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遠
現(xiàn)代生活的飲食主要還是以炒菜為主,蒸菜、煮菜等為輔。要想炒出一份可口的菜品,首先需要有一個炒鍋,炒鍋在飲食的歷史上做出了巨大的貢獻。在宋代以前制作炒鍋的技術(shù)還未成熟,宋代人制作出炒鍋之后,中國的飲食文化就翻開了新的篇章。那么在炒鍋還未出現(xiàn)之前,古人每天吃什么呢?
古人的飲食
在上古時期,因為火的出現(xiàn),人們的飲食從生食過渡到了熟食。高端的食材往往只需要最簡單的烹飪方式,一團火加上一份食材,保留了食物最天然的味道,經(jīng)過一段時間的燒烤之后,鮮美的味道就充滿了四周。
燒烤是最原始的烹飪方式,到了先秦時期,流行的飲食方式變?yōu)榱烁?。羹就是粥的升級版,往粥里加入各種食材和調(diào)料就成為了羹。老百姓一般每天吃菜羹,而中上階層每天可以吃肉羹。一份羹,做法簡單,食材簡便,卻承載著先秦百姓們?nèi)粘龆鳎章涠鴼w的樸素生活。
簡單,就是先秦流行的飲食文化,時間轉(zhuǎn)到漢代,一項發(fā)明至今影響著無數(shù)的吃貨朋友們。漢代發(fā)明了火鍋,當時被稱為“古董羹”。漢初,百姓們每天基本只能吃些醬菜和咸菜,就跟早期韓國人的飲食差不多?;疱伒某霈F(xiàn)徹底改變了漢朝百姓們的飲食,涌動的火鍋湯汁與食材完美的融合在一起,給人帶來立體的感官刺激。張騫出使西域帶回了胡蘿卜、香菜、蠶豆、大蔥、黃瓜等農(nóng)作物,這讓火鍋的食材更加豐富。
時間再往前就來到了唐代,這是面食的天下。唐代人發(fā)明了面條和燒餅,大米的地位瞬間被超越了。各個地方的面食和燒餅開始了自己的發(fā)展之路,慢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一碗面、一份燒餅在不同的地方擁有著不同的味道,滿足了大江南北的口味。盛唐充滿包容性的飲食亦包容了不同的口味,但是在武后時期,唯一不能包容的就是肉類,因為武后信佛。這也間接推動了面食的發(fā)展,讓面食成為中國飲食文化里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宋代,炒鍋終于登上了歷史舞臺,炒菜瞬間成為百姓最喜歡的飲食方式?!稏|京夢華錄》中記載了民間喜愛的一些炒菜,例如炒雞、炒兔、炒牡蠣、炒腰子等。如今的諸多炒菜大多來源于宋代,這一切還要感謝冶鐵技術(shù)的發(fā)展以及植物油的普及。
明清時期,老百姓們更加有口福了,因為當時引進了非常多的外來農(nóng)作物。例如辣椒、土豆、紅薯、南瓜、苦瓜、洋蔥、菜花、西紅柿等等。這些外來農(nóng)作物,成為了明清百姓們以及現(xiàn)代人餐桌上必不可少的食材。
我們了解了古人的飲食方式后,還需要了解的就是古人的飲食習慣。古人也是一日三餐,偶爾來點宵夜嗎?
古人的習慣
一日吃幾餐在早期的歷史中,是一個關(guān)乎地位的問題。周朝的禮法制度相當嚴格,當時就規(guī)定只有天子能夠享受一日三餐,其他人都是一日兩餐。這除了是禮法的規(guī)定外,還因為當時的糧食有限。古人在9點到11點左右吃第一頓飯,稱為“朝食”。下午4點左右,人們吃第二頓飯,稱為“饗”或“饔”。《孟子·滕文公上》記載道,“賢者與民并耕而食,饔饗而始。”意思就是說一天吃兩頓飯,以朝食為開端,饗食結(jié)束。
《史記》中就記載劉邦用三餐犒賞士兵,最終攻下峣關(guān)的史實,可見一日三餐是當時許多普通人的夢想。到了漢朝,周朝的禮法對人們的影響逐漸消失,一日三餐的制度慢慢走進了尋常百姓家。莊子的《逍遙游》中記載,“適莽蒼者,三餐而返,腹猶果然?!币馑季褪侵挥幸惶斐匀D飯,才能保證人體一日所需,這是關(guān)于一日三餐最早的科學佐證。
宋代的時候,大多數(shù)百姓就已經(jīng)是一日三餐了,這都源于宋代發(fā)達的經(jīng)濟,宋代也是中國歷史上唯一從農(nóng)業(yè)社會向商品經(jīng)濟社會進行過渡的朝代。宋代的繁榮催生了夜市,歷史上最早的宵夜生活就此開始。各種各樣的風味小吃滿足了人們心中對美味的所有期望,例如火腿、爆米花、湯圓、餃子等等。在伏暑的季節(jié),宋人還可以在街上買冷飲解暑,那時的宋人已經(jīng)成熟掌握了將冰雪做成冷飲的方法。
到了元朝的時候,飲食文化發(fā)生了一場重大的改變。在元代以前,古人吃飯實行的是分餐制,意思就是各自吃各自器具中的食物。而元代的時候,作為統(tǒng)治階層的蒙古人擁有不一樣的飲食文化,他們實行的是合餐制。合餐制就是我們?nèi)缃竦某燥埛绞剑蠹覐墓玫牟送胫袏A菜。蒙古人的這種習俗加上某些其它的原因,使合餐制徹底取代了分餐制。
歸根結(jié)底,古人每天能吃什么,還是取決于當時的社會發(fā)展狀況。良好的社會發(fā)展,能讓古人的餐桌變得豐富;惡劣的社會發(fā)展,能讓古人連餐布都買不起。
責編:馬京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