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句
孝弟也者,其為仁之本歟。
(選自《論語·學而》)
釋義
對父母孝順,對兄弟友愛,這就是仁的根本。
原句
宰我問:“三年之喪,期已久矣……”
子曰:“食夫稻,衣夫錦,于女安乎?”曰:“安?!薄芭矂t為之。夫君子之居喪,食旨不甘,聞樂不樂,居處不安,故不為也。今女安,則為之?!痹孜页觯釉唬骸坝柚蝗室?!子生三年,然后免于父母之懷,夫三年之喪,天下之通喪也。予也有三年之愛于其父母乎!”
(選自《論語·陽貨》)
譯文
宰我問:“父母死了,服喪三年,為期太久長了……”
孔子說:“一年后就吃稻米飯,穿錦衣,你于心安嗎?”宰我說:“心安?!笨鬃诱f:“你心安就那樣去做吧!君子守喪,吃美味不覺得甘美,聽音樂不覺得快樂,日常生活都覺得不安生,所以不那樣做。如今你心安,就那樣去做吧!”宰我出去了,孔子說:“宰我不仁?。『⒆由聛砣旰?,才能完全脫離父母的懷抱。三年喪期,是天下通行的喪禮。宰我難道沒有從他父母那里得到過三年懷抱之愛嗎?”
品讀
仁為孔子極重要的觀念。據(jù)有人說:《論語》講仁有五十八處,而阮元《研經(jīng)室集》中“論仁篇”說,仁在《論語》里面出現(xiàn)一百零五次。由此可證仁是孔子的一個最重要觀念。
所謂仁就是慈愛之義。孝悌何以為仁之本,凡仁之愛親、敬兄、愛子,都懷著一種柔嫩而真摯之情。
由此段話來看,結果帶出一個仁的問題,仿佛說感情很冷硬的樣子就是不仁。宰我心里覺得父母去世一年后吃稻米飯,穿錦衣很安心,孔子就稱他不仁;如果他心里覺得做這些不安,這就是對父母的仁愛??梢娙适且环N柔嫩篤厚之情。由此看來,所謂仁愛,就是情這個東西,就是我們固有的生命所發(fā)出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