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兆武
人是為幸福而生的,而不是為不幸而生的。
就“什么是幸?!钡脑掝}我們討論過多次,我也樂得與他【注】交流,乃至成為彼此交流中的一種癖好。他幾次談到,(在英文里)幸福不應(yīng)該是pleasure,而應(yīng)該是happiness。
前者(英文單詞pleasure)指官能的或物質(zhì)的享受,而“幸福”歸根到底還包括精神上的,或思想意識上的一種狀態(tài)。我說,幸福應(yīng)該是 “賜?!保╞lessedness),“饑渴慕義的人有福了”。可見“?!钡膬?nèi)涵是一種道義的,而非物質(zhì)性的東西。
他說,那么信仰的虔誠應(yīng)該是一種幸福了。我說,簡單的信仰不能等同于幸福,因?yàn)樗鼪]有經(jīng)歷洗練,不免流入一種盲目或自欺。
于是我引了不久前看到的艾略特(T. S. Eliot)的一段話:? “有一種更高級的懷疑,它每天都在不斷地(與自我)戰(zhàn)斗。如果我們能活到有結(jié)果的那一天,它唯一的歸宿就是圣潔,唯一的逃脫辦法就是愚蠢。”(There is a higher level of doubt. It is a daily battle. The only end to it,if we lived to the end,is holiness. The only escape is stupidity. )他聽了非常欣賞。
幸福是圣潔,是日高日遠(yuǎn)的覺悟,是不斷地拷問與揚(yáng)棄,是一種“經(jīng)由苦惱之后獲得的歡欣”,而不是簡單的信仰。
每次談?wù)摽偸撬f服我,這一次我說服了他,不禁心里一陣快慰。
(本文摘編自《上學(xué)記》,三聯(lián)書店2006年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