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嬌蓉
味覺喜好跟每個人的飲食經(jīng)歷和生活習(xí)慣息息相關(guān),所以,在吃這件事情上,沒有一個人是絕對客觀的,以下為大家介紹一些私房菜菜品,歡迎各位吃客交流指正。
澹臺湖大酒店-炒蟹鲃
推薦指數(shù):5星
賣點:時鮮,深秋獨有的美味,錯過一季,再等一年
蟹鲃,蟹為蟹肉,巴指鲃魚。這兩樣珍貴的食材融合在一起,必然會激發(fā)出最鮮美的味道。這道菜的做法也很精細(xì):先用蛋清炒出芙蓉片,再加上禿黃油翻炒。另外,廚師事先將小鲃魚的肉去除,加入調(diào)味料,上漿用油滑熟,將燒制好的禿黃油加上湯調(diào)味,再加入魚片炒制,燒成后澆在芙蓉片上。
觀·自在-羊肉燜餅子
推薦指數(shù):5星
賣點:風(fēng)情,在細(xì)膩的江南品嘗豪放的新疆味道
來自老板家鄉(xiāng)巴里坤的特色菜!新鮮羊肉、洋蔥、孜然、小麥面粉甚至廚師本人,都是從巴里坤空運過來的,讓你在蘇州也能吃到100%還原的新疆味道。
這道菜看似并不復(fù)雜,但卻讓人回味無窮:羊肉膻而不腥,自帶一股奶味;面餅初上桌時柔軟勁道,嚼勁十足,放置一段時間后,面餅吸收了湯汁,變得更有滋味,軟而不爛,更適合吃“爛糊面”長大的蘇州人的口味了。
欣泰春-酥皮佛跳墻
推薦指數(shù):5星
賣點:鮮香,嗅覺和味覺“雙響炮”
這道菜絕對不能放在第一個吃,不然后面的所有菜都會變得食之無味。濃郁的金黃色高湯混合鮑參魚翅燉煮出鮮味,再覆蓋一層酥皮送進烤箱。出爐時黃油的香味能從一樓廚房直沖進二樓包間。等佛跳墻上桌,挑開酥皮品嘗里面的湯品,高湯醇厚鮮香,鮑魚海參鮮嫩Q彈,魚翅爽滑,第一口就能“秒殺”你的味蕾。
老姜私房菜-腌制黃魚
推薦指數(shù):5星
賣點:從來沒有吃過這樣的腌魚
黃魚用特殊方法腌制,之后把咸味泡掉后加糟鹵。結(jié)果出來的魚皮就像真空包裝的小魚干一樣柔韌、有嚼勁、滋滋有味,然而里面還是雪白柔嫩的鮮魚,沒有一點腥味,也不齁咸,口味清清爽爽。
妙意煮-爊油雞
推薦指數(shù):5星
賣點:傳統(tǒng),食不厭精膾不厭細(xì)的江南廚藝
爊,古意為放在微火上煨熟。私宴上的一盤爊油雞,展示出的不只是江南人的食不厭精,更是一種將調(diào)味發(fā)揮到極致的意境。據(jù)傳說,正宗爊油雞最早是由太倉傳入常熟。油滋滋、香噴噴、“鮮咪咪”的獨特風(fēng)味里,藏著最為傳統(tǒng)的配方。妙意煮的奧秘,來自常熟爊油雞的傳人徐濟良老師傅之嫡傳徒弟傾囊相授。此外,品種為80至90日齡嶺南黃,當(dāng)天宰殺冷鮮運輸,日本保鮮技術(shù)也在其中起到了作用,保證了正宗爊油雞的獨特風(fēng)味,使其肉質(zhì)更加鮮嫩。且品爊油雞,此中有妙意。
上津軒-姑蘇白什盤
推薦指數(shù):4.5星
賣點:回憶,記憶里最的熱鬧味道
記憶中,白什盤是最“鬧忙”的一道菜。小時候,只要來客人,家里人必會燒這樣一道菜:蹄筋、肉皮、木耳等先泡發(fā),再發(fā)動小孩子們剝白果和鵪鶉蛋,魚片漿好備用,等人來齊,旺火快炒起鍋,然后大圓桌臺上面放小圓碟,一碟子滿滿當(dāng)當(dāng)、不厭其煩的快樂。上津軒的白什盤很好地還原了記憶里“吃席”的最初印象。
伴園-酸蘿卜鴨血雞湯
推薦指數(shù):4.5星
賣點:酸辣爽口,另類雞湯
伴園這碗湯,不但打破了雞湯給人“油多肉柴、一喝就夠”的刻板印象,酸辣咸香的口味也著實讓人上頭,無論放在餐前開胃還是餐中清口都極為合適,怪不得老板開店那么多年都還是忍不住“每天喝一碗”。
紫藤粵味私廚-香煎玫瑰魚
推薦指數(shù):4.5星
賣點:“表里”不一,不會吃魚的人也能輕松品嘗
10公分長短的油炸小魚并不算很起眼,但一口咬下去卻有反轉(zhuǎn)。魚皮炸得松松脆脆的,且很干凈,沒有多油的膩感;里面的魚肉又白又嫩又香,清清爽爽,也很水潤。魚雖不大,肉頭倒是很厚,沒有多余的刺,最后只剩下一條薄薄的魚脊骨。
百盛人家-清雞湯河蝦
推薦指數(shù):4.5星
賣點:鮮活,把烹飪的最后一步端上餐桌
蘇州人吃河蝦科學(xué)到能把蝦仁、蝦籽、蝦膏分別各自成菜的程度,但百盛人家對河蝦的料理又上升了一個維度——時間。當(dāng)你在桌前目睹一只只鮮蝦在雞湯里翻滾、蜷曲,直至瞬間綻放成美味的橙粉色,相信腦海里也會冒出“活色生香”四個大字。
樹山匯-鮑汁扣白玉
推薦指數(shù):4.5星
賣點:精致,從原料到擺盤都下足功夫
如何用一塊豆腐虜獲肉食者的味蕾?樹山匯的大廚給出的答案是“慢”。
用蕓豆、黃豆等細(xì)磨成漿,加入牛奶,點鹵制成細(xì)嫩無比的絹豆腐,中溫慢炸至表面皺起金黃的虎皮,再淋上用老母雞、豬皮、豬腳等細(xì)火慢熬一整天燉出的濃稠金湯,最后點綴蝦仁和新鮮豌豆。豆腐細(xì)滑、高湯濃郁、蝦仁彈嫩、豌豆鮮甜,這種層次分明的美味勝過市面上大多數(shù)粗制的大魚大肉。
聽香堂-響油鱔糊
推薦指數(shù):4星
賣點:家常,蘇州人家的味道
“響油鱔糊”,可以說是蘇幫菜的“杠把子”之一。“小暑黃鱔賽人參”,也是江南一帶流傳的俗語。聽香堂的響油鱔糊,勝在規(guī)規(guī)整整,四平八穩(wěn)。鱔魚鮮活彈嫩自不必說,醬油、糖、鹽、料酒的配比恰到好處,上桌時拿滾油一淋,隨著“呲啦”一聲響,蔥姜胡椒的香氣立刻升騰起來。如果說“正宗”與一個人的味覺記憶關(guān)聯(lián)最大,那這道響油鱔糊最“正宗”。
椿不老-媽媽家紅燒肉
推薦指數(shù):4星
賣點:用心,用時間換來的美味
每個蘇州家庭里都有必一塊紅燒肉,椿不老的這一塊有點特別:特別紅、特別香、特別費工夫。據(jù)大廚說他們家紅燒肉只用最基礎(chǔ)的調(diào)味,燉煮6小時至肥肉軟糯到剛要化開,方能成就這肥而不膩的口感。
金海華·蘇show-荷香手剝板栗飯
推薦指數(shù):4星
賣點:反差,最常見的菜也能有出其不意的滋味
這道菜品端上桌時,你會以為這就是個變相的肉粽子。直到荷葉的清香伴隨糯米黏軟鮮香的味道充斥整個口鼻。做這道菜,要先用荷葉水浸泡糯米,再加上香菇、雞頭米、云腿粒和板栗粒和調(diào)味料,用荷葉包裹飯團蒸制而成。其中糯米浸泡的時長、配料調(diào)味的比例和蒸煮的時間都很關(guān)鍵,可見只要足夠用心,即使再尋常的菜也能綻放出不一樣的美味和創(chuàng)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