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亞茹 王思婷 馬 行*
隨著各種應激因素的增加,焦慮癥已經(jīng)成為現(xiàn)代社會的常見病。在臨床上,焦慮癥主要表現(xiàn)為病人主觀不安和害怕,同時伴有肌緊張、自主神經(jīng)系統(tǒng)活動增高等軀體癥狀。中藥方劑"逍遙散"具有疏肝解郁、養(yǎng)血健脾之功效,姜黃是逍遙散的藥味之一,其主要有效成分為姜黃素。研究已證實姜黃素具有抗氧化、抗腫瘤、抗炎、降血脂和神經(jīng)保護等多種藥理作用[1-4],但姜黃素是否具有抗焦慮作用未見報道。本研究擬采用應激焦慮動物模型,研究姜黃素的抗焦慮作用。
1.1.1 動物昆明小鼠,雄性(20-25 克),由徐州醫(yī)科大學實驗動物中心提供,每籠10 只,飼養(yǎng)室溫(22±1℃),濕度(50±10%),自然光照。實驗前12 小時禁食不禁水。
1.1.2 藥品和儀器
姜黃素(curcumin,儲存于棕色瓶中,使用前用花生油溶解配成所需濃度)和地西泮(diazapam)均購于美國sigma 公司。DigBeh-EPM 型高臺十字迷宮(上海吉量軟件科技有限公司),SN-2202 型數(shù)字測溫儀(北師大司南儀器廠),JZZ98-CM 型自主活動儀(中國醫(y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
1.2.1 動物分組與造模
昆明小鼠60 只,隨機分成6 組:對照組、姜黃素組(5 mg·kg-1,10 mg·kg-1,20 mg·kg-1,40 mg·kg-1)、陽性對照地西泮組(2.5 mg·kg-1)10 只/組。每只小鼠單獨放置于體積約12 cm×18 cm×13 cm 的鼠籠中,各組實驗動物灌胃相應濃度的藥物,對照組灌予同體積的生理鹽水。連續(xù)給藥7d。
1.2.2 體溫測量
預先用少許硅油涂擦電子體溫計小段距離,將體溫計探頭輕柔插入小鼠肛門2 cm,當溫度顯示穩(wěn)定后記錄讀數(shù)。對每只實驗動物末次給藥后1 h進行體溫測量,記為T1,再過10 min 測得體溫記為T2,T1與T2之間的差值即為ΔT。
1.2.3 自主活動測試
將小鼠放入自主活動儀中,對其進行給藥前后5min 的自主活動測試。
1.2.4 高臺十字迷宮
該實驗裝置由兩個開放臂和兩個閉合臂構成一個類似“十”字形的迷宮,迷宮高離地面50 cm。末次給藥后1 h 將小鼠置于迷宮中央,頭朝開臂,觀察者距離迷宮中心至少1 m。分別記錄實驗期(通常為5 min)內大鼠進入開臂和閉臂的次數(shù)和在兩臂滯留時間(進出臂標準應嚴格界定,以四肢全部入臂或兩只前爪出臂為準)。計算大鼠進入開臂次數(shù)和在開臂滯留時間分別占總次數(shù)(進入開臂和閉臂次數(shù)之和)和總時間(在開臂與閉臂滯留時間之和)的百分比,以此作為評價焦慮的指標。
1.2.5 統(tǒng)計學處理
實驗數(shù)據(jù)均以均數(shù)±標準差表示,用SPSS 11.5 統(tǒng)計軟件進行檢驗,分析各組間結果的差異。
由圖1 結果看出,對照組小鼠兩次檢測的體溫變化為0.97±0.05 ℃,姜黃素組和地西泮組給藥前后的體溫變化差別較小,與對照組相比,姜黃素組和地西泮組兩次檢測的體溫變化有顯著差異。
圖1 姜黃素對孤養(yǎng)應激小鼠體溫的影響(n=10)與對照組比較: *P <0.05
2.2.1 自主活動
表2 各組小鼠在高臺十字迷宮中開臂次數(shù)和開臂時間百分比的比較(n=10)
與對照組相比,各藥物組的自主活動次數(shù)無顯著差異,具體見表1。
表1 姜黃素對小鼠自主活動的影響(n=10)
2.2.2 高架十字迷宮
孤養(yǎng)應激是一個經(jīng)典的焦慮模型,該模型操作簡單、快捷,廣泛應用于抗焦慮藥的研究中。各種應激,如捉拿等刺激均可引起動物體溫升高[5]。這種應激反應現(xiàn)象與人類焦慮癥狀相似。目前的研究顯示,孤養(yǎng)應激引起的焦慮主要和下丘腦-垂體-腎上腺軸功能失調有關,導致機體免疫功能下降,本次研究結果發(fā)現(xiàn),姜黃素和地西泮均可降低由孤養(yǎng)應激引起的體溫升高,提示姜黃素有可能通過免疫調節(jié)而對抗孤養(yǎng)應激所激發(fā)的體溫升高,但具體機制有待進一步研究。
高臺十字迷宮是常用的焦慮行為學之一,在高臺十字迷宮中,主要是利用動物對新奇環(huán)境的探究習性和對高懸開臂的恐懼來形成動物的矛盾沖突狀態(tài),從而反映動物的焦慮狀態(tài)。本實驗結果顯示,姜黃素20 和40 mg·kg-1劑量組可以均可以增加動物開臂次數(shù)和開臂時間的百分比,提示姜黃素可改善孤養(yǎng)應激引起的焦慮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