單中惠
作為“兒童世紀的代表”,現(xiàn)代西方幼兒教育大師、意大利教育家蒙臺梭利(Maria Montessori)1907年1月6日在意大利羅馬創(chuàng)辦了第一所“兒童之家”。她不僅專注于“兒童之家”的教育實踐,而且潛心于幼兒發(fā)展的教育理論,從而創(chuàng)立了一個具有特色的科學的幼兒教育體系,并成為當代具有廣泛影響的幼兒教育學說。早期的《科學的幼兒教育方法》、中期的《童年的秘密》、晚期的《有吸收力的心理》是蒙臺梭利的三大幼兒教育名著。
一、蒙臺梭利教育科學化的具體表現(xiàn)
蒙臺梭利教育之所以能夠在世界上產生如此廣泛的影響,關鍵就在于它的科學化。其具體表現(xiàn)在幼兒教育的科學理念、科學方法、科學態(tài)度、科學精神上。正因為如此,當代澳大利亞教育史學家鮑恩(J. Bowen)在他的三卷本《西方教育史》(1980)中指出:“蒙臺梭利是20世紀贏得歐洲和世界承認的最偉大的、科學的和進步的教育家之一。”
科學理念是蒙臺梭利教育科學化的第一個方面。在兒童之家的教育實踐中,蒙臺梭利在探討幼兒教育問題時,深入淺出地闡述了很多給人以啟迪的科學的教育理念。例如,“兒童教育的首要原則是幫助生命”,“兒童是一個正在建構的生命整體”,“創(chuàng)造自我與實現(xiàn)和諧是童年時期的真正目的”,“兒童是從來不知疲倦的工作者”,“人的個性發(fā)展是從幼兒開始的”,“成人不能用自己的意志替代兒童的意志”,等等。
科學方法是蒙臺梭利教育科學化的第二個方面。在蒙臺梭利的學術人生中,她所撰寫的第一本幼兒教育著作,就是1909年出版的《運用于“兒童之家”的科學的幼兒教育方法》。例如,在感官訓練方面,她設計了有關觸覺和溫度覺訓練、重量覺和實體覺訓練、味覺和嗅覺訓練、視覺和聽覺訓練的教具,并詳細闡述了它們的使用方法;在肌肉訓練方面,她設計了走步練習、搖椅練習、擺球練習、爬小圓梯練習、呼吸體操;等等。
科學態(tài)度是蒙臺梭利教育科學化的第三個方面。例如,蒙臺梭利是在幼兒心理發(fā)展上最早論述敏感期理論的一位教育家,她不僅指出敏感期對兒童來說是一個最重要的和最神秘的時期,而且具體闡述了秩序、細節(jié)、行走、手和語言等五個敏感期;但是,她在《童年的秘密》中也明確指出荷蘭植物學家和遺傳學家德佛里斯(H. de Vries)最早在一些動物的生活中發(fā)現(xiàn)了敏感期的存在,并于1902年第一次提出“敏感期”的觀念。又如,有人質疑蒙臺梭利幼兒教育與心智缺陷兒童教育的關系,對此她坦率承認了這種聯(lián)系;但是,她也明確指出在正常兒童教育中,許多心智缺陷兒童所使用的教具已被棄之不用,許多仍在使用的教具也經過了很大的修改。這都顯示了蒙臺梭利在“兒童之家”教育實踐中的科學態(tài)度。
科學精神是蒙臺梭利教育科學化的第四個方面。最后一個方面恰恰是蒙臺梭利幼兒教育科學化最重要的方面。蒙臺梭利明確指出,應該使教師意識到科學家的“精神”遠遠高于純粹的“機械技能”,因為科學精神為她開啟大門賦予了更廣泛的和更大的可能性。因此,在教師的準備上,她強調指出:“應該使我們的教師得到準備的東西更多的是精神,而不僅僅是科學家的機械技能;也就是說,教師準備的方向趨于精神應該多于趨于技能?!保ㄒ姟犊茖W的幼兒教育方法》)
二、蒙臺梭利教育在中國的科學化缺失
自改革開放以來,蒙臺梭利教育在我國幼兒教育界得到了較快的發(fā)展。特別值得注意的是,一些幼兒園還進行了有關蒙臺梭利幼兒教育的實驗或探索。例如,上海閔行區(qū)依霖幼兒園這所民辦示范幼兒園堅持了10年的混齡教育實驗,體現(xiàn)出不一樣的教育智慧傳遞;杭州市西湖區(qū)蓮花港幼兒園這所公辦幼兒園進行了蒙氏教育本土化的園本探索,形成了一種有實用價值的范式。很多事實表明,無論對民辦幼兒園兒童的發(fā)展,還是對公辦幼兒園兒童的發(fā)展,蒙臺梭利幼兒教育具有重要現(xiàn)實價值。
但是,也不得不指出,在蒙臺梭利教育在中國發(fā)展的過程中,存在著科學化缺失的現(xiàn)象。其中,最典型的科學化缺失現(xiàn)象就是:把蒙臺梭利本人沒有說過的話說成是蒙臺梭利說的;把蒙臺梭利本人沒有提出過的概念說成是蒙臺梭利提出的;把不是蒙臺梭利本人寫的著作說成是蒙臺梭利寫的。
例如,“我聽,我忘記了;我看,我記住了;我做,我理解了”這三句話被訛傳是蒙臺梭利所說的,并在我國幼兒教育界影響甚廣。不少蒙氏幼兒園的墻上就貼著這三句話,甚至有一本名為《蒙臺梭利教育理論及方法》的教材一開篇就把這三句話列為“蒙氏格言”,所以難怪連幼兒教育專業(yè)學生——這些未來的幼兒教師都接受了這樣的錯誤信息。但事實上,這三句話并不是蒙臺梭利說的。記得,早在1996年,應在臺灣地區(qū)最早引入蒙臺梭利幼兒教育的單偉儒先生的邀請,我與上海市的一些幼兒教育學者和幼兒園園長一起到臺北參加蒙臺梭利幼兒教育研討會。會議期間,在參觀一所蒙臺梭利幼兒園時,我發(fā)現(xiàn)這所蒙氏幼兒園的墻上貼著上面所訛傳的三句話。說實話,我當時看到這三句話感到十分興奮,但可惜的是它只是寫著“蒙臺梭利名言”而沒有指明其出處?;厣虾:?,我就開始尋找這段“蒙臺梭利名言”的出處,但直到我本人在山東教育出版社主編出版“蒙臺梭利幼兒教育叢書”八卷本時,仍然沒有找到。因此,在2018年10月亞洲蒙臺梭利會議(上海)上,我在大會發(fā)言時向全體與會代表提出了一個問題——“這三句話到底是不是蒙臺梭利說的?”并作出了“估計不是蒙臺梭利說的”初步判斷。其間,有一位與會學者告訴我:這三句話不是蒙臺梭利說的,而是出自我國古代思想家和教育家荀子的《荀子·儒效》:“不聞不若聞之,聞之不若見之,見之不若知之,知之不若行之;學至于行之而止矣?!焙髞?,我又讀到美國教育學者特南鮑姆(Samuel Tenenbaum)在他的《威廉·赫德·克伯屈:教育的先驅者》(William Heard Kilpatrick,Trail Blazer in Education)一書(1951)中(第195頁)所寫的一段英文:
If we only hear a thing,We soon forget it ;
If we see it,We remember it ;
But if we actually do it ourselves,We know it.
這里,特南鮑姆博士明確指出,這是中國的一個俗語(A Chinese proverb)。這從另一方面也證實,在我國幼兒教育界訛傳甚廣的這三句話,并不是蒙臺梭利說的。因此,任何人若還承認自己是蒙氏人士的話,那就不該訛傳這三句話是蒙臺梭利所說的。假如連這一點都做不到的話,那么談蒙臺梭利幼兒教育在中國的科學化豈不是一句空話。
又如,現(xiàn)在很多蒙臺梭利幼兒教育培訓機構,或者與蒙臺梭利幼兒教育相關的書籍,都在提蒙臺梭利的“日常生活練習”。但事實上,蒙臺梭利在她的幼兒教育著作中從來沒有提過“日常生活練習”的概念,而提的是“實際生活練習”(exercises of practical life)這一概念。從這兩個概念的外延來看,“實際生活練習”顯然超過了“日常生活練習”。那是因為,在蒙臺梭利看來,“‘兒童之家’的目的是幫助和指導兒童在三至六歲這個重要時期的成長發(fā)展?!畠和摇且粋€培育兒童的花園”。(見《科學的幼兒教育方法》)她指出,在“兒童之家”這個花園中,兒童除了教具操作外,還要飼養(yǎng)小動物、從事園藝勞動等。因此,在幼兒教育內容上,蒙臺梭利似乎與德國教育家福祿培爾有點相似。
再如,有一本名為《了解你的孩子》(1948)的著作,被看作是蒙臺梭利的著作。但實際上,它是斯里蘭卡學者普拉卡薩姆(Gnana Prakasam)的傳譯和詮釋。在這本著作的“原版序言”中,蒙臺梭利本人也這樣寫著:“普拉卡薩姆先生犧牲他寶貴的時間,并運用他的智慧促成了這本書的產生?!?/p>
此外,還應該提及的是,有極少數蒙氏人士在通過寫書或課程形式對蒙臺梭利幼兒教育思想(諸如敏感期理論)進行介紹性講述時,往往會造成這樣的情況:使人們覺得她(他)就是這種教育理論在中國的創(chuàng)立者。這種誤解的存在,顯然會成為蒙臺梭利教育在中國的科學化的阻礙。
三、蒙臺梭利教育在中國的科學化任重道遠
盡管在改革開放之后,蒙臺梭利教育在我國得到了較為廣泛的傳播和較為深入的實踐,但如何實現(xiàn)蒙臺梭利教育在中國的科學化,仍然是一個需要我們認真思考和專注實踐的問題。在某種意義上,科學化是理念上的問題,本土化和規(guī)范化是方法上的問題。如果沒有科學化,那本土化和規(guī)范化也就無從談起。對于這一點,蒙氏人士和幼兒園教師必須要有清醒的認識。就如何實現(xiàn)蒙臺梭利教育在中國的科學化而言,這里簡單地提及兩點。
一是認真閱讀蒙臺梭利幼兒教育著作,很好地認識和理解蒙臺梭利幼兒教育理論的精粹,而不能僅僅是“聽講座”。如果作為蒙氏人士和幼兒園教師,不認識蒙臺梭利幼兒教育科學化的體現(xiàn),不把握蒙臺梭利幼兒教育的科學理念和科學方法,那就難以推動蒙臺梭利教育在中國的科學化。
二是切實開展蒙臺梭利幼兒教育實踐,很好地養(yǎng)成科學態(tài)度和培養(yǎng)科學精神,潛心地思考幼兒發(fā)展和教育,并在總結幼兒教育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形成自己的教育見解,而不是僅僅成為“紡織女工”或“搬運工”。
在蒙臺梭利教育在中國的科學化中,每一個蒙氏人士和幼兒園教師都應該思考這樣一個問題:“蒙臺梭利在幼兒教育上給予了我們什么?”應該說,通過“兒童之家”的教育實踐,蒙臺梭利所給予我們的是:新穎的幼兒教育觀念,系統(tǒng)的幼兒教育內容,具體的幼兒教育方法,獻身的幼兒教育精神。在1951年舉行的第九次國際蒙臺梭利會議上,蒙臺梭利作了她生前的最后一次講話,她深情地對人們說:“你們能夠給予我的最高榮譽和最深感激,應該是把你們的注意力從我身上轉向我正在指明的方向——兒童身上?!?/p>
未來的幼兒教育肯定會超過蒙臺梭利,但我們很難想象,它在發(fā)展中怎么能夠繞過蒙臺梭利。滿懷信心在蒙臺梭利教育道路上繼續(xù)前行,但需記住:蒙臺梭利教育在中國的科學化任重道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