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可欣 許嫣娜
教學目標:
1.聯(lián)系圖片、結合語用認識“群、用、著”等11個生字,會寫“牙、馬、用”等5個字,認識新筆畫“橫折彎鉤”。
2.正確、流利、有節(jié)奏地朗讀課文,讀出下雪的快樂和畫家作畫的驚喜,背誦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了解小雞、小鴨、小狗和小馬這四種動物爪(蹄)子的不同形狀以及青蛙冬眠的特點。
4.在朗讀兒歌的過程中培養(yǎng)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及觀察力、想象力、語言表達能力和收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教學過程:
一、雪景導入,質疑“畫家”
1.你們喜歡畫畫嗎?畫畫時你會用到什么工具?(出示畫紙、畫筆、顏料等畫畫工具圖。)
2.有一群小動物和大家一樣,也很喜歡畫畫,它們被稱為“雪地里的小畫家”。(板書:雪地里的小畫家)
3.你有什么疑問嗎?(小畫家有誰?他們用什么工具在雪地里畫畫?畫出來的畫是什么樣子的?)帶著問題走進今天的課文——(生齊讀課題)
(設計意圖:對于一年級的學生來說,導入環(huán)節(jié)需要很強的趣味性,在保證趣味性的同時也需要初步培養(yǎng)學生的質疑能力和思考習慣。教師首先聯(lián)系學生生活實際,激發(fā)其表達欲望,使其迅速參與,接著拋出“雪地里的小畫家”這一懸念,引導學生抓住關鍵詞提出問題、進一步思考,兼顧了導入環(huán)節(jié)的趣味性與思想性。)
二、初讀課文,找出“畫家”
1.雪地里的小畫家到底是誰呢?請大家找一找。
2.布置自學要求。
(1)標出兒歌有幾句話。
(2)讀課文兩遍,讀準字音,讀通句子,難讀的句子多讀幾遍。第一遍讀完了,沖老師點點頭。第二遍讀完了,把課本放下,坐端正。
(3)找出課文中“雪地里的小畫
家”都有誰,用橫線畫出來。
3.校對:兒歌共有6句話。指名讀課文,一邊讀一邊糾正字音。讀完后交流找到的小畫家都有誰。
4.(出示:)猜猜這是小畫家中的哪一位?說說你的理由。借助字源,幫助學生理解“馬”字,橫折就像馬的頭部,豎折折鉤就是馬的身體,最后一橫是馬的腿。
5.(出示:雪地里來了一群小畫家。)指名讀。(出示小雞、小狗、小鴨、小馬板貼)請學生在黑板上貼“一群小畫家”,說說為什么這么貼。再讀句子,指導學生讀出動物的多。
(1)(出示:群)學習“群”字:說說還有一群什么?積累詞語“人群、群山、群島”。拓展成語“成群結隊”。
(2)指導學生用兩種句式說話:
雪地里的一群小畫家有? ? ? ?、? ?、? ? ? ?和 。? ? 、? ? ? ?、? ? ? ?和 是雪地里的一群小畫家。
(設計意圖:由學生自己提出問題并帶著問題初讀課文,在此過程中初步培養(yǎng)學生有針對性地在課文中按要求提取信息的能力。另外,在交流中滲透字源識字學習“馬”,讓學生自己貼動物板貼理解“一群”,最后滲透說話練習,將課文的朗讀與識字、解詞、說話在同一情境下有機整合,提高學習效率。)
三、再讀課文,理解“作畫”
1.雪地里的這群小畫家分別都畫了什么呢?讀讀課文,用筆圈一圈。
2.根據(jù)學生回答,依次板貼四個小畫家:小雞、小狗、小鴨和小馬。(出示:小雞畫竹葉,小狗畫梅花,小鴨畫楓葉,小馬畫月牙。)多種方式練讀:看板貼讀、拍手讀、連線讀和分角色讀。
3.為什么小雞畫的是竹葉,可不可以換成小雞畫梅花?說說為什么。
結合兒歌內容,借助“因為……所以……”句式練習,理解小畫家們是如何在雪地里畫畫的。(出示范例:因為小雞的腳印像竹葉,所以小雞畫竹葉。)
4.這些小畫家是怎樣在雪地里畫畫的?(出示:不用顏料不用筆,幾步就成一幅畫。)指導句子朗讀,讀出驚喜、感嘆的語氣。
5.練習說話,學習“用”字。(出示:_____是用來_____的。)
6.續(xù)編兒歌:小牛畫
(? ? ),大象畫(? ? ),小豬畫(? ? ),(? ? )畫(? ? )。
(設計意圖:解決了第一個問題后,學生帶著問題二次入文,進一步加強了按要求提取信息的能力。指導學生用看板貼讀、拍手讀、連線讀和分角色讀等多種方式朗讀課文,增加了兒歌學習的趣味性,培養(yǎng)了學生兒歌朗讀的節(jié)奏感。同時教師將說話練習與課文內容理解、難點突破和識字結合,有效培養(yǎng)學生的綜合學習能力。)
四、深入探究,了解冬眠
1.小動物們在雪地里畫畫真開心!這么熱鬧,青蛙卻沒來湊熱鬧,為什么呢?在課文里找找答案。
2.(出示:青蛙為什么沒參加?他在洞里睡著啦。)指導學生輕輕地讀,讀出睡覺的安靜。(出示:著)學習多音字“著”,積累詞語“著火、著急”,理解不同讀音下“著”字的不同用法。
3.你知道還有哪些動物可以來參加雪地里的繪畫大賽,而哪些動物來不了?為什么?幫助學生理解有些動物不能參加雪地繪畫的原因是動物冬眠、候鳥遷徙等生理因素,這些動物見不到雪,也就沒法成為雪地上的畫家了。
4.雪地里的小畫家們不光會畫畫,還在雪地里給大家寫了幾個字呢。一起來認一認吧。生開火車讀生字。
5.指導書寫生字。
(1)出示生字:牙、馬。
觀察這兩個生字,有什么發(fā)現(xiàn)?“牙”里藏著豎折,“馬”里藏著豎折折鉤,豎折微微向右傾,橫畫拉長才美觀。豎折折鉤一筆寫成,遇到拐彎頓頓筆,折鉤向里收一收。
(2)出示生字:用、幾。
觀察這兩個生字,有什么發(fā)現(xiàn)?“用”中藏著橫折鉤,“幾”里藏著筆畫新朋友“橫折彎鉤”?!坝谩弊质前氚鼑Y構,注意書寫順序“先外后內”,指導口訣:外框寬,兩橫短,一豎立穩(wěn)豎中線,橫折鉤擺端正,不向內收?!皫住弊止P畫雖少,結構卻難把握,豎撇寫在前,橫折彎鉤一筆成,彎處圓圓天鵝肚。
(設計意圖:一年級的兒歌中也融合了兒童情趣與科普知識,在課文教學中直接呈現(xiàn)科學知識顯得枯燥,教師可指導學生用和文中相同的句式遷移到其他動物的特征認識中,自編兒歌,在訓練表達的同時巧妙地幫助學生區(qū)分冬眠和非冬眠動物。在寫字教學中,注意生字的歸類教學,讓學生了解字的結構,寫字時有法可依。)
(作者單位:江蘇常州市局小教育集團華潤小學)
責任編輯 郝 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