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春梅
摘要:聲樂藝術的發(fā)展與時代的進步有著非常大的關系,社會的體制、人民的生活、經(jīng)濟的高地都是藝術發(fā)展的背后環(huán)境,對聲樂藝術有著深遠的影響。伴隨著國民經(jīng)濟的快速發(fā)展,我國的聲樂大眾審美高度也在不斷攀升,這也給聲樂教學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聲樂有著長遠的發(fā)展歷史,在其歷程中形成了多種唱法,本文根據(jù)當前聲樂教學中的三種基本唱法進行分析,探索其共融與科學運用策略。
關鍵詞:高職;聲樂教學;多種唱法共融;科學運用
在高職學校當中,老師一般按照既定的教學方案,通過教材的基礎內(nèi)容幫助學生進行教程輔導,同時會不斷深入解析和加強演唱技巧方面的訓練,將理論知識與實踐相結合,提高學生對于聲樂學習的認知能力。聲樂教學可以有效提升學生的聲音表達效果,在歌聲中傳遞主題思想,因此在實踐教學中要注重學生的聲音保護和引導,要求學生學會自我控制和自我釋放。
一、聲樂多種唱法的相關概述
在1986年我國成功舉辦了第二屆CCTV青年歌手電視大獎賽,也正是那一年聲樂唱法逐漸出現(xiàn)了劃分形式,即美聲、民族和通俗,這也是我國聲樂藝術發(fā)展的重要一個轉(zhuǎn)折節(jié)點,人們對于音樂的認知又有了更加客觀、細致的分類,但是隨著我國精神文明內(nèi)容的不斷豐富,又在此基礎上完善和增加了組合與原生態(tài)兩種唱法。聲樂唱法的劃分雖然有其一定的優(yōu)勢,但是每一個歌手都有著自己獨特的音色和音域,如果將聲樂劃分得過于細致,可能就會限制個人的聲音表現(xiàn)力,老師如果按照唱法將學生劃撥到不同的演唱領域,那么可能會限制學生未來的可能性,不利于學生今后的發(fā)展,老師應該更多的將聲樂的劃分應用在技巧上,而不是“套用”在個人的風格上,鼓勵學生更多的嘗試和融合,才能有效激發(fā)學生的創(chuàng)新力和創(chuàng)造力。
(一)美聲唱法的特點
美聲唱法主要講究的是聲音的連貫性,在很多古典音樂中我們都會聽到美聲唱法的運用,具有流暢、通順、柔和、音域范圍寬等特點,特別需要注意的是美聲唱法需要演唱者有深厚的氣息運用技巧,這種技巧要在長時間的科學訓練中逐漸掌握,美聲唱法在技巧上需要長時間的打磨,也是所有唱法中運用呼吸方法最多的演唱形式。
(二)民族唱法特點
民族唱法是民間多種演唱風格的總稱,包括戲曲、民歌、古謠等,民族唱法大多是民間藝人對演唱藝術形態(tài)上的融合,并將其發(fā)展形型的地方性藝術,受到其方言、地域、表達習慣等多種因素影響。民族唱法在咬字發(fā)音上有著獨特的韻味,在不同的藝術中都有多種多樣的變化和模仿,并且形成了較為多元化的咬字秘訣,注重聲情并茂的演唱表現(xiàn)手法,需要表演者在學習中不斷豐富音色方面的技能。
(三)通俗唱法的特點
通俗演唱就是我們常說的流行歌曲演唱形式,也被稱為自然演唱法,是當前很多歌手擅長使用的一種唱法,也有廣泛的群眾基礎,容易被大眾所接受。通俗演唱法具有多種表演形式,例如歌伴舞、說唱、抒情、陰郁、火爆等。通俗演唱法具有變化形式多、易于理解的特點,在我們的實際生活中也是市場化最為成功的一種。
二、多種唱法的共融與科學運用
(一)注重呼吸節(jié)奏的運用
呼吸的運用就是演唱者對于自身的氣息的使用,呼吸方法直接關系到演唱者的演唱質(zhì)量,如果不會使用呼吸方法甚至可能會造成嗓子的損傷,這也就是就專業(yè)歌手與普通人的演唱區(qū)別。每一種唱法都有著自己不同的呼吸方法,美聲唱法講究的是胸腔與腹腔平衡式的呼吸法,吸人空氣的量要大,在呼吸的時候要平穩(wěn)自如,聲音跟隨著空氣的流動發(fā)聲。民族唱法要求呼吸過程中將氣息下沉到小腹下部,通俗唱法則多為胸腔循環(huán)呼吸。
(二)注重多種唱法的交匯
高職聲樂教學先是由教師對理論知識進行講解,然后親自演示聲樂演唱的方法和技巧,學生可以通過教材與老師的示范進行自我體會。學生在練習的過程中老師要及時進行指導和糾正,以免學生的技巧運用錯誤,影響其今后的演唱質(zhì)量。由于學生有著明顯的個體化差異,所以老師要注意觀察學生聲音特征,幫助學生找到合適的演唱路徑。另外由于聲樂有多種不同的唱法,不同的音樂作品也需要有不同的演唱技巧,作為聲樂教師不能簡單的只是傳授學生一種演唱技法,要在學習過程中帶領學生更多了解不同的唱法,讓學生對所有唱法都有一定的體會,面對著某一個音樂作品,也可以嘗試讓同學根據(jù)不同的唱法進行演繹,體會其中的變化與不同之處,促進學生多元化的聲樂發(fā)展。
(三)注重聲樂實踐的貫通
不同的唱法有各自的特點和長處,沒有孰高孰低之分,老師要本著客觀的態(tài)度讓學生了解和掌握不同唱法之間的共融性,并能夠互相借鑒,找到最合適自身的表現(xiàn)手法。當前我們所處的時代是一個文化交融的時代,在很多領域之間都在融會貫通,聲樂的學習也不能拘泥于形式,要注重科學的運用和借鑒。例如在美聲唱法中將民族的字正腔圓的技巧融匯進去,可以讓人有耳目一新的感覺。其實不同的人有著自己不同的特點,我們教學中主要的還是找到個人的優(yōu)勢,將所有唱法的優(yōu)點進行吸取,然后打造出屬于自己都獨一無二的唱法才是最好的。
結語
綜上所述,隨著人們對于聲樂的欣賞能力不斷提高,演唱的技法已經(jīng)不能以單一的形式滿足大眾,音樂形式的多變是其未來的必然發(fā)展趨勢,所以高職聲樂教學中,老師要注重多重唱法的共融,鼓勵學生發(fā)掘自身的聲音優(yōu)勢,并科學運用策略,針對時代的需求演繹出風格多變的音樂作品,為推進我國的聲樂發(fā)展不斷努力,并積極探索創(chuàng)新路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