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亞東
摘要:伴隨市場經濟的快速發(fā)展,國內社會各方面均發(fā)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比如,老年人口多、老齡化速度加快,表明我國已進入人口老年型社會;與此同時,“休閑時代”已來臨,休閑活動在人們日常生活中發(fā)揮至關重要的作用。在這樣的時代背景下,退休老人的休閑問題已成為社會關注焦點。因而,需要科學引導退休老人開展休閑活動。本文對高校退休教師休閑活動需求問題展開探究,并進行詳細闡述。
關鍵詞:高校退休教師;休閑活動需求;問題探究
退休標志人開始進入老年,會給個人生涯帶來巨大沖擊,尤其是老年人退休以后的生活規(guī)劃問題,在國內仍舊沒有引起重視,導致老年慢性病問題層出不窮。究其根源,主要是因為老年人在退休后產生一系列問題,比如身心健康、老年喪偶、適應困難等。關于高校退休老師的休閑活動,應對其需求問題引起重視。該研究將退休老年人的休閑生活量表當成測量工具,借助統(tǒng)計分析,深入了解高校退休老師的休閑活動情況,并在基礎上探究影響休閑活動的各個因素。
一、研究對象和方法
(一)研究對象
2018年9月下旬,對500名高校退休教師的生活現狀進行問卷調查。抽取年紀超過60歲的問卷400份,男性220人(55%),女性180人(45%)。60~ 69歲200人(50%),70~79歲 160人(40%),超過80歲40人(10%);喪偶150人(37.5%);生活無法自理55人(13.75%),生活基本自理與完全自理 345人(86.25%);上述研究對象都沒有精神方面的疾病,并同意參加該項研究,回答問卷的全部內容。
(二)研究方法
1.編制高校退休教師參與休閑活動的量表
休閑參與量表將國內居民參與的63個休閑活動項目當成藍本,研究人員依照參與上述項目時人際間的互動、參與活動范圍等因素將其分為運動、娛樂、社交、知識等多種類型,采取隨即方式對既定項目進行排列,構成預試問卷[1]。問卷運用李克特記分法,即對全部研究對象參加的休閑活動方式和參與程度展開等級評價,0代表從未,1代表有時,2代表常常,分數越高表示參加休閑活動的程度越高。
2.預試
采取抽樣方法,總共發(fā)放615份問卷,回收500份,回收率高達81.3%。對參與預試問卷的頻數進行分析,刪除頻數超過60%的24個休閑項目,構成7大類休閑參與量表。
3.正式施測
正式測試同樣采取抽樣方法,發(fā)放600份試卷,回收510份,回收率高達85%。去除無效問卷與填答不詳問卷,總共500份有效問卷,有效率為83.3%。
4.統(tǒng)計分析方法
采取SPSS11.5軟件展開推斷統(tǒng)計。
5.計量模型設定和變量說明
依照該文研究目的,選出影響高校退休教師休閑行為的多種因素,比如年紀、婚姻現狀、受教育程度等。為此,創(chuàng)建如下計量模型:Leii=β1+β2hapi+
β3agei+β4geni+β5mari+β6edui+β7inci+£i。Leii代表第i個被調查者的休閑活動參與指數,依照受訪者各選項分值累積即整體休閑活動參與指數。其中,1代表非常不滿意,2代表不太滿意,3代表不一定,4代表基本滿意,5代表極為滿意,分數越高表示滿意度越高[2]。
二、結果和分析
(一)高校退休教師休閑活動影響因素的分析
1.不同性別高校教師休閑活動參與類型的差異
在休閑活動中,家庭類、休憩類、娛樂類等活動具備性別差異。上述三類通常表現出室內與靜態(tài)特點,女退休老師的參與程度明顯高于男退休老師,特別是家庭類活動。據調查顯示[3],性別為影響休閑參與種類的因素,女性大多偏向于看電視、看報紙、休憩等休閑活動。該結果和探究結果相符,但沒有發(fā)現運動類活動存在性別差異。
2.不同年紀與職稱老師休閑活動參與種類的差異
研究表明,不同年紀老師在娛樂類、社交類、家庭類等方面存在明顯差異。65歲以下退休老師依舊保留過去的生活習慣。Scheffe明確指出[4],55~65歲年紀段的退休老師家庭類休閑活動的參與程度明顯高于知識類、社交類、娛樂類等活動。知識類休閑活動項目具備靜態(tài)化特征,而社交類、家庭類活動大多牽涉人際互動,即在朋友、家人的參與下才可以實現。Kelly指出[5],年紀越大參與動態(tài)性休閑活動的程度越低,相反,參與靜態(tài)性活動的程度越高。
關于職稱因素,僅家庭類、娛樂類、知識類休閑參與程度具有顯著差異。其中,教授參與娛樂類休閑活動的程度低于助教,而參與家庭類、知識類活動的程度高于講師和助教。
(二)量表研究性因素分析
從高校退休教師休閑生活量表1可知,消遣型休閑方式的平均值高于康體型、貢獻型[6]。從參與休閑活動的程度來看,排在首位的活動為:聽廣播、讀書看報、鍛煉;排在末尾的活動為:看手機、旅游、教育后一代。從不同性別參與休閑活動的程度來看,僅看電視、讀書看報的檢驗結果不存在差異性;散步/鍛煉的差異小(P<0.05),其他項的差異顯著(P<0.001);在購物1項中,該項女性參與程度明顯高于男性,其他項都為男性高于女性。通過上述分析可知,高校退休老師休閑運動狀況具備以下特點:休閑生活太過于依賴媒體;動態(tài)休閑少;休閑活動場所大多集中于社區(qū);消遣型、康體型休閑參與程度超過貢獻型,凸顯了高校退休老師的休閑價值取向。
1.量表信效度分析
高校退休教師社區(qū)環(huán)境滿意度量表的Cronbach's α處于0.74~0.76間,休閑生活量表處于0.63~0.79間,表示量表的內部具有相似性。初測三周以后,重測160名被調查對象,經兩次測量,環(huán)境滿意度量表處于0.75~0.79間,休閑生活量表處于0.74~0.78 間,表示量表跨時間真實性強。上述量表的條目內容和維度都具備較高的相關性,各維度得分和量表總分之間的系數超過各維度間的系數,表示結構效度優(yōu)良[7]?;谏鲜隽勘淼男Ф确治?,因當前無法提供標準化同類量表,故難以分析測試量表和效標量表。
2.高校退休教師休閑運動影響因素單要素分析
將三種休閑方式的參與程度與休閑活動總參與程度作為因變量,同時將性別、受教育程度、年紀、婚姻現狀、生活自理情況、家庭結構等作為自變量,將總人數的前20%當成高滿意度組,后20%當成低滿意度組,中間40%當成一般組,深入研究上述自變量對因變量的影響。
在高校退休教師參與的運動類休閑活動中,健身、健行、慢跑、散步的均值分別為2.88、3.11、2.76、3.52,各類型均值為3.06,a系數為0.72,排序為4;在戶外游玩類活動中,購物、景區(qū)游玩、度假的均值為2.13、3.05、2.85,各類型均值為3.01,a系數為0.79,排序為3;在娛樂類休閑活動中,看電視、聽廣播、看報紙的均值為3.61、2.86、3.12,各類型均值為3.30,a系數為0.76,排序為5;在家庭活動類活動中,與朋友聚會、聊天的均值為3.15、3.31,各類型均值為3.24,a系數為0.81,排序為2;在休憩類活動中,喝茶、靜坐、休息小睡的均值為3.25、3.06、3.21,各類型均值為3.13,a系數為0.69,排序為1。
這表明,各變量均會影響高校退休教師的休閑行為:(1)男性與有配偶者參與休閑活動的程度高于女性與喪偶者;(2)伴隨年紀的增長,生活自理能力和參與休閑活動的程度均下降;(3)受教育程度越高,參與休閑活動的程度越高;(4)和子女同住者參與休閑活動的程度低于獨居者;(5)環(huán)境滿意度越高,參與休閑活動的程度越高。
三、討論
該研究將高校退休教師休閑運動量表的各維度和總分當成因變量,探究性別、年紀、婚姻現狀、受教育程度、日常生活自理情況、家庭結構等變量給其生活帶來的影響。
(1)通過分析上述研究可知,生活質量、家庭結構等變量均會影響高校退休教師的休閑生活。在多元回歸分析中,闡明不包括性別、婚姻現狀在內的變量均會影響高校退休教師的休閑運動,以及各變量的重要作用。
(2)生活滿意度為衡量退休老人身心健康現狀和生活質量的關鍵指標,被廣泛運用于國內研究中。相關研究顯示,個體是否滿意生活不包括生活的各個方面,若是對某一方面不滿,必然會降低生活滿意度。所以,應對上述自變量引起重視,綜合考慮高校退休教師休閑運動的需求,采取有效手段開展休閑活動,幫助他們實現自身價值。
參考文獻
[1]胡思民.退休教師參與休閑活動需求因素分析——以巢湖市退休教師為例[J].淮北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5,14(04):134–136.
[2]任華龍.提高退休教師休閑質量的研究與思考[C].上海市退休職工管理研究會.上海市退休職工管理研究會2008年優(yōu)秀論文選集.上海市退休職工管理研究會:上海退休職工管理研究會,2018:67–72.
[3]張一琦.SET導向的退休人群休閑分享社區(qū)服務設計研究[D].杭州:浙江工業(yè)大學,2014.
[4]趙磊.城市退休老年人休閑生活的社會工作介入探析[D].合肥:安徽大學,2012.
[5]孟凡華.移居藏族退休老人都市文化生活適應研究[D].蘭州:西北民族大學,2011.
[6]王曉蕊.昆明市退休人群休閑消費行為研究[D].昆明:云南師范大學,2019.
[7]蘇敏.小組工作在提升退休教師生活質量中的應用研究[D].西安:西北大學,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