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泳華
摘要:在產(chǎn)品設計中結構設計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環(huán)節(jié),結構設計是否合理直接影響產(chǎn)品的質量、成本與功能。本文為設計合理的板式電腦桌結構,結合大量實地調查與范例,從切割設備、封邊設備、打孔設備、組裝設備、包裝設備等五個方面分析了結構設計的工藝要求,并從這五個方面對結構工藝性認真審查。
關鍵詞:生產(chǎn)設備;結構設計;工藝性要求
中圖分類號:TB47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碼:1672-7053(2020)07-0155-02
1產(chǎn)品的結構設計工藝性概述
產(chǎn)品的結構設計工藝性是指所設計的產(chǎn)品在滿足使用性能的情況下,其制造、裝配連接、維修的可行性和經(jīng)濟性。新設計的產(chǎn)品應符合相應的工藝性指標,在目前的生產(chǎn)條件下實現(xiàn)經(jīng)濟、合理進行制造,并便于后期操作與維護。讓工藝制造既能保證產(chǎn)品質量,又能大幅度降低成本,從而提高經(jīng)濟效益。
2生產(chǎn)設備對板式電腦桌的結構設計工藝性要求分析
現(xiàn)代板式電腦桌,采用流水線生產(chǎn),使用的設備有切割設備、封邊設備、打孔設備、組裝設備、包裝設備等,其中很多設備是專用設備,對產(chǎn)品的結構有特殊的要求。在電腦桌設計和定型前評估不同設備對產(chǎn)品結構性的要求,能減少設備損耗或者新模具的投資,效果顯著。
2.1切割設備的工藝性要求
2.1.1下料板規(guī)格盡量少
下料工序若因板品種太多無法完全購置而拖延時日,對交貨日期影響甚大,同時品種太多也會增加放置管理的難度。另外,每臺板式電腦桌包括面板、左右側板、各抽屜板等二十幾塊板,各種板需區(qū)分是刨花板或中纖板,飾面材料是鐵刀木還是楓木,飾面形式是單貼還是雙貼,板厚是15mm、18mm、25mm,下料過程極其復雜。因此,需減少板規(guī)格,簡單生產(chǎn),如為體現(xiàn)整桌的分量,采用18mm+18mm=36mm厚的加厚面板,不宜用15mm+25mm=40mm厚度,從而不增加板規(guī)格,既產(chǎn)生效果又不增加板規(guī)格,效果良好。
2.1.2板件尺寸應標準化
開料時,將鋸路寬度(3mm)以及板材邊部加工余量(5mm)考慮進去。由此產(chǎn)生板件標準長公式a=2440/2(3,4,5,6…)-8,標準寬公式b=1220/2(3,4,5,6…)-8。板件長度因結構需要相對固定,寬度則較隨機,標準化公式主要應用于寬度。另外,板的寬度不小于60mm,利于在自動封邊機封邊。對于傾斜件與弧形件尺寸也應標準化,這種板材屬于二次加工,為提高生產(chǎn)效率,應將一次加工出來的外廓長方形寬度標準化,如圖1。
另外,板材利用率雖然是尺寸設計考慮的首要因素,但也不能因過分追求板材利用率而使開料圖上開料尺寸規(guī)格繁多,這既造成了效率下降,又使操作者容易出錯。
2.1.3一些關聯(lián)板寬度盡量設置相同或接近
根據(jù)數(shù)據(jù)調查、定位,調節(jié)刻度時間占整體切割時間60%,每種板定位兩次(長度與寬度),定位完成后還要試切,耗時耗眼,因此,減少定位次數(shù)是切割效率提高比較理想的方法。板的寬度較隨機,可將一些關聯(lián)板件寬度設計相同,或相近,如柜頂板與底板,上板與鍵盤板,上背板與上側板,大抽面板與桌背板等,可節(jié)約一次調試時間,加快切割速度。同理,長寬尺寸差別不大的板最好尺寸一致,如活動柜的面板為396mm×400mm,可將其調整為396mm×396mm,既方便識別(后期鉆孔時難找出長與寬),也可減少一次調機定位時間,減少潛在的錯誤率。
2.1.4下料板應留有部分加工余量
下料過程允許誤差,雖然誤差值是+1到-1,但有時因刀具出現(xiàn)問題、同時切割多片板或工人操作疲勞時誤差值會增大,而部分對尺寸要求較高的板可能因誤差太大而不能裝配,由此產(chǎn)生的二次加工費事費力,特別是放在框中的板材以及夾在中間的鍵盤板,如果因誤差值偏大而無法放入框中,問題則非常大,因此應事先計算誤差,預留些加工余量,即使出現(xiàn)較大誤差也比較好解決。
2.1.5設置符號警示板紋路的準確性
根據(jù)視覺習慣,木紋飾面的電腦桌都有一定的紋路方向,側面的紋路方向為垂直,其他面紋路方向均為水平。由此產(chǎn)生的各個板的紋路是順著長度還是寬度,應事先標注,利于切割過程,防止產(chǎn)生錯誤。
2.2封邊設備的工藝性要求
2.2.1自動封邊機工藝要求
自動機控制夾板厚度的調節(jié)桿可控范圍在12mm~55mm之間,因此非此范圍內(nèi)的板不可自動封邊,這就決定了電腦桌面板厚度最好不超過55mm。自動機驅動輪兩輪之間的距離為60mm,而每一驅動輪與板只有一個接觸點,為保證板在滑行中離開前一接觸點的同時能碰到下一接觸點,板的寬度應滿足不小于兩輪之間的距離60mm的要求。另外,板件短邊在封邊機滾輪上走動,如果長寬比差別太大的話,板件容易滑動,因此設計時應該特別注意板件的長寬比。如桌腳、一些小抽側板、抽后板,如果寬度不太大,那長度不可設計太長。
2.2.2手動封邊機工藝要求
對于四周均有R角的板如面板或鍵盤板,手動機在一次性封滿整圈的過程中,在終點與起點處較難銜接,同時銜接點必須控制在后邊中點,整體具備一定的難度。因此,設計的原則是盡量不讓板四周都有導角,可將此板靠前兩處轉角導R角,靠后的兩轉角保留直角形式,然后用自動封邊機封后邊,手動機在不存在銜接的基礎上一次封其余三邊,這樣既保證前兩轉角的防碰撞,后兩角靠墻或朝后無危險效果,又減少封邊的難度。對于有內(nèi)弧的板,手動封邊機應特別對待。單角內(nèi)弧滿足凹角b的R值不小于35mm,轉角a處R值不小于15mm,AB邊長度不小于100mm,有助于封邊的正常完成。對于雙角內(nèi)弧除了滿足兩b角的R值不小于35mm,兩a角R值不小于15mm,L長度要不小于200mm,H長度不小于50mm的情況下,封邊才能較好地完成,如圖2。
2.3鉆孔設備的工藝性要求
2.3.1孔位盡量對稱布置
設計時應根據(jù)具體情況,盡量做到以板縱橫中心線為基準雙向對稱布置孔位。以保證零件加工過程中的互換性,加工時機床也易于調整。
2.3.2孔間距按2n×32布置
如128mm(4mm×32mm)、192mm(6mm×32mm)等尺寸,盡量少用160mm(5mm×32mm)、224mm(7mm×32mm)這類尺寸,這樣可減少機床調整時間,易于沿中心定位。因為每排鉆坐有21個鉆頭,單坐最遠孔距為640mm,為盡量讓同排多孔一次鉆制完成,設計應靈活應用640mm的單坐最遠孔距。
2.3.3有目的性地選擇五金件
三合一五金件可連接板件又可藏匿其中,美觀大方,但是每次使用都要鉆取三個孔,安裝也煩瑣。對于一些特殊位置板件,如柜底板鎖柜側板,抽底板鎖抽后板,本身比較隱蔽,可選用自攻螺絲或斷頭螺絲直接穿過底板鎖于側板中,螺絲頭朝下亦隱蔽,只需鉆取兩個孔,安裝也方便。對于活動柜內(nèi)擱(隔)板,也應采取少孔措施,因為板材本身有一定的重力作用,而且兩邊的其他板之間有三合一的鎖緊作用,因而擱(隔)板與柜內(nèi)其他板連接只需用木榫做定位,不需再使用三合一,可少鉆12個孔而達到同樣效果。
2.3.4傾斜件孔的特殊設置
在一股情況下,板件都呈矩形狀,四邊都可以靠著標尺定位,所以鉆孔比較簡單,傾斜件則較復雜,但是其遵循的原則是板件上的孔盡量排列成一直線,該直線最好跟板件的邊緣平行,在不平行的情況下,最好跟任何一邊緣垂直,這樣有助于定位與鉆孔。
2.4組裝設備的工藝性要求
組裝設備主要為氣動扳手與十字螺絲刀、內(nèi)六角扳手。由于菠蘿螺母(內(nèi)有M6或M8牙)的外卡物跟板上的孔有些摩擦,所以要求設計的時候不能將所在的孔離邊緣太近,容易炸孔,孔離邊緣至少12mm。腳框三合一或內(nèi)六角螺桿組裝操作過程注意設置好孔位,保證工具使用過程不產(chǎn)生碰撞。
2.5包裝設備的工藝性要求
板式電腦桌的包裝主要是在滾動帶上進行,滾動帶寬度1m,所以包裝的成品寬度不可太大。應從包裝節(jié)省的角度去調整某些電腦桌部件的結構,如焊接鐵片突出鐵管的高度合理控制,腳架的下腳管盡量靠內(nèi)等,使包裝的保利龍體積最小。另外,因為是流水線,所以設計師應事先將包裝的保利龍結構設計合理,將電腦桌的結構中可在廠家組裝的板件盡量組裝好,盡量減少放置板件的次數(shù),提高包裝的效率。
3總結
板式電腦桌的生產(chǎn)與組裝是個完整的流水線,零件眾多,流程復雜,因此家具外形設計師在生產(chǎn)準備開始的時候,需要在切割設備、封邊設備、打孔設備、組裝設備、包裝設備的要求上全面分析產(chǎn)品的結構設計工藝性,將問題發(fā)現(xiàn)在工藝設計開始之前,這樣工作能有事半功倍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