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亞廣播公司9月26日文章,原題:《花木蘭》在中國影院遭遇滑鐵盧,這一迪士尼大片為何沒能得償所愿對西方觀眾來說,《花木蘭》影片可能已成為流行文化詞典的一部分,但謹記,1998年的迪士尼動畫片在國際上風(fēng)靡一時,但中國票房成績卻不盡如人意。正是因為如此,迪士尼在拍攝新版《花木蘭》電影期間無時不將中國市場置于首位,即便如此,這部電影在中國市場可謂失敗。
墨爾本大學(xué)亞洲研究院中國研究高級講師迪莉婭·林(音)表示,迪士尼的兩部影片都是“文化雜交品”。澳大利亞麥考瑞大學(xué)中國研究負責(zé)人雪莉·陳(音)認為,花木蘭的原故事反映“中國儒釋道三大教義”,在迪士尼版本中,“(有關(guān)這些教義的)宇宙平衡和社會和諧被過度戲劇化的家庭奉獻、自我犧牲和木蘭的戰(zhàn)士角色取代”,迪士尼過于強調(diào)英雄主義和愛國主義。
“坦白說,該影片是對中國愛國主義的美式頌揚。”探索該故事許多改編版的簡·胡(音)在《紐約客》撰文稱,“《木蘭辭》之美在于你如何作出自己的選擇?!庇袑W(xué)者在澳大利亞對話網(wǎng)站寫道,“與中國歷史上的一些演繹相比,迪士尼的《花木蘭》是對中國古代故事以及女性地位更保守的講述”。
這是該影片在中國難以找到知音的原因嗎?《紐約時報》報道稱,觀眾怨聲載道,包括對中國歷史和哲學(xué)的“創(chuàng)作”。比如影片對“氣”的描寫,編劇科里·陳(音)說,“在中醫(yī)或武術(shù)里,‘氣一般指某人的能量,但影片將它變?yōu)榭杀灰种频男詣e化超自然力量……我認為這說不通”。陳表示:“我們尚未真正找到既與中國文化有關(guān),又能跨越東西方文化的東西?!卑拇罄麃喰侣劸W(wǎng)影視評論人馬文耒(音)則說,“該片的問題之一是迪士尼試圖使它適合每個人(中西方觀眾),但到頭來沒有一個真正的國家身份?!薄?/p>
(作者漢娜·萊克,丁雨晴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