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有順
摘 ?要:中國作家比較長于寫家族故事,百年中國史多是所謂的社會沖突或倫理沖突。但人性有時候不僅僅是倫理,家族,甚至不僅僅是國族這個概念,人性具有人性所獨立的東西。張翎就關注到了這個人性獨立的東西,這個跟她長期在國外生活有很大的關系?!秳谘唷方柚翈熯@一人物的設置,不僅僅教會阿燕生存技能,更重要的是引領她看見人性深闊的一面,即如何面對自己、面對苦難,如果借救贖的力量重新看待人和世界,會使她知道人性有另外一個方向。
關鍵詞:張翎;《勞燕》;人性;救贖
中圖分類號:I206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3-1332(2020)05-0047-02
一
了解了張翎寫作《勞燕》一書的緣起之后,我覺得,寫小說不要過度強調(diào)虛構和想象,好的小說,除了虛構和想象之外,還需要有張翎這樣實證的寫作態(tài)度。她通過閱讀別人的回憶錄,接觸到一個跟故鄉(xiāng)有關的歷史細節(jié),就開掘出了一部新的長篇小說——《勞燕》。我的意思并非作家不要依靠虛構和想象,或者說只通過圖書館的資料就能寫小說,而是強調(diào)作家要多像張翎這樣,回到這片土地上,回到那些親歷者(老兵)的面前,謙卑地聽他們講自己的往事,搜尋過去的蛛絲馬跡。
肯花這個工夫做考證,記錄,積累,然后在此基礎上發(fā)揮虛構和想象,這樣寫出來的作品質(zhì)地是不一樣的。
要把小說寫得結(jié)實、細膩,甚至連每一個器物都寫得有來處,是非??简瀸懽髡叩摹堲釋憫?zhàn)爭的時候,不單是把被戰(zhàn)爭撕裂的人性寫得豐沛復雜,戰(zhàn)爭中非常實務的方面,她也處理得認真切實,比如格斗場景,包括動作的次序,格斗中人物微妙的心理變化,這些東西不是光靠想象就可以完成的,你如果沒有去做采訪,是不太可能還原出來的。
小說要是布滿了這些結(jié)實的細節(jié),這些帶有考據(jù)性質(zhì)的細節(jié),我覺得才能夠把小說中的人性、人物的靈魂寫好。這些細節(jié)就像一個容器,正如一個廚師沒有相宜的餐具,做得再好的菜也會打折扣。
有了這種嚴謹?shù)膶懽鲬B(tài)度,張翎在處理這些題材的時候,就有一個實證的基礎,一個可以展現(xiàn)藝術家才華的基礎。
二
張翎本來是要寫男人的故事,這樣寫可能非她所長,但是她找到阿燕這個女性角色,并從她和這三個男人的關系切入,就形成這個小說獨特的格局。
這三位男性其實也是這個女性的三段歷史——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然后通過這種人物關系,張翎就把不同的人在不同的時期,或者戰(zhàn)爭對不同人的影響寫得透徹。尤其是她剛才講到,當一種災難把人逼到墻角、逼到絕境的時候,人性會發(fā)生變化和逆轉(zhuǎn),這樣的主題不是沒有人寫過,但是很少人像張翎這樣,不斷把人往絕境上趕,有一種將人性放在絕境下做實驗的決心。
但是,把人逼到絕境,如果沒有強大的敘事邏輯做支撐,人性的逆轉(zhuǎn)往往會很怪異,缺乏說服力。但是張翎有一種能力,把人往絕境上逼的時候,總能找尋到人性逆轉(zhuǎn)的合乎情理的理由。
比如《勞燕》中劉兆虎這個人物,他代表來自中國自身的本土文化;牧師比利代表的是基督教文化,有神性的救贖色彩;大兵伊恩代表了一種美國的青年文化。他們共同和一個女人的相遇,必然產(chǎn)生一種文化的沖撞和互補。阿燕本來是一個很普通的姑娘,但在這些文化的激蕩下,慢慢就變成了另外一個人,幽深的人性開始閃著神性的光亮。戰(zhàn)爭給她帶來怎樣的創(chuàng)傷,她就在戰(zhàn)爭中直面這些傷害,并最終從創(chuàng)傷走向救贖。她為什么后來會寬恕那些冒犯過她的人,這就是理由。如果沒有作家之前安排的這些復雜文化在她身上的影響,這最后的原諒和寬恕就容易變得膚淺。
阿燕心中有這樣的力量,能夠走向?qū)拸V、寬恕,張翎試圖為每一次人性的開掘提供合理的理由。
中國作家比較長于寫家族故事,百年中國史,多是所謂的社會沖突或倫理沖突。但是人性有時候不僅僅是倫理,家族,甚至不僅僅是國族這個概念,人性具有人性所獨立的東西。張翎就關注到了這個人性獨立的東西,這個跟她長期在國外生活有很大的關系?!秳谘唷方柚翈熯@一人物的設置,不僅僅教會阿燕生存技能,更重要的是引領她看見人性深闊的一面,即如何面對自己、面對苦難,如果借救贖的力量,重新看待人和世界,使她知道人性有另外一個方向。
寫戰(zhàn)爭的作品有很多,張翎的獨特之處在于,不僅僅局限于戰(zhàn)爭以及戰(zhàn)爭對人性的傷害,更寫出了經(jīng)歷過這些創(chuàng)傷的人,如何走向了平和和寬廣。
三
一部長篇小說能不能流傳,能不能獲得廣泛關注,最重要的就是看它有沒有創(chuàng)造出令人難忘的人物。
二十世紀以來的小說家中,普通老百姓能夠隨口說出他小說中許多人物的,一個是魯迅,像祥林嫂、孔乙己、阿Q等,說到這些人物的時候不需要注釋,多數(shù)人都知道是誰,他們就像我們身邊的人物一樣。還有一個是金庸,像黃蓉、韋小寶、楊過等,包括“華山論劍”“乾坤大挪移”這樣的詞,已經(jīng)進入到了我們?nèi)粘5纳?。這樣的作品流傳下去肯定沒問題。
一個人物要顯得飽滿,這個人物首先要復雜,需要有不同的靈魂的側(cè)面,要有多樣性,過度簡單和淺顯的人物是不太容易給我們留下深刻印象的。
《勞燕》最為讓人難忘的是阿燕這個人物。
張翎創(chuàng)造的阿燕很復雜,她有三個名字。阿燕是出生時取的名字,就是江南村莊里面的普通小姑娘的名字。后來牧師給她取了一個名字是斯塔拉,即星星。這個名字有著天空的品質(zhì),會讓我們想到更高遠的東西。美國大兵伊恩給她取溫德這個名字,即風,這是自由、美好的象征。這些名字都有作家的寓意在里面。從這樣一個普通的鄉(xiāng)村女子,帶有中國傳統(tǒng)鄉(xiāng)土文化基因的女子,到星空一樣開闊、風一樣的自由,并自我覺醒、渴望追求愛的女子,這樣的蛻變是有難度的。
這需要她的靈魂有獨特的際遇。
尤其美國大兵伊恩奔放的、讓她意識到自我的、那種追求靈魂內(nèi)在驚喜的感情,使阿燕變成了一個復雜而豐富的人,一個多樣生命特質(zhì)都在她身上成長的人。三個名字的得來和三段經(jīng)歷的揉合,使得這種復雜有了合理的理由,讓人難忘。
一個在中國生長的女孩,具有復雜的性格和品質(zhì),身上激蕩著多種文化的積存,這在以前的中國小說中是不多見的形象。
四
特別值得討論的是,張翎所塑造的阿燕這一形象,有時像是有一種神圣的光暈。她被鼻涕蟲冒犯,就去長官那里告狀,長官想槍斃鼻涕蟲,她不忍,又為鼻涕蟲求情。后來,鼻涕蟲犧牲了。本來,鼻涕蟲之死給人的感覺是為他自己的錯誤付出代價,可斯塔拉(阿燕)出現(xiàn)的時候,她的形象完全是神圣的,不僅寬恕了鼻涕蟲之前所犯下的錯誤,并令人動容地把他破碎的尸體縫合起來。這種寬恕已經(jīng)不是一種簡單的原諒,它包含著對一個靈魂的敬意,也是以她獨特的方式表達對一個靈魂的眷念。
這種升華,如果沒有強有力的精神背景的鋪墊,讓一個中國鄉(xiāng)村的女孩變成這樣一個善良、堅韌并帶有寬廣的內(nèi)在精神和視野的形象,肯定會讓讀者質(zhì)疑。但張翎塑造這個人物的時候,之所以讓我們感覺動人而真實,很重要的一點是,她筆下這些深闊、明亮、令人敬佩的精神,不是在一塵不染的想象空間里生長出來的,而是在淤泥里生長出來的。在看起來最不可能升華的地方孕育出來的精神,才是可信的。所謂“道在屎溺”,說的也是這個道理。
如果沒有經(jīng)歷苦難、疾病和死亡,那種所謂的超越和救贖都是很可疑的。比如說釋迦牟尼,他以前是一個王子,沒有經(jīng)歷過疾病、痛苦和死亡,只有等他見識了人世間那些沉重的苦難之后,他才完成了內(nèi)心的覺悟。耶穌能夠成為救贖之靈也是因為他經(jīng)歷了磨難和死亡,他本是無罪的,卻不但被審判,還被釘在十字架上,流盡鮮血而死,他經(jīng)歷了極大的痛苦,經(jīng)歷了常人所不能經(jīng)歷的棄絕和苦難之后,從他身上長出的精神,才有力量,才有說服力。所以奧古斯丁才說:“同樣的痛苦,對善者是證實、洗禮、凈化,對惡者是詛咒、浩劫、毀滅?!?/p>
張翎在《勞燕》中讓阿燕遭受了至大的痛苦,她被日本人強暴,被家人拋棄,被身邊的人所看不起。很多像她這樣經(jīng)歷的人很可能就輕生了,因為實在無力承擔這些,可她不但沒有死,還超越了這個經(jīng)歷,在苦難里開出一朵花來。在經(jīng)歷了苦難和死亡之后,她讓自己完全變成全新的一個人。在這樣的境遇里長出來的寬恕和救贖才是有力量的。這種從死亡中醞釀出來的生、從苦難中升華出的超越是非常難得的。這就是張翎寫作的特殊性。
作家艾瑪說:“人面對痛苦要深懷敬意,并向其學習?!贝_實,張翎沒有輕易給予一個女孩新的面孔和新的精神,無來由地讓她變成一個圣母般的人物,而是安排她在牧師的教化和啟迪下漸漸脫胎換骨,又在美國大兵伊恩的影響下認識到自我,這是經(jīng)過了一個過程的。
沒有過程的自我超越是不可信的。
很多作家會安排他的人物忽然進入無的境界,看起來很超脫,但是我想問,他的欲望去哪里了?不能說昨天還是欲望蓬勃的一個人,今天就風煙寂靜了。你要寫出這個轉(zhuǎn)變的過程,有了合理的轉(zhuǎn)變過程,人物所企及的這個空和無的境界才是可信的。張翎正是因為很好地處理了人物內(nèi)心世界轉(zhuǎn)變的過程,她筆下的人物才顯得有精神光彩。
責任編輯:劉 波
文字校對:郭 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