器誘集效果不同。除船型誘捕器2種誘芯誘集效果無明顯差異外,其余3種誘捕器的2種誘芯誘集效果均有明顯差異,且均表現(xiàn)為橡膠塞型誘芯(誘芯A)的誘捕效果優(yōu)于毛細管型誘芯(誘芯B)。在三角型誘捕器中,誘芯A誘集量為620頭,誘芯B誘集量為445頭,誘集量僅為誘芯A的71.8%。在水盆型誘捕器中,誘芯A誘集量為485頭,誘芯B誘集量為317頭,僅為誘芯A的65.4%。圓柱型誘捕器中,誘芯A誘集量為201頭,誘芯B誘集量為110頭,僅為誘芯A的54.7%。縱觀誘捕器與誘芯的8種組合,橡膠塞型誘芯的誘捕效果優(yōu)于毛細管型誘芯,船型誘捕器配綠色天然橡膠塞型誘芯或紅色塑料毛細管型誘芯誘捕效果 最佳。

      表1 各誘捕器在不同誘芯下誘捕小菜蛾效果Table 1 Trapping effect of each trap on Plutella xylostella with different lures

      2.2 7種生物農(nóng)藥對小菜蛾的防治效果

      7種生物農(nóng)藥藥劑田間防治甘藍小菜蛾均有一定的效果(表2)。施藥1 d后,60 g/L乙基多殺菌素懸浮劑防治小菜蛾的效果最好,達 78.93%,0.3%苦參堿水劑和3.0%阿維菌素乳劑次之,分別為75.93%和71.78%。綠素Ⅰ水劑和0.5%藜蘆堿水劑防治效果最差,均未達到60%,與其他處理差異顯著。藥后3 d,對小菜蛾的防治效果較施藥1 d后的防治效果均有所上升,取得較好的防效,均達70%以上。其中,60 g/L乙基多殺菌素懸浮劑防效最好,達85.59%,其次是3.0%阿維菌素乳劑、0.3%苦參堿水劑和 8 000 IU/μL蘇云金桿菌,防治效果也已達到80%以上。綠素Ⅰ水劑、0.5%藜蘆堿水劑和300億OB/mL科云小菜蛾顆粒體病毒懸浮劑效果較差,分別為73.02%、71.88%和 73.19%,但三者之間無顯著性差異。藥后7 d,僅0.5%藜蘆堿水劑的防治效果低于80%,為 76.63%,與其他藥劑防效有顯著性差異。其余6種藥劑防治效果均高于85%,其中60 g/L乙基多殺菌素懸浮劑和 3.0%阿維菌素乳劑防效已達90%以上,分別為 90.02%和90.06%,二者無顯著性差異。藥后 10 d,300億OB/mL科云小菜蛾顆粒體病毒懸浮劑效果較差,僅為75.58%,與噴施7 d的防效相比有明顯的下降。其次是0.5%藜蘆堿水劑,但其防效在藥后一直呈增長趨勢,此時防效已至85.90%,取得一定效果。其余5種藥劑防效均在90%以上,且無顯著性差異,其中0.3%苦參堿水劑防效最高,為93.54%。

      表2 7種藥劑對小菜蛾田間防治效果Table 2 Prevention and control of Plutella xylostella in the field with 7 pesticides

      總體看來,在噴施藥劑10 d后,7種生物農(nóng)藥對甘藍小菜蛾均表現(xiàn)出一定防治效果。施藥 1 d 后60 g/L乙基多殺菌素懸浮劑對小菜蛾的防治效果最高,速效性最好;隨著施藥時間的推移,300億OB/mL科云小菜蛾顆粒體病毒懸浮劑于施藥后7 d防效達到最高,施藥10 d后防效明顯下降,持效期相對較短;綠素Ⅰ水劑施藥1 d到 10 d后防效增長幅度最高。

      2.3 釋放螟黃赤眼蜂對小菜蛾卵的寄生效果

      田間釋放螟黃赤眼蜂結(jié)果表明,螟黃赤眼蜂對小菜蛾卵有較好的寄生作用(表3),寄生率分別為70.6%、72.29%和66.74%,均在65%以上,且無顯著性差異,通過寄生小菜蛾的卵,能有效減少幼蟲產(chǎn)生的數(shù)量,說明螟黃赤眼蜂通過對卵的寄生對小菜蛾的防治能產(chǎn)生一定作用。

      表3 赤眼蜂對小菜蛾卵的寄生情況Table 3 Statistical table of parasitic quantity of Trichogramma chilons to Plutella xylostella eggs

      3 討 論

      性誘劑誘捕器效果除受田間的光照、溫度、風向、風速等氣象因子影響外,還受誘捕器形狀等因素的影響。章金明等[16]研究發(fā)現(xiàn),翼型誘捕器>水桶型誘捕器>三角型誘捕器或漏斗型誘捕器>干式誘捕器。黃慶文等[17]研究表明,粘膠型誘捕器>水盆型誘捕器。徐淑華等[18]研究表明,船型誘捕器>三角型誘捕器>水盆型誘捕器。朱九生等[19]研究表明,翼型誘捕器>黃板>三角型誘捕器>水盆型誘捕器。本研究發(fā)現(xiàn)誘集效果最好的是帶粘板的船型誘捕器,與上述研究者的結(jié)果相一致,原因可能是船型誘捕器開口較大,有利于誘芯的氣味揮發(fā),因此更容易吸引小菜蛾,而底部的粘板則會將被吸引來的小菜蛾粘住,使其無法逃脫。三角型誘捕器誘集效果次于船型誘捕器,優(yōu)于水盆型誘捕器,也與前人研究者結(jié)果一致,可能是因為粘板比洗衣粉水對吸引來的小菜蛾的防逃逸力和致死力更強,水盆型誘捕器誘集率低的另一可能原因是與水盆中水面高度有關(guān),水位的變化會影響其誘捕效率。圓柱型誘捕器誘捕效率最差,可能是因為其中沒有可以殺死或有效困住小菜蛾的措施,因此被吸引的小菜蛾有可能飛出誘捕器,導致誘集效果的下降。不同的性誘劑對害蟲的誘集效果不同。趙安平等[20]研究發(fā)現(xiàn),不同性誘劑對甜菜夜蛾的誘集效果不同,本試驗發(fā)現(xiàn)在小菜蛾中也有類似情況。

      近年來,隨著國家對農(nóng)產(chǎn)品質(zhì)量生產(chǎn)安全要求以及人民群眾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人們對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的農(nóng)藥防治蔬菜病蟲害的呼聲越來越高[21-23],因此,選擇高效低毒的生物農(nóng)藥防治害蟲尤為重要。本研究篩選的7種生物農(nóng)藥對防治小菜蛾均有一定的效果,施藥1 d后60 g/L乙基多殺菌素懸浮劑對小菜蛾的防治效果最佳;隨著施藥時間的推移,300億OB/mL科云小菜蛾顆粒體病毒懸浮劑于施藥后7 d防效達到最高;綠素Ⅰ水劑施藥1 d到10 d后防效增長幅度最高??鄥A是通過胃毒和觸殺起效的植物源殺蟲劑[24],對環(huán)境污染小,且不易形成害蟲抗藥性,適合作為小菜蛾防治的主要殺蟲劑,乙基多殺菌素是多殺霉素的換代產(chǎn)品,與阿維菌素都在小菜蛾的防治中取得很好的防治效果,且具有明顯的速效性和持效性,蘇云金桿菌雖然速效性略差,但也有一定的防治效果,這與王品舒等[25]在2017年所得結(jié)果相同。本研究發(fā)現(xiàn),300億OB/mL科云小菜蛾顆粒體病毒懸浮劑持效性差,其防效在藥后7 d達到最高,隨后開始降低,該趨勢與李芳功等[26]和梁瑞萍等[27]所得結(jié)果一致,建議在小菜蛾世代重疊時,即藥后7~10 d再次防治 1次,將蟲情控制在不產(chǎn)生危害的范圍內(nèi)。

      赤眼蜂對小菜蛾等鱗翅目蔬菜害蟲有較好的防治效果,不同種類的赤眼蜂對小菜蛾卵的寄生能力有所不同,鄧金花等[28]在對澳洲赤眼蜂、暗黑赤眼蜂、短管赤眼蜂和廣赤眼蜂對小菜蛾卵的寄生差異性研究中發(fā)現(xiàn),澳洲赤眼蜂的寄生卵粒數(shù)最多,暗黑赤眼蜂次之,而短管赤眼蜂和廣赤眼蜂寄生小菜蛾卵粒數(shù)最少。湛江華等[29]研究發(fā)現(xiàn),螟黃赤眼蜂對小菜蛾卵的寄生率為 82.27%,稻螟赤眼蜂對小菜蛾卵的寄生率為 67.33%,明顯低于螟黃赤眼蜂。本試驗中使用中捷四方提供的螟黃赤眼蜂對小菜蛾卵的寄生率均在65%以上,最高可達72.29%,與前人研究結(jié)果相似,均說明赤眼蜂對小菜蛾卵有較好的寄生效果,釋放赤眼蜂是一種有效的無公害防治方法,但釋放時要注意使用前后不能使用化學農(nóng)藥,且要避免灌溉、雨天、陽光暴曬等不利因素的影響。

      本試驗研究結(jié)果表明:船型誘捕器配綠色天然橡膠塞型誘芯或紅色塑料毛細管型誘芯為最佳組合,可以在生產(chǎn)中進行推廣。研究篩選的7種生物源農(nóng)藥多具有良好的持效性,苦參堿有效成分復雜,不易產(chǎn)生抗藥性;綠素Ⅰ水劑防效增長很快,可在甘藍的全生育期使用;乙基多殺菌素由于成本較高,可作為替換的生物源殺蟲劑;而阿維菌素雖同樣有很好的速效性,但也有研究表明,北京昌平區(qū)小菜蛾田間種群已經(jīng)出現(xiàn)對阿維菌素的中等水平抗性[10],因此,應減少對阿維菌素的使用;蘇云金桿菌雖速效性不理想,但可用于防治低齡幼蟲或有機蔬菜生產(chǎn),可將上述殺蟲劑進行輪換配合使用?;谛〔硕觐w粒體病毒殺蟲劑速效性較慢、專一性強、不易產(chǎn)生抗性等特點,建議蔬菜生產(chǎn)上與蟲情測報設(shè)備配合使用,確定最佳施藥時期,并與一些速效性較好的殺蟲劑進行混合使用,以減輕害蟲危害程度,降低經(jīng)濟損失,保證防治效果。赤眼蜂對小菜蛾卵有較好的寄生效果,可在小菜蛾發(fā)生前期釋放赤眼蜂,通過寄生小菜蛾的卵以大幅度降低小菜蛾的數(shù)量,從而降低小菜蛾的危害。

      猜你喜歡
      誘劑赤眼蜂小菜蛾
      5種赤眼蜂品系對米蛾卵和梨小食心蟲卵的選擇偏好研究
      四種赤眼蜂對槐尺蠖卵的寄生能力及適應性
      十字花科蔬菜小菜蛾與半閉彎尾姬蜂種群動態(tài)研究
      植物保護(2022年1期)2022-02-10 23:33:07
      武漢地區(qū)春甘藍小菜蛾發(fā)生動態(tài)與氣象因子關(guān)系研究
      小菜蛾半閉彎尾姬蜂簡化擴繁技術(shù)
      省植保站派員參加 生物食誘劑應用技術(shù)培訓班
      應用3種赤眼蜂防治油松毛蟲試驗
      防護林科技(2018年2期)2018-03-09 07:54:52
      4種引誘劑林間誘捕松墨天牛效果比較
      室內(nèi)飼養(yǎng)小菜蛾與田間種群生物學特性比較研究
      淺談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意義及發(fā)展前景
      昭苏县| 获嘉县| 慈利县| 乐山市| 灌阳县| 临澧县| 砚山县| 彝良县| 永安市| 龙井市| 龙岩市| 道孚县| 明星| 巴青县| 石阡县| 普宁市| 当雄县| 龙江县| 明溪县| 和林格尔县| 武定县| 黎平县| 紫云| 怀仁县| 竹溪县| 金堂县| 库车县| 开封县| 麻城市| 闸北区| 开江县| 成都市| 芷江| 浮山县| 尚志市| 济源市| 攀枝花市| 霍邱县| 九龙坡区| 荥阳市| 蓬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