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幾部終身受益的書

      2020-09-24 14:21顧農
      南方周末 2020-09-24
      關鍵詞:中古講義語錄

      顧農,揚州大學中文系教授(已退休),著有《建安文學史》《魏晉文章新探》《文選與文心》《花間派詞傳》《聽簫樓五記》等。

      我這一生全都是在學校里度過的,先當學生,后做教師,無非是讀書、教書、寫書;退休以后,課是不上了,于是生活內容便剩下另外的兩項。寫書是支出,讀書是收入。有收入、收入多,當然是更愉快的事情。

      杜甫說“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我讀的書有沒有萬卷,沒有統(tǒng)計過。古人的書,一卷其實沒有多少字,老子《道德經》五千言,長度相當于現(xiàn)在一篇隨筆,《論語》長多了,也遠不及現(xiàn)在一篇博士論文的篇幅。多讀書不難,要讀“破”就不容易了。

      青年時代我認真讀過幾部書,讀“破”了沒有,不敢講,終身受益,則是不會忘卻的。

      劉師培《中國中古文學史講義》

      一部是劉師培先生的《中國中古文學史講義》。

      劉師培出身于學術名門,早年參加過同盟會和光復會,可是1909年回國以后卻跑到兩江總督端方手下去效勞,辛亥以后,又先后任閻錫山的高級顧問、袁世凱的“籌安會”理事,總之是從革命走向了反動。但他學問也實在太大,當局允許他在不過問政治的前提下從事教學和研究,1917年起任北京大學教授,可惜身體太差,很快就在1919年11月溘然長逝了。

      我無意中買到了劉氏《中古文學史》的初印本,油光紙豎排鉛印,“中華民國九年(1920)六月”初版,凡五十四頁,定價大洋四角,北京大學出版部印刷發(fā)行。封面及書口皆題“中古文學史”,而正文第一頁則題“中國中古文學史講義”。

      1928年2月24日魯迅先生復臺靜農信中說:“中國文學史略,大概未必編的了,也說不出大綱來。我看過已刊的書,無一冊好,只有劉申叔的《中古文學史》,倒要算好的,可惜錯字多。”此前1927年夏他在廣州講《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系》,特別聲明說:“輯錄關于這時代的文學評論,有劉師培的《中國中古文學史》,這本書是北大的講義,劉先生已死,此書由北大出版”;又說:“我今天所講,倘若劉先生書里已詳?shù)?,我就略一點;反之,劉先生所略的,我就較詳一點?!边@些都是非常之高的評價。

      我學生時代常常到海淀街上的舊書店去買便宜書,偶爾也到琉璃廠的舊書店去“見識見識”,可惜那里的書比較貴,只買過很少幾本,其中最為珍愛的就是這部初印本的劉氏《中國中古文學史講義》。記得當時無意中從亂書叢里翻得這么一部四十年前老學長們用的講義,雖然定價稍貴一點,但沒有多猶豫,當即拿下。因為那時我正在北京大學中文系文學專業(yè)讀二年級,而這部書正是當年為“國文門二年級”上課用的講義。

      讀過此書后,我就下決心以研究中古文學為己任。后來做畢業(yè)論文,我選了《文心雕龍》作為論題。很多年以后,我終于寫成了一部自己的《中國中古文學史》,近期將由鳳凰出版社印行,用了與劉書同樣的書名,則是聽從了出版社的意見。

      為了寫出新的中古文學史,我做了大量的準備工作,寫了大批論文札記,先后出版了《魏晉文章新探》《文選論叢》《建安文學史》《從孔融到陶淵明——漢末三國兩晉文學史論衡》等書?;仡櫘敵醯膭恿蜋C緣,同學生時代那一次偶然獲得《中國中古文學史講義》一書,然后就耽讀久之,確實很有些關系。

      講義作者劉師培的籍貫在儀征,我的家鄉(xiāng)泰州過去也屬于同一個揚州府(后來很晚的時候才獨立而為大市),用老話來說,應是揚州老鄉(xiāng),當年我下決心也來研究中古文學,跟這一點同鄉(xiāng)之誼很有些關系。按自清代乾嘉以來,揚州地區(qū)學術相當繁榮,道光以后繼續(xù)向前發(fā)展,形成一大流派,即所謂揚州學派。該派講究求實創(chuàng)新,兼顧宏觀微觀,且能吸收海外新知,在學術史上具有相當高的地位。劉師培為該派重要傳人,李詳《藥裹慵談》卷三《論揚州學派》歷述該派源流,有道是:“光緒以來,唯儀征劉氏,尚守先人矩蒦,其余五縣兩州,未能有奮自樹立,毅然以前輩為師者,蓋騖于功令文字,冀其速化,為書院院長者,率多巧宦隳官,據(jù)為窟穴,本無學術,不知提倡,謬種流傳,遞扇無已,祿利之途廣,茍簡之習成,凌夷衰微,遂有今日不絕如線之勢……追念揚州學派,昔為人所頌者,今且一蹶不振,前賢可傷,后者難繼,余綜其始末陳之,未嘗不為之長太息也?!比粍t劉師培可謂揚州學派之后勁,而李詳則力求其復興者也。揚州學派亟需后起之人,筆者不敏,有志于此,所以幾十年來不斷努力,終于寫出了《中國中古文學史》的全文,凡一百余萬言。我學生時代的一個學術大夢,到古稀之后總算是做成了。不知成敗得失如何,希望讀者多加批評。

      余冠英先生的幾部書

      在揚州籍學者中還有一位我極其欽佩的前輩學者是余冠英先生。他的幾部書對我影響也很大。

      余先生學生時代喜歡創(chuàng)作,常用“灌嬰”等筆名發(fā)表散文、小品和新詩,引起了文壇的注意。吳組緗認為他是最能代表清華園文風的作家,說他的委婉沖淡處近于朱自清,輕快趣味處像周作人、俞平伯,而纖巧綺麗處則是他自己的。1931年他從清華大學畢業(yè),留校任教,此后一直專門從事古代文學的教學和研究,1945年起任教授,1952年院系調整后,調北京大學文學研究所即后來的社科院文學研究所為研究員,一度任副所長兼學術委員會主任。

      余先生的著作有《漢魏六朝詩論叢》《古代文學雜論》兩本論文集,上世紀六十年代主持編撰了文學研究所三卷本的《中國文學史》,是全書的總負責人和上古至隋這一部分的主編。新時期以來,又擔任十四卷本《中國文學通史》的主編(后因年高多病改任首席顧問)。這兩套文學史乃是當代中國古典文學研究領域中具有里程碑意義的重大成果。由社科院文學研究所集體編撰的《唐詩選》也是在他主持下進行的。

      但是更為一般讀者所知、我讀得也比較認真的是由余冠英先生個人署名的幾本古代詩歌選本:《詩經選》(后將曾經單行的《詩經選譯》一書并入)《樂府詩選》《三曹詩選》和《漢魏六朝詩選》。這些書原先都是人民文學出版社在上世紀五十年代陸續(xù)出版的;現(xiàn)在有中華書局2012年的新印本,均以余先生生前的最后修訂本為底本。

      在這幾部書中,《樂府詩選》是解放后最早出版的古代文學作品選讀本,書中出于余先生研究心得的新意很多,行文深入淺出,是公認的經典性選注本。余先生不是一般的選家,而是胸羅全局、見識極高的文學史家,幾部詩選的序言都高屋建瓴,極其精彩,而其注釋既每多新意,又平易通達,引人入勝,有口皆碑,被引用的頻率很高。余先生將古老的《詩經》翻譯成白話文,水平同樣大大高于流俗。他本來就是詩人,又是《詩經》專家,遂能做到以詩譯詩,以歌謠譯歌謠,不僅譯得很準確,而且詞匯、句法皆取自口語,念起來上口,聽上去順耳,達到一種“化境”。這是非常難能可貴的。

      如果我們把《詩經選》《詩經選譯》《樂府詩選》《三曹詩選》《漢魏六朝詩選》《唐詩選》整個地通讀一過,把入選作品讀懂,并能理解余先生的有關議論,那么我們就算是把中國文學的一半弄清楚了。

      我學生時代曾得到過余冠英先生的指教,一直深為感激(詳見顧農《追懷余冠英先生》一文,載《聽簫樓五記》,東南大學出版社,2004)。認真讀他的遺著則是對他最好的紀念。因為注意學習余先生的榜樣,我也做過兩本古代詩歌的注釋本(《花間派詞傳》《高適岑參集》),又寫過若干詩歌賞析的文章。

      青年時代認真讀過的書,很容易成為此后工作的標桿。

      《魯迅全集》

      我終身受益的書還有一部《魯迅全集》。

      本來我從大二時起,就一心想搞古代文學,特別是中古這一段。魯迅的作品當然也讀過若干,但讀得很不全,那時有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的十卷本《魯迅全集》,又有一種也是十卷的《魯迅譯文集》,都翻閱過,沒有打算全讀,時間不夠。

      可是當我們快要畢業(yè)的時候,“文化大革命”開始了,我們不能畢業(yè),得“留校鬧革命”,于是寫大字報,搞大串連,昏頭昏腦地忙了小半年。后來漸漸發(fā)現(xiàn),我們對于國家大事其實并不怎么了解,什么“復辟”呀,“陰謀”呀,究竟是怎么回事,都說不清楚。于是另外找點同革命有關的事情做做。當時流行一種《魯迅語錄》,忘了是什么組織編印的了,到處散發(fā),其實編得很不行,體例混亂,字句多誤,而且有時竟然把魯迅引用的別人的話也當作魯迅的語錄。我們幾個同學覺得,這還不如由我們來編,總會高明一點吧。說干就干,立即組織班子,分卷采輯,分類編纂,不到一個月,我們的《魯迅語錄》就出臺了。記得當時得到北大印刷廠的全力支持,印得相當講究,64開精裝本,有點像毛主席語錄的樣子,只是封面不用紅色,以示區(qū)別。

      當時是許多人分工合作進行的,我也在其中,大約因為參與統(tǒng)稿的關系,讀《全集》和《譯文集》這兩部大書更得仔細一些??上菚r大家都在想借用魯迅的語錄來配合眼下的形勢,走的是漢儒今文經學的路子。那些語錄所包含的微言大義,大家都有所考慮,只是沒有寫成注疏罷了。

      這本語錄沒有多少影響,那時風云變幻,事出多門,小書印刷出來、分送出去以后也就拉倒。稍后我們終于等到畢業(yè)證書,立刻滾出北京,分別到各處的窮鄉(xiāng)僻壤去接受工農兵的再教育去了。

      我當時就開始教書,魯迅研究從此成了我學術工作的一個副中心,對于魯迅的理解則前后發(fā)生許多變化,研究的路徑也漸漸近于古文學派。這方面的工作一直堅持到現(xiàn)在,除了單篇文章包括收入某些隨筆集的以外,出過一本《與魯迅有關》(鳳凰出版社,2014)的專集,還有一本《詩人魯迅》,還在校對中,今年內或可望面世。

      終身受益的書雖然是不多的幾本,也已經夠我受用的了。驥老伏櫪以后,恐怕寫不出多少東西來了,讀書則當然會繼續(xù)下去,還有許多好書沒有好好讀呢。

      猜你喜歡
      中古講義語錄
      陳岱孫補充講義
      陳岱孫補充講義
      “中古”生意“最好的時代”?
      十八而志 初心講義
      十八而志 初心講義
      語錄
      語錄
      《詩經·大車》正音與談部中古分化探
      上古、中古與三古
      托克托县| 二连浩特市| 商洛市| 吴江市| 昆山市| 德保县| 揭阳市| 灵川县| 郸城县| 吉木萨尔县| 曲水县| 桃园县| 盐源县| 若尔盖县| 盐山县| 红安县| 洛扎县| 肥西县| 仙居县| 鹤壁市| 芮城县| 孙吴县| 逊克县| 越西县| 明水县| 大安市| 香河县| 芮城县| 屏南县| 杭锦后旗| 洪江市| 丹阳市| 顺义区| 瑞丽市| 东源县| 延津县| 洪湖市| 进贤县| 工布江达县| 罗平县| 芦溪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