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小學語文屬于一門基礎性學科,教師要積極踐行新課改背景下指出的教學路線,積極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結合學生實際,制定教學目標、設計教學活動,深入解讀語文教材實質?;诖?,本文就小學語文主題教學理論進行分析,并具體探究小學語文主題教學實踐操作范式,以期提升小學語文教學質量。
關鍵詞:小學語文;主題教學;理論操作
引言
小學語文主題教學主要采用竇桂梅老師的主題教學思想和理念,竇桂梅《小學語文主題教學研究》中,明確指出,教師在語文教學過程中,要善于設定明確的教學主題,落實教學任務,以問題設疑的方式,引導小學生進行思考,培養(yǎng)小學生發(fā)散性思維能力和創(chuàng)造能力,培養(yǎng)學生語文學科素養(yǎng)。
一、主題教學理論分析
主題教學實質上是一種開放式教學方式,更加注重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的體驗感,在實際的語文教學中,要求教師抓住教學重點,深入解讀教材內容,結合學生的個性化特征,開展實際的教學活動。教師根據(jù)確定好的教學主題,構建課堂教學體系,確保學生當下所思所想,均是圍繞教師設定的主題開展的。竇桂梅老師認為,語文教學中,每個單元教學的主旨均不相同,涉及到最多的記憶點,小學生難以系統(tǒng)化地掌握,在知識體系構架上較為模糊,在實際課堂教學研究中發(fā)現(xiàn),通過主題教學方式,可有效活躍課堂學習氛圍,調動學生參與課堂學習的積極性[1]。因此,教師在主題教學理念指導下,要善于將碎片化的語文教學資源進行整合,幫助小學生梳理語文知識體系,構建全面的知識框架,同時,教師要充分尊重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地位,結合學生身心發(fā)展情況,運用主題教學方式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智慧,確保通過教師對主題教學的設計,構建趣味性濃厚的小學語文主題課堂教學模式,最大程度上激發(fā)小學生的學習興趣,掌握小學生的情緒智力,確保通過理論聯(lián)系實際的教學方式,提升學生對語文學科實踐應用能力,最終實現(xiàn)自身的全面發(fā)展。
二、主題教學實踐分析
竇桂梅老師倡導在教師開展語文教學過程中,要善于將相似的教學內容進行整合,確保在結合小學生自身特點、學習情況、課程單元的基礎上,構建“主題教學”框架。積極倡導教師要全面提升對語文課堂教學的認識,主張教師應采用多學科融合的方式,彌補語文單學科缺陷,提升教師自身語文教學資源整合能力,確保最終實現(xiàn)提升小學生語文學科素養(yǎng)的目標。
(一)超越教材,拓展教學資源
小學語文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要在深入解讀教材的基礎上,加快教學資源整合,積極拓展校內外的課程資源,拓寬學生的眼界。例如,教師在教學部編版小學四年級語文《觀潮》一文時,積極引導學生對文章中優(yōu)美語句進行范讀和解讀,并在此基礎上,結合學生個性化發(fā)展特征,為學生推進具有賞析意義的歷史范文進行賞析閱讀,改變以往的教學模式,構建全新的教學理念,進而激發(fā)學生的興趣。在實踐教學中,教師逐漸將課文閱讀賞析設定為其中一個“主題環(huán)節(jié)”,教師利用多媒體,為學生播放潮水涌動的聲音,促使學生切身感受“觀潮”的美感。并在此基礎上,進行教學拓展和延伸,通過類似文章的推薦,小學生更好將課內外知識相結合,幫助學生增加知識準備,確保最終提升主題教學效果。
例如,教師在教學古詩詞環(huán)節(jié),引導學生進行雜文、隨筆寫作,將平時在課外閱讀中記錄下的優(yōu)美語句整合在其中,通過主題教學激發(fā)學生閱讀興趣同時,培養(yǎng)學生寫作能力,實踐教學中,教師發(fā)現(xiàn)學生通過閱讀量的積累,寫作的質量明顯提升,內容比較新穎,更好整合讀寫資源,提升學生語文學習能力[2]。同時,教師在閱讀教學中,要結合自身經驗和學生的年齡段,為學生推薦適合其閱讀的書籍,包括《名人名言》《昆蟲記》等,保證學生在自主閱讀過程中,潛移默化地提高自身的語文素養(yǎng)。
(二)超越課堂,優(yōu)化傳統(tǒng)教學手段
竇桂梅老師提出的主題教學,更加倡導以超越課堂的方式,引導學生進行語文知識的學習。例如,教師在教學《蝙蝠和雷達》一文時,確保學生明白雷達是基于蝙蝠飛行原理基礎上制造后,教師可以按照教學大綱的要求,加強課堂拓展,向學生滲透更多科普知識,推薦學生品讀與科普知識相關的文章,如《假如沒有灰塵》《太空清潔工》等。教師在實踐教學中發(fā)現(xiàn),學生的興趣濃厚,在教師正確的引導下,逐步打造了以“科學知識”普及為主題的語文課堂教學,通過科普相關知識的融合,保證學生在學習本單元內容的基礎上,吸收更多知識,拓寬學生的知識面,增加學生的知識準備,更好運用在日后的寫作中。
素質教育背景下,小學教師加快轉變傳統(tǒng)的教學理念,確保通過主題教學,在課堂有限時間內,強化學生課堂學習效果,提升學生學習效率,增加更多的趣味性娛樂性,促使課堂教學活動更加生動靈活,增強小學生體驗感。教師充分利用多媒體設備為學生播放《焦點訪談》等視頻內容,引導學生感受社會現(xiàn)象,確保通過延伸課堂教學內容,培養(yǎng)小學生的感悟能力。同時,教師可以適當?shù)匮娱L教學時長,增加講讀環(huán)節(jié),例如,教師在教學部編版小學四年級《鄉(xiāng)下家人》一文時,教師將“親人”設定為主題,確保小學生充分理解“親人”所表達含義的基礎上,將主題延伸到“感動中國人物”上面,通過生動鮮活的人物故事講述,引發(fā)小學生的情感共鳴,強化學生對“親人”有更加深層次的認識,確保學生最終明白,給予溫暖和愛的人,都可以視為“親人”,通過主題教學設定,小學生實際感悟能力明顯提升,激發(fā)學生領悟語文學習的魅力。
結論
綜上所述,竇桂梅老師提出的“主題教學”理念下,掀起小學語文課堂教學改革的浪潮,提升了小學語文教師對“主題教學”的重視程度,促使教師積極探索小學語文教學深層次的內涵以及“主題教學”在教學實踐中的實際應用價值,促進了小學語文課堂教學的高效構建。
參考文獻
[1]仲學文,張正寶.小學語文主題教學的理論與操作范式研究——評《小學語文主題教學研究(修訂版)》[J].語文建設,2020(12):82.
[2]冀麗敏.竇桂梅主題教學在小學語文閱讀教學中的實踐研究[D].河北師范大學,2020.
作者簡介:
賈林林,女,山東省新泰市人,漢族,1982年12月出生,學歷:本科,二級教師,研究方向:小學語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