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公共建筑設計原理》課程一直是高校本科建筑學專業(yè)一門非常重要的專業(yè)理論課程,該項課程的教學質量在一定程度上直接決定著建筑學專業(yè)教育的質量。筆者作為本門課程的一線教師,經(jīng)過長時間的教學實踐及教學改革研究發(fā)現(xiàn),傳統(tǒng)的單一教學模式已很難滿足新時期建設“一流本科教育”的要求,混合式教學模式改革迫在眉睫,這對于打造“金課”有著較為顯著的應用成效。本文首先對《公共建筑設計原理》課程教學現(xiàn)狀進行了深入分析,然后結合混合式實踐教學提出了幾點構建《公共建筑設計原理》課程混合式金課的建議。
關鍵詞:公共建筑設計原理;金課;混合式;教學;策略
Exploration on the Teaching Practice of Mixed Gold Course in the Course of “Principles of Public Architecture Design”
Hai-Ou Wang*
School of Architecture and Art Design,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aoning, Anshan 114051, Liaoning, China
Abstract: The course of “Principles of Public Architecture Design” has always been a very important professional theoretical course for undergraduate architecture majors in universities. The teaching quality of this course directly determines the quality of education for architecture major to a certain extent. As the first-line teacher of this course, after a long period of teaching practice and teaching reform research the author found that the traditional single teaching model has been difficult to meet the requirements of building a “first-class undergraduate education” in the new era. The reform of the mixed teaching model is imminent, which has a relatively significant application effect on creating "Golden Courses". This article firstly conducted an in-depth analysis of the teaching status of the course of “Principles of Public Architecture Design”, and then put forward some suggestions for constructing a mixed gold course of “Principles of Public Architecture Design”, combining with mixed practice teaching.
Keywords: Principles of Public Architecture Design; golden course; mixed; teaching; strategy
一、前言
隨著我國高等院校建筑學專業(yè)教師對于《公共建筑設計原理》課程教學研究的不斷深入,經(jīng)過長時間的實踐研究發(fā)現(xiàn),要想有效地提升《公共建筑設計原理》質量,必須實現(xiàn)混合式課程教學目標,該種教學模式主要強調的就是靈活地運用多種不同的教學模式,增強學生的學習感官體驗,凸顯出學生在課上的主導者地位,保證學生的實踐能力以及基礎理論掌握能力能夠得到同步提升[1]。同時利用當前互聯(lián)網(wǎng)的便捷、數(shù)字教學的技術改革及各類網(wǎng)絡教學平臺的興起將《公共建筑設計原理》課程打造成以MOOC+SPOC為主的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的金課課程。教育部部長陳寶生在2018年6月教育部召開的新時代中國高等學校本科教育工作會議上提出,對大學生要有效“增負”,要把“水課”轉變成有深度、有難度、有挑戰(zhàn)度的“金課“。這為《公共建筑設計原理》課程的混合式教學改革提供了重要依據(jù)。
但是,現(xiàn)在很多《公共建筑設計原理》教師在進行課程教學的時候,教學觀念還比較滯后,更多地還是將課堂教學重心放在了理論知識方面,采用的更多還是線下填鴨教學法,極大地打擊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以及實踐能力提高,對他們的全面發(fā)展造成了非常大的消極影響[2]。所以,本文展開《公共建筑設計原理》課程混合式金課教學實踐探索有著重要的現(xiàn)實意義。
二、《公共建筑設計原理》課程教學現(xiàn)狀
隨著時代的快速發(fā)展,《公共建筑設計原理》教學也受到越來越多人的重視,對學生全面發(fā)展的影響也越來越大。但是,由于受到傳統(tǒng)教育觀念的影響和束縛,到目前為止,該課程教學卻依舊有以下問題存在:
(一)過于重視理論知識教學
通過對實際情況進行分析可以發(fā)現(xiàn),現(xiàn)在很多高等院校在進行《公共建筑設計原理》課程設置的時候,受到傳統(tǒng)教育理念的嚴重影響,理論知識教學占比非常高,教師在進行課堂知識教學的時候,更多地還是將教學重心放在了概念、原則的釋義和論述上,實踐課程占比幾近于無,極大地影響了《公共建筑設計原理》課程的教學質量,對學生知識運用能力提高以及全面發(fā)展都造成了比較大的阻礙。
(二)教學方法落后
到現(xiàn)在為止,很多負責《公共建筑設計原理》課程教學的教師在進行知識教學的時候,應用的更多還是線下教學模式,這種教學方法雖然可以幫助教師更好地完成課堂紀律管理以及課堂節(jié)奏把控,但是卻忽視了學生對專業(yè)知識的掌握情況,課堂氛圍也比較的枯燥呆板,導致學生慢慢喪失了參與課堂知識學習的興趣[3]。同時,這種教學方法也不符合互聯(lián)網(wǎng)信息時代以及行業(yè)對人才的實際需要,導致學生的成績出現(xiàn)了比較大的偏差。
我們知道,開展“互聯(lián)網(wǎng)+”時代的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需要一定的改革與創(chuàng)新的勇氣和精力,針對線上教學資源的研發(fā)需要花費的時間非常多,然而普通高等院校尤其是一般地方高校在這方面投入還相對較少,更多地還是拘泥于死板的按照傳統(tǒng)教材進行知識教學,再加上一些青年教師缺少足夠的教學經(jīng)驗,沒有辦法有效完成新的混合式教學模式的整體駕馭,只能進行傳統(tǒng)的填鴨式教學,讓學生將相關理論知識死記硬背下來,打擊了他們的學習動力,對他們的全面發(fā)展以及教學水平提高造成了比較大的阻礙。
(三)缺乏對學生應用型技能培養(yǎng)的重視
時至今日,由于受到傳統(tǒng)應試教育觀念的嚴重影響,很多負責《公共建筑設計原理》課程教學的教師,其教學觀念都還比較滯后,錯誤地認為自身只需要完成理論知識教學就可以了,實踐技能完全可以等學生在工作過程中慢慢鍛煉,缺乏對實踐能力培養(yǎng)的重視[4]。但是,通過對實際情況進行分析卻可以得出,地方高等院校最重要的人才培養(yǎng)目標就是為社會培養(yǎng)出更多綜合素質優(yōu)秀的應用型高等人才。
由于教師缺乏對實踐教學的重視,導致學生空有滿腹的理論知識卻并不知道怎樣應用,在畢業(yè)以后需要花費比較多的時間才可以真正適應自身所處崗位。除此之外,還有一些學校在進行《公共建筑設計原理》課程設置的時候,并沒有按照社會以及行業(yè)的實際需要展開,學生到學校實踐基地或實習基地實習的時候完全不具備基本的實際動手獨立做設計能力,這也對學生的實踐能力及未來的成長發(fā)展造成了極大的消極影響。
三、《公共建筑設計原理》課程混合式金課教學實踐探究
隨著我國現(xiàn)代化教育事業(yè)的快速發(fā)展,高等教育得以快速發(fā)展,高等教育在我國現(xiàn)代化教育體系當中占據(jù)著十分重要的位置。在這樣的新形勢下,在當前的《公共建筑設計原理》課程實際教育教學過程當中,教師應該采取科學合理的措施,保證混合式金課教育教學活動的順利展開,讓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學習活動過程當中,提升他們的學習自覺性。
(一)構建混合式金課教學資源庫
在《公共建筑設計原理》課程教育教學進程中,專業(yè)老師為了強化學生對專業(yè)知識的理解效果,促使學生靈活地運用專業(yè)技能,就需要以混合式金課教學模式為重要依托,積極地深入新教育市場探索各種創(chuàng)新性的教學資源,并且依照學生的學習現(xiàn)狀和學習興趣,給其構建混合式金課教學資源庫,逐步突顯出信息技術的優(yōu)化作用[5]。專業(yè)老師還需要抓住《公共建筑設計原理》課程的發(fā)展特色以及學校的教學特色,給學生打造一套相對完整的方便搜索的共享型教學資源體系,讓學生可以隨時隨地的搜索資源和信息,逐步豐富學生的學習思維。
在此進程中,專業(yè)老師還可以依照不同的教學模塊開展不同層級的教學指導,并且在教學資源庫的影響下,把專業(yè)教學劃分為班級形式的教學管理體系,對于不同學習能力的學生予以針對性的指導,以此來優(yōu)化學生的《公共建筑設計原理》課程學習環(huán)境,為學生未來的健康學習和全面發(fā)展提供重要的基礎保障。
(二)充分運用互聯(lián)網(wǎng)資源,給專業(yè)學生提供一個相對完整的信息平臺
在《公共建筑設計原理》課程教學進程中,除了對教學資源的共享之外,還需要專業(yè)老師充分運用慕課、微課和翻轉課堂等教學模式的優(yōu)勢,優(yōu)化當下《公共建筑設計原理》課程教學環(huán)境,同時充分運用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對當下專業(yè)學生的《公共建筑設計原理》課程學習提供更為科學的教育指導,并且做好對學生的日常監(jiān)管工作,全面把控學生的日常學習進度,從而在課下作業(yè)的輔導以及課前預習的指導方面下足功夫,逐步強化學習效果[6]。
另外,專業(yè)老師也可以積極帶領學生參與到社會各個實踐活動中,在各種大賽和活動的洗禮下,強化學生對《公共建筑設計原理》課程知識的實用效果,并且有效地提升學生和老師的交流質量,從而優(yōu)化專業(yè)教學環(huán)境,強化《公共建筑設計原理》課程混合式金課教學效果。在此進程中,專業(yè)老師需要對實踐活動中表現(xiàn)好的學生予以物質上的獎勵和精神上的支持,逐步增加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學習熱情,對于實踐活動中表現(xiàn)不理想的學生而言,專業(yè)老師需要對其實行針對性的指導,帶領學生多多參與課外實踐活動,以此來增加學生的學習自信,強化學生的專業(yè)學習效果,為學生未來的就業(yè)和發(fā)展提供重要的前提保障。
這種網(wǎng)絡平臺對于學生的專業(yè)學習來說也非常重要,其不光能夠增加學生對專業(yè)知識的學習興趣,還可以隨時在平臺中與不同的學生和老師互動,這對學生的學習自信提升是非常大的,基于此,在《公共建筑設計原理》課程混合式金課教學活動中,專業(yè)老師就需要充分運用網(wǎng)絡平臺,優(yōu)化學生的專業(yè)學習進程??上驳氖悄壳坝泻芏嗑W(wǎng)絡教學平臺可供教師進行選擇,筆者在實踐中選用的是超星泛雅平臺,同時在手機客戶端對應的是他們平臺推出的“學習通“App,經(jīng)過一輪實踐教學來看,教學效果良好,學生雖然增加了課后的預習復習時間,但是他們的課堂參與度更高了,學習興趣也更濃了。
(三)成立精品課程資源中心
在現(xiàn)階段的《公共建筑設計原理》課程實際教育教學過程當中,應該成立專門的精品課程中心,在此中心當中,不管是教師,還是學生都能夠下載或者是觀看資源內容。由于需要重視資源內容的更新情況以及知識產(chǎn)權等,需要將新型商業(yè)運轉方式滲透其中,將其和互聯(lián)網(wǎng)出版之間有效關聯(lián)起來。與此同時,應該向使用人員收取相應的費用,這樣可以對作者提供某些方面的經(jīng)濟補償。要想全面合理提高課程建設質量以及實際成效,并且將課程資源充分展現(xiàn)出來,應該根據(jù)校級以及國家級的中心展開歸類[7]。
因此,在《公共建筑設計原理》具體教學的時候,需要建設或利用相應的課程資源中心,在這樣的中心當中,教師可以為學生提供多樣性的學習內容,讓他們積極主動地投入實際學習活動當中,激發(fā)出他們的學習熱情以及自覺性。目前超星泛雅平臺中有一些其他院校的相關課程,學生和教師在此平臺中可以免費觀看使用,這種方式極大地增強了學生們的視野。
(四)構建電子圖書館
對于圖書資源的儲備情況分析表明,其屬于紙質到互聯(lián)網(wǎng)的一個飛躍,需要創(chuàng)新互聯(lián)網(wǎng)圖書資源的合理模式,讓讀者在任何地方都能夠經(jīng)過互聯(lián)網(wǎng)共享系統(tǒng)對有關電子圖書室進行訪問。其能夠把各個地區(qū)的資源內容,經(jīng)過相應的綜集合體全面整合起來,加強學生、圖書館以及教師之間的聯(lián)系,拉近三者之間的距離?,F(xiàn)階段,我國電子圖書館在高等院校當中出現(xiàn)了明顯的改變,一方面需要對有關資料內容進行彌補,另一方面經(jīng)過先進的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以及計算機技術,能夠保證電子圖書館的實際服務范圍,將其所具備的重要作用充分展現(xiàn)出來,最終促進了我國圖書館事業(yè)的健康可持續(xù)發(fā)展[8]。
因此,在《公共建筑設計原理》課程教學活動順利展開的時候,教師需要依照學生的實際情況,構建科學合理的電子圖書館,讓學生可以自覺地投入此圖書館當中,讓他們可以在知識的海洋當中徜徉,讓他們掌握更多的課程理論知識內容,并且讓他們將來在實際工作的時候可以將這樣的知識運用在解決實際問題上,這對提升學生的專業(yè)素養(yǎng)以及綜合能力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最終促進學生的健康成長以及全面發(fā)展[9]。
(五)建立多媒體共享教學系統(tǒng)
在當前的《公共建筑設計原理》課程實際教學過程當中,教師需要依照實際發(fā)展情況,構建完善且健全的多媒體共享教學系統(tǒng),經(jīng)過此系統(tǒng)能夠為教師以及學生構建良好的學習氛圍以及環(huán)境,有效拓寬教學研究以及教育的重要渠道。在多媒體共享教學系統(tǒng)具體教學的時候,教師應該重視混合式金課教育教學活動的順利展開,讓學生可以積極主動地投入實踐活動當中,進而調動出他們的學習自覺性以及熱情[10]。目前,在教學實踐中已將文字教案、章節(jié)目錄及詳細內容、PPT課件、語音及視頻講解、單元測試、作業(yè)要求和推薦書目及網(wǎng)站等放到學習平臺的課程中供選課的學生隨時觀看學習。但這只限于校內選課同學,如能將范圍擴大,讓更多的學生像公開慕課那樣進行學習會更好,也是我努力的方向。
四、結語
總之,混合式教學手段既是現(xiàn)代教育領域中的常見教學方法也是近年來在教育部打造“金課”、淘汰“水課”的號召下涌現(xiàn)出的不同以往的新的教學模式。在教師創(chuàng)設混合式課程活動的過程中,教師需要充分利用教育資源庫的優(yōu)勢,用以制作出更為符合學生群體需要的教學課件,以此來全面優(yōu)化教育形態(tài),為學生提供更具色彩性、生動性以及實踐性的教育幫助。教學資源的建設以及應用并非一蹴而就,其往往需要教師做深入探索以及研究方可,教師不僅僅需要在課程資源的選擇方面予以優(yōu)化革新,而且還需要轉變教育模式,以此來更為有效地契合學生群體的基本需求。《公共建筑設計原理》課程隨著現(xiàn)代互聯(lián)網(wǎng)技術的發(fā)展而更新優(yōu)化,因此,使得教師和學生能夠有效突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全面推進彼此的交流溝通,如此將會拉近師生群體的距離,更為有效地提高教學質量以及教學效率??茖W合理地應用混合式教學模式能夠實現(xiàn)多種教學模式的優(yōu)勢互補,有助于解決學生群體存在的學習問題,促使其形成對所學知識的深度了解,進而為其今后學習成長奠定下更為堅實的基礎,為學生今后步入工作崗位提供相應的實踐支撐作用。
參考文獻:
[1]裘瑩.《宏觀經(jīng)濟學》線上線下混合式“金課”的課程建設理論與路徑研究[J].課程教育研究, 2019(50):26-27.
[2]鐵嬈嬈.“金課”理念下高校藝術通識類慕課混合式教學設計探究——以“西方現(xiàn)代藝術賞析”課程為例[J].國際公關, 2019(09):92+94.
[3]金楠,阮志鵬,林琦.依托線上線下混合式“金課”的課堂教學模式研究與實踐[J].中國現(xiàn)代教育裝備, 2019(17):13-15.
[4]趙陽.公共建筑設計原理的空間體驗式教學探索[J].山西建筑, 2014,40(20):268-269.
[5]胡雋,金熙,郭俊明.以設計能力培養(yǎng)為導向的公共建筑設計原理教學研究[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 2019,11(04):65-69.
[6]陳尚峰,王娟芬.翻轉課堂教學模式在建筑學教學應用淺探——以公共建筑設計原理課程為例[J].建筑與文化, 2018(12):136-137.
[7]王靖男.高職院校“生態(tài)式”課堂教學研究——以建筑工程專業(yè)《公共建筑設計原理》為例[J].科技風, 2018(35):22.
[8]孫娜,柳兆軍,董迎春,范學忠,趙杰.公共建筑設計原理及設計(A)課程考核方式改革探索[J].山西建筑, 2018,44(34):223-224.
[9]沈綱.“公共建筑設計原理”課程教學探索與改革[J].福建建筑, 2018(01):91-93.
[10]張敏,陳冰俐,左云.基于“卓越計劃教學”的公共建筑設計原理課程的改革與實踐[J].建筑與文化, 2017(03):73-74.
通訊作者:汪海鷗,1976年9月,女,漢族,遼寧遼陽人,現(xiàn)任遼寧科技大學
建筑與藝術設計學院教師,副教授,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建筑設計及其理論。
基金項目:遼寧科技大學2019年混合式教學金課立項課程《公共建筑設計原理》項目,項目號:GHJK20193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