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華
(甘肅省武威市涼州區(qū)大劉鎮(zhèn)中心幼兒園,甘肅武威 733000)
幼兒階段的幼兒性格較為活潑,對事物的好奇心較強,但是注意力卻無法長時間高度集中。因此,教師在講解相關教學內容時,如果反復強調某一知識點,幼兒便容易分散注意力,教學效果反而不佳。那么,針對這一教學情況,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找尋一種能夠長時間吸引幼兒注意力的方法,而游戲教學正符合這一教學特點,教師能夠通過游戲的形式來活躍課堂氛圍,激發(fā)幼兒注意力,并將知識貫穿其中,使其最大限度地發(fā)揮作用。
在素質教育理念下,《義務教育課程標準》 強調對形式進行素質教育,在教授幼兒知識的同時以培養(yǎng)幼兒的能力、實現(xiàn)幼兒的全面發(fā)展為教學目標。而當前幼兒園為了實現(xiàn)素質教育要求,在幼兒園中開展了形式多樣的游戲教學課程,但是就其在實際教學過程中的運用與教學相關內容而言,并未成熟,仍存在較多問題。
就當前幼兒園教學現(xiàn)狀而言,幼兒園教師教學觀念陳舊,在教學過程中對游戲教學的概念認識不清晰,仍受傳統(tǒng)教育觀念影響較為嚴重,未有效突出素質教育理念下幼兒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教師仍是課堂教學的主體部分。在整個游戲過程中,幼兒處于被動的地位,在游戲過程中完全按照教師要求來,游戲教學的意義無法實現(xiàn),游戲過程并未使幼兒真正感受到游戲的樂趣。由此一來,課堂教學雖表面上為游戲教學,但是其內容卻與實際要求不符,極大程度上影響了課堂教學質量的有效提升。
在當前幼兒園教學中,由于幼兒年齡較小,因此,教師在教學之前僅僅為幼兒闡述游戲的相關內容與環(huán)節(jié),而未對幼兒進行相應的指導,導致在游戲教學過程中幼兒完全按照教師要求來,其相應的能力無法得到培養(yǎng)。
目前,一些幼兒園教師在設置相關游戲情節(jié)時未全面考慮到幼兒的實際情況,游戲設置依據(jù)教師角度展開,難度較大,忽略了幼兒的心理特點,從而使游戲教學失去了其實際意義。長此以往,使幼兒對于游戲教學失去興趣,整個教學效果便適得其反。
在當前幼兒園實際教學過程中,教師對于游戲教學所選擇的環(huán)境往往存在問題。首先就幼兒活動的場所來說,教師在游戲過程中所選場所與幼兒人數(shù)不符,無法滿足幼兒在一定空間內的活動需求,從而使游戲教學過程無法有效開展,真正由于空間狹小而造成安全隱患。其次,教師所設計的游戲環(huán)境受外界客觀因素的限制,例如幼兒園內游戲設施較少、較單一,從而無法激發(fā)幼兒的主動參與意識,甚至使幼兒逐漸失去對游戲學習的興趣。由此,游戲教學對幼兒綜合能力與綜合素質的培養(yǎng)則更無從談起。
新課程改革后,素質教育理念與教學模式逐漸在教學中得到運用,但是部分幼兒園由于管理者或者教師專業(yè)素養(yǎng)水平低,無法真正認識到相關教學模式的實質。就如幼兒園游戲教學而言,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僅僅存在于表面上或者形式上的游戲教學,卻沒有真正將教學內容與游戲相結合,無法真正發(fā)揮游戲教學的真正意義,從而導致游戲教學只是流于形式,未觸及教學內容的實質。
幼兒園的幼兒年齡較小,其對于事物的好奇心較強,但是幼兒對于知識的學習與吸收也是逐漸由表及里、由淺入深的。因此,在較小過程中,教師對于課堂教學模式的設置應是與幼兒實際認知規(guī)律相符的,應是符合現(xiàn)階段幼兒身心發(fā)展規(guī)律的。而傳統(tǒng)的幼兒園課堂教學模式是以教師單純教授知識為主,在這樣的教學模式下,幼兒無法長時間集中注意力,對課堂教學知識吸納并不多,那么課堂教學效率便會降低很多。而游戲教學則不同,教師通過合理地設置游戲情節(jié),激發(fā)起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和學習興趣,從而使幼兒積極主動地參與到課堂教學中來。而這樣一來,幼兒在課堂教學中的主體地位便得到確立,從而使幼兒在愉快的氛圍中積極學習,既保證了課堂教學效率,又使幼兒的身心健康得到良好的發(fā)展。由此可見,游戲教學在幼兒園課堂教學過程中符合幼兒的認知規(guī)律與發(fā)展,因而游戲教學勢在必行。
幼兒園階段并不是幼兒知識儲備需要達到某種程度的時期,而是要使幼兒在這個階段養(yǎng)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和行為意識。因此,游戲教學使幼兒在游戲的過程中綜合能力與綜合素質得到初步的培養(yǎng)與發(fā)展,這遠遠比幼兒園階段教會幼兒多少知識要強,甚至是幼兒真正學習知識的奠基時期。因此,在幼兒園階段,教師要合理運用游戲教學,結合課堂教學目標,使幼兒得到全面的發(fā)展。
無論哪個學習階段,教師均是幼兒學習的引導者、組織者、參與者,因此,教師要清楚地認識到自身在教學過程中的角色,有效開展幼兒園相關教學課堂。而對于幼兒園階段的游戲教學,教師要想使這一教學模式有效開展,并使其與教學內容有效結合,最大限度地發(fā)揮其作用,首先必須清楚地認識到游戲教學的實質,并清楚地知道如何在教學過程中開展游戲,并能夠激發(fā)起幼兒的主動參與意識。而這些前提則是教師必須具有專業(yè)的素養(yǎng),因此,針對當前幼兒園教育現(xiàn)狀,教師要不斷提高其自身專業(yè)素養(yǎng),實現(xiàn)對游戲教學過程的靈活掌握,將教學內容與游戲緊密結合,從而有效提高課堂教學質量。
游戲教學的真正意義在于使幼兒通過游戲更加有效地掌握課堂教學內容,并使幼兒在這個過程中培養(yǎng)與發(fā)展相應能力。因此,在游戲的過程中,教師要加強教學內容在游戲中的應用,使幼兒在輕松的氛圍中提高對學習的興趣,并對教學內容的理解更加深刻、更加透徹。
例如,教師為了提高幼兒的心理承受能力,則可以通過蕩秋千這一游戲來實現(xiàn)。在游戲教學過程中,教師選擇安全系數(shù)較高的環(huán)境,使幼兒通過蕩秋千這一游戲,在開心中克服對高度、對速度的恐懼,從而使幼兒在今后的學習與生活中更好地面對困難,心理承受能力逐漸加強,使其自身變得更加勇敢,更加自立。
幼兒是課堂教學的主體部分,對于游戲教學也是如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應合理地安排游戲內容,有效激發(fā)幼兒的學習興趣,使幼兒主動去參與、去探索,突出幼兒的課堂教學主體地位。這樣一來,教師在課堂教學過程中積極引導,與幼兒共同完成相關游戲,使幼兒在平等、和諧的游戲氛圍中進行學習,這便使幼兒對于知識的掌握更加牢固,使游戲教學的真正意義得到體現(xiàn)。
例如,教師為了使幼兒更好地理解“責任”的意識,便可組織幼兒進行“雞蛋運輸”的游戲。在游戲過程中,教師將幼兒等分為幾個小組,并使幼兒通過彼此之間徒手傳遞雞蛋,使雞蛋不掉落,并且用時最少來進行游戲。在這個過程中,每個幼兒都參與到課堂游戲過程中,并對本組雞蛋進行小心呵護。通過這一游戲,教師使幼兒成為本堂課的主體,并使幼兒認識到生命的意義和自身的重大責任,使其知道團隊協(xié)作的重要作用。這一游戲突出了幼兒的主體地位,并使教學意義得到明顯表現(xiàn)。
一堂課的教學過程除了教學目標、教學內容外,其教學環(huán)境也十分重要。對于游戲教學也同樣如此。因此,教師應為幼兒創(chuàng)建良好的游戲情境,在確保幼兒安全的情況下使幼兒積極參與,并使幼兒對于課堂教學充滿興趣,從而激發(fā)幼兒主動探究的興趣。
例如,在教學古詩《靜夜思》時,教師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相關設備進行教學。首先通過多媒體為幼兒播放動畫視頻,通過教師所播放情境,教師引導幼兒進行細節(jié)找尋。此外,教師請幼兒們分別扮演李白及其親人,使幼兒在這樣的表演環(huán)節(jié)中認識到分離之愁,從而有效體現(xiàn)子女對家鄉(xiāng)的思念
游戲教學的教學內容不是僅僅局限于一種教學過程或者教學形式,而是要較多地運用幼兒的活躍思維,從而缺少對課堂教學材料的多元化設置。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定時對幼兒感興趣的多元化材料進行抽查,以此來確保課堂教學的有趣性。
例如,在游戲教學過程中,為了培養(yǎng)幼兒的綜合思維能力,教師為幼兒準備能夠輔助自主學習的相關材料,如彩筆、吸管等,從而使幼兒運用相關工具進行獨立操作,使其動手操作能力得到提升,這便使幼兒運用所掌握游戲過程更好地進行相關內容的學習。
總而言之,幼兒園的游戲教學是當今社會和未來發(fā)展的必然趨勢。在今后的幼兒園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不斷提高自身專業(yè)素養(yǎng),提前對教學內容進行全面的熟悉與了解,并對教學內容進行充分掌握,使游戲與教學內容相結合,從而在幼兒園游戲教學過程中能夠更好地為幼兒夯實基礎。游戲的過程是為了幼兒更好地學習知識、培養(yǎng)能力,因此,教師要合理選擇游戲教學環(huán)境,合理設置游戲教學形式,使幼兒在玩中學,不斷激發(fā)幼兒學習的積極性。只有這樣,課堂教學的意義才能真正彰顯,幼兒才能真正在游戲教學過程中受益。游戲不是單純地為了玩,而是為了幼兒更好地掌握知識,更好地培養(yǎng)能力,教師必須清楚認識到這一點,真正使幼兒實現(xiàn)全面發(fā)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