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盈
【摘要】新時期,作為一種有效的教學方式,課本劇表演可以從不同程度上拉近學生與教師、學生與知識之間的距離。而語文是一門語言類課程,需要實現(xiàn)理論知識與實踐活動的有效結合,需要通過課本劇表演來豐富語文教學活動,讓特殊教育學生在課本劇表演中理解語文,感受語言的魅力,從而不斷提升特殊教育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關鍵詞】課本劇表演 特殊教育學生 語文素養(yǎng)
新時期提出的素質教育要求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準確掌握,以此培養(yǎng)學生的核心素養(yǎng)。而對于初中語文這門學科來說,語文能力和語文知識、思想情感、語言積累、語感、思維品質、品德修養(yǎng)、審美情趣、個性品格、學習方向、學習習慣等綜合評價,都是語文學科素養(yǎng)的重點內容。當前,初中語文教學就需要通過課本劇表演來提升特殊教育下的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
一、淺析課本劇表演的類型
(一)自述型
所謂自述型,是指學生通過自述的形式進行表演。這是學生初步發(fā)展的開始,也是學生進行課本劇表演的基礎。通過這種形式,就會使原本枯燥無味的語文課堂成為生動形象的表演課堂,從而形成一種豐富有趣的課堂氣氛,也會在一定程度上提高學生的積極主動參與性。而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通過自身面部表情、肢體動作,等等,以個人力量來展現(xiàn)自身個性。尤其對于聾生來說,表演對于他們對語文課文內容就會有更深層次的理解。
(二)分讀型
顧名思義,分讀是指學生扮演不同的角色來對課文內容進行朗讀。這種類型的表演方式,可以讓學生自主走近自己角色的內心中,了解他們的思想及性格,從而加深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往往這種方式的使用,更注重課文內容和個人閱讀心理的相結合,讓學生在表演的過程中也要相應體現(xiàn)自己的讀后感悟,把自己的獨特想法通過表演充分的表達出來。最終以學生個人的角度來解讀課文,大大增強了學生對語文的學習體驗。
(三)群演型
這一類型需要多人的共同作用和協(xié)助下進行,其中需要教師的有效引導,學生的創(chuàng)新實踐,從而實現(xiàn)一種自編自演的課本劇表演方式。首先,要發(fā)揮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進行編寫劇本。讓學生在了解文本內容的基礎上,通過個人聯(lián)想和創(chuàng)造進行自主編排。其次,在這個過程中,學生可以聽取教師的建議和想法。最后,就是根據編寫好的劇本進行表演。教師和學生們一起設計場景和準備表演過程中所需要的道具,然后進行反復地彩排,以此保證最終呈現(xiàn)的表演是最完美的。
二、課本劇表演提升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策略
(一)課本劇表演以學生為主體進行教學
一場精彩的課本劇表演,往往建立在學生主體性發(fā)揮的基礎之上。教師需要讓學生通過課本劇表演來達到語文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讓學生通過表演深刻掌握語文知識。以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童年》為例,教師根據需求可以將課本劇的編排分為四種形式:其一,片段式的表演朗讀;其二,小組式的編排表演;其三,全篇分組表演;其四,課本劇比賽及匯演。前三者都是要求學生在課堂上隨機表現(xiàn)的,主要是為了使課文內容形象化,使學生更好的理解課文。最后一種是要求學生在舞臺中進行演出,是對語文教材內容的延伸及拓展,可以有效的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能力。但是無論哪種形式,課本劇都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指導進行學習的,在對課本劇編排的過程中,使教師與學生處于共進退、共學習的狀態(tài),可以有效提高教師的教學質量,優(yōu)化語文教學課堂,并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為學生終身學習打下良好基礎。
(二)課本劇表演實現(xiàn)學生的合作探究學習
團結合作不僅是學生合作學習方法的改善,也是語文素養(yǎng)培養(yǎng)的有效渠道。因此,教師需要在課本劇表演中實現(xiàn)學生的合作探究學習。從課本劇從編寫到場景的設計和彩排,都需要每個人的共同付出,而不是僅僅依靠一個人的力量完成的。所以,教師在課本劇表演的準備過程中,可以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讓學生在各自組的組長的帶領下互相協(xié)助、互相配合,為各自隊貢獻自己的力量。而每個組要做到分工明確,如組織能力較強的學生可以負責劇本的策劃,有表演天分的學生可以作為演員,一些不善張揚的學生可以作為后勤,等等。在課本劇中,每個人都有一定的責任,這就使學生有團結合作精神,使學生在今后的語文學習中可以互幫互助,共同進步。
(三)課本劇表演實現(xiàn)學生的深度理解和興趣激發(fā)
課本劇表演的最終目的,實際上是讓學生深入課文,了解課文,最終通過語文知識的有效獲取而得到素養(yǎng)的培養(yǎng)。因此,教師需要通過課本劇表演來增強學生對于知識的理解和興趣的激發(fā)。以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皇帝的新裝》為例,教師可以進行相關教學活動。比如,在講解這節(jié)課時,教師可以設置問題讓學生思考并回答。如文章開始寫出皇帝的什么嗜好?哪些詞語最能體現(xiàn)?“每一天每一點鐘都要換一套衣服”這可能嗎,這是什么手法?本段話的作用是?又如,皇帝的游行大典上,小孩為什么敢于說真話?皇帝是一個什么樣的人?通過這些問題,讓學生更加理解課本內容和所表達的思想含義,為課本劇的表演做好充分準備。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應該因人而異,照顧每個學生,使每位學生的綜合能力都能夠有效提高。這樣一來,學生就會在教師的引導下實現(xiàn)有效地學習,同時也會在學習的過程中獲得快樂。
(四)課本劇表演提高學生的想象能力
現(xiàn)如今,各行各業(yè)的發(fā)展都極需創(chuàng)新型人才,而創(chuàng)新型人才的發(fā)展是建立在其強大的想象思維基礎之上的。因此,初中語文教師在創(chuàng)建課本劇表演時,不僅要提高學生積極性,讓他們積極參與到課本劇的表演活動中,還要讓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不斷發(fā)揮自己的想象力。讓他們通過想象力的發(fā)揮來對劇本進行新的創(chuàng)造,使得自己的表演更具獨特性而吸引所有人的目光。以人教版初中語文教材《伊索寓言》為例,教師可以將學生分為四個小組,組織其以《伊索寓言》為創(chuàng)作腳本,全員參與共同設計制作一個劇本,一個場景,一個舞蹈,以一場美麗的演出,再現(xiàn)一個富于智慧的童話世界。讓學生展開其想象力和交際能力進行創(chuàng)作和編排,最后根據每個小組的表演,教師評出1、2等獎各一名和最佳編劇獎、最佳創(chuàng)意獎、最佳導演獎、最佳表演獎,并頒發(fā)獎狀和精美獎品。這樣可以進一步的提高學生的想象能力,還能夠增強小學生對語文學習的體驗,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效率,使學生能夠全面發(fā)展。
三、結語
著名的教育學家洛克曾經說過,只有讓學生將學習視為玩游戲,并能夠積極自主地參與到活動中,才是最好的教育。因此,作為游戲的一種表現(xiàn)方式,課本劇表演不僅為學生提供了一個玩游戲的機會,而且瞬間使學生眼前一亮,有效地吸引了其學習的注意力。因此,當前初中特殊教育中的語文教學就需要充分發(fā)揮課本劇表演的作用,將其融入到每一篇語文課文中,以此來挖掘中學生在各個方面的能力,最終實現(xiàn)語文素養(yǎng)的成功培養(yǎng),推進初中語文教學的有效發(fā)展。
參考文獻:
[1]陸雪英.個性化教學在特殊教育學校語文課堂上的應用[A]..教育理論研究(第四輯)[C].:重慶市鼎耘文化傳播有限公司,2018.
[2]申承林,游旭群.大數據時代特殊教育發(fā)展前景[J].綏化學院學報,2018,(10):1.
[3]齊婧.戲劇表演在特殊兒童教育中的應用[D].河北大學,2018.
[4]冉靜.教育戲劇在盲校初中語文教學中的應用探索[D].貴州師范大學,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