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卉 徐曉燕
(華潤武鋼總醫(yī)院耳鼻喉科 武漢 430080)
耳廓假性囊腫,又名耳廓軟骨間積液或漿液性耳廓軟骨 膜炎,屬非化膿性漿液性囊性病變,男性多見[1]。病變位于耳廓軟骨層,沒有真正的包膜,其發(fā)病機理與病因不明,目前臨床并無一致的的治療手段,且療效不一。我們采用激光造瘺后慶大霉素與碘伏囊腔內沖洗聯(lián)合加壓包扎治療耳廓假性囊腫療效滿意,現(xiàn)報告如下。
2017年10月~2018年9月就診于耳鼻喉科門診的耳廓假性囊腫患者50例,其中男38例,女12例,年齡33~65歲,平均年齡(46.6±8.2)歲;均為單側發(fā)病,囊腫位于耳甲腔14例,耳甲艇16例,三角窩10例,耳甲腔及耳甲艇均累及者10例,病程7d~3月。納入標準:符合耳廓假性囊腫診斷標準;無慶大霉素和/或碘伏過敏史;除外其他任何耳疾。
1.2.1分組
50例患者按隨機數(shù)字表法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各25例,兩組年齡、性別、病程及病變部位等無顯著差異(P>0.05)。
1.2.2治療方法
碘伏消毒后,1%利多卡因局部浸潤麻醉,5ml注射器于囊腫低位進針徹底抽吸囊液,然后用激光器在上下囊壁分別造瘺,,置入用抽血針頭細管中部開口后做成的引流管,從引流管注入慶大霉素注射液和碘伏各2ml沖洗,1次/d。觀察組注藥沖洗后加壓包扎耳廓,對照組沖洗后不予任何處理。
比較兩組平均愈合時間,治療結束分別用游標卡尺對患者耳朵患側與健側耳廓進行厚度測量,與健康一側耳廓比較,厚度增加>50%判斷為軟骨增厚。
(1)治愈:耳廓無畸形,囊腫前后壁完全貼合,檢查無囊液,與健康一側耳廓比較軟骨無增厚;(2)好轉:囊腫消失,耳軟骨雖增厚但沒有耳廓畸形;(3)無效:囊腫沒有消失,耳廓出現(xiàn)畸形。
兩組均治療有效,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隨訪12~18月未見復發(fā),見表1。
表1 兩組療效比較
觀察組愈合時間(8.44±2.67)d,低于對照組(11.18±3.02)d(t=7.329,P<0.05)。
對照組軟骨增厚17例(68.0%),顯著高于觀察組(16.0%)(χ2=14.157,P<0.05),見表2。
表2 兩組軟骨厚度比較
耳廓假性囊腫是一種無明顯誘因,在耳廓前出現(xiàn)的漿液性囊腫。其發(fā)病年齡多見于30~40歲之間,并且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此病多發(fā)于一側耳廓。耳廓假性囊腫的形成機制不明,可能因為局部血液循環(huán)障礙或軟骨退行性改變及多酶的作用,是軟骨膜滲透性增強而導致的。該病治療方法多種多樣,國內有關其治療報道甚多,如微波、冷凍、囊內注射5-氟脲嘧啶或高滲葡萄糖、類固醇激素等非手術治療方法[2~3]以及部分囊壁切除、錯位軟骨切除等手術治療方法[4~5]。本組病例采用激光造瘺后囊內注射慶大霉素、碘伏沖洗囊腔治療效果滿意,但注藥沖洗后不加壓包扎可導致治療后軟骨增厚,而加壓包扎后可加快軟骨愈合,明顯縮短療程及避免軟骨增厚。由于激光造瘺后空氣流通,藥液沖洗囊內, 從而阻止?jié)B出軟骨膜的液體,達到治愈的目的,且治療時間短,避免反復穿刺,患者比較容易接受。但因激光造瘺對耳廓表皮造成損傷,或處理不當傷及耳廓軟骨等,可能引起化膿性軟骨膜炎的發(fā)生,從而導致耳廓發(fā)生變形,在以后的治療過程中需要注意。本研究中,觀察組注藥后耳廓加壓包扎,而對照組未予包扎,因而兩組患者療程上具有明顯的差異。囊內沖洗后加壓包扎可使軟骨膜和軟骨緊密貼合,對耳廓囊腫的恢復有積極的作用。以幼芽增生的方式修復創(chuàng)面能夠使耳廓變厚,因而應避免這種形式。有報道稱切開囊腫前壁的軟骨,在用鈕扣式壓迫的方法進行治療也強調了加壓包扎的重要性,表明其能夠取得良好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