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當代電影尤其是喜劇電影呈現(xiàn)出越來越強烈的后現(xiàn)代性,以《這不是斯巴達》為代表的低成本喜劇靠著對熱門影片的顛覆與戲謔來吸引大眾目光。很多人批評它們低俗,粗制濫造。他們也著實憑著自身的特點在一定程度上掀起了觀影浪潮,這是十分值得探究的文化現(xiàn)象。本文從其對中心與意義的消解,以及對大眾文化的戲仿與拼貼兩個方面簡要分析了喜劇電影《這不是斯巴達》的后現(xiàn)代特征。
【關鍵詞】 后現(xiàn)代;去中心化;戲仿
【中圖分類號】J905?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8264(2020)41-0030-02
《斯巴達300勇士》是美國的現(xiàn)象級史詩大作,而《這不是斯巴達》又是對該電影進行戲仿與顛覆的喜劇片?!端拱瓦_300勇士》本身就具有顯著的后現(xiàn)代性,在一定程度上取消了歷史縱深,人物顯得平面化;而《這不是斯巴達》卻在取消中心,消解意義,對大眾文化進行戲仿、拼貼等方面做到了極致,值得作為典型案例探究。
一、對中心與意義的消解
在這個人們隨時隨地轉發(fā)短文,短視頻的年代,在這個孩子們是從互聯(lián)網、游戲、漫畫、網絡綜藝節(jié)目成長起來的年代,人們接收信息變得極度碎片化,而如此碎片化的信息又很難拼湊出任何深刻、宏大、廣博的認知地圖。追根溯源,《斯巴達300勇士》的原著漫畫就具有很強的大眾文化特征和后現(xiàn)代特征。2006年被改編成電影后,我們可以看到,斯巴達士兵們被刻畫成象征正義與勇敢的形象,仿佛他們是在為真理而戰(zhàn),勇士們身上似乎都閃耀著神圣的光輝。在影片末尾,大軍沖鋒前,一段鼓舞士氣的臺詞是這樣呈現(xiàn)給觀眾的:“今天我們將拯救世界于荒謬和暴政的統(tǒng)治,比開創(chuàng)一個比所有人想象的還要光明的未來?!边@種描繪已經取消了歷史的縱深感,并帶有很強的意識形態(tài)色彩,仿佛開口說話的不是一個出身于奴隸主貴族國家的斯巴達人,而是一個當今的美國人。
另一方面,故事對敵人的外在形象和心靈都進行了明顯的丑化。敵軍中不但有巨型怪獸,連國王的形象氣質都讓人感到恐懼?!啊赌Ы洹泛汀端拱瓦_300勇士》中對敵人的塑造,從形象到行為只能用‘邪惡’來形容”[1]?!端拱瓦_300勇士》在取消歷史意義的同時,又給故事賦予了新的意義。這層意義雖然意識形態(tài)色彩強,有“簡化世界”的嫌疑,但畢竟還試圖給予意義;但作為對《斯巴達300勇士》顛覆和戲謔《這不是斯巴達》,則把這僅有的一層意義也取消了。對孩子極為嚴苛的訓練,本是讓他們成長為英勇的戰(zhàn)士,在《這不是斯巴達》里,這一劇情卻轉為了對親生骨肉戲耍式的折磨,消解了“英雄成長”這一史詩電影的中心和意義。父親對兒子使用了各種致命的格斗技,又或用高爾夫球和水槍進行玩鬧。在冰天雪地里勇斗猛獸的戲被改編成了與企鵝打架,并伴隨有極其惡俗的玩笑。男主人公不但極為荒謬地戴著企鵝頭歸來,還將企鵝嘴做成了項鏈。夜晚,三個女人嘲笑他沒有男性特征,像個玩具人偶,連勇士的男性意義也被取消。勇士出征的戲原來含有的意義是突出和彰顯傳統(tǒng)價值:珍視愛情,注重家庭,守護家園,到了《這不是斯巴達》變成了誤會構成的笑料——男主人公深情地和家人告別,卻把一個侏儒當成了自己兒子。斯巴達勇士的行軍變得不再威武,士兵們手拉手,蹦蹦跳跳,唱著歌,似乎成了一群調皮的孩童。
勇士們與敵人戰(zhàn)斗的場景在《斯巴達300勇士》中是最出彩的片段,正是因為有對動作場面如此出色的掌控力,導演扎克 · 施奈德才被相中去拍攝《超人:鋼鐵之軀》《蝙蝠俠大戰(zhàn)超人:正義黎明》等超級英雄系列電影;而《這不是斯巴達》把動作戲都變成了各式各樣的雜耍,有斗舞,拿毛巾甩人,用針筒扎人。敵人的金屬面具本來是讓人聞風喪膽的鬼怪風格,卻被加上了搞怪的大舌頭,頗有香港無厘頭喜劇的風格。周星馳就喜歡在電影表演中加入吐舌頭做鬼臉這樣的帶有漫畫感的動作。雙方軍隊為了湊人數,甚至把用于數字特效的幕布搬到了戰(zhàn)場上,特意用看似粗糙的數字技術“復制”出了許多士兵。其中讓人印象深刻的失明士兵的角色,承擔了不少惡搞戲份:沖上戰(zhàn)場殺敵時,沒掌握好分寸,撞到了石壁上,掉下來又砸到了樹上;在拿著長矛走路的時候,因為看不見前方,不小心撞到了自己的戰(zhàn)友;在最后決戰(zhàn)時刻發(fā)表了戰(zhàn)前演講后,他又摸不清方向,向著斯巴達勇士的后方沖去,直接帶著大部隊離開了戰(zhàn)場,讓敵方士兵面面相覷??梢哉f他的表演很有笑料,符合了人們觀看喜劇電影時愛看人“出洋相”的心理。甚至巧合的是,連此片的中文譯名“這不是斯巴達”都恰好是取消中心與意義的象征。這部電影取消了《斯巴達300勇士》中勇士出征的主題,消解了為保護家園而戰(zhàn)的意義,消解了親情的意義,生死對決的意義,壯烈殉國的意義,為正義、光明而戰(zhàn)的意義;因為也沒有任何主題和思想上的“中心”可言,有著后現(xiàn)代作品典型的“去中心化”和消解意義的特征。
二、對大眾文化的戲仿與拼貼
正如國產喜劇《甲方乙方》中對電影《巴頓將軍》的戲仿,《私人定制》對二戰(zhàn)電影的戲仿一樣,類似的戲謔方式一直是喜劇片的常規(guī)手法。“‘戲仿’是后現(xiàn)代主義時代的話語標志,它旨在打造后現(xiàn)代時代的語言狂歡?!盵2]大熱美劇《黑袍糾察隊》對超級英雄的描述,更讓人聯(lián)想到大眾文化中被過度包裝的娛樂偶像。他們有著和娛樂偶像一樣的經紀公司,人設,采訪,走秀,主題游樂園等周邊產品。對大眾文化的戲仿、挪用、嘲諷、揶揄在后現(xiàn)代喜劇類影視作品中隨處可見。劉鎮(zhèn)偉導演的國產喜劇片《越光寶盒》就是對現(xiàn)象級大片《赤壁》的戲仿,將其中諸多元素進行后現(xiàn)代演繹,并拼貼上諸多大眾文化的符號,這一做法與《這不是斯巴達》如出一轍?!皬摹豆Ψ颉贰冻啾凇贰妒媛穹贰队⑿邸贰洞笤捨饔巍返仁畮撞坑捌薪枞∫恍┰鼗蜻M行類似的模仿,再將其一起拼湊貼入《越光寶盒》之中,可以說把拼貼手法發(fā)揮到極致?!盵3]當然,劉鎮(zhèn)偉一直以來就以這種后現(xiàn)代喜劇風格著稱,《大話西游》可能是他所導演的該類型電影中口碑最高的,同樣著名的還有《射雕英雄傳之東成西就》。
《這不是斯巴達》影片開頭,老者在懸崖上手捧的嬰兒不是人類,是個“小綠人”,戲仿了動畫電影《怪物史萊克》。當他捧出另一個嬰兒時,出現(xiàn)了假扮布拉德 · 皮特與安吉麗娜 · 朱莉的兩位演員,他們又恰恰是美國大眾文化的代表人物。在冰天雪地與企鵝搏斗時,男主人公在地上撿起了一個賽百味熱狗。這一快餐及其商標也恰恰是流行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在眾人輪番被踹入大坑的戲份中,出現(xiàn)了《美國偶像》的片段,這是改編自英國系列電視節(jié)目《流行偶像》的真人秀。連評委的面前的桌子,節(jié)目標志,評委的樣貌和說話語氣都被挪用和戲仿。另外,電影中還出現(xiàn)了另一檔真人秀節(jié)目《斯巴達明日超模》,這同樣是在戲仿風靡美國選秀類真人秀《美國明日超?!?。在戰(zhàn)役發(fā)生地,士兵們喝著知名品牌的運動飲料,吃著比薩,甚至原版電影里的一位重要角色都被替換成了美國大眾文化的代表人物,模特、演員、歌手和商人帕麗斯 · 希爾頓。原本震撼的打斗變?yōu)榱私诸^斗舞,這本身就是美國街頭文化的一部分,后來被各種綜藝節(jié)目包裝推廣到了大眾視野,即使在今天的中國,人們也因《這就是街舞》和各類偶像選秀節(jié)目熟知這類比拼游戲。斯巴達的叛徒以及敵對勢力的國王都拿著手機進行通話交流;男主人公的妻子化身知名超級英雄電影《蜘蛛俠3》中的被附身的蜘蛛人形象,而叛徒則“順勢”變?yōu)榱酥┲雮b電影中的大反派“沙人”,被她用吸塵器降伏了。類似的橋段還有超級英雄惡靈騎士,他的燃燒骷髏造型本是極為震懾敵人的外觀設定,卻被士兵用噴火器噴滅了。隨之出現(xiàn)的是史泰龍扮演的經典拳擊電影《洛奇》的主人公形象;無論是帕麗斯 · 希爾頓還是史泰龍,他們作為公眾人物都被無下限地調侃和揶揄,這一直都是大眾文化較為非理性和無情的一面,也是極度庸俗和悲哀的一面。
電子游戲和互聯(lián)網元素也是新世紀后現(xiàn)代文化的重要部分,電影中涉及的真人游戲畫面是玩家們熟知的《俠盜獵車手》系列游戲。該游戲極具爭議,涉及了很多暴力內容,如將普通民眾從駕駛座拽下車毆打,在街上挑釁路人,甚至搶劫,該系列作品在新世紀引起過極大轟動。演員們戲仿了游戲中角色的走路,打斗方式,甚至用電影畫面模擬了游戲中切換車載音樂的場景;“油管”網作為前移動互聯(lián)網時代的代表性視頻網站,也被提及。影片還挪用了科幻大片《變形金剛》系列電影的關鍵能量道具和變形汽車人的設定,并加上了極為戲謔的情節(jié)——變形機甲因為外接電源線不夠長而倒地。所有這些大眾文化的元素都被打碎,然后拼貼近《這不是斯巴達》,使得此片充滿了戲仿的橋段,沒營養(yǎng)的笑料,和徹頭徹尾的狂歡。
三、結語
從這兩個角度來看,《這不是斯巴達》是非常好的后現(xiàn)代影視文化的觀察樣本,即使它的上映時間是2008年,距今已過去十二年,但它足夠顛覆,足夠戲謔,足夠惡趣味,也足夠有代表性。這部電影所具備的后現(xiàn)代特征是赤裸的,暴露無遺的,我們可以從對中心與意義的消解,以及對大眾文化的戲仿與拼貼這兩個視角去繼續(xù)觀察和反思更多的后現(xiàn)代喜劇電影。
參考文獻:
[1]徐海娜.影像中的政治無意識:美國電影中的保守主義[M].北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1.
[2]湯芊芊.后現(xiàn)代主義電影研究[D].廈門:廈門大學,2007:25.
[3]熊麗.《越光寶盒》之拼貼戲仿凸顯后現(xiàn)代主義風格[J],新聞世界,2010,9.
作者簡介:
趙汗青,男,漢族,江蘇南京人,碩士,南京傳媒學院講師,研究方向:影視批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