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學語文審美教學探析"/>
魏芳榮
(甘肅省靖遠縣烏蘭小學,甘肅靖遠 730600)
如果細心觀察語文課本,我們就會發(fā)現(xiàn)語文教材的字里行間都充滿了美的元素。語文中有許多經(jīng)歷了幾千載歲月傳承至今的優(yōu)秀文化,也有許多優(yōu)美的句子、段落。要想喚起小學生的語文學習熱情,教師應該挖掘出語文中的美,并利用與時俱進的現(xiàn)代化教育理念,借助審美教育提升小學生的語文綜合素養(yǎng)。
自美育教育的理念提出以來,在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中,審美教育這一理念就開始被越來越多的教師所重視,為了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幫助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1],教師應該學會利用合適的教學方法,將審美教育與課堂教學活動有機地結合起來,讓學生在美中輕松地學習,在學習中感悟美。為做好小學語文的審美教育工作,語文教師首先應該明確審美教學的真正方向。
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品味語言之美應當居于首位?,F(xiàn)行語文教材中的文章都是經(jīng)過千挑萬選的,每一篇都有獨特之處。漢語這一語言較其他語言更加細膩、準確,因此,小學語文教材本身就可以算作一種美的載體。在這一載體中,有著生動優(yōu)美的語言、熱情洋溢的情感和豐富多彩的藝術。為深度挖掘語文中的語言之美,首先,教師應該幫助學生探尋美。小學階段的學生學習思想及學習意識尚未完全成熟,為確保審美教育的有效,教師應該做好教學輔助工作,為學生對語言美的探索提供支撐,如可以借助詩配樂朗讀等方法,讓學生在音樂中沉浸到語文文本中,尋覓語文中的語言之美。其次,教師應該注重學生的實踐。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教師應該帶領學生從語言美中走來,再向語言美中走去。如在教學中可以采用語言分析及語言模仿的方法,讓學生通過小組的形式說說自己眼中的文本里蘊含的美,并根據(jù)文本內容結合自己的理解進行句子仿寫,從而在對學生進行語言美教育的同時,提升學生的語文思考高度與深度,提高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另外,為讓學生更好地品味語文中的語言美,還可以利用課外閱讀的方法,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喜好選擇適宜的課外書籍,按照科學的閱讀計劃進行課外閱讀,借助學生的興趣喚起他們對語言美的感悟。
在中國的傳統(tǒng)美學中,“意”一向是藝術的最高表達形式,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為做好審美教育工作,教師必須提高學生對語文意境美的感受;同時,針對小學語文教材中的名家作品,教師要引導學生感受作品的意境,更好地理解作品體現(xiàn)的思想情感。所以,挖掘語文教材中的意境之美不僅是語文教學的要求,更是學生學習的需求。首先,可以通過分角色誦讀的方式,利用趣味角色表演的方法營造出美的語文課堂意境,繼而讓學生走進課本,與課本人物產(chǎn)生情感共鳴,并根據(jù)自己的親身體驗感受文中蘊含的意境美;其次,可以通過形象化的教學方法,利用多媒體技術、微課教學等新式教學手段讓學生在直觀感知中體會文章的意境美。
語文學科承擔著審美教育這一重任[2],在小學階段語文科目的教學中,新教育理念要求教師在實際教學中應注意培養(yǎng)學生的情感,所以在組織小學語文課的教學活動時,教師應該根據(jù)語文教材內容,借助文章促進學生語文學習的健康發(fā)展。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每篇文章都包含作者獨特的感情,小學階段的學生恰好處于情感培養(yǎng)的關鍵時期,若教師過度使用說教方法,不僅很難讓學生明確自己的成長方向,也很難達到語文教學的育人目的。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語文課本,借助教材情感對學生進行熏陶,在確保學生掌握知識的前提下,啟迪學生的情感發(fā)展。
語文知識應該是一個整體,小學語文教學中的語言、意境、情感都不應該是單獨存在的。為了避免小學語文教學中的碎片現(xiàn)象,教師應該注意整體教學理念,將語文中的各種美融合起來,通過多種教學方式配合的方法,讓學生從整體角度對語文中的美進行科學、合理的鑒賞。
在美育教育中,美的最高境界是創(chuàng)造,因此在小學語文教學中,應該不斷提高與發(fā)展學生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教師應該認識到每個學生對美的認識不同,其創(chuàng)造能力也有高低之別,因而在要求學生創(chuàng)造語文之美時,應該采用分層要求的方法,確保每位學生都能在語文課堂中得到創(chuàng)造能力的培養(yǎng)。如在實際教學中利用寫作的方法:先要求學生尋找生活中含有美的地方,以此喚起學生美的視野,繼而為提高學生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奠定基礎;再讓學生在課堂教學中將自己發(fā)現(xiàn)的美與同學分享,以此提升學生分享美的意識,讓學生的創(chuàng)造更具意義;隨后,讓學生將自己的所見所聞所感以作文的形式展示出來,教師再通過適時指導的方法對學生作文中美的地方進行點評,以此樹立學生的寫作自信,讓學生在今后的學習中能更主動地進行美的創(chuàng)造。
美育是語文課程活動的應有之義[3],在小學語文課的審美教育中,當教師理清了語文美育的培養(yǎng)方向之后,就應該仔細考慮開展語文審美教育的路徑。以下從課堂教學及課外活動兩個方面簡述小學語文中審美教育的教學策略。
課堂是學生學習的主要場所,在小學語文的審美教育活動中,為更好地培養(yǎng)學生美的意識,教師應該抓好課堂這一教育陣地,通過合理的教學策略提高學生美的意識。
1.學會創(chuàng)設美的意境。小學階段的學生思維情感都處于發(fā)展時期,學生在教學中出現(xiàn)不理解的問題也是情有可原的。作為學生成長道路上的引路人,教師應該主動解決學生不理解的問題??梢越柚F(xiàn)代技術,通過情境教學的方法,利用直觀的情境提升學生的審美意識。如在《父親、樹木和鳥》一課的教學中,可以借助多媒體課件展示相關朗誦視頻及課文背景資料,播放相關音樂,并通過課文改編的方法將課文以故事的形式講述出來,喚起學生的學習興趣。這樣的教學方式利用了語文情境的方法,培養(yǎng)了學生的審美情趣,提高了課堂的教學效率。
2.激活學生的審美體驗。通過教學對話的方法,利用師生互動的形式,在構建和諧語文課堂的同時激活學生的審美體驗。傳統(tǒng)的教學模式多是教師講授、學生聽講,在這種模式下,學生并不能真正得到語文能力的提高,也很難真正尋找到語文中的美。因此,在課堂教學中,可以通過引導的方法,利用課堂對話引導學生尋找語文之美。如在《草原》一課的教學中,為讓學生感受草原的美麗景色,教師可以采用問題引導式的教學方法,詢問學生:“文中描寫了草原的哪些景色?你能不能找出文中的關鍵句子?你在哪些地方見過草原?在你的眼中草原美在哪里?”并讓學生帶著問題閱讀課文。這樣的教學模式不僅體現(xiàn)了教師的引導作用,凸顯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而且能讓學生真正走進語文教材,從更深的角度發(fā)現(xiàn)并感悟語文中的美。
3.提升學生的審美技巧。小學階段的學生在語文學習方面技巧并不成熟,因而在實際教學中,為更好地對其進行審美教育,教師必須努力提升學生的審美技巧。新課程理念也要求教師在教學中注意教授給學生一定的方法。那么,在小學語文的課堂教學中,應該如何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技巧呢?以語文中的誦讀教學為例,誦讀中既包含語文的韻律美,又包含語文的節(jié)奏美,恰到好處的誦讀不僅能更好地將語文中的美挖掘出來,還能讓學生產(chǎn)生沉浸式的情感體驗。以《觀潮》一課為例,文章的情感隨著潮水的變化而發(fā)生著變化,要想讓學生更好地感知文章情感,就可以通過讓學生誦讀的方法,讓學生在讀中感悟文中重讀、停頓等的變化,以此體會文章情感。在這種教學方式下,教師不僅能切實教給學生正確的誦讀技巧,促進學生語文自學能力的發(fā)展,還能搭建起學生與教材之間的情感橋梁,喚起學生對課文的情感認識。
審美不僅僅是享受美,更是對某種事物的認知[4],在小學語文的審美教育中,單靠課堂時間是不夠的,要想真正喚起學生對美的認知,必須重視起對學生課余時間的利用。在教學中可以通過課外活動的方法,將語文教學與學生生活聯(lián)系起來,借助課外活動提升課堂教學質量,實現(xiàn)語文的審美教育。
為了提高學生探尋美的興趣,可以通過辯論比賽、演講比賽、閱讀比賽等方法,利用小學生的競爭意識,喚起小學生的語文學習欲望,提高小學生的實際語文能力。以寫作課教學為例,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很多教師會發(fā)現(xiàn)學生的語文寫作毫無美感,大多是字詞的堆砌。為解決這一問題,教師可以通過寫作比賽的方法,以固定題目作文的方式,讓學生根據(jù)自己的日常積累進行語文寫作。學生寫作完成后,教師對優(yōu)秀作文進行點評與展示,以此激發(fā)學生的寫作欲望。另外,在此模塊的教學中,還可以通過建立班刊、??姆椒ǎ瑢W生的優(yōu)美作文及教師對學生習作的專業(yè)點評,以期刊雜志的方式展示出來,打造追尋美的校園語文氛圍。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中,學生的語文寫作將會越來越具美感,學生眼中的文字也會越來越美。在實際教學中,不僅能更好地將學生的課內課外結合起來,還充實了學生的課外生活,讓語文之美飛向學生的日常,在學生成長的角角落落生根發(fā)芽。
總之,在小學語文的教學中,開展審美教育是必由之路,為讓語文審美教學課堂更符合學生及教材的需求,教師應該合理根據(jù)語文中的審美培養(yǎng)方向,通過課內課外結合的教學方法,讓美切實滲透到學生的生活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