葉微
摘要:隨著素質教育理念的推行,更加強調學生的全面發(fā)展,要求構建學校社會家庭“三位一體”的教育模式,全國教育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指出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在此背景下,文章探討了構建家校融合教育學習共同體的相關問題,從開發(fā)雙軌并行的家校融合教育機制進行分析,提出建立豐富多彩的家校融合育人課程,創(chuàng)新實踐家校融合教育的活動模式,最后踐行學校家庭社區(qū)三位一體的教育理念,希望能夠促進該方面的發(fā)展。
關鍵詞:家校融合 教育 共同體
新城小學南校區(qū)辦學七年來,以“辦一所與孩子距離最近的學?!睘槟繕?,以家校融合教育為根本,充分發(fā)揮學校和家庭教育的優(yōu)勢,用豐富的素材構建家校融合教育學習共同體,為學生的成長輸送養(yǎng)分。
一、開發(fā)雙軌并行的家校融合教育機制
制度是教育教學工作的重要保障,也是一種規(guī)范、一種責任。
1.建立“家長委員會”制度
我校自建校以來就成立了家長委員會,邀請了一批素質較高、熱衷和關心教育事業(yè)的家長擔任委員會委員。大家一起研究辦學方向,制定教學計劃,確定教學內容,負責組織管理。我校努力做到一學期召開一次至兩次家長委員會會議,反饋學校與家長之間的信息,交流取得的成績或需要改進的地方,為下一步工作做準備。
2.建立少先隊家庭輔導員制度
政治教育是學校教育的重要內容。2013年建校初期,學校大膽實踐,首創(chuàng)了《少先隊家庭輔導員制度》,將主要家庭成員聘請為“少先隊家庭輔導員”,并進行嚴格的崗前培訓。家長們學習如何戴紅領巾、唱隊歌、敬隊禮,全面了解少先隊相關知識并進行考核上任。大隊部同時建立了一套系統(tǒng)、長期的計劃,聘請專家定期培訓,提高相關素養(yǎng),以少先隊家庭輔導員的身份指導孩子(少先隊員)參與各項少先隊活動中,并利用自己的優(yōu)勢提升少先隊活動的品質和質量。
相比于單一的“家長委員會”制度,“少先隊家庭輔導員”的政治立場更堅定、服務和教育對象更明確?!叭后w代表”和“群眾教育”雙軌并行,全面推動學校各類工作的落地生根。
二、建立豐富多彩的家校融合育人課程
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是不可分割的有機整體。家長群體作為一種與學校有著共同目標的校外資源,能有效彌補學校資源的不足。家長職業(yè)和經歷的多樣性,能讓學生了解更多書本之外的知識,開闊眼界。
基于此,學校積極開發(fā)、利用家長資源,開發(fā)家校融合育人課程。如堅持每月一次的親子課堂活動,以家長為導師,發(fā)揮自己的專業(yè)特長,豐富學生的課余生活;堅持每周的親子升旗儀式,用和家長一同做升旗手的形式,讓愛國主義教育走進家庭,用莊嚴的儀式教育感染著整個家庭,浸潤學生的心靈;堅持寒暑假兩次雛鷹假日小隊活動,用自由集結的形式,一群志同道合的學生在少先隊家庭輔導員的帶領下,組織有意義又好玩的社會實踐活動,架起社會與家庭、社會與學校的橋梁,豐富學生的假期生活;堅持每學年一次親子電影專場,幫助學生在電影中尋找到成長的參照物,豐富家長的教育經驗,借助電影產生的交談點,成為親子溝通的好時機;堅持每學年兩次的家庭研學活動,利用“公休小長假”,設立“無作業(yè)日”,倡導家長帶著學生出游遠足,去大自然學習,感受美麗風景的同時,更在行走的課堂里習得文化。
三、創(chuàng)新家校融合教育的活動模式
創(chuàng)新教育的形式可以充分調動參與者的積極性,更大程度激發(fā)他們的投入感。家校融合教育既能形成教育共同體,又要能夠互為主體,家長是學校重要辦學主體之一,家長參與到學校教育教學管理中,有利于讓家庭教育和學校教育彼此交流融合,變傳統(tǒng)家校共育機制的信息單方傳遞為雙向傳遞,有效降低矛盾,為學生成長創(chuàng)設良好環(huán)境。
1.把專家請進校園
有專家的引領,學校和家庭的教育才會更與時俱進,才能更有支撐力。學校每周一次的“專家進校園”活動,邀請教材主編、名師進入校園,指導教育教學工作,讓教師更有方法,讓學生學習更有效率,讓家長放心。除了對教師的指導,專家也對家庭教育提出建議和措施,每學期的成學講堂成了家長了解前沿教育資訊,學習新的教育方法的好課堂。講課內容從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習慣,到讓學生愛上學習,再到如何開展親子閱讀等,對家庭教育內容和方法做了多方面指導,受到家長的好評。
2.讓學校走近家庭
學校每學期組織教師走近家庭,開展家訪活動。家訪的形式多樣,有走入家中,有電話交流,有網(wǎng)絡溝通,讓家長可以更深一步地了解學生在學校的情況,教師也可以進一步了解學生在家里的表現(xiàn)。班級QQ群、微信公眾號、校園網(wǎng)站是家校交流的主陣地。除了常態(tài)的工作動態(tài),每個班級的專屬欄目更受家長的歡迎。這里可以看到學生不為家長所知的一面,這里可以看到很多關愛的小細節(jié)。
3.讓家長走進校園
每學期一次的開放日,學生從早讀到上課、大課間活動、社團活動,都淋漓盡致地展現(xiàn)在家長面前。
學校的重大活動會邀請家長參加。足球節(jié)上,家長和學生一起親子游戲,“爸爸足球隊”讓家長和學生體會運動的快樂;入隊儀式上,經過培訓的家長以家庭輔導員的身份為學生戴上紅領巾,和學生一起接受黨的教育……活動不再僅僅是對學生進行教育,更成為家長精神世界的升華,成為拉近親子距離的橋梁。
家長以監(jiān)督員的身份進入校園,監(jiān)督學校的食堂管理,監(jiān)督學校的飲水質量;家長以志愿者的身份進入校園,協(xié)助路隊放學,協(xié)助戶外活動的安全;家長以家庭輔導員的身份進入校園,輔導孩子開展少先隊活動,輔導孩子做好陣地布置。
多重角色,充分參與,才能讓家長了解學校的發(fā)展實況,體會到學校管理的規(guī)范和不易,確保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目標一致性,真正促進孩子的健康成長。
四、踐行學校、家庭、社區(qū)三位一體辦學理念
陶行知先生解釋“社會即學校”時說:“我主張‘社會即學?!?,是因為在‘學校即社會’的主張下,學校里面的東西太少,不如反過來主張‘社會即學?!?,教育的材料,教育的方法,教育的工具,教育的環(huán)境,都可以大大增加,學生、先生也可以更多起來。因為在這樣的辦法下,不論校內外的人,都可以做師生的?!庇纱丝梢姡洝敖逃词菍W校教育”這一傳統(tǒng)觀念已被打破,家庭、社會、學校三者結合是現(xiàn)代教育的重要標志。
社區(qū)中蘊含著巨大的教育資源,學校通過采取一定的措施,努力挖掘,使社區(qū)中的“潛在教育資源”成為“現(xiàn)實教育資源”,借助社區(qū)的力量強化、細化、深化學校的德育工作,形成教育合力,引進教育活水。
每年寒暑假,南校區(qū)的隊員們積極參與社區(qū)的各項活動,如治安法規(guī)宣傳、文明青奧活動、手拉手互助等。借助社區(qū)教育資源的優(yōu)勢,彌補學校教育中的短板,解決一些學校不能解決或不能完全解決的問題,創(chuàng)設良好的校園周邊環(huán)境。雙向、開放的社區(qū)活動不僅拓寬了學校教育的途徑,而且使學校和社區(qū)互相影響、互相補充。
總之,家校融合教育是時代的呼喚,是現(xiàn)代教育制度中不可或缺的一環(huán),更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需要不斷探索的重要領域。展望未來,學校將進一步加強頂層設計,實現(xiàn)德育工作新突破,助力學生“扣好人生第一??圩印?。
參考文獻
[1]趙蒙成.交往視野中的班級理念[ J].教學與管理(中學版),2003(12):28-31.
[2]代倩.學習共同體——學習與教學組織形式的創(chuàng)新[ 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09(30):10,13.
[3]劉光余.教師教學效能的生成機制研究[D].西南大學,2009.
[4]張文杰.基于網(wǎng)絡學習共同體的問題解決模式研究[D].華東師范大學,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