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是活在夢里的,姑蘇是活在心里的。每個人的心目中,都停駐著一個別樣的蘇州。然而,似乎終究沒有一種方式可以把蘇州完整、全面地說清楚。
一 ?古雅
我雖然不像生于斯長于斯的土著居民那般對蘇州有著炙熱的鄉(xiāng)愁情感,但生活在這座歷史文化名城,耳濡目染、潛移默化中也會受到熏陶、滋養(yǎng)。
園林是蘇州的靈魂。不管是沿街、臨湖還是位于熙攘鬧市、深藏小巷深處的園林,除了面積大小不同、建造年代有別,造園的緣故卻都大體相似:有的是富甲一方的商人休養(yǎng)生息的宅院,有的是高官受貶葉落歸根的去處,而大大小小的園林無外乎則是文人雅士的樂園。雖然蘇州園林沒有皇家園林雄壯富貴的氣派,卻有著小而極則曲徑通幽的獨特韻味。欲揚先抑、遞進(jìn)深入、移步換景、柳暗花明,她的美是含蓄而厚重的。姑蘇城內(nèi)園林星羅棋布,頗具“大隱隱于市”的瀟灑氣質(zhì)。這一顆顆明珠,正所謂“大珠小珠落玉盤”,是千年古城隱隱跳動的脈搏,也是“蘇州史記”最動人的故事、“蘇州樂章”最美妙的音符。
周末假日倘若有時間,我會與妻子亦或邀上二三好友到處走一走、看一看、聽一聽,有時踏進(jìn)園林隱入游人間,聽導(dǎo)游娓娓道來;有時步入街頭巷口,放慢腳步去感受戴望舒筆下的寂寥《雨巷》;有時站在閶門城墻上遠(yuǎn)眺整個姑蘇城區(qū),勾聯(lián)起悠悠千年的吳門煙水;有時聽聽昆曲、評彈,感受吳文化的魅力……深入到這座古城中,會有意想不到的驚喜:有對街巷故事的聯(lián)想、有對地名典故的探究、有對民間工藝的贊嘆……正是一代代勤勞聰明的蘇州人,創(chuàng)造了精美燦爛的吳文化。如何珍惜利用并大力弘揚這份得天獨厚的歷史文化遺產(chǎn)?充滿智慧的蘇州人正用實踐作出回答。
作家陸文夫曾經(jīng)在《蘇州雜志》上敘述了他親身經(jīng)歷的一件事。上世紀(jì)90年代的某一天,他在蘇城小巷偶遇一對母女。母親推著自行車,車上坐著一個七八歲的女孩,手里抱著和她個頭差不多高的琵琶。陸文夫問這位母親:“是不是要把女兒培養(yǎng)成評彈演員?”那位母親的“篤篤定定”的回答令“陸蘇州”為之動容,“不一定,蘇州女孩應(yīng)該懂得評彈,就像維也納人都懂得鋼琴一樣?!边@,就是吳文化崇文重教的傳統(tǒng)在蘇州人骨子里的世代承續(xù)。
二 ?精致
蘇州美食無外乎兩大特征:時令、精致。
大概沒有比蘇州人更講求“時令”的了。每個時間段,都會有蘇州人心目中的“時令限定”。蘇州人講究“不時不食”,傳統(tǒng)飲食素來因時制宜,即便是家常便飯也很講究春嘗頭鮮、夏吃清淡、秋品風(fēng)味、冬講滋補。許多美食只在某個季節(jié)或一段時間內(nèi)出現(xiàn),各有各的時間表,過期不候很任性。如果指名道姓要來蘇州找某種好吃的,務(wù)必挑準(zhǔn)時間。否則,要再等上一年。
“魚米之鄉(xiāng)”豐饒的物產(chǎn),為蘇州飲食提供了絕佳材料?!疤K幫菜”家常而不粗糙,有著蘇州人閑適、含蓄、軟糯、精致的特點。妻子是地道的蘇州人,在她的記憶里蘇州小吃是甜蜜的,而我則對蘇式面點情有獨鐘。蘇州人吃面可以追溯到南宋,據(jù)說是北方人南下帶來了吃面的傳統(tǒng),隨后蘇州人則把吃面當(dāng)成極為重要的一件事并且將其發(fā)揮到了極致。
國學(xué)大師章太炎的夫人湯國梨先生曾經(jīng)說過:“不愛陽澄湖蟹美,此生何必住蘇州?!笨梢哉f是對蘇州美食的高度評價和贊許。其實,蘇州的味道是多樣的,在眼睛里,在舌尖上,也在憧憬或記憶中,需要細(xì)細(xì)品、慢慢嘗,回味悠長,妙趣無窮。
三 ?大氣
記得二十多年前剛來蘇州的時候,我最明顯的感受是:這個古色古香、充滿詩畫意境的城市處處體現(xiàn)出一個“小”字——小街小巷、小橋流水。蘇州人普遍具有知足常樂的心態(tài),他們把過日子稱作“過過小日腳”,在日常生活中感受到的各種樂趣則被稱之為“小樂惠”?!靶 笔且环N形態(tài),是感官的體會,但絕不代表胸懷和格局“小”。在蘇州人內(nèi)斂含蓄、從容自謙的氣度中,透著的是大氣的胸懷、包容的心態(tài)。
蘇州如今已是全國第二大移民城市,集聚了近800余萬“新蘇州人”。很多人說,蘇州是一座來了就不想走的城市。曾經(jīng)有來自蘇北的同志與我談起蘇州時說:“這是富庶之地,地里插根扁擔(dān)也能活……”在羨慕和肯定蘇州各領(lǐng)域尤其是經(jīng)濟建設(shè)方面所取得成就的同時,言語中明顯透出了不服氣的意思。的確,蘇州地理位置和自然條件優(yōu)越,有著其它地方并不具備的得天獨厚的優(yōu)勢,但蘇州今日的輝煌絕非憑空而來,正是這塊土地上的人們艱苦奮斗、頑強拼搏,用雙手書寫和繪就而成的。
當(dāng)然,那位同志的話雖然有失偏頗但也不無正面意義,從另外的角度去理解,至少對蘇州提出了更高要求,說明人民群眾對“天堂蘇州”的期望值越來越高,蘇州因此還大有可為。蘇州要善于聽取不同聲音,接受各種質(zhì)疑甚至批評。蘇州要有這個肚量,蘇州也有這個“雅量”。只有這樣,才會不斷成長壯大取得長足進(jìn)展。
在厚重的吳文化熏陶下,蘇州從來不缺思路,不缺奮斗,不缺獨具特色的魅力。蘇州的園林很小,但蘇州人的胸懷很大。當(dāng)下的蘇州正以高度的自覺和自信、以開放包容的博大胸懷,推動經(jīng)濟發(fā)展與文明進(jìn)步雙向演進(jìn),巨筆“繡”出一座古韻今風(fēng)的現(xiàn)代化、國際化名城。
個人介紹
作者:孫仲玉,老家山東,現(xiàn)居蘇州,一名消防“老兵”,成為“新蘇州人”已近三十年,曾任《人民公安報·消防周刊》特約通訊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