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玲娟
【案例背景】
《螞蟻和蟈蟈》是國標本蘇教版小學語文一年級第二冊的一篇短小卻富有教育意義的童話故事。講述了螞蟻由于辛勤勞動而得以安然過冬,蟈蟈由于懶惰而又冷又餓,再也神氣不起來。課文中既有螞蟻和蟈蟈之間的對比,也有蟈蟈自身前后情況的對比。寓褒貶于對比之中,含諷刺于描寫之內。兩種昆蟲的兩種結局,說明了只有勤勞的人才能擁有幸福的生活。故事富有童趣,符合低年級兒童的認知、理解規(guī)律。在初讀全文,學完生字詞以后,怎樣讓學生盡快進入到課文情景,如何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理解并體會課文內容,就成了本節(jié)閱讀課的關鍵性環(huán)節(jié)。
【片段描述】
1、師述:炎熱的夏天來了,太陽火辣辣地照著大地,像一個大火球一樣!聽,什么聲音在叫?(點擊課件,出現(xiàn)夏景圖,知了在樹上叫)
(在春寒料峭的早春聽到熟悉的知了鳴叫,學生激動得小手直舉。)
生1:是知了!
2、師描述:瞧,太陽公公火辣辣地照著大地,一絲風也沒有,樹上的知了一個勁兒地叫著,熱呀熱呀。聽著知了叫,你們有什么感受?
生2:天氣好熱?。∩?:我都想吃冰激凌,吹空調了!
出示句子1“夏天真熱?!闭l來讀讀,把你的感受讀出來。指名讀,齊讀。
(有了圖片和蟬聲的引導,孩子們在朗讀時強調了 “真熱”。)
3、師:這么熱的夏天,螞蟻和蟈蟈都在干什么呢?請小朋友們拿起書讀一讀課文的第一和第二自然段,找一找你是從哪些句子中知道的?自由讀課文,交流:
A、螞蟻
(1)生4:一群螞蟻在搬糧食。他們有的背,有的拉,個個滿頭大汗。
師:誰能根據(jù)這句話,演演小螞蟻?(出示頭飾)
戴上頭飾的孩子們學著小螞蟻,有的背,有的拉,一副使出渾身力氣的樣子,還時不時用手做拭去汗水的樣子。
師:老師來采訪一下,小螞蟻你為什么會“滿頭大汗”呢?
生5:糧食太重了!我都快背不動了!
生6:天氣太熱了!糧食又重,好累啊!我們都滿頭大汗了!
師:小朋友們,你什么時候會滿頭大汗呢?
生7:夏天上體育課跑步的時候我經(jīng)常滿頭大汗。
生8:跳繩比賽時我累得滿頭大汗。教師出示詞卡“滿頭大汗”,誰想讀讀這個詞?(通過表演并結合學生的生活經(jīng)驗,理解“滿頭大汗”水到渠成,讀得有滋有味。)
(2)師:是呀!螞蟻長得那么小,但它搬的糧食卻很大,很重,把腰都壓彎了,搬了一趟又一趟,再加上天氣熱,搬得那么吃力,走得那么慢,背得滿頭大汗。
(3)師:你能想象到其他螞蟻還會用哪些動作搬糧食的嗎?說一說,演一演。
【出示句式1,練習說話:他們有的 ? ?,有的 ? ,個個 ? ? ?!?/p>
生9:(邊做動作邊回答)他們有的推,有的頂,個個滿頭大汗。
生10:(邊做動作邊回答)他們有的抱,有的扛,個個氣喘吁吁。
你覺得這是一群什么樣的螞蟻?誰來夸夸小螞蟻?
你們真是一群( ? )的螞蟻。勤勞、能干、肯吃苦。
(5)讓學生有感情齊聲朗讀第1自然段。
B、蟈蟈
師:那此時蟈蟈們在干什么呢?
生16:蟈蟈躲到大樹下乘涼,有的唱歌,有的睡覺,個個自由自在。
(點擊課件,出現(xiàn)蟈蟈乘涼課件)
師:唱唱歌,乘乘涼,哇!多舒服??!書上用了一個詞語來表示,就是——生齊聲回答(出示詞卡:自由自在)指導讀好詞。
師:誰來扮演自由自在的蟈蟈?指導讀句子。
(帶上蟈蟈頭飾的孩子,儼然一個個自由自在的小蟈蟈,有的唱歌,有的閉上眼睛假裝睡覺,還打起小呼嚕。)
(3)想一想,蟈蟈們看到螞蟻搬糧食會對他們說些什么呢?
生17:這群傻螞蟻,這么熱的天搬糧食!看我們多舒服!
生18:螞蟻,你們也來乘涼吧!這么熱搬什么糧食啊?
4、師小結:蟈蟈不肯勞動,只知道享受,認為自己很聰明,還說螞蟻是(板書:傻瓜)呢!
5、分組對比讀:男生讀第一自然段螞蟻的表現(xiàn),女生讀第二自然段蟈蟈的表現(xiàn),看誰是最棒的小演員。
6.小組合作,演一演。
(因為學生個個興趣被激起來了,但是因為老師沒有做好事先的要求與指導,場面顯得有些混亂。)
7.師:聰明的小朋友,到底誰是傻瓜?(學生個個小手直舉,躍躍欲試)別急著下定論,自由讀讀第三自然段,看看你可以怎樣說服大家。
……
【教學反思】
新《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學應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注重培養(yǎng)學生自主學習意識和習慣,為學生創(chuàng)設良好的自主學習情境,尊重學生的個體差異,鼓勵學生選擇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使之愛學、善學。從這一點出發(fā),我在教學《螞蟻和蟈蟈》這一課時,采用情境教學法。借助生動的導語,通過創(chuàng)設情境、圖文結合,朗讀品悟,去理解螞蟻和蟈蟈的形象,去評價他們的優(yōu)和劣。給學生的感官以多角度、多方面的刺激,把學生帶入生動的意境中,引導學生讀、想、說、演,從而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產(chǎn)生主動閱讀的要求。
教學片段中我將“趣”放在首位,以趣為導、以趣促動:看著噴火的大太陽,聽著蟬兒不住地鳴叫聲,孩子們把那句“夏天真熱”讀得淋漓盡致;讀一讀、演一演、采訪等形式讓孩子們體會到螞蟻搬糧食的辛苦,讀起來有聲有色。抓住課文中“有的——有的——有的———,個個——。”這個句式,先讓學生說說螞蟻是怎樣搬糧食的?再讓學生根據(jù)插圖想象:螞蟻勞動時還會有哪些動作,并表演這些動作。這樣學生既可以練習說話,又真切感受到螞蟻在夏天搬糧食是多么辛苦和艱難。把隨文學句與練習說話有機的結合在一起,很好的體現(xiàn)了語文教學中知識與能力的訓練。同時讓學生通過自己的主體體驗感受到在炎熱的夏天,螞蟻搬著重重的糧食非常辛苦,加深了對作品語言的理解,深受作品的感染,對勤勞的螞蟻們發(fā)出由衷的贊揚。從而促進了學生思維的發(fā)展,培養(yǎng)了學生的綜合能力,充分體現(xiàn)了學生的主動性,激發(fā)了學生的創(chuàng)新意識。在此基礎上,讓學生把這種感受通過朗讀表現(xiàn)出來。
“大語文教學”的倡導者張孝純先生說:“語文與生活同在,凡有人類生活的地方都有語文,都有語文的實踐和學習”。這一片段中我請學生聯(lián)系生活中的自身體驗來演一演、說一說,理解“滿頭大汗”“自由自在”,使學生更能真實的感知理解課文,溝通了語文與生活的聯(lián)系,調動了學生的生活經(jīng)歷,激發(fā)了學生內在的情感體驗,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內在的心理活動。這不僅是對生活的異化,而是對兒童真實生活的提煉和升華。
這節(jié)課教師要將激發(fā)學生學習興趣放在首位,通過創(chuàng)設真實生動的情境,把學生引入到課文所描繪的特定環(huán)境中,激發(fā)學生自主學習的熱情。生動的課件、頭飾的使用、角色的參與等這些都充分地激發(fā)出學生自主探究、學習的熱情,課堂“活”起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