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菜蔬人間

      2020-09-21 08:51陳紙
      文學(xué)港 2020年8期
      關(guān)鍵詞:芋頭白蘿卜冬瓜

      陳紙

      人間有味是清歡。但古往今來,真心能將自己釀造到淡而又淡境界的,真是少之又少啊。特別是來到城里,行過不少路,閱過不少景,嘗過不少菜,聽過不少話,嘗過不少味,越過高樓大廈,撇開酒店飯館,腳踏泥土,去往一處生態(tài)體驗園,這才發(fā)現(xiàn),與一畦畦菜蔬相遇,卻莫名地感動得淚流滿面。

      這些人世間的生靈呀,一下子,將城市與農(nóng)村勾連在了一起。此時,記憶與記憶融合在一起,味覺與味覺達到了統(tǒng)一。我想:這就是大地孕育萬物的真正涵義吧?

      春華秋實的期待,營養(yǎng)汲取的康健,一桌一筷一碗的團圓,咸淡酸辣的“交響”,一件件、一把把、一兜兜、一株株、一條條、一瓣瓣、一根根……以不同的面貌,以不同的顏色,以不同的體態(tài),以不同的季節(jié),奮不顧身地從泥土里奔出來,越過城與鄉(xiāng)的界限——原來,這世間的人啊,不管高低、不論貴賤,都離不開這菜蔬。

      菜蔬的價錢,在菜市里一爭高下,而在鄉(xiāng)下的農(nóng)人眼里,卻自有公平的“算盤”。小時候,父母總是敲著飯桌說:多吃白菜啊,嘴唇濕潤,不會干裂;多吃苦瓜啊,苦瓜性涼,不會爆痧皮;多吃辣椒啊,能排汗除濕……就連小小的一瓣蒜和小小的一根蔥,父母也鼓動我說:多吃蒜,會算數(shù);多吃蔥,聰明!

      這人間的菜蔬啊,不但有人間的百味和營養(yǎng)百種,原來還蘊含著人生的哲理與吉利的諧音。

      白 菜

      說到蔬菜,不知怎的,我腦海里,最先栽種的,是白菜。大白菜、小白菜,一畦畦,以最大面積、最常見的形象、最熟悉的味道,不知不覺地,就伴隨我們整一年時間。

      白菜,總是不會讓你白費功夫。種下的菜籽,只要你稍微給它一點尊重,撒在泥土里,鋪上一層土木灰,再蓋上薄薄一層稻草,便會生出點點星星的綠來。隨后,綠由芝麻大小,擴大成豆粒大小,最后成小蘑菇般大的綠傘,接下來,就要拔出來,移栽。

      移栽白菜要“小心輕放”,讓根須沾帶點土。土不緊不松,似粘非粘地附在根須上,用手掌托著,并排地放在籃子里;或一小捆一小捆,用稻草輕輕扎好,扎一把,叫“一手”,一手二十來棵,四五厘米長,拎在手。開春季節(jié),溪水潺潺,也有在入秋時,麻雀歸林,在另一片菜地,早已平整了,還用鋤頭勾出了淺溝,一條淺溝用手指摳出了三四個兩三厘米深的窩,將白菜苗放進去,用土掩住土窩,再用大拇指和食指將白菜苗周圍的泥土掐緊,這就是栽白菜的全過程。

      少兒時,總是見父母一年四季挑著尿桶往兩個菜園走。他們侍弄最多的,恐怕就數(shù)白菜了。侍弄了大白菜,再侍弄小白菜。早上一次,黃昏一次,白菜就是在這一次又一次地澆灌下,一天天長高,葉兒一天天撐大。

      國畫大師齊白石稱白菜為“百菜之王”。其曰:“牡丹為花之王,荔枝為果之先,獨不識白菜為菜之王。何也?”這位善于將凡物入畫的妙手,為世人不知白菜為“菜之王”而鳴不平。其實,他是喟嘆人世間有幾人欣賞白菜之“清淡”呢!也是,美味佳肴,胡吃海塞,再大的胃口,也會膩厭。而白菜,這時候往往站出來,以它一貫的、執(zhí)著的、堅守的清淡,含笑不語,素面朝天,迎接那些錦衣暴食者的“迷途知返”。

      偶爾,在大酒店,擇一株白菜,一刀切下,溫柔地斬截,眼前一亮:一棵嫩生生的娃娃菜哦。這白菜中的精華,白菜中的一顆心,掙脫了層層包裹,昂揚著豐盈的生命力,讓人激動得不忍心下筷。

      從晚秋寒冬,再到初春,老了的,被父親和母親砍回來,放在大廳,一個冬天的食物,白菜就像是多才多藝的“跑龍?zhí)住钡难輪T,時不時登場亮相,與其他各種蔬菜“配戲”,填充著我的饑腹。白菜與芋頭、白菜與芹菜……小時候,我惟愿母親會來一碟白菜炒肉片,最好是肥肥的那種肉片,哪怕再小、再薄,薄得可以當(dāng)鏡子,我也渴望。但母親總是說:哪有白菜炒肥肉的?白菜與肥肉放在一起,你認(rèn)得請哪是白菜?哪是肥肉?

      這理由好像很充分,而且不容置疑,甚至帶著有點霸道的生活邏輯。后來,長大了一點才曉得,當(dāng)時,實在是因為家里沒有肉呀。因此,當(dāng)我聽到收音機里唱起“小白菜,眼汪汪,從小沒了爹和娘”,便認(rèn)為這小白菜真是“凄慘”的象征啊。

      想到這里,我輕輕地咬一口娃娃菜,仿佛咀嚼的是父母一生的清貧敦厚……

      辣 椒

      泥土是有脾氣的,泥土的脾氣來了,也會火爆爆的?;鸨哪嗤?xí)甜B(yǎng)出一些火爆爆的人來。人說四川人、湖南人和江西人,什么“辣不怕”“怕不辣”“不怕辣”,次序不分,像繞口令,但意思都差不多。

      我家在江西省井岡山下的一座村莊里,我不知道是誰教會了我吃辣椒。環(huán)顧四周,好像沒有誰不會吃辣椒,或者,即使偶爾有一兩人不吃辣椒,也不敢聲張吧。好像誰說他不會吃辣椒,就是另類,就不是我們村里的人,就要遭天譴似的,甚至是背叛腳下的土地,或者會被火爆爆的泥土罵著、踢著。鄉(xiāng)親們一邊說著“辣椒沒補,上下吃苦”,一邊吧唧著嘴巴吃辣椒。

      小時候,辣椒被當(dāng)作一道主菜而生熟通吃。記得農(nóng)忙時節(jié),早上吃煮爛、搗碎的“辣椒泥”;中午沒空做菜,便在收工回家的路上,順路到菜園里撈幾只辣椒,將里面的籽挖空,塞幾粒生硬的食鹽,將辣椒及食鹽一起揉搓軟了,當(dāng)成下飯菜吃了。那時,兩三個辣椒送一碗飯是常事。

      長大后,來到南方一座城市。有一天,與別人吵架,吵著吵著,我抓起一塊石頭,揚言要向?qū)Ψ皆胰ァS腥俗h論:那家伙怎么那么大的脾氣?我也不知道,是不是被辣椒炙爆的?反正,我見過的四川人和湖南人,十有八九不是火爆,就是熱烈和豪爽。我想,這應(yīng)該與辣椒有一定關(guān)系吧?想想那些被叫作“辣椒苗”的家伙將根須伸進冰冷的土里,慢慢地、默默地收集著來歷不明的火焰,那些火焰又被一張張毫不畏懼的嘴巴吸收,而一旦噴涌出來,卻是何等的痛快!

      從江西到廣西工作,而且娶了南寧的女子。結(jié)婚前幾年,妻子每次談到夫妻相處之道,難免感嘆:光是在飯菜的口味上都難協(xié)調(diào)。她說的“難”,恐怕首先是吃辣椒之難。我從小就特別能吃辣,而妻子聞到辣味就打噴嚏、流眼淚,更別說吃辣椒了。與我談戀愛時,有一年跟我回老家做客,家家菜里有辣椒,天天吃辣椒,道道菜里有辣椒,讓她禁不住喊“救命”。即使這樣,也不知怎的,最終她還是嫁給了我。婚后最初幾年,家里每餐必做兩道菜,一道是不放辣椒的,一道是辣椒菜。有時,盡管我一再申明那道菜是沒有辣椒的,妻子似不相信,說有辣。后來,終于弄清楚了,是做有辣椒的菜時,沒有將鍋洗干凈,沾上了辣味。

      后來,輪到妻子做菜,她竟主動去買辣椒,而且,往一些菜里放辣椒。再后來,她做的草魚燜豆腐,因為有了當(dāng)?shù)靥乩钡闹柑旖?,而讓我大快朵頤,而且津津樂道。

      又再后來,我倆的菜品達成了統(tǒng)一,可以不放辣椒,亦可以都放辣椒。也就是說:不管放不放辣椒,我們都能接受。直到有一天,妻子指著一道菜,突然對我說:怎么不辣了呢?我才驚覺,不知從哪一天起,妻子竟然比我更能吃辣了!

      如今,兒子已經(jīng)二十多歲了,卻從不沾辣。我們家又回歸到一道菜加辣,一道菜不加辣的日子了。有幾次回江西老家,兒子遭到鄉(xiāng)親們的數(shù)落:你不吃辣椒,還是江西人嗎?!兒子羞愧得低下了頭,一聲都不敢吭。好像吃不得辣椒,就成了數(shù)典忘祖的“逆子”了。接下來,最艱巨的家事,看來是要著力培養(yǎng)兒子吃辣椒了。

      在南寧生活了將近三十年,以前,沒聽說有幾個南寧人會吃辣椒,現(xiàn)在,好像也沒有了“南寧人會不會吃辣椒”的說法了。在這座南方邊陲城市,大街小巷、天南地北口味的火鍋店、酒樓飯店,遍地皆是。

      我想:融通、糅合,可能是每位熱愛生活的人的必備條件吧?而開放、包容也是一個地方能容納、接收各色人等的必要胸襟。你要知道,在全國排名輪不上能吃辣的廣西,卻是中國最辣的辣椒原產(chǎn)地呢!

      茄 子

      書上說,茄子原產(chǎn)于印度。唐朝徐堅主編的《初學(xué)記》中,選用了漢代王褒《僮約》中的說法:“別茄披蔥”。如此看來,漢朝就引進了茄子,在宋代已廣泛種植了。

      茄子亦是大眾菜,普通得不能再普通,普通得容易讓人忽略。小時候,見到母親茄子最常用的做法是:斜刀切成薄片,放些洋蔥或辣椒,炒煮來吃。母親在炒煮之前,總是將切成片的茄子放在清水里浸泡十來分鐘,直至清水泡成了深黃。母親說:泡了水的茄子容易炒軟煮爛。

      村里每家每戶的菜園,春天都會栽茄子。茄子苗長一個多月,在夏天還未到來時,就急不可耐地?fù)纬隽俗习咨男』?。那些紫得有點冒藍的花兒,躲在碩大的、毛茸茸的葉子間,羞澀得可愛。那些花兒啊,開著開著,就不見了,巴掌大的葉間活脫脫擠出一兩個肚臍大小的茄子來。再經(jīng)過半個多月,茄子就長成一個個胖乎乎的小娃娃啦。

      家鄉(xiāng)的茄子,都是渾圓形的,顏色都是紫皮。宋朝鄭清之有詠茄詩云:“青紫皮膚類宰官,光圓頭腦作僧看?!边@個比喻很生動,也很有意思,難怪清朝畫家金農(nóng)據(jù)此畫了一幅《茄子圖》,并將此句題于畫上,增添了不少情趣。

      要說這人世間呀,很多東西,在兒時形成了慣常的印象,到了往后,一旦改變,便會發(fā)出一些“大驚小怪”來。關(guān)于對茄子的第一個“大驚小怪”,是我看到了白色的茄子,而且是長條形的。記得當(dāng)時在縣城的集市上第一眼看到一條白色長條形茄子,好像世界變了一個小小的模樣,帶來的詫異可想而知。

      到了南寧生活,難見菜地,更甭說見到菜地里的茄子了。見到的,都是在菜市的攤點上,大大的、長長的,一條茄子足足有一尺長,足足有一斤重。母親到南寧,第一次見到這里的茄子,也像看到了怪物似的,“嘖嘖”了半天,沒合攏上嘴。

      有道是:烹飪行業(yè),食材有限,技藝無窮。能在同一種食材上幻化出不同花樣與口味的人,才稱得上真正的大師。在城市的大飯店、大酒樓,吃過一種茄子:煮爛后搗糊,連同辣椒與食鹽攪在一起,吃起來有一種說不出來的柔滑;又吃到了另一種茄子:用油炸的,外面一層黃皮,脆生且薄,咬一口,里面熱乎乎的、軟乎乎的,也是一種說不出的“軟硬兼施”。最有名的,是一道“魚香茄子煲”,茄子切成一截一截,與腌制的咸魚粒一起蒸,魚的咸香與茄子的清甘奇特地相遇,彼此滲透、交織,別有一番細(xì)膩爽滑。

      在南寧中山路夜市,攤攤都有烤茄子。將修長的茄子在中間剖開,放在炭火上烤。一邊烤,一邊像粉刷墻壁一樣,往上面涂抹碎姜、麻油、醬油等配料。一條硬邦邦的茄子在不停地翻滾炙烤中,活生生烤成了可口的“軟條”。“紅碳炙皮酥,香油輕入味”——想必古人早已嘗過,而我這名“鄉(xiāng)巴佬”還曾以為見得茄子最多,只是在同一種類型的“茄子陣營”中打轉(zhuǎn),且“固步自封”“坐井觀天”,卻未曾嘗過茄子“云翻海倒流”的百般形態(tài)和千種滋味。

      還有一種更“奇葩”的茄子,叫“涼拌茄子”。聽說先去皮蒸熟,晾涼后,撕成條狀,放入蒜末,用醬油、醋和糖,還有香油等調(diào)成的汁,澆到茄子上……這味道,就像這人世間的很多事,照例是“說不清楚”哇。

      蘿 卜

      冬至前一天,回了一趟老家。天剛蒙蒙亮,就起得床來。以為很冷,裹著一身笨重的衣物,繞過幾幢剛建的樓房,跳過一條繞村的水溝,步入荒野。

      馬路是荒的,中間被車輪和腳印踏得光禿禿的,兩旁是衰敗的枯草,匍匐著;遠處是荒的,一兜兜的稻草,干黃著面容,在疾風(fēng)中顫抖。我的目光被拉扯到記憶中的池塘。池塘邊也是荒的,沿著池塘岸生長的柳條,只剩下堅硬的軀干。

      想沿著池塘岸走一圈,沒繞一半,折個彎,竟有圍欄,用竹子圍起來了。圍欄里有幾畦菜地,菜地里蔥郁一片,像水墨畫的幾排刷青綠。青綠的是葉子,密密匝匝,走近一看,葉子下面,偶爾有露出的一團團白來。不錯,是蘿卜,是白蘿卜。緊接著白蘿卜旁,還有小段青綠,約三四米長,葉子像工筆畫,絲絲縷縷——那是紅蘿卜的葉子,而紅蘿卜則藏得深,扎進泥土,我只能從每株莖葉的長短猜想紅蘿卜的粗細(xì)了。

      天,其實并不冷。一下子,心便蓬勃起來了。我拉開厚厚的上衣拉鏈,我想起了三十年前的一個少年。少年輕衫薄褲,與一伙少年,一年四季在田埂上奔跑,餓了,便跳下田,隨手拔幾個蘿卜——不管是白蘿卜還是紅蘿卜,用衣袖簡單而草草一擦,便塞進嘴里,“咔咔咔”地嚼起來。

      那個少年便是我,那伙少年便是我的玩伴。少年的周身總是環(huán)繞著一股自由而狂野的風(fēng)。風(fēng)釋放著我們的靈魂,也抽空了我們的腸胃。好多年后,我們才知道,蘿卜不但不能填充我們的肚子,反而會加快消化肚子里那點可憐的飯菜。有過生吃蘿卜,特別是白蘿卜經(jīng)驗的人都知道,吃蘿卜,“尾氣”多,排放幾下“尾氣”,肚子覺得更餓。

      餓了,沒辦法,只好繼續(xù)吃蘿卜,跑到哪里,就跳到哪家田里拔蘿卜。說是“拔”,其實是“偷”,但我們不承認(rèn)是“偷”,因為蘿卜實在太多了,多得伸手可得,像漫山遍野的花朵。后來,讀了一點書,書上有人給了蘿卜一個詞,叫“輕賤”。說實話,我很不喜歡這個詞,好像說的不是蘿卜,而是在罵我們。我們這些“輕賤”的野小子,就是嚼著那些“輕賤”的蘿卜,一天天長大的。即使長大了,如果說話、做事、做人有不太靠譜的時候,家鄉(xiāng)人會嗔怪一句:“你個大蘿卜!”言語雖無太大惡意,卻還是逃不脫“輕賤”的嫌疑。

      盡管如此,蘿卜還是要種。每年秋季,父親和母親總是會平整出一大塊田地或菜地,施好底肥,均勻地撒下種子,然后,覆蓋上一層細(xì)土。過不了一個禮拜,一片片若有若無的蘿卜苗便如星星點燈般破土而出了。再澆點水,撒點農(nóng)家肥,間一下苗,苗一天天長高了。又過了兩三個月后,苗下就“懷”下了或拳頭大小的白蘿卜和鋤頭把一般粗的紅蘿卜啦!

      與紅蘿卜比,白蘿卜實在太多、太大啦,實在吃不完啦。于是,母親就將吃不完的白蘿卜切成條,拌上鹽,放在太陽下曬,曬了七八個日頭,搓軟,做成蘿卜干。

      我初中三年,在離家七八里的鄉(xiāng)鎮(zhèn)中學(xué)讀。寄宿,一個星期回一次家。學(xué)校不供應(yīng)菜,只有蒸飯的鍋灶。菜得自己帶去,白蘿卜干和辣椒醬便每個星期輪流著侍候我的胃。母親怕蘿卜干放一個禮拜會爛掉,便炒得干巴巴的。那時,家里油少,蘿卜干干燥,光有咸味,沒有香味。只有在過完年,母親才會將請客后吃剩的肥肉切成細(xì)條,煎出其中的油來后,混雜在蘿卜干中,這時,蘿卜干雖仍干燥但有噴香。

      母親今年七十三歲了,仍在鄉(xiāng)下勞作不輟,栽種的蘿卜吃不完。吃不完的蘿卜,她會踩著三輪車,運到縣城去賣。有時,她會為了十來斤白蘿卜和紅蘿卜在寒風(fēng)中坐三四個小時,結(jié)果,因為不肯松價,仍又運回家來。也許,在母親看來,每個蘿卜都是她經(jīng)過培育而長大的,她不能輕易賤賣掉。沒賣掉的白蘿卜,母親便會晾曬成蘿卜干,裝在塑料袋子里,密封好,待我清明回去時,讓我?guī)У匠抢飦沓浴?/p>

      輕賤的蘿卜干,因為是從鄉(xiāng)下母親勤勞的雙手中接過來的,便變得分外珍貴。燈火闌珊,寶馬香車,在都市的餐桌上,只要有心“咔咔咔”地嚼起蘿卜干,只要覺得它仍有味道,那陽光下的一切事物,都會變得云淡風(fēng)輕。

      2019年底,我將母親接到了南寧,我要讓她在新居里過個幸福團圓的春節(jié)。也許是下意識的,第一天,我從超市里買了排骨和白蘿卜。不是刁難母親,我真心地努力地想教母親如何使用壓力鍋燉蘿卜排骨,她卻一個勁地?fù)u頭:“從來沒見過這東西,不會用不會用!”

      晚上,我下班回到家,一鍋熱騰騰的蘿卜燉排骨端了上來。生熟正好,咸淡正好!我表揚一番母親后,嚼了一塊蘿卜,覺得特別甜。母親說:“冬天了,蘿卜經(jīng)了霜凍,就甜了?!痹瓉?,經(jīng)過了霜凍的蘿卜,里面的淀粉由于水解作用,變成了麥芽糖酶,再經(jīng)過麥芽糖酶的作用,變成了葡萄糖。這個微妙的“升華”后,白蘿卜就甜了。

      白蘿卜與寒冷的關(guān)系,是人世間與天地間的禪語。樂觀的蘿卜,在冰凍的日子里,愈加激發(fā)出了其甜蜜的幸?!?/p>

      從江西省農(nóng)村到廣西南寧工作,最大的遺憾是,不能吃上家鄉(xiāng)的芋。吃慣了家鄉(xiāng)的芋,南寧的芋那個難吃啊,真的不想提。

      芋,其實包括兩部分,一部分叫芋頭,就是直接連著梗的塊莖,足足有缽頭那么大,少則一斤,重則有幾斤。芋還有一部分,就是以芋頭為中心,周邊你擠我挨的一團團小芋頭,家鄉(xiāng)人戲稱“芋崽”。一個“芋娘”一般帶著五六個“崽”,組成芋的完整家庭。

      芋,在童年時的確是一道好吃的菜。芋頭一般切成絲,煮了吃,脆、粉、香;“芋崽”則可以直接煮熟,脫了皮,再煮爛,加上蔥、蒜和芥菜等,柔、滑、軟,往往剛放到嘴邊,便“嗞溜”流進肚子里了。小時候,家里沒油,便放足夠的水,煮得夠爛、夠糊,倒在飯里攪拌一下,兩三碗飯很快便能入肚。

      這是父母感到既高興、又擔(dān)憂的事情。十歲以前,家里窮,母親往往將芋頭切成塊,埋在雪白的大米下面,充當(dāng)主食。寒冬季節(jié),饑腸轆轆、滿心歡喜、急不可待,用鍋鏟去盛米飯,卻翻出下面的塊塊芋頭,我心情一下子灰暗下來,嘟著嘴,極不情愿去盛芋頭飯。在旁的父母看在眼里,也只能嘆口氣說:填飽肚子就可以啦,冬天不干活,吃那么好干嘛。

      南宋美食家林洪的《山家清供》中云:“煮芋云生缽,燒茅雪上眉”,煮芋頭時冒出的蒸汽,被他形容為天上的云朵,真是無限的浪漫美妙啊。小時,煮芋頭飯時升騰的蒸汽在我看來肯定并不富有詩意。其實,最美的我倒認(rèn)為是“小芋崽”,剛從泥土里挖出來時,嘟著濕潤的、粉紅色的小嘴巴,十分性感可愛。煮熟之后,剝除皮,里面白白嫩嫩、滑膩如凝,玉脂如肪,讓人不忍心咬她。

      現(xiàn)在想來,為什么南寧的芋沒有江西老家的芋粉嫩、柔滑、爽口,可能除了品種原因之外,還與水土有關(guān)。芋喜歡在肥沃濕潤的泥土里安家落戶、生兒育女。最好是平坦如砥的良疇,最好是竹林旁的陰涼地帶。當(dāng)微風(fēng)吹來,芋梗舉著蒲扇大的葉子,優(yōu)雅地?fù)u擺起來。當(dāng)油綠色的風(fēng)旗慢慢垂下腰身,當(dāng)芋梗慢慢萎縮枯黃,當(dāng)整個露在泥土之外的部分倒伏在泥土之上,便是收獲芋的時候了。

      往往在中秋前后,父親便挑著籮筐走向菜地。他脫下外套,朝手掌里啐一口唾沫,高高掄起鋤頭,深深吃到泥土里,然后,重重地一扯,再借著扯動的松軟的泥土,將芋梗使勁拔起來。一株腦袋大的芋頭,連同周邊粘附著的五六個“小崽子”,便同時轟轟烈烈地冒出了地面。母親和我在一旁忙著將芋頭與芋梗扳開,將“芋娘”(芋頭)與“芋崽”(小芋)剝離開來,兩者各歸一個籮筐,裝起,挑回來,放在曬場上曬干。待附在芋頭與小芋身上的泥土晾干后,我們便將它們身上的泥土瀟灑爽利地擦干凈。

      擦干凈的芋頭和小芋,其身上附著纖纖的絨毛,這時,如果你以為她很溫柔可人,那就錯了。如果你用鐮刀刮掉她的皮,不慎沾上她流出的黏液,你的手會奇癢難忍。

      其實,倒不是廣西沒有好的芋頭,桂林便有美味的“荔浦芋”。民間傳說中的“荔浦芋”,將桂林山水、王母娘娘與嫦娥結(jié)合了起來,神乎其神,而又不失溫情浪漫;而現(xiàn)實歷史中的“荔浦芋”,則是清代時就作為廣西珍稀的“皇室貢品”,年年要進獻朝廷的。

      在南寧的酒樓、飯店,還經(jīng)常能吃到一道叫“芋頭扣肉”的菜?!坝箢^扣肉”,顧名思義,食材當(dāng)然是以芋頭和扣肉為主。芋頭,一定是一整塊的,巴掌大;扣肉,如果要講究,就一定要五花肉,而且要選三層肉,肉質(zhì)緊實,呈四方形更佳。芋頭和扣肉均要先炸過,油炸過后的五花肉還要扎孔,讓油流出。然后將肉夾在芋頭之間,加入醬油、食鹽、蜂蜜和水淀粉,蒸半個小時以上,端出,趁熱,夾一片芋頭,粉嘟嘟的;夾一片扣肉,肥而不膩,口感綿軟清香。

      在古城路民族文物苑內(nèi),有一家河池人開的酒樓,小“芋崽”煮糊,熬成濃湯,加幾片臘肉。臘肉是肥肉,薄且咸。此道菜,既可作湯,又可作菜,只可惜,不是我們家鄉(xiāng)的“芋崽”,吃起來,香是香,但少了些柔軟,惜哉!

      南瓜·冬瓜

      單位旁邊的空地上,同事們閑著無事,侍弄了些蔬菜。有的栽白菜,但葉子還未長成銅錢大小,各種蟲子就搶先來嘗鮮了,將它們咬得像蚊帳,小孔密集。只有南瓜葉和冬瓜葉,猶如野草間肆意闖蕩的猛將,一路瘋長,其毛茸茸的莖葉,像無數(shù)尖利的針刺,向一切侵犯它的力量發(fā)出無聲的宣戰(zhàn)。

      每天中餐后,我們就去那里看看。我們腳下的磚石路被那些枝葉霸占了,我們眼睜睜地看著它們一天天地往高坡上或者低洼處漫卷。我們甚至開始擔(dān)心:其碩大而蔥郁的葉子會過分地消耗養(yǎng)分,待到開花結(jié)果時,其根系無力供給營養(yǎng)。

      在鄉(xiāng)下,每每這時,母親便會將一些葉子摘除。在開花時,也會摘掉一些花朵,為的是有足夠的營養(yǎng)和水分保證一定數(shù)量的南瓜或冬瓜長大。

      藍天朗潤,陽光柔和。那些瘋長的葉子啊,日夜不停地向四周攀爬,山坡上、棚架上、水溝旁、瓦礫間,甚至土墻上……都被綠色覆蓋。直到有一天,冷不防,好像一夜間,黃艷艷的喇叭狀花兒,一朵朵,朝著天空張開了性感的嘴巴。

      有過四五年,母親暫住南寧,看到菜市里有南瓜和冬瓜的莖葉和花朵出售,而且,每斤賣到了兩三塊錢,她吃驚得張開了嘴巴。特別是,當(dāng)她看到鄰居阿婆掐著一根根南瓜、冬瓜的葉蔓,剝?nèi)テ浔砻婺切┟兹椎募獯?,說要炒著吃,母親的表情帶著不屑:哧!那些東西,我們村里的豬都不吃。當(dāng)她看著南寧人還將南瓜花和冬瓜花做成湯,母親徹底服了:城里人真是會吃!真能吃!

      回到老家,村里人問母親:為什么回來?是不是在城里過不習(xí)慣?母親連連點頭,而且,首當(dāng)其沖說吃不慣。她說:城里人真可憐,吃南瓜花和冬瓜花,活得連我們村里的豬都不如!鄉(xiāng)親們聽了,說:如果是真的,那回來是對的。

      我們正說著南瓜和冬瓜的葉和花,地里呢,冷不防,仔細(xì)一看,一個個小如拇指的南瓜、冬瓜,沿著藤蔓長出來啦!是啊,待到秋天的味道彌漫大地,快來看吧,房前屋后、河邊渠岸、墻根坡下,地上躺著、樹上掛著、草地躲的,筐里挑的、肩上扛的、車?yán)锿频模S的、青的、黃里帶著紫的、青里透著白的……都是南瓜,或者冬瓜。

      這幾年,有幾次,我去南寧市賓陽縣思隴鎮(zhèn)昆侖村走訪慰問,每每都見有貧困戶的廳堂里堆滿了或橢圓、或修長的南瓜和冬瓜。我指著那些南瓜和冬瓜問:吃得完嗎?貧困戶笑著搖搖頭。接著,苦笑一下,說:我們這里的泥土只適合長這個,不然,我們早富裕了?!韵轮?,那些南瓜和冬瓜儼然無用的廢物。我認(rèn)真對他們說:只要人勤快,有銷路,栽南瓜和冬瓜也能致富。接著,我以南寧市西鄉(xiāng)塘區(qū)壇洛鎮(zhèn)為例,說:人家不是專門種南瓜和冬瓜嗎?如今,那里已形成產(chǎn)銷“一條龍”模式,成功地闖出一條致富之路呢。

      《菜根譚》里說:“進德修行,如草里冬瓜?!逼鸪酰铱戳?,云里霧里,不知所云。后來,我慢慢悟出:就是說,那個冬瓜?。ㄆ鋵?,南瓜亦是如此),它生長的時候,刻意地鉆在草葉間,不是長成龐然大物是看不見的。秋天的時候,去收獲,往往驚喜連連,在不為人知的地方靜臥著。有時,你以為摘完了,冷不防,又能發(fā)現(xiàn)一個。其實,修行與此類似。真正的精進往往是循序漸進、潛滋暗長、順其自然而低調(diào)內(nèi)斂的。

      我的老家在江西省井岡山,我現(xiàn)在才明白:“紅米飯,南瓜湯”是一場偉大的、舉世無雙的修行。就像碎肉冬瓜湯:熬過了多久才得此心里透亮??!

      猜你喜歡
      芋頭白蘿卜冬瓜
      為什么叫冬瓜
      冬瓜謠
      入秋吃芋頭止瀉作用好
      第一次種芋頭
      這里也有樂趣
      小茉莉
      采集白蘿卜
      我愛白蘿卜
      白蘿卜汁漱口治口腔潰瘍方真神了
      饶河县| 满城县| 宁化县| 太保市| 响水县| 扶绥县| 安溪县| 武安市| 连州市| 吕梁市| 全州县| 崇文区| 沂南县| 乐东| 应用必备| 鄂托克前旗| 沙湾县| 库尔勒市| 阳泉市| 松溪县| 正镶白旗| 兴文县| 临海市| 焉耆| 双流县| 鄂尔多斯市| 常宁市| 财经| 湖州市| 哈尔滨市| 尚义县| 米脂县| 友谊县| 鄯善县| 于田县| 绵竹市| 突泉县| 山阳县| 商城县| 霍林郭勒市| 镇远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