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平芬
摘 ?要:什么樣的教學是有效的,有效教學的核心又是什么?多少年來,我們都在思考、探索。新課程指出:有效教學主要是指通過一段時間的教學之后,學生獲得了具體進步或發(fā)展,也就是說,學生有無進步或發(fā)展是衡量教學有沒有效益的唯一指標。教學有沒有效益并不是看教師有沒有完成教學任務,而是看學生有沒有學到什么或?qū)W生學得好不好,如果學生不想學或?qū)W了沒有收獲,即使教師付出再多也是無效教學,同樣,如果學生學得很辛苦,但沒有得到應有的發(fā)展,也是無效或低效教學。
關鍵詞:音樂教學
如何提高小學音樂課堂的有效性,營建有效課堂?下面我以小學音樂課堂樂器——葫蘆絲教學為切入點來談談我在教育管理中幾點做法,和大家一起探討。
一、“化整為零”,加強課堂管理
在小學音樂課堂上,紀律管理是很多音樂老師最頭疼的事情,一堂課的順利進行,需要良好的紀律做前提;課時教學目標的完成,需要良好的紀律做支撐。若缺少了紀律,課堂就如同道路上沒有了信號燈和交警一樣,秩序混亂。如何控制音樂課堂,有效提高教學效率,是每一位音樂老師思考的問題,采用分項目分類辦法管理音樂課堂,不乏為一種行之有效的管理策略。
(一)分組負責,項目管理
為了很好地進行課堂管理,我采取的是小組合作策略,課堂中,首先對每個班進行分組,比方說,一個班為48人,我就設定每個小隊8人,平均分為6個小隊。接下來,選舉小隊長,通過小隊隊員的民主選舉,推選出一名管理能力強的同學擔任小隊長。
小隊隊長選舉完成后,就給每個小隊長布置相應的任務,為了便于管理,我設置了六大評價考核任務,分別是“路隊”“上課表現(xiàn)”“葫蘆絲”“書本”“獎勵”和“考勤”,每個隊長負責一個項目的登記,并給他們一個相應的登記本,便于積分管理。積分管理主要是針對每個學生,每節(jié)課隊長將發(fā)生的事情及時登記在《登記表》上,便于期末綜合考評。
(二)分組排隊,準點上課
“向四十分課堂要質(zhì)量”,不僅僅是一句口號,落實起來并不容易,首先要解決的就是教學時間的問題。一般來說,音樂課影響相鄰班級的學習,因此,音樂教室離教學樓都有一段距離,小學生組織能力較差,排隊到音樂教室,往往需要耽誤5分鐘,如果遇到調(diào)皮的孩子不好好排隊,耽誤的時間更長,以致每節(jié)音樂課真正教學時間不足35分鐘。如何有效地控制好學生排隊又不至于耽誤正常音樂課學習,我采取的是分組排隊的辦法,每個小隊由小隊長負責整隊,只要8人到齊了,立即出發(fā),副隊長站在隊伍的最后面,負責紀律監(jiān)督,根據(jù)積分管理辦法,遲到的小隊或個人都要扣分,在制度上約束了學生的行為。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訓練,學生都能趕在上課鈴聲響起進入教室,上課時間也得到了根本的保障,利用好每一個時間,將無效轉(zhuǎn)化為有效,從而上課的效率得到了有效的提高。
二、“化深為淺”,激活課堂情趣
(一)分層教學,分級目標
由于學生之間存在個體差異,在教學過程中,我們應該制定出分級目標來激勵不同層次孩子的學習積極性。在目標設定時候,要考慮到學生的實際情況,制定合理的目標。如果以優(yōu)秀學生為標準確定學習目標,就會導致中后生因跟不上學習進度而最終失去學習器樂的信心,如果以中后生為標準確定學習目標,就會扼制學優(yōu)生的個性發(fā)展,因材施教,不能將全體學生放在同一條起跑線上搞齊步走。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我一般地將一首樂曲劃分為幾個不同的目標,比如說,在吹奏葫蘆絲曲《金孔雀輕輕跳》時,我根據(jù)學生的演奏技能的水平,分成三層,對不同演奏水平的學生提出不同的演奏要求,優(yōu)秀的孩子可以加入打音技巧來演奏,而中等層次的孩子目標就是流暢吹奏基本旋律,暫時不加裝飾音,而基礎較差的學生只要每個小節(jié)吹奏第一個音,也就是只吹奏第二句的音符,就算完成任務。分層目標的設置,使得每個孩子都有事可做,從而保證了教學的正常進行。
(二)教學語言,形象直觀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句話揭示了興趣對于學習的重要意義,音樂學習當然也不例外。對于小學中低年級的孩子,感受音樂往往比較直觀、形象,如何讓學生能夠理解音樂,我一般用淺顯的語言來描述深奧的知識。比方說,在新授葫蘆絲“打音”知識過程中,為了讓孩子理解音程的“下二度”關系,我將1、2、3、4、5、6六個音符分別比作小學的六個年級,低音7、6、5比作幼兒園的大中小班,這樣抽象的概念一下子具象化了,基于小學生對年級的認知,理解“二度”音程關系就更加直觀明了。
三、“化繁為簡”,優(yōu)化課堂評價
(一)積分管理,操作簡便
積分是一種榮譽,我們關注積分形成的過程,它可以讓學生在積分過程中,形成了一種你追我趕的良好學習氛圍,小學生都在乎積分,通過積分學生懂得了在學習中遵守紀律的重要性。
以前我實行的積分評價辦法是個人音樂成長檔案,雖然在檔案中記錄著孩子音樂歷程中的點點滴滴,但評價相對來說繁瑣,也經(jīng)常會因為遺漏而引起爭執(zhí)。為了解決好這個問題,簡化評價流程,在實施積分管理過程中,我一般公開明示在黑板上,便于直觀明了,讓學生心服口服。積分管理加強了小隊集體榮譽感的形成,如果該小隊有某位同學經(jīng)常不帶葫蘆絲,其他隊員就會去指責他,在他人的幫助下,學生會慢慢地融入到小隊的建設中,去爭奪那一份屬于他們自己的榮譽。
(二)流動紅旗,激勵評價
《音樂課程標準》中指出:音樂教師必須明確“將評價作為學生主動學習的一部分”,應根據(jù)不同的評價目標,選用不同的、多樣化的評價方法,將評價與教學緊密結(jié)合起來,從而使評價的過程成為優(yōu)化教學效果、促進學生發(fā)展的過程,充分發(fā)揮評價功能的有效性。
為了能讓調(diào)動學生積極性,我將每節(jié)課的上課表現(xiàn)分統(tǒng)計出來,前三名的小隊評上流動紅旗,最后登記在一起并張貼出來,這樣很好地激勵了全班學生,因為流動紅旗的數(shù)量可以作為學分計入到本學期的音樂綜合考評中。
總之,追求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我們始終追求的最理想效果。課堂教學是提高教學有效性的關鍵與核心。無論課程改革到哪一步,都需要我們要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在實踐中不斷摸索、總結(jié)、創(chuàng)新,找到更多、更好的有效教學方法,使課堂真正成為學生展示激情、智慧和個性的舞臺。只有我們不懈地追求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才會真正全面地提高教學質(zhì)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