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川
摘要:語文學科一直以來都是義務教育的核心,其不僅影響著學生對于母語的學習,還關系到學生對于文字的組合和應用。伴隨著教育改革的大背景,小學語文學科也義無反顧地踏上了革新之路。本文針對一種核心手段展開描述小學語文的發(fā)展藍圖,首先從現(xiàn)狀入手,著手分析生活化教學存在的必要性。而后具體分析生活化教學在小學語文學科中展現(xiàn)出的價值,最后提出具體的實操意見。
關鍵詞:小學語文;生活化教學;措施研究
當各行各業(yè)都開始倡導改革,教育也按耐不住了,希望通過更為現(xiàn)代化的手段來適應時代,其中小學語文學科的改革之路最為特殊。眾所周知,對于小學生而言,語文學科大多是枯燥乏味的,一味描述書面情景很難讓學生產(chǎn)生共鳴。此時改革就有了新的目標,那就是實現(xiàn)教學靈動性的轉(zhuǎn)型。轉(zhuǎn)型的道路不得不借助一些現(xiàn)代化的教育手段,實踐發(fā)現(xiàn)目前應用效果最好的新興教育手段就是生活化教學模式。生活化教學旨在講生活與教學有機結(jié)合,讓語文學科更賦予生活氣息和親切感。此外,這種教學模式還更符合小學階段學生的學習規(guī)律,可以大幅度的提升教學效率。
1目前小學語文教學呈現(xiàn)出怎樣的狀態(tài)
1.1傳統(tǒng)教學法遺忘了小學語文學科的靈動性,將學生的想法限制于一個既定的范圍
小學語文是一門具備極強探索性的學科,其中的多數(shù)問題都不存在標準答案。但是不少小學語文教師卻采用固化的課堂教學法,使得該學科喪失了本應有的靈活性。譬如一些老師在講解課本中的古詩時,常常采用“三步法”。首先帶領學生對生字詞和古詩進行朗讀,完成最基本的認讀。接著對古詩的進行內(nèi)容概括,詳細講解和思想升華,達到幫助學生理解古詩的目的。最后就是要求學生在家長的監(jiān)督之下做好背誦和默寫工作,實現(xiàn)古詩教學的硬性要求。三步就完成了一篇古詩的教學,通篇采用單向知識輸出的方法,完全局限了學生的想法。這樣的教學模式會使得學生的思維模式固化,不利于實現(xiàn)小學語文的學科屬性。
1.2枯燥乏味的課堂氛圍可亂了規(guī)劃的節(jié)奏,對課堂教學造成雙向打擊
據(jù)統(tǒng)計,將近六成的小學生對于小學語文的刻板印象都是枯燥乏味,這樣的印象常常源于老師的教學模式不具備吸引力。一堂語文課上,老師在講臺上“自娛自樂”,學生卻在講臺下“若有所思”,課堂好似被分為了兩個部分,一部分是老師在全身心的完成教學任務,另一部分是學生想聽卻提不起興趣的苦惱發(fā)呆。最后的結(jié)果也是毋庸置疑的,課堂一片寧靜,效率卻很低。這種情況下,不僅影響老師的教學熱情,還影響學生的學習質(zhì)量。造成雙向打擊的小學語文課堂注定是失敗的,也扭曲了教育的本意。小學階段的學生正是處于青少年時期,其本身具備注意力不集中的特點,環(huán)境很容易影響他們的學習質(zhì)量。如若課堂環(huán)境輕松愉悅,學生的學習效率就自然而然地得到了提升。
2為何要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采取生活化教學手段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滲透生活化教學模式的原因有三方面。首先,從時代大背景的角度來看,小學語文學科的教學模式如果不經(jīng)歷改革,被淘汰是必然結(jié)果。之所以在這種背景下選擇生活化教學,是發(fā)現(xiàn)了語文學科的親切性。以往的教學過程中學生們會感到枯燥和乏味的主要原因是不能產(chǎn)生共情,培養(yǎng)學生的共情能力就要從生活的角度切入,先幫助他們理解,再進行深入的探討和思考。其次,從學科本身的角度來看,語文學科本身就是一門需要靈活思維的學科,其不局限于死板老套的背書和默寫,更需要培養(yǎng)學生跳躍性思考和豐富的想象力。生活化教學本身具備靈活性特點,可以輔助小學語文教學工作的開展。最后,于學生而言,對小學階段的學生展開教學工作的重點在于抓住興趣。興趣也是很優(yōu)秀的老師,它可以用來引導教學工作形成具體展開策略。老師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用生活化教學模式,能夠吸引學生的目光,進而提升教學的整體效果。
3如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靈活運用生活化教學手段
3.1靈活運用周邊環(huán)境,將抽象化的知識轉(zhuǎn)化為具象化的實物,營造身臨其境的效果
青少年時期是人成長的重要階段,這一階段的學生具有的普遍特征是對新事物充滿了好奇,對興趣充滿了熱愛,利用這個特點創(chuàng)造出的環(huán)境教學模式有以下兩種:
(1)創(chuàng)設課堂情景教學模式
課堂情景教學旨在讓學生當家做主,用自己的方式詮釋課文。老師多采用角色扮演的方法吸引學生融入課堂,話劇形式對于課文的展現(xiàn)比起書本更加形象生動。譬如,部編版五年級上冊《慈母情深》一文的講解,老師可以講其中對話的片段提取出來,讓同學們劃分角色進行演繹。這樣一來,學生在深入了解形象和話劇背景的同時也精讀了課文,語文本來就是一門只有參考答案的學科,對于課文每個同學都有與眾不同的見解。課堂上同學們角色扮演,溝通交流,只需要老師稍作引導就可以自學課文內(nèi)容,順利完成自主學習的目標,這個過程比單一傳授收獲更多。
(2)運用自然環(huán)境教學模式
小學語文課文中寫景狀物類的課文比比皆是,聽老師充滿感情的朗讀很難讓學生體會到自然景觀之奇特壯美。在條件允許的情況下,老師可以帶領學生去參觀一些自然景觀,不僅開拓了視野,也讓他們對文章有了更貼切的認識。玩是小學生的天性,也是他們的興趣所在。在玩中學習,在他們看來充斥著誘惑。利用好這種心理,老師就能在小學語文教學方面真正做到得心應手了。自然環(huán)境也是一種很實際的教學工具,老師若能合理利用,便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潛能。譬如部編版小學五年級語文教材中的一篇文章《桂花雨》,在學習的過程中,老師帶領同學們外出感受作者所形容的桂花雨,這種身臨其境之感會讓學生更加深刻的體會作者的情感。
3.2妙趣橫生的游戲與枯燥乏味的課堂碰撞,讓興趣成為最好的老師
小學生的天性莫過于玩耍,他們常常愿意為自己感興趣的事物付出大量的精力與時間,小學語文課堂教學可以參照該特點進行方法上的改進。將游戲與教學相結(jié)合是個不錯的選擇,在玩耍的過程中自愿的完成學習任務,一舉兩得。比如,可以在小學語文課堂上開展一次詩詞接龍大賽,首先同學們進行自由組隊并起一個響亮的隊名,接著由老師出題,以搶答的方式進行接龍,得分最高的隊伍可以得到老師的獎勵,得分最低的隊伍每個人為大家進行一個讀書匯報。這樣的競技小游戲,既可以增加學生的成語儲備量,還可以提高學生的互動積極性。在游戲中學會思考,在興趣中收獲知識,興趣教學比老師傳授更生動貼切,容易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從而培養(yǎng)勇于探索的能力。
4結(jié)束語
總的來說,生活化教學模式應用于小學語文教學過程是實現(xiàn)改革的不二之選。實際上,在具體的應用過程中,兩者呈現(xiàn)出相輔相成的關系。小學語文學科在生活化教學模式的輔助之下變得更加生動形象,生活化教學模式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發(fā)揮作用的過程更是豐滿了具體內(nèi)容。
參考文獻:
[1]許海燕.淺談生活化教學在小學語文作文教學中的應用[J].課程教育研究,2018(52).
[2]譚憲孟,吳蘭波.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生活化教學的策略和實踐[J].課程教育研究,2019(37).
[3]陳淑端.淺談生活化教學在小學語文習作教學中的應用[J].學周刊,2017(2).
(紅河州建水縣東山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