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李陽
“上至九十九,下到剛會走,沒有不會扭的”,是對大琵琶村秧歌活動最生動的描述 (王金龍 攝)
大琵琶村是撫順地秧歌的發(fā)源地之一,至今還保留著撫順地秧歌的原生態(tài)形式。大琵琶村位于平頂山鎮(zhèn)東5 公里處,全村有人口1370 人,滿族占人口總數(shù)的80%以上,是一個山青水秀較為富庶的自然屯。由于該村地處較為偏僻,因而該村的民俗沒有受到其他因素的影響,基本上保留著傳統(tǒng)民俗活動的風(fēng)俗信仰和儀式規(guī)程。每年正月初七一到,村里的男女老少便自發(fā)地裝扮上“行頭”,來到村部大院,扭起秧歌挨家挨戶拜年。
“扭秧歌是祖祖輩輩傳承下來的自然習(xí)俗,每年的正月初七到正月十六,不用人組織,村民都會自己來扭秧歌。在我們這兒,上至九十九、下至剛會走,沒有不會扭的。”據(jù)今年秧歌活動的組織者王春堂介紹,大琵琶村的秧歌大致有三個內(nèi)容,一是初七開始的秧歌拜年,二是正月十五的秧歌祈福,三是正月十六的秧歌“攆鬼”。這些活動已經(jīng)成為村民過年的一部分,每年只有扭過這些秧歌,才能求得來年風(fēng)調(diào)雨順、五谷豐登,也才算真正過完了春節(jié)。
對老百姓來說正月是一年中最清閑的時節(jié),外出務(wù)工的村民陸續(xù)返鄉(xiāng)過年,這樣一來,村子的人多了,自然免不了要“歡兒”一陣子。于是,初七一到,大琵琶村的家家戶戶就豎起耳朵盼著,只要一聽到鑼鼓點響起,人們便不約而同地聚集到村部大院兒,先踩個“大場”熱熱身子、烘烘氣氛,然后便開始挨家挨戶的秧歌拜年?!霸诎硞兇澹考叶寂沃卵砀桕爜碜詡€兒家院子里扭一扭、拜一拜,老百姓嘛,靠天吃飯這樣做就是圖個吉利?!蓖醮禾谜f,每年秧歌拜年一開始,各家各戶便會準(zhǔn)備好“茶桌”,擺上瓜果梨棗、煙酒糖茶,也有個別條件好一點兒的家戶,會打賞一些錢財。
每當(dāng)拜年一開始,家家戶戶便做好迎接準(zhǔn)備。等秧歌隊一到大門口,這家的主人便敲響銅盆、銅缽等一些能敲響的物件,再燃放一串兒“大地紅”,熱情地將秧歌隊迎進門?!把砀枧ひ慌?,一年晦氣都帶走,秧歌鬧一鬧,新的一年保歡笑!只要秧歌隊進院里走走,也就把晦氣帶走,把吉祥送來了!”王春堂笑著說,只要沒有特別的事需要忌諱,各家各戶都盼著秧歌隊早點來拜年,畢竟正月是一年之初,誰家都希望秧歌帶來好兆頭。
秧歌拜年只能算正月的開場熱身活動,真正的熱鬧還得從正月十五晚上的秧歌祈福說起。
正月十五的秧歌祈福多在夜幕降臨之后開始。晚上六點多,三五成群的村民“濃妝艷抹”一番后便漸漸向村部大院聚集。秧歌隊員、圍觀的群眾將原本就小的村部大院包裹得水泄不通。一陣歡天喜地的鑼鼓聲后,秧歌便扭開了,上至七旬老人,下至幾歲的孩童,一邊揮動著腰間的綢帶、一邊抖動著手里的彩燈,大家好像事先排練過一樣,各有各的位置,各有各的章法,你扭過來,我扭過去,相互穿插,有序地變換著隊形和陣法。
“大琵琶村的秧歌陣法很多,比如梅花陣、九連燈、八卦陣。這些陣法都是歷經(jīng)上百年的時間一代一代傳承下來的。”據(jù)撫順地秧歌專家欒榕年老師介紹,大琵琶村的秧歌“走陣”主要來源于原始征戰(zhàn)的戰(zhàn)法和陣法。因為古時候講究兵民一體,所以在民間的日常娛樂和民俗活動中,也注重將征戰(zhàn)時的陣法融入其中?!按笈么宓难砀枰话闵蠄龅纳僬f也得有五六十人,這些人都是在秧歌隊的總指揮——‘韃子官’的帶領(lǐng)下完成各種‘走陣’?!睓枥蠋熣f。
大琵琶村秧歌隊中除了“韃子官”之外,還有幾個特殊的“人物”:如“傻柱子”和“沙公子兒”。“這幾個人是秧歌隊中必不可少的,他們各有各的職責(zé)。像‘傻柱子’主要維護場地大小、而‘沙公子兒’則主要負(fù)責(zé)即興編唱太平歌,也就是我們俗話說的唱秧歌?!睓枥蠋熣f,秧歌隊伍中的其他角色沒有固定的裝扮要求,服裝、道具、扮相全憑自己的喜好,有的喜歡扮丑角、也有的喜歡扮傻公、傻婆,只要能把村民們逗“樂呵”了,扮什么角兒都可以。
“踩大場”和“走陣”,既是為了烘托熱鬧的氣氛,也有追憶先祖的意蘊。因此,每年秧歌扭起來之前總是要先完成這兩個儀式。踩過大場、走罷陣法,緊接著便開始最熱鬧的“排街(gāi)”,也就是我們平時所說的“踩街”。 每到這個時候,秧歌隊員們便高舉著手中的彩燈,一邊扭著秧歌一邊從村部大院魚貫而出向村子的街面上涌來。這時,秧歌隊伍漸漸龐大起來,無論是扮上角兒的秧歌隊員,還是圍觀的群眾都可以跟著扭,挨家挨戶地走,挨家挨戶地逗,那熱熱鬧鬧的秧歌、紅紅火火的彩燈,鬧得元宵節(jié)的夜格外的明亮、格外的歡騰。
“今晚的還不算俺們村最好看的,等到明天的‘?dāng)f鬼’那才叫真熱鬧?!碧崞鹫率难砀琛皵f鬼”,村民趙興業(yè)有種莫名的激動和興奮。在他詳細而又生動的介紹下,我們大致了解了“攆鬼”的整個過程。
每年農(nóng)歷正月十六晚,村民首先進行的是平時扭的地秧歌;然后秧歌隊由“韃子官”帶領(lǐng)從村東頭到村西頭挨家扭秧歌“攆鬼”。村民趙興業(yè)說,大琵琶村的“攆鬼”必須在正月十六進行,這是祖輩就傳下來的規(guī)矩?!鞍硞兇暹^年的時候都有供奉祖先的習(xí)俗,一直到正月十六早上供奉才算結(jié)束。所以‘?dāng)f鬼’只能在正月十六晚上,不然就是對祖先的大不敬?!壁w興業(yè)是地道的滿族人,先祖是正黃旗,因此對供奉和“攆鬼”的風(fēng)俗深信不疑。
按照趙興業(yè)的介紹,“攆鬼”儀式要在晚上八九點時開始,因為只有天完全黑下來之后“鬼祟”才會出門?!皵f鬼”最開始跟秧歌拜年和祈福的儀式差不多:秧歌隊先在村部大院集合,然后由“韃子官”帶領(lǐng)著點燃彩燈的秧歌隊,一邊跟著鑼鼓點扭秧歌,一邊沿著村子向東行進?!皵f鬼”的過程必須路過一家就進一家,哪家也不能落下,不然被落下的人家會不高興、來年的日子也不會過得順?biāo)?。每進一戶人家攆鬼,照樣兒還是先由反穿皮襖的“傻柱子”進院打場,然后秧歌隊跟著“韃子官”的口令扭秧歌、拜茶桌、走陣?!斑@個過程沒別的講究,唱的秧歌符合各家情況就行,走的陣法就依照各家院落的大小來定。但有一條必須記住,就是要把各家院子的四角走遍。”趙興業(yè)說,這么做是為了把摸黑處的鬼祟和不吉利的東西都“攆”走,保佑家家吉祥平安?!啊?dāng)f鬼’的高潮不在攆,而在攆完之后。全村人一齊從村東往村西跑,夾道各家一起放煙花鞭炮,到了村西頭燒掉彩燈、祛除鬼祟,大家齊齊扭著秧歌,那才叫真熱鬧?!闭f到興處,趙興業(yè)還不忘抖抖肩膀扭了兩下。
雖然我們只是大琵琶村秧歌的“看客”,也遺憾沒有跟著村民下場去扭一扭、逗一逗,沒有親身參與到那份熱鬧與歡騰之中,但是那純粹的民俗活動,卻讓我們對這個靜謐的小山村多了一絲感動。這感動,源于那地道的秧歌所蘊含的質(zhì)樸信仰和虔誠期盼;這感動,源于村民們對生活的無限憧憬和美好希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