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 琳,劉 娜,高玉斌,劉俊輝,張喜悅,王君瑋,曲志娜(中國動物衛(wèi)生與流行病學中心,山東青島 266032)
β-內(nèi)酰胺類抗生素是獸醫(yī)臨床抗感染常用藥。由于在畜禽養(yǎng)殖業(yè)中被廣泛應(yīng)用,β-內(nèi)酰胺類抗生素耐藥菌株不斷出現(xiàn)并廣泛流行,多重耐藥現(xiàn)象嚴重[1]。超廣譜β-內(nèi)酰胺酶(ESBLs)由質(zhì)粒編碼,能通過接合、轉(zhuǎn)化和傳導(dǎo)等形式,使耐藥基因在細菌間擴散,可水解青霉素類、頭孢菌素類和單環(huán)β-內(nèi)酰胺類抗生素[2],從而導(dǎo)致細菌對該類藥物耐藥。目前已發(fā)現(xiàn)的ESBLs型已經(jīng)超過400種,且不同國家或地區(qū)流行的基因型和基因亞型存在差異[3],主要為CTX-M型、TEM型、SHV型和OXA型等[4-5]。近年來的研究報道也顯示,在我國,CTX-M型產(chǎn)ESBLs菌株逐漸占主導(dǎo)地位[6]。本研究以2018年吉林和黑龍江兩省豬雞源大腸桿菌為研究對象,通過產(chǎn)ESBLs菌株的檢測、耐藥性分析及其耐藥基因研究,獲得產(chǎn)ESBLs菌株的耐藥特征與優(yōu)勢基因型,以期為控制ESBLs菌株的快速傳播提供依據(jù)。
210株大腸桿菌來自吉林?。ㄘi源50株、雞源51株)和黑龍江?。ㄘi源57株、雞源52株),于2018年4—7月從12個豬場和17個雞場的肛門/泄殖腔拭子中分離獲得;質(zhì)控菌株為肺炎克雷伯菌ATCC 700603和大腸桿菌ATCC 25922,均由中國動物衛(wèi)生與流行病學中心致病微生物監(jiān)測室保存、提供。
胰蛋白胨大豆肉湯、MH(Mueller-Hinton)肉湯、氯化鈉、GoTaq Green Master Mix酶、DL 1 000 DNA Marker、瓊脂糖,購自TaKaRa公司。
藥敏紙片包括,頭孢噻肟(CTX,30 μg/片),頭孢他啶(CAZ,30 μg/片),氨曲南(AZT,30 μg/片),頭孢曲松(CRO,30 μg/片),頭孢他啶/克拉維酸(CAZ/Clav,30/10 μg/片),頭孢噻肟/克拉維酸(CTX/Clav,30/10 μg/片),均購自北京天壇藥業(yè)生物技術(shù)開發(fā)公司。
96孔藥敏檢測板,含有青霉素類(氨芐西林)、β-內(nèi)酰胺/β-內(nèi)酰胺酶抑制劑復(fù)合物類(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頭孢菌素類(頭孢噻呋、頭孢他啶)、氨基糖苷類(慶大霉素、大觀霉素)、四環(huán)素類(四環(huán)素)、氯霉素類(氟苯尼考)、磺胺類(磺胺異噁唑、復(fù)方新諾明)、氟喹諾酮類(恩諾沙星、氧氟沙星)、多肽類(黏菌素)、碳青霉烯類(美羅培南)等14種藥物,均購自上海星佰生物技術(shù)有限公司。
其他儀器包括:生物安全柜(HFsafe-1800),購自上海力申科學儀器有限公司;電熱恒溫水浴鍋(DK-98-I),購自天津市泰斯特儀器有限公司;可見分光光度計(722N),購自上海精密科學儀器有限公司;基因擴增儀(MLX-210),購自杭州博日科技有限公司;電泳儀(FR-180C),購自上海復(fù)日科技有限公司;凝膠成像分析儀(Tanon 2500BR),購自上海天能科技有限公司;小型冷凍離心機(CT 15RE,日立),旋轉(zhuǎn)培養(yǎng)箱(1011A-2,日本),快速渦勻器(HYQ-2121A,SilentShake),比濁儀(OXOID)。
試驗具體操作步驟和判讀結(jié)果,按照美國臨床實驗室標準化委員會(CLSI)標準進行,分為篩選試驗和確證試驗兩部分[7]。以肺炎克雷伯菌ATCC 700603作陽性對照,以大腸桿菌ATCC 25922作陰性對照。
根據(jù) CLSI標準,采用微量肉湯稀釋法測定210株大腸桿菌的最小抑菌濃度(MIC),以大腸桿菌ATCC 25922作為標準質(zhì)控。試驗菌的結(jié)果用敏感(S)、中敏(I)和耐藥(R)報告,對3類及以上抗菌藥物同時耐藥的菌株記為多重耐藥菌。
利用PCR方法檢測ESBLs常見基因型。引物[8-9]由擎科生物公司合成(表1)。將PCR擴增陽性產(chǎn)物送至擎科生物公司進行測序,并與NCBI進行序列比對,來確定目的基因型。
利用SPSS軟件進行差異顯著性分析。P<0.01,差異極顯著;P<0.05,差異顯著;P>0.05,差異不顯著。
210株大腸桿菌中,共檢出73株產(chǎn)ESBLs菌株,檢出率為34.76%(73/210)。73株產(chǎn)ESBLs菌株中:黑龍江省40株,檢出率為36.70%(40/109),吉林省33株,檢出率為32.67%(33/101),差異不顯著(P=0.54);豬源17株(15.89%,17/107),雞源56株(54.37%,56/103),差異極顯著(P<0.01);兩省間的豬源(P=0.276)和雞源(P=0.061)產(chǎn)ESBLs菌株檢出率差異均不顯著。
表1 引物序列及目的片段大小
3.2.1 總體耐藥性 210株大腸桿菌對四環(huán)素(90.95%)和磺胺異噁唑(80.0%)最耐藥,其次對氨芐西林、復(fù)方新諾明和氟苯尼考,耐藥率均在60%以上,對頭孢他啶(7.62%)耐藥率最低。具體結(jié)果見表2。
3.2.1.1 不同動物來源對比 結(jié)果(表2)顯示:雞源大腸桿菌對13種藥物的耐藥率均比豬源高,其中對氨芐西林、阿莫西林/克拉維酸、慶大霉素、頭孢噻呋、頭孢他啶、氟苯尼考、恩諾沙星、氧氟沙星和黏菌素等9種藥物耐藥差異極顯著(P<0.01),對大觀霉素、磺胺異噁唑和復(fù)方新諾明3種藥物耐藥差異顯著(P<0.05)。
3.2.1.2 不同地區(qū)對比 結(jié)果(表2)顯示:吉林省分離菌株對10種藥物的耐藥率高于黑龍江省,但僅對阿莫西林/克拉維酸、磺胺異噁唑和大觀霉素3種藥物的耐藥率顯著高于黑龍江省菌株(P<0.05),而其他藥物兩省差異不顯著(P>0.05)。
表2 210株大腸桿菌耐藥檢測結(jié)果及差異性分析
3.2.2 產(chǎn)ESBLs和非產(chǎn)ESBLs菌株耐藥比較產(chǎn)ESBLs菌株對13種藥物的耐藥率均高于非產(chǎn)ESBLs菌株,其中對阿莫西林/克拉維酸、慶大霉素、磺胺異噁唑、頭孢噻呋、頭孢他啶、氟苯尼考、恩諾沙星和氧氟沙星等8種藥物的耐藥差異極顯著(P<0.01),對復(fù)方新諾明和黏菌素耐藥差異顯著(P<0.05)。具體結(jié)果見表3。
3.2.2.1 不同動物來源對比 雞源產(chǎn)ESBLs菌株對慶大霉素和頭孢噻呋的耐藥率極顯著高于豬源(P<0.01),對頭孢他啶和氟苯尼考的耐藥率顯著高于豬源(P<0.05)。
3.2.2.2 不同地區(qū)對比 吉林和黑龍江兩省間,產(chǎn)ESBLs菌株除對阿莫西林/克拉維酸、黏菌素、四環(huán)素和復(fù)方新諾明耐藥率差異顯著(P<0.05)外,對其他藥物差異均不顯著(P>0.05)。
3.2.3 不同來源多重耐藥比較 210株大腸桿菌分離菌株多重耐藥率為83.33%(175/210),其中豬源菌株多重耐藥率為77.57%(83/107),雞源菌株為89.32%(92/103),差異顯著(P=0.022)。雞源耐藥菌株主要集中在6~8耐,占70.87%;豬源耐藥菌株主要集中在3~5耐,占57.01%。經(jīng)卡方檢驗,兩種來源的6~8耐菌株占比差異極顯著(P<0.01)。具體結(jié)果見表4。
3.2.4 產(chǎn)ESBLs和非產(chǎn)ESBLs菌株多重耐藥比較 產(chǎn)ESBLs菌株多重耐藥率為98.63%(72/73),非產(chǎn)ESBLs菌株多重耐藥率為75.18%(103/137),差異極顯著(P<0.01)。產(chǎn)ESBLs菌株中,7耐、8耐最多,占58.90%;非產(chǎn)ESBLs菌株中,3耐、4耐最多,占38.69%。
3.2.4.1 不同來源對比 雞源產(chǎn)ESBLs菌株多重耐藥率為100%(56/56),高于豬源產(chǎn)ESBLs菌株的94.12%(16/17),但差異不顯著(P=0.068)。
3.2.4.2 不同地區(qū)對比 吉林省產(chǎn)ESBLs菌株多重耐藥率為100%(33/33),黑龍江省為97.50%(39/40),差異不顯著(P=0.360)。吉林省8耐菌株數(shù)最多,占36.36%(12/33),黑龍江省7耐菌株數(shù)最多,占45.0%(18/40)。兩省6~8耐菌株數(shù)差異不顯著(P=0.499),具體結(jié)果見表5。
表5 不同地區(qū)產(chǎn)ESBLs菌株多重耐藥檢測結(jié)果
3.2.5 ESBLs基因型檢測 73株產(chǎn)ESBLs菌株主要基因型為CTX-M型(97.26%,71/73),其次為TEM型(50.68%,37/73),OXA型僅在雞源中檢出(16.44%,12/73),兩種來源菌株均未檢出SHV型。經(jīng)卡方檢驗,雞源CTX-M型和OXA型檢出率(100%、21.43%)明顯高于豬源(88.24%、0),差異顯著(P<0.01),而豬雞源TEM型檢出率差異不顯著(P=0.73)。兩省之間對于各基因型的檢出率均差異不顯著(P<0.05)。具體結(jié)果見表6。
本研究結(jié)果顯示,210株大腸桿菌對四環(huán)素、磺胺異噁唑、氨芐西林、復(fù)方新諾明和氟苯尼考的耐藥率均在60%以上,且多重耐藥問題嚴重,多重耐藥率為83.88%。溫肖會等[10]對廣東省229株大腸桿菌進行試驗發(fā)現(xiàn),229株大腸桿菌對四環(huán)素、復(fù)方磺胺甲噁唑、阿莫西林和氨芐西林的耐藥率均在75%以上,且存在多重耐藥性,其中6株大腸桿菌可耐26種藥物;曾莉[5]對不同來源的大腸桿菌進行研究發(fā)現(xiàn),試驗菌株對氨芐西林、復(fù)方新諾明和四環(huán)素耐藥率在70%以上;王志浩等[11]研究發(fā)現(xiàn),山東省336株大腸桿菌對四環(huán)素、氨芐西林和多西環(huán)素的耐藥率均達到78%以上;李鵬[12]研究發(fā)現(xiàn),西藏地區(qū)大腸桿菌對四環(huán)素最耐藥,多重耐藥率為24.8%。以上研究說明,大腸桿菌對多種獸用抗菌藥物普遍產(chǎn)生耐藥性。另外本研究還發(fā)現(xiàn),吉林和黑龍江兩省雞源大腸桿菌比豬源耐藥嚴重,對12種藥物的耐藥率均顯著高于豬源,其中吉林省菌株對10種藥物的耐藥率均高于黑龍江省。由于樣品來源和監(jiān)測地點等不同,大腸桿菌會呈現(xiàn)不同耐藥特征,因此在實際生產(chǎn)中應(yīng)因地制宜,加強抗菌藥使用的監(jiān)督管理,尤其雞源生產(chǎn)中要規(guī)范藥物使用種類及用量,降低耐藥細菌的產(chǎn)生和傳播,以及由此導(dǎo)致的對人類健康的影響。
ESBLs自報道以來在世界各地均有發(fā)現(xiàn),我國各地也有檢出。馬馨等[13]報道,山西省雞源大腸桿菌產(chǎn)ESBLs菌株檢出率為68.33%;鄭新添等[14]報道,福建省龍巖市豬源大腸桿菌產(chǎn)ESBLs菌株檢出率為28.6%;曹敏等[15]報道,貴州省豬源大腸桿菌產(chǎn)ESBLs菌株檢出率為83.54%;坤清芳等[16]從四川省各地區(qū)的家兔養(yǎng)殖場中采集分離的97株大腸桿菌進行ESBLs表型檢測,結(jié)果有69株被確證為產(chǎn)ESBLs菌株,檢出率為71.13%。本試驗結(jié)果顯示,黑龍江省、吉林省產(chǎn)ESBLs菌株檢出率分別為36.70%、32.67%,差異不顯著,但豬源產(chǎn)ESBLs菌株檢出率(15.89%)顯著低于雞源(54.37%),說明產(chǎn)ESBLs大腸桿菌在不同地區(qū)、不同動物之間均有流行且存在差異。
表6 產(chǎn)ESBLs菌株基因型檢測結(jié)果與差異顯著分析
產(chǎn)ESBLs菌株比非產(chǎn)ESBLs菌株耐藥嚴重,且對不同作用機制的抗菌藥表現(xiàn)出更高水平的多重耐藥。薛原等[17]對黑龍江省哈爾濱市30株大腸桿菌進行檢測,發(fā)現(xiàn)產(chǎn)ESBLs菌株的耐藥率均比非產(chǎn)ESBLs菌株高;裴亞玲[18]對河南省雞源大腸桿菌進行檢測發(fā)現(xiàn),35株雞源大腸桿菌中有22株為產(chǎn)ESBLs菌株,且產(chǎn)ESBLs菌株對15種抗菌藥的耐藥率高于非產(chǎn)ESBLs菌株;坤清芳等[16]對四川省97株兔源大腸桿菌進行試驗,發(fā)現(xiàn)產(chǎn)ESBLs菌株多重耐藥率(100%)高于非產(chǎn)ESBLs菌株(85.71%),差異極顯著(P<0.01)。本試驗中,產(chǎn)ESBLs菌株對13種藥物的耐藥率均高于非產(chǎn)ESBLs菌株,且雞源產(chǎn)ESBLs菌株對慶大霉素、頭孢噻呋的耐藥率極顯著高于豬源,產(chǎn)ESBLs菌株的多重耐藥率極顯著高于非產(chǎn)ESBLs菌株(75.18%),雞源產(chǎn)ESBLs菌株多重耐藥率高于豬源,從而進一步證實了產(chǎn)ESBLs多重耐藥菌株已在不同地區(qū)、不同來源的養(yǎng)殖場中廣泛流行。
雖然產(chǎn)ESBLs菌株近年來在世界各地流行,但不同國家和地區(qū)之間流行的基因型仍存在明顯差異[19]。Fortini等[20]對分離自尼日利亞伊巴丹健康雞和豬的162株大腸桿菌進行試驗,發(fā)現(xiàn)所有菌株均攜帶TEM型基因;沈莉萍等[21]研究發(fā)現(xiàn),上海市豬源產(chǎn)ESBLs菌株主要以CTX-M型居多,未檢出SHV和OXA型;Li等[22]研究發(fā)現(xiàn),禽和豬養(yǎng)殖場產(chǎn)ESBLs菌株主要為CTX-M型。OXA型ESBLs主要存在于銅綠假單胞菌和鮑曼不動桿菌中[23],而在大腸桿菌中比較少見。SHV型在不同地區(qū)、不同動物源性大腸桿菌中檢出都較少。本試驗結(jié)果顯示,產(chǎn)ESBLs菌株主要基因型為CTX-M型(97.26%),其次為TEM型(50.68%),OXA型僅在雞源中檢出,但在兩種動物來源的菌株中均未檢出SHV型,所以在養(yǎng)殖場日常管理中要防范耐藥基因的流行與傳播,加強規(guī)范用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