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洪艷
【摘? 要】目的:研究孕期健康教育在婦產科門診護理中的臨床應用對改善母嬰結局的意義。方法:本研究自2019年4月-2020年4月婦科門診建檔的孕婦中抽取80例納入實驗,盲選法均分為對照組(40例)和研究組(40例),對照組使用常規(guī)門診護理,研究組使用孕期健康教育門診護理,對比指標:分娩結局、臨床應用效果。結果:研究組自然分娩率90.00%(36/40)高于對照組70.00%(28/40),研究組產后出血量、分娩時間低于對照組,新生兒Apgar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結論:婦產科門診護理中加入孕期健康教育可以提升自然分娩率,改善母嬰結局,臨床應用效果理想,保證分娩安全。
【關鍵詞】孕期健康教育;婦產科;門診護理;母嬰結局
【中圖分類號】R47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672-3783(2020)09-0235-02
孕期屬于女性的一個特殊時期,該階段女性生理發(fā)生較大的變化,出現(xiàn)各種不適反應,對臟器產生一定影響,雖然因新生命的到來感到欣喜,但也會因為對妊娠、分娩缺乏認知,分娩過程恐懼強烈出現(xiàn)一些負面情緒[1],嚴重影響到正常的分娩,造成分娩時間延長,自然分娩率降低,需配合相應的知識普及措施,保證孕產安全[2]。本文對孕期健康教育在婦產科門診護理中的臨床應用對改善母嬰結局的意義進行研究,分析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 一般資料
本研究自2019年4月-2020年4月就診的婦科門診人員中抽取80例納入實驗,盲選法均分為對照組(40例)和研究組(40例),對照組年齡:20-38歲,中位年齡為(29.34±8.97)歲,孕周7-20周,平均孕周(14.12±1.23)周;研究組年齡:21-38歲,中位年齡為(29.67±8.56)歲,孕周6-20周,平均孕周(13.76±1.31)周。分析兩組孕婦各指標,無顯著性差異(P>0.05)。
1.2方法
對照組使用婦產科門診常規(guī)護理,按照就診卡上內容安排孕婦進行各項檢查,對于孕婦的疑問進行解答,對檢查結果進行整理和記錄。
研究組在常規(guī)護理模式下增加孕期健康教育,措施包括:護理人員應結合孕婦的個體化特點進行營養(yǎng)指導,制定科學的飲食方案,告知飲食中的注意事項、每日熱量攝入等,控制體重,減少孕期因為飲食不當、熱量攝入過多等出現(xiàn)的一些不良反應;開展專題、個性化孕期健康教育知識講座,采用現(xiàn)場答疑、線上解答等方式普及孕期保健知識,讓孕婦了解孕期基本護理知識、可能出現(xiàn)的并發(fā)癥以及孕期不同時間段的護理注意事項,減少孕婦的緊張情緒;邀請孕婦家屬共同接受健康教育,并安排相應的孕期運動,例如孕期瑜伽和體操等,在學習中需丈夫在場陪同,提升孕婦的安全感和幸福感,通過科學的訓練從心理上降低分娩疼痛意識;指導孕婦對自身情況進行監(jiān)測,每日觀察胎動情況,講解如何計算胎動次數,一旦發(fā)現(xiàn)12h內胎動低于20次的情況則需立即就醫(yī);對孕婦的心理狀態(tài)進行評估,在患者進入門診后評估心理狀態(tài),如發(fā)現(xiàn)存在負面情緒,指導其通過科學的方法進行宣泄,使產婦心理狀態(tài)維持穩(wěn)定,保持積極樂觀的心態(tài),正確認識分娩。
1.3觀察指標
首先,分析兩組分娩結局,包括自然分娩、剖宮產。
其次,分析兩組臨床應用效果,包括產后出血量、分娩時間以及新生兒Apgar評分。
1.4統(tǒng)計學處理
采用SPSS19.0統(tǒng)計軟件進行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用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用例(%)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分析兩組分娩結局
研究組自然分娩36例、剖宮產4例,自然分娩率為90.00%。對照組自然分娩28例、剖宮產12例,自然分娩率70.00%。研究組研究組自然分娩率90.00%(36/40)高于對照組70.00%(28/40),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2分析兩組臨床應用效果
研究組產后出血量(146.87±14.32)ml、分娩時間(9.34±2.14)h、新生兒Apgar評分(8.12±1.34)分,對照組產后出血量(234.56±17.34)ml、分娩時間(12.34±2.56)h、新生兒Apgar評分(6.12±1.12)分。研究組產后出血量、分娩時間低于對照組,新生兒Apgar評分高于對照組,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 討論
妊娠期不僅對女性生理造成較大的不便,在心理上也有一定的壓力,在該階段大部分女性處于一個迷茫的狀態(tài),并對分娩產生恐懼感,因此需要制定適宜的干預措施,保證分娩安全[3]。上表1-2分析,研究組自然分娩率90.00%(36/40)高于對照組70.00%(28/40),研究組產后出血量、分娩時間低于對照組,新生兒Apgar評分高于對照組。分析原因:常規(guī)婦產科門診對于孕婦的情緒關注較少,護理重點放在產婦的生理監(jiān)控方面,因此需要對護理模式進行改進,給予孕期健康教育,對孕期疾病知識進行更加全面的普及,科學的認識妊娠以及分娩,對于有條件自然分娩孕婦,進行情緒、飲食以及運動的干預,提升自然分娩率[4];孕期健康教育中提升了孕婦家屬的作用,在一些孕期瑜伽和體操的運動中由丈夫輔助完成,對于孕婦的情緒調整起到一定的幫助作用,同時還可以提升自主分娩的能力,因此分娩時間縮短,減少了分娩時間延長對胎兒的影響,新生兒評分較高[5]。心理干預的加入,針對孕婦在孕期的不良情緒進行針對性的疏導,可提升自然分娩的信心。
綜上分析,婦產科門診護理中加入孕期健康教育可以提升自然分娩率,改善母嬰結局,臨床應用效果理想,保證分娩安全。
參考文獻
[1]? 錢海芬.探討孕期個性化健康教育在婦產科門診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中華養(yǎng)生保健,2020,38(3):165-166.
[2]? 張曉麗.孕期健康教育在婦產科門診護理中的應用效果[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9,26(32):230 -232.
[3]? 邢艷燕.孕期健康教育在婦產科門診護理中的臨床應用研究[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9,17(1): 284.
[4]? 韓丹丹.婦產科門診護理中孕期健康教育的臨床應用[J].內蒙古醫(yī)學雜志,2018,50(5):636- 638.
[5]? 楊金娜.孕期健康教育在婦產科門診護理中的臨床應用分析[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8,16(5): 275-27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