殷霞 吳小街
鷹潭市余江區(qū)第一小學校園古樸、素凈,并無旖旎的風光,卻有著二百多名教師,七十多個教學班,五千多名學子。究竟是怎樣的磁場吸引了這么多學生,家長,甚至老師?我想,或許是我們求真、尚美、勵志、篤行的求學氛圍,是辛勤努力的教師隊伍,是“文化立校,以文化人”的愿景,是促進內(nèi)涵發(fā)展,增值教育幸福的辦學理念,凝聚成百年一小厚重成熟的文化場。
當新教育春風吹進一小,學校高瞻遠矚,堅持在守正中創(chuàng)新,在傳承中發(fā)展,循著光,創(chuàng)造光,穩(wěn)步前行,走出一條余江一小獨有的新教育之路!
一、經(jīng)典誦讀
經(jīng)典誦讀,是我校傳統(tǒng),是我們已有的光。
“雅言傳承文明,經(jīng)典浸潤人生,同學們,現(xiàn)在是經(jīng)典誦讀時間,讓我們在朗朗書聲中開啟新一天的學習旅程吧!”
如果,您上午八點鐘來到我們校園,一定能聽到這悠揚的鈴聲,每天,全校學生誦讀經(jīng)典詩文20分鐘。朗朗書聲,邀您共聽。周二、周四,語文老師帶領(lǐng)孩子們學習新詩。其他日子,科任老師領(lǐng)著孩子鞏固誦讀。周五大課間,我們檢查學生一周誦讀內(nèi)容,整個年級一起背誦,聲音直入云霄,壯哉,我一小少年!
經(jīng)典誦讀讀什么?瞧,這是校本教材,《天天美讀》《古詩吟唱80首》。我們也吸納了《新教育晨誦》《誦讀教程》《素讀范本》等教材,取長補短,兼收并蓄。
從2016年起,我校開設了《經(jīng)典誦讀》大課程,全校每周五下午第二節(jié)都上《經(jīng)典誦讀》課。
經(jīng)典誦讀如何檢測?看:班級團體賽,個人吟誦競賽、知識競賽,與藝術(shù)成果一起展示,納入手抄報、班報評比,參加各類各類的競賽。
2019年余江區(qū)雙創(chuàng)演講比賽中,我校包攬了低年級組前三甲,高年級組也獲得2、3、5、6名的好成績。江西省少年詩詞大會鷹潭賽區(qū)“50進15”的比賽中,我校9名選手入圍,占全區(qū)的五分之三。上半年的“曹燦杯”朗誦競賽,我校團體、個人均名列前茅。“經(jīng)典誦讀”早已成為課程,成為常規(guī),早已融入了師生生活。
二、共讀一本書
我們隊伍龐大,人才濟濟,但我們也有我們的尷尬,優(yōu)秀教師逐步老齡化,新一撥教師有待成長,青黃不接。為加速新教師成長,延緩老教師的退化,融合新舊差異,保持師資力量,2017年9月15日,在全體師生的見證下,學校啟動了教師讀書會。柴校長親筆題寫“會名”——白塔韻教師讀書會。學校采購230本《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作為新會員入會禮。每名教師推薦五本書,學校一次采購1000多冊教育經(jīng)典圖書,充實教師辦公室書架。老師們歡欣鼓舞,發(fā)圈點贊,陳賢榮老師欣然作詩祝賀:
沁園春·賀教師讀書會
半榻清風,思接千年,豈薄此哉?自老天粟雨, 尋常甲骨; 丹心汗冊,多少英才。黃卷孤燈,青絲皓首,竹帛煙消究可哀。經(jīng)憂患,怪童蒙識字,宦海形骸。
書中金屋嬌懷,引薪火相傳至竹齋。惜獨橋萬馬,十年苦讀; ?門磚棄婦,盡日塵苔。滿柜佳人,琴棋書畫,翹首君王翻綠牌。低頭族,縱手機在手,敢把車開。
獨學無友,則孤陋寡聞,一群人一起行走,沿途便有花開。每個學期,我們共讀一本教育經(jīng)典。圍繞共讀書目,開展每月一次讀書分享會。一年做成了一個系列,2017年是“做快樂的教師”,2018年是“做一個有思想的教師”,2019年是“做一個有修養(yǎng)的教師”。圍繞一本書,進行各級各類的分享,從行政領(lǐng)導到教研組長再到各科老師,選取不同切入點,采取各種形式,舉辦分享會。僅學習探討《給教師的一百條建議》,我們就開展了《走向遠方》閱讀推進會、《暢聊教育生活》演講競賽、《品名著,悟人生》分享會三項活動。
我們還以讀書為主題,進行最美書香辦公室評比,完美教室評比;舉辦最具書香氣息的元旦聯(lián)歡晚會。校園處處書香濃郁,時時書韻悠悠……這樣的氛圍感染著每一個人——你看,音樂老師祝云霞藏書如此豐富;數(shù)學老師蔡冬鳳,堅持每天睡前讀書,書卷氣讓她如此光彩照人;教科處主任蘇娟萍,每周讀一本書,并與書友分析,如今的她分明就是“余江的董卿”。
教師共讀也帶動了學生共讀,以主題閱讀為主,全體師生動起來。拿五年級來說,以“童年·愛·成長”為主題,共讀了《城南舊事》,語文老師導讀整本書,數(shù)學老師找來同名影片給學生們看,美術(shù)老師教學生畫“童年”,音樂老師教唱與童年相關(guān)的歌曲,體育老師帶領(lǐng)孩子盡情游戲,享受童年。共讀之后,班級分享,再年級分享,我們請來家長、領(lǐng)導一起討論、一起聆聽、一起成長。
共讀一本書也帶動了班級讀書活動。每日午間,孩子們還書,借書,安靜地看書。值日教師、大隊干部巡查記分,一切有條不紊地進行。不少班級也成立了讀書會,他們走出校園,來到戶外,鳥語花香處,兒童讀書時。他們請來家長參與,促進親子閱讀!學生每晚閱讀,堅持打卡,用力不過猛但求有恒,不少孩子連續(xù)打卡400多天。
晨誦,書聲朗朗;午讀,入班即靜;暮省,且讀且思。師生閱讀,已蔚然成風,融入我們的生命。
三、師生共寫
讀已成習慣,寫成就未來。我們設置了專門的讀書筆記本,由抄到寫,由讀到用。中年級我們寫日記或者百字作文,高年級學生寫讀后感,創(chuàng)作各種故事。潘非凡、官永紅堅持辦作文周報;有心的老師把孩子們的作文編撰成冊??嘈娜颂觳回?,在各級各類的作文競賽當中,我們?nèi)〉昧死劾鄞T果,獲獎作文、在各大報刊發(fā)表的作品幾千篇,我們學校也榮獲優(yōu)秀組織獎。
老師們也以潘非凡老師為榜樣,行進在寫的路上。
孔方兄,原名錢書祥,數(shù)學老師,一個世俗的筆名,一顆詩意的心。他指導學生參加征文比賽獲得了市一等獎。同事們戲稱他是“被數(shù)學耽誤的好語文老師”,我其實想說他是“被閱讀成就的好老師”。
我,11歲孩子的媽,語文教師,負責學校語文教研工作,負責學校經(jīng)典誦讀工作,負責科室大部分文字編撰工作。我每天堅持閱讀,每周寫一篇讀書心得,跟著何捷老師專業(yè)寫作,定期為《課程導報》《小學語文》等雜志供稿。前不久,全國教師讀寫大賽的工作人員專程給我送來“全國第二屆教師讀寫大賽一等獎”榮譽證書,并邀請我去北京領(lǐng)獎,與金波、梅子涵、曹文軒等著名作家對話交流。
吳銀娥老師一年里指導學生發(fā)表13篇作文,楊支援老師筆耕不輟,何水英老師在寫、黃秀老師在寫、倪雪花老師在寫,他在寫,他在寫,他們都在寫……
讀寫之中,我們循著新教育的亮光,自己也在熠熠閃光,發(fā)現(xiàn)光,創(chuàng)造光,不斷朝向我們夢想的地方,那不讀書去不了的遠方!
(作者單位:江西省鷹潭市余江區(qū)第一小學;江西省鷹潭市余江區(qū)教育體育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