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玉峰
【摘? 要】目的:探討同時性雙側乳腺癌的臨床病理特征及影響預后的相關因素。方法:回顧性分析80例同時性雙側乳腺癌的臨床資料,總結患者的臨床病理特征,并分析影響預后的相關因素。結果:本組患者中存在家族史24(30.00%)例,以同時性雙側浸潤性乳腺癌為主要疾病類型,乳腺改良根治術為主要治療方法,通過為患者開展隨訪可知,其平均生存期為35.8個月;ER、PR的表達會影響同時性雙側乳腺癌的預后。結論:同時性雙側乳腺癌以浸潤性乳腺癌為主,疾病預后會受ER、PR表達的影響。
【關鍵詞】同時性雙側乳腺癌;臨床病理特征;預后;免疫組織化學
【中圖分類號】R32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9-0095-01
目前臨床上對乳腺癌患者開展治療的方法包括手術治療、放射治療、化療以及內分泌治療等,臨床上最為有效的治療方法仍然為手術治療,改良根治術為主要術式,其具備較高安全性,且預后較好[1]。雙側乳腺癌是指原發(fā)性癌在兩側乳腺同時發(fā)生,根據(jù)發(fā)生時間間隔的差異,可分為兩種類型,同時性/異時性雙側乳腺癌[2]。本次研究就回顧性分析80例同時性雙側乳腺癌的臨床資料,探討同時性雙側乳腺癌的臨床病理特征及影響預后的相關因素。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回顧性分析2017年1月至2019年1月收治的同時性雙側乳腺癌的臨床資料,依靠對病歷資料進行查閱,同時開展電話隨訪,來獲取患者的信息。臨床信息包括患者的年齡、性別、乳腺癌家族史、腫瘤疾病家族史等,若患者的一級或二級親屬存在乳腺癌,則可判定為乳腺癌家族史陽性。應用美國癌癥聯(lián)合會制定的相關標準開展TNM分期,采用世界衛(wèi)生組織聯(lián)合會制定的乳腺腫瘤病理學與遺傳學分類標準開展組織學類型分類。
1.2 研究方法
對ER、PR、Ki-67以及HER2等指標應用免疫組織化學法進行檢測,按照檢測盒說明書開展檢測工作。若患者在接受HER2檢測后結果為2+,則應用DNA探針試劑盒為其開展熒光原位雜交檢測。在對PR與ER進行檢測時,若細胞核著色腫瘤細胞達到1%及以上,則可判定結果為陽性。
1.3 統(tǒng)計學處理
應用SPSS22.0統(tǒng)計學軟件開展數(shù)據(jù)處理,并通過開展Cox回歸分析,來總結影響疾病預后的因素。
2 結果
2.1 同時性雙側乳腺癌的臨床特征
本組患者的年齡為24~85歲,平均(52.6±6.3)歲,均為女性,本組患者中存在家族史24(30.00%)例,包括56(70.00%)例同時性雙側浸潤性乳腺癌患者,3(3.75%)例同時性雙側乳腺原位癌患者以及21(26.25%)例單側浸潤性乳腺癌+單側乳腺原位癌患者;其中49(61.25%)例患者接受乳腺改良根治術治療,13(16.25%)例患者接受乳腺單純切除術治療,18(22.50%)例患者接受保乳手術治療;通過為患者開展隨訪可知,其平均生存期為35.8個月。
2.2 同時性雙側乳腺癌的組織病理學特征
同時性雙側乳腺癌中66(82.50%)例患者的組織學類型主要為非特殊型,3(3.75%)例為小葉癌,2(2.50%)例為化生性癌,3(3.75%)例為黏液癌,2(2.50%)例為髓樣癌,4(5.00%)例為微乳頭狀癌;23(28.75%)例患者的組織學分化為低分化,48(60.00%)例患者的組織學分化為中分化,9(11.25%)例患者為高分化;TNM分期:38(47.50%)例患者為Ⅰ期,23(28.75%)例患者為Ⅱ期,19(23.75%)例患者為Ⅲ期。48(60.00%)例患者未出現(xiàn)淋巴結轉移。
2.3 臨床病理特征與預后分析
同時性雙側乳腺癌的分子分型主要為Luminal A樣型與Luminal B樣型,其中三陰性型的構成比為12.50%,HER2過表達型的構成比為5.00%,ER陽性率為77.50%,PR陽性率為72.50%,HER2陰性率為90.00%,Ki-67陽性率為56.25%。通過對同時性雙側乳腺癌的病灶免疫組織化學情況開展Log rank分析,結果顯示ER雙側陽性患者具備最佳預后,ER雙側陰性患者具備最差的預后,ER單側陽性介于二者之間。PR雙側陰性患者具備最差預后,PR單側陽性患者具備最好預后。HER2雙側陰性者、Ki-67雙側高表達患者預后較差,但無明顯差異。應用多因素Cox分析,未發(fā)現(xiàn)對預后產(chǎn)生明顯影響的因素。
3 討論
乳腺癌在臨床上具有較高的發(fā)病率,其屬于導致女性腫瘤患者發(fā)生死亡的主要原因[3]。同時有資料顯示,乳腺癌患者的發(fā)病年齡呈現(xiàn)出年輕化的趨勢,已經(jīng)成為急需解決的公共衛(wèi)生問題[4]。
通過本次研究可知,同時性雙側乳腺癌的組織學類型主要為非特殊型,組織學分級主要為中分化,TNM分期主要為Ⅰ期,大多患者未出現(xiàn)淋巴結轉移。同時發(fā)現(xiàn)ER、PR的表達會影響同時性雙側乳腺癌的預后。有學者通過選取雙側乳腺癌患者4403例,分析激素受體狀態(tài)和預后之間的關聯(lián),認為激素受體的表達狀態(tài)的對患者總體生存率進行預測的有效指標,而相較于PR,ER具備更好的預后效果,因為PR是由ER調控的基因[5]。除此之外,當患者的激素受體狀態(tài)存在差異時,需為其開展內分泌治療與化療,因此對于雙側乳腺癌患者,兩側乳腺均需接受激素受體檢測。
綜上所述,同時性雙側乳腺癌以浸潤性乳腺癌為主,疾病預后會受ER、PR表達的影響。
參考文獻
[1]? 王勒,鄭紅梅,吳新紅,等.乳腺癌臨床病理特征和分子分型對新輔助化療療效及預后的預測價值[J].中華實用診斷與治療雜志,2019,33(08):739-743.
[2]? 馬寧,楊艷芳,王世霞,等.三陰性特殊類型乳腺癌患者的臨床病理特征及預后[J].腫瘤,2019,39(03):196-203.
[3]? 汪玲,潘華鋒,李琰.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臨床病理特征及預后分期分析[J].臨床外科雜志,2019,27(03):231-234.
[4]? 王俊男,徐拯,林健,等.乳腺癌肝轉移患者的臨床病理特征及預后因素分析:基于SEER數(shù)據(jù)庫的回顧性研究[J].中華乳腺病雜志(電子版),2018,12(04):202-208.
[5]? 沈浩元,胡超華,韓運濤,等.56例隱匿性乳腺癌臨床病理特征分析及診療策略探討[J].中國癌癥雜志,2018,28(06):429-4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