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佩
摘要:階級意識理論是盧卡奇在《歷史與階級意識》中闡述的主要論題之一,理論的提出以指導當時無產階級革命運動為動機,具有豐富的理論內涵和深遠的影響,這一理論對階級意識進行了界定,通過考察分析不同時期不同階級的階級意識,總結了階級意識的本質與特征,揭露了資產階級意識的虛假性,運用總體性辯證法闡明了凸無產階級在革命運動中以及社會發(fā)展中的主體性與能動性,對馬克思主義學說的發(fā)展作出重要貢獻。
關鍵詞:階級意識;盧卡奇;總體性
一、引言
西方馬克思主義創(chuàng)始人盧卡奇撰寫的《歷史與階級意識》對馬克思主義的研究在西方甚至世界上都具有不可磨滅的深遠影響,被譽為西方馬克思主義“圣經”,書中標新立異地界定了什么是正統(tǒng)的馬克思主義,延續(xù)了馬克思未完成的關于階級意識的理論課題,以總體性辯證法界定了階級意識的內涵,論述了階級意識的本質與特征,考察剖析了不同時期不同階級的階級意識,并以階級意識為中介和武器在批判資本主義社會的物化狀態(tài)和資產階級的階級意識虛假性中闡述了無產階級的革命主體性,盧卡奇的階級意識思想不僅為當時西方乃至無產階級革命提供了正確的理論指導,也豐富了馬克思主義的發(fā)展,意義重大。
二、階級意識的內涵
弄清階級意識首先要了解階級的涵義,這是理解階級理論的重要前提,階級就是根據人們在由特定生產關系決定的社會經濟結構中所處得經濟地位的不同,所結成的生產資料關系得不同,將其劃分為不同的社會集團或群體。階級意識作為一種意識形態(tài)必然會與階級社會地位、利益等密切聯(lián)系,從字面上看,階級意識就是階級形成的對自我存在、發(fā)展、利益、使命等方面的一致性領悟與認識。盧卡奇從總體性的邏輯出發(fā),認為階級意識是一種受社會存在所影響的總體的、整體的、綜合的、階級的意識,“既不是組成階級的單個個人所思想、所感覺的東西的總和,也不是它們的平均值”, [1]而是“一種受階級制約的對人們自己的社會的、歷史的經濟地位的無意識”, [2]一種整體的總體的社會意識。
三、對階級意識的歷史考察
(一)前資本主義時期的階級意識的蒙昧狀態(tài)
前資本主義時期雖然存在著許多階層,但這些階層比較混亂、階級劃分模糊不清,階級意識處于無意識狀態(tài)。前資本主義時期生產力落后,生產關系服從于在政治、經濟、宗教、文化等因素密不可分的綜合作用下形成的以血緣和宗法為紐帶的等級森嚴的封建隸屬關系,不存在分明的階級界線,階級意識也蒙昧不明。封建等級制度在社會發(fā)展中起決定作用,等級意識也在社會意識中起決定作用,經濟因素因此湮沒在等級意識中、隱藏在政治和宗教等因素背后成為無意識,階級意識也就被掩蓋了,長時間受到封建等級制度的思想禁錮,階級或階層既不能正確的意識到也意識不到自身在社會歷史中的地位,也無法從總體上把握當時歷史發(fā)展狀況,處于被壓迫的階級或階層往往會選擇向統(tǒng)治階級妥協(xié),就算在不自覺的階級意識引領下的微不足道的少數人的反抗也會因遭到鎮(zhèn)壓而失敗,“也不可能有意識地對歷史事件發(fā)生影響”。 [3]
(二)小資產階級和農民的階級不純粹性
盧卡奇在分析了前資本主義時代的階級意識之后,又分析了資本主義時期的階級意識。資本主義時期的階級意識也并非都是純粹的,其中小資產階級和農民由于沒有完全擺脫前資本主義等級社會殘余的影響,未能與生產力進行緊密的聯(lián)系,也就不能形成自覺的、純粹的階級意識。
盧卡奇揭示了小資產階級與農民的局限性,他認為小資產階級的社會意識雖然直接地受到資本主義生產與生活的影響,但卻對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的階級斗爭置之不理,認為自己的歷史任務與目標或者要追尋的道路不是消滅其他階級實現(xiàn)自己階級的統(tǒng)治,反而是為了緩和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之間的矛盾,并對這種錯誤的階級自我認知不自知,逐漸脫離了社會總體行動。
農民的局限性就是其數量眾多卻沒有形成廣泛的堅定的社會聯(lián)系,其小農意識只是一種個體意識,他們互相獨立存在,一般情況下都是忍氣吞聲、互不干涉,只有在影響到他們生存的時候才會有那么一點起義造反的精神,其骨子里的軟弱性和脆弱性只會使他們想方設法獨善其身或有改善生活環(huán)境的訴求,維護的是個體生產者的利益而不是總體的利益,不足以撼動任何一方力量,因此他們更不可能提出任何進行社會變革的主張,只是作為一種群體存在,沒有形成純粹的階級,更不用說階級意識的問題。
(三)資產階級的階級意識日益暴露虛偽性
在資本主義商品經濟下,出現(xiàn)了商品拜物教,進而又導致了物化現(xiàn)象和意識,拜物與物化暴露了資產階級意識形態(tài)的弊端。雖然資產階級在革命中取得勝利,確立資產階級統(tǒng)治,相比之前封建社會確實給人們帶來了自由和解放,但資本主義商品經濟的形成使得資產階級只顧追求自我階級利益采取了欺騙、剝削的手段,又給人們帶來了新的奴役與苦痛。資產階級的階級意識維護的只是少數的資產階級的利益,不能從總體上看到社會歷史的本質與發(fā)展的客觀規(guī)律,而資本家為獲取最大利益的一己私欲不斷加大剝削的力度,脫離了現(xiàn)實的總體的社會,使得個體意志對社會的作用被忽略,這種資產階級意識代表的并不是人們真實的所感所想所做,所以資產階級的階級意識既不能反映社會總體性也不能代表人們的“真情實感”,僅僅是一種虛假的階級意識。隨著物化關系的發(fā)展與階級斗爭的加劇,資產階級的階級局限性和階級意識的虛假性日益暴露,資產階級既看不到也無法揭露自己階級意識背后的局限性,也不能從總體上把握和付出實際行動去利用其政治經濟地位向社會歷史發(fā)展方向看齊,由于資本主義私人占有與社會化生產矛盾的不可調和,阻礙了資產階級的階級意識的發(fā)展,資產階級為掩蓋其虛偽性只能自圓其說,盡管資產階級意識到危機感做出一些改變,仍無法從根本上挽救了。
(四)無產階級的階級意識凸顯革命主體性
盧卡奇在《歷史與階級意識》中明確了什么是無產階級意識,并從階級意識出發(fā)探討無產階級革命的主體。與資產階級階級意識的虛假性相比,無產階級的階級意識才是真正的階級意識。
無產階級的階級意識與資產階級的階級意識是不同的,資產階級的階級意識具有虛假性,不能做到與客觀實際相結合,而無產階級的階級意識不是部分人對自身發(fā)展歷史的個體性認識,而是多數人對歷史發(fā)展過程與發(fā)展規(guī)律的總體性認識,是一種不偏不倚的、與時俱進的、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的全面的認識,是決定無產階級總體行動的意識。階級意識的實現(xiàn)以批判私有制與商品經濟為前提,無產階級正是在批判揭示資本主義弊端的過程中,看清了其虛假性的實質,意識到階級意識的樹立對無產階級發(fā)展和革命的重要性,進而在理論與實踐中探尋提高無產階級組織性、防止階級意識侵蝕、增強戰(zhàn)斗力的方法。
盧卡奇認為,無產階級只有形成屬于自己的階級意識,才能掌握領導權,只有形成具有積極作用的階級意識,才能解決資產階級意識形態(tài)滲透帶來的危機,但如何形成無產階級的階級意識,這就要求無產階級必須克服物化意識的侵蝕,認識到自己作為無產階級革命的主體與決定力量,無產階級只有不斷從思想上、行動上揚棄自己,始終堅持革命斗爭,才能推翻資產階級統(tǒng)治,建立無產階級政權,實現(xiàn)社會主義共同體,才能解放自己、解放全人類。
四、階級意識的特征
(一)階級意識是一個整體性概念
盧卡奇將主客體統(tǒng)一的總體性方法原則視為馬克思主義辯證法的核心,并強調理解階級意識必須運用總體性方法,把階級意識放在整個社會基礎上去闡釋,不能孤立和割裂任何一個階級以及他們之間的各種社會關系,因此階級意識就是對整個階級的階級利益、社會地位、生產生活狀態(tài)的總體性意識??傮w性原則也體現(xiàn)在階級意識立足于階級主體而非單個的、孤立的個體,階級行動代表的是階級意志而不是個體意志。無產階級意識從資本主義批判中孕育而生,更能夠做到從整個歷史發(fā)展進程上把握資本主義社會的必然滅亡,無產階級的整體意志在其階級意識中體現(xiàn),革命主體性在其總體性中彰顯。
(二)階級意識的發(fā)展具有歷史性
任何階級都經歷了形成發(fā)展的過程,階級意識作為意識形態(tài)的一種隨著社會歷史發(fā)展狀況不斷調整、發(fā)展又反作用于社會基礎的過程體現(xiàn)了階級意識的歷史特性。盧卡奇對階級意識的歷史考察過程體現(xiàn)了歷史性,分析了前資本主義時期的階級意識的無意識狀態(tài)及其形成原因,接著分析了資本主義時期的階級意識的狀況,考察了留有前資本主義時代特點的小資產階級和農民不能有意識的對社會歷史產生影響的原因,然后指出資本主義社會下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兩者階級意識的對立與區(qū)別,在批判資產階級意識虛假性中闡明了無產階級階級意識的正確性與無產階級的革命主體性。無產階級把握了社會歷史發(fā)展的總體性,明確了自己的歷史使命并以覺醒的階級意識為指導展開實踐行動去推動歷史的發(fā)展,這是無產階級意識發(fā)展的歷史的、必然的過程。
(三)階級意識體現(xiàn)主體與客體統(tǒng)一的辯證性
資產階級本身雖存在局限性和階級意識的虛假性,但也在革命中對自己的社會地位和使命等有了正確的認識,從而形成了自己的階級意識,指導資產階級推翻封建統(tǒng)治,建立資產階級的統(tǒng)治,盡管在鞏固階級統(tǒng)治中弱點盡現(xiàn),尚且實現(xiàn)了主體與客體、理論與實踐統(tǒng)一的辯證性。盧卡奇還強調總體性、革命性的辯證法,無產階級意識最能體現(xiàn)其辯證性的地方就在于它的實踐性,無產階級的發(fā)展經歷了“自在”到“自為”的過程,隨著無產階級意識的自發(fā)到自覺,無產階級就在階級意識的指導下實現(xiàn)了主體與客體統(tǒng)一、理論與實踐統(tǒng)一,體現(xiàn)了無產階級意識的辯證性。而且工人階級以總體性辯證法為工具形成了社會性的、總體性的聯(lián)系,并要在克服物化與階級斗爭的實際行動中實現(xiàn)自我揚棄,形成真正地推動社會發(fā)展的階級意識。[4]
五、盧卡奇階級意識理論的意義
首先,庸俗機會主義者歪曲馬克思的主體思想并否定了無產階級的能動作用,盧卡奇在闡述階級意識理論時也及時地對機會主義流派進行了抨擊,清除了庸俗馬克思主義對無產階級意識的消極影響。其次,盧卡奇階級意識理論是在國際共產主義運動受挫背景下提出的,目的是為了更好的指導無產階級革命,盧卡奇在對資本主義社會的批判中通過對階級意識的分析揭示了無產階級的革命主體性,強調了階級意識對社會歷史的能動性,對西方馬克思主義影響深遠,也豐富和發(fā)展了馬克思主義學說。但是,盧卡奇過分強調了階級意識能動性,仍然帶有黑格爾的唯心主義傾向。
參考文獻:
[1] 盧卡奇.歷史與階級意識[M],杜章智等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6:105.
[2] 盧卡奇.歷史與階級意識[M],杜章智等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6:106.
[3] 盧卡奇.歷史與階級意識[M],杜章智等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6:109.
[4]吳曉明.論《歷史與階級意識》的辯證法研究[J].馬克思主義與現(xiàn)實,2017(02):37-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