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睿琪
漫步在古巷之中,四周是磚瓦砌成的老房子。走著走著,一股濃郁的米香緩緩鉆入鼻腔,這是記憶中的味道。不出所料,順著香氣,我在巷子深處找到了那間熟悉的布拉腸小店。
小時候我經(jīng)常來這里,每次都會點上幾碟腸粉,細細品嘗,享受與家人共處的美好時光,后來來得越來越少,不禁有些想念那記憶中的味道。我加快腳步,走進小店。店里的陳設仍是很簡單,幾張陳舊的竹椅和木桌整齊地擺放著,桌上擺著吃腸粉必不可少的醬油。店里客人很多,大多是老廣。我向廚房望去,見那位親切的阿姨正忙碌著,就進去打了個招呼。阿姨認出了我,微笑著問道:“你是以前常來的那個姑娘嗎?”我點點頭,要了一份最愛吃的牛肉腸粉,靜候美食出爐。
阿姨拿出一個蒸屜,在上面鋪上一張浸濕的粗糙屜布。她動作熟練地用木勺從米漿桶中舀出一勺米漿,均勻地鋪灑在屜布上,輕輕搖晃蒸屜,米漿在屜布上肆意地流淌,迅速均勻地鋪滿整張布。然后她信手拿起兩個雞蛋,輕輕敲擊,隨著蛋殼破碎,蛋液暈染在純白色的米漿上,白黃相間,很好看。她又捻了一點兒蔥花,隨意地撒在屜布上,然后放上腸粉的精華——鮮紅的牛肉,小心地將蒸屜放了回去,靜候了一小會兒,起屜。接著她將拉腸平鋪在桌板上,卷起,手起刀落,腸粉被切成一小段一小段的。最后是裝碟。她鏟起腸粉,輕放在光潔白凈的碟子上,淋上醬油,滴上香油,瀟灑地撒一把白芝麻,美味的布拉腸終于出爐。整個過程她的動作如行云流水。
在我的印象中,這家小店在我年幼時就已經(jīng)存在了。我好奇地問阿姨究竟做了多少年布拉腸,阿姨笑了笑說,她的父親在2 0世紀8 0年代開始經(jīng)營這家小店,后來這手藝由她傳承。聽著她純正地道的廣州話,看著店里客人們滿足的表情,我就知道,這家小店的腸粉味道一定還像從前那樣正宗、鮮美。
我小心地端著腸粉來到桌前,猛地吸了一口誘人的香氣,蒸汽模糊了我的眼鏡,過了一會兒才看見腸粉皮晶瑩剔透,大塊的牛肉隱約可見。我輕輕地用筷子將腸粉劃開,鮮嫩的雞蛋和翠綠的蔥花點綴著潔白如玉的腸粉,鮮美的牛肉在配料的裝飾下更顯誘人。我夾起一小段腸粉,吹了吹,放入嘴中,米香、蛋香和牛肉香混合在一起,恰到好處,再蘸上一點兒帶有一絲甜味的醬油,味道美不可言。我忍不住又夾了一小段,肉汁在嘴中迸濺,肆意地刺激我的味蕾,令我沉醉。
吃完后,我向阿姨道別,她匆匆地抬起頭,沖我笑了笑,繼續(xù)忙碌起來。離開后,我望著古巷兩旁的小店,很多熟悉的店鋪都已不復存在,唯獨她仍在古巷深處默默地堅守著。在我看來,她守住的已不僅僅是一間小店,更是一種味道,一門技藝,一段記憶。
(指導老師 肖高梅)
簡 評
文章一開篇就把我們帶到那家充滿老廣氣息的布拉腸店里,接著以飽蘸感情的筆觸細膩地描繪了布拉腸的制作過程、自己品嘗布拉腸的過程,讓我們仿佛置身于那個古色古香的布拉腸店,同作者一起欣賞店主嫻熟的技藝,我們也變成了饕餮食客。文章結(jié)尾由店主對布拉腸制作技藝的傳承上升到店主對傳統(tǒng)技藝的堅守,升華了主題,文章的格調(diào)陡然提升。
(肖高梅老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