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慧 王永華 王依彩
【摘要】目的:探討醫(yī)學上常用3種梅毒檢測方法的臨床效果。方法:從我院我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梅毒患者中隨機選取40例作為研究對象(研究組),另從非梅毒人員中隨機選取40例(對照組),兩組患者均采取TPPA(明膠顆粒凝集法)、TP-ELISA(梅毒螺旋體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TRUST(甲苯胺紅不加熱試驗)等檢測方法,并對比分析三種方式檢測結果。結果:TP-ELISA與TPPA檢測方法的靈敏度與特異度均明顯高于TRUST檢測方法,(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其中,TPPA假陰性率為0%,總陽性率為100%;TP-ELISA假陰性率為2.50%,總陽性率為96.25%;TRUST的假陰性率為3.75%,總陽性率為96.25%。結論:三種檢測方法均存在一定的假陽性和假陰性,其中TPPA的靈敏度、特異性高和檢測陽性率最高。臨床中可對TP-ELISA所檢測出來的陽性血清標本進行TRUST滴度以及TPPA復檢,從而有效提高梅毒的檢出率,為患者梅毒的檢驗和早期發(fā)現(xiàn)提供很好的參考依據(jù)。
【關鍵詞】梅毒;多種檢測方法;臨床效果
[中圖分類號]R759.1;R446.1 ? [文獻標識碼]A ? [文章編號]2096-5249(2020)15-0-02
梅毒是一種由蒼白(梅毒)螺旋體引起的慢性、系統(tǒng)性性傳播疾病,主要通過性傳播、母嬰傳播和血液傳播等,可表現(xiàn)為一期梅毒、二期梅毒、三期梅毒、潛伏梅毒和先天梅毒(胎傳梅毒)等。隨著我國改革開放,人民生活水平逐漸國際化,國外性開放思想在沿海地區(qū)傳播,導致近年來梅毒的發(fā)病率極具上升。當梅毒侵犯人體后,由于病情隱匿,伏期長,不易被察覺,使得臨床早期診斷治療困難。若患者不及時治療可造成神經、心血管、骨骼等系統(tǒng)疾病,嚴重時甚至危及生命。因此,預防與早期診斷對臨床梅毒的控制具有重要意義[1]。本研究我院選取40名梅毒患者與40名健康人群作為實驗對象,分別采取TPPA(明膠顆粒凝集法)、TP-ELISA(梅毒螺旋體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TRUST(甲苯胺紅不加熱試驗)等檢測方法,旨在探討多種梅毒檢測方法的臨床效果,現(xiàn)具體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1一般資料 從我院我院2018年1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梅毒患者中隨機選取40例作為研究對象(研究組),另從非梅毒人員中隨機選取40例(對照組)。研究組:男女之比(7:3),年齡26~57歲,平均(38.94±1.52)歲;一、二期之比(2:3)。對照組:男女之比(3:2),年齡28~60歲,平均(40.93±6.17)歲。選入標準:①臨床病歷資料齊全;②男性龜頭、陰莖或者冠狀溝等位置出現(xiàn)結核性潰瘍與固定性藥疹等,女性陰部存在急性女陰潰瘍和白塞氏病。排除標準:①精神障礙、意識不清醒者;②合并嚴重肝腎功能障礙者;③根據(jù)醫(yī)學倫理委員會相關規(guī)定,不同意、不配合本次實驗者。對比兩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1.2方法 (1)所有實驗人員均進行空腹抽血(前一天晚上22點禁食,于第二天7點左右于肘靜脈處抽血),并由專業(yè)技術人員將血清分離(采用離心機收集標本,轉速為3000r·min-1),放于適當?shù)臏囟缺4娲龣z;(2)分別采取TPPA(明膠顆粒凝集法)、TP-ELISA(梅毒螺旋體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TRUST(甲苯胺紅不加熱試驗)檢測方法。檢測均按照儀器說明書與試劑的順序進行操作[2]。
1.3觀察指標 診斷標準:參考《性病診斷標準》中梅毒相關診斷標準,即與其上限值相比,如超過上限值,則表明梅毒陽性,并確定為梅毒。靈敏度=真陽性/(真陽性+假陰性);特異度=真陰性/(真陰性+假陽性);陽性預測值=真陽性/(真陽性+假陽性);陰性預測值=真陰性/(真陰性+假陰性)[3]。
1.4統(tǒng)計學分析 使用SPSS20.0軟件做統(tǒng)計學結果分析。
2 結果
2.1多種梅毒檢測方法的臨床效果分析對比 TP-ELISA與TPPA檢測方法的靈敏度與特異度均明顯高于TRUST檢測方法,(P<0.05)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其中,TPPA假陰性率為0%,總陽性率為100%;TP-ELISA假陰性率為2.50%,總陽性率為96.25%;TRUST的假陰性率為3.75%,總陽性率為96.25%,具體數(shù)據(jù)見表1。
3 討論
梅毒(乙類傳染?。┦且环N臨床常見的性傳播疾病,臨床根據(jù)疾病感染的時間、途徑、臨床癥狀等,可分為獲得性顯性梅毒、獲得性隱性梅毒、妊娠梅毒、先天性顯性梅毒和先天潛伏梅毒等[4],均可患者侵犯全身各個組織器官,危害患者的生活質量與家庭和諧。目前臨床主要通過流行病史、臨床特征、實驗室檢查等方法進行早期診斷,但因潛伏梅毒無臨床特異性,從而導致臨床早期診斷存在一定困難,患者預防和治療效果較差。實驗研究發(fā)現(xiàn),梅毒螺旋體感染人體后,會導致機體免疫系統(tǒng)會產生特異性的抗梅毒螺旋體和非特異性的抗類脂質抗體兩種抗體。非特異性的類脂質抗體因梅毒周圍組織受損會引發(fā)各種疾病(均呈陽性),導致臨床檢測特異性不高,導致非梅毒感染患者中均可能出現(xiàn)假陽性癥狀。TPPA(明膠顆粒凝集法)、TP-ELISA(梅毒螺旋體酶聯(lián)免疫吸附試驗)和TRUST(甲苯胺紅不加熱試驗)檢測方法均為臨床特異性抗梅毒螺旋體抗體檢測手段,且特異性較高[5]。本實驗結果顯示,TP—ELTSA法作為臨床最先考慮方法,其靈敏度最高,特異性與陽性率最強。TPPA法成本較低、檢測快速方便。
綜上所述,三種檢測方法均存在一定的假陽性和假陰性,其中TPPA的靈敏度、特異性高和檢測陽性率最高。臨床中可對TP-ELISA所檢測出來的陽性血清標本進行TRUST滴度以及TPPA復檢,從而有效提高梅毒的檢出率,為患者梅毒的檢驗和早期發(fā)現(xiàn)提供很好的參考依據(jù)。
參考文獻
[1] 王欣俞, 趙晉文, 張延海, 等. 四種梅毒血清學檢測方法在梅毒抗體不確定樣本的分析及評價[J]. 現(xiàn)代檢驗醫(yī)學雜志, 2019, 10(3): 165-166.
[2] 賀鋒, 程金鳳, 蔡細英, 等. 2種化學發(fā)光儀檢測梅毒螺旋體特異性抗體性能分析[J]. 臨床血液學雜志(輸血與檢驗), 2019, 6(2): 177-178.
[3] 李彩霞, 田曉燕, 吳金鎖, 等. 電化學發(fā)光法檢測梅毒螺旋體抗體的臨床評價[J]. 中國衛(wèi)生檢驗雜志, 2017, 16(23): 3391-3392.
[4] 耿磊, 孫汝春, 劉晴, 等. TP-ELISA和TRUST法在基層梅毒實驗室檢測的應用分析[J]. 醫(yī)學動物防制, 2019, 11(6): 109-110.
[5] 田曉波, 潘書娟, 李婭娣, 等. 血清學監(jiān)測228例早期梅毒患者治療效果的價值評估[J]. 中華傳染病雜志, 2017, 35(7): 411-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