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瑋
【摘 要】目的:討論在癲癇性精神障礙患者的護理工作中加入人性化理念的臨床應用價值。方法:篩選出2018年3月至2019年6月于我院實施癲癇性精神障礙診治處理的患者64例,應用數(shù)字隨機表對患者進行分組,即參照組與觀察組。參照組運用基礎性的護理干預模式,觀察組基于參照組增加運用人性化理念進行干預。記錄、對比干預前后兩組的BPRS、SDSS評分。結果:進行干預前,兩組的BPRS、SDSS評分對照,無明顯差異性(P<0.05);實施干預后,兩組的BPRS、SDSS評分均呈現(xiàn)明顯的下降趨勢,且觀察組的下降幅度更大(P<0.05)。結論:在癲癇性精神障礙患者的護理工作中加入人性化理念進行護理干預,護理效果甚佳,能夠有效緩解緩解的臨床癥狀,增強患者的社會屬性,對護理服務質(zhì)量的提升具有積極意義。
【關鍵詞】人性化理念;護理工作;癲癇性精神障礙;護理效果
【中圖分類號】R473.74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20)10-109-02
癲癇性精神障礙是一種由腦神經(jīng)元異常放電所致的腦部疾病,而且具備反復發(fā)作的特征[1]。由于不同患者的大腦生理病理及受累部位存在一定的差異性,故而不同患者的臨床表征也存在明顯的差異性。癲癇性精神障礙癥狀的反復發(fā)作將對患者的軀體功能、社會功能及心理功能造成嚴重的不良影響[2]。本次研究結果報道如下。
1 資料與護理措施
1.1 一般資料
篩選出2018年3月至2019年6月于我院實施癲癇性精神障礙診治處理的患者64例,應用數(shù)字隨機表對患者進行分組,即參照組與觀察組,例數(shù)均為32例。參照組中男女例數(shù)之比為16:16,年齡均數(shù)為(52.39±3.29)歲;觀察組男女例數(shù)之比17:15,年齡均數(shù)為(53.28±3.42)歲。
1.2 護理方法
參照組運用基礎性的護理干預模式,包含安全護理、預防干預及診治護理等。觀察組基于參照組增加運用人性化理念進行干預。首先相關的工作人員應建立“患者至上”的人性化護理理念,并對護理人員開展相關的培訓工作,以便提升護理人員的護理能力及綜合素質(zhì)。在護理過程中,應對患者予以充分尊重,保持良好的醫(yī)患關系,以便提升患者對相關工作人員的信任感及依賴感。相關操作人員應與患者保持良好的溝通交流關系,了解患者心理情緒的變化軌跡,在交流過程中相關工作人員應多做換位思考,并開展針對性的心理疏導,在條件允許的范圍內(nèi)滿足患者的合理性需求,以便增強患者的診治依從性。由于癲癇性精神障礙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暴動行為,因此應給予患者關懷護理,耐心向患者介紹誘發(fā)暴力行為的相關因素,給予患者鼓勵與支持。當患者的癲癇癥狀發(fā)作時,相關護理人員需協(xié)助患者進行原處平臥,并將患者的頭部偏向一側,給予患者牙墊或壓舌板。若患者發(fā)生抽搐,應將患者的衣領解開,確保呼吸順暢。
1.3 觀察指標
記錄、對比干預前后兩組的BPRS、SDSS評分。
(1)BPRS評分?;颊呱窠?jīng)障礙癥狀的改善程度需借助簡明精神病評價量表(BPRS)來進行評估,評分區(qū)間為0-126分,神經(jīng)障礙癥狀的改善程度與評分分值呈負相關關聯(lián)性[3]。
(2)SDSS評分。患者社會功能的改善程度需借助社會功能缺陷篩查量表(SDSS)來進行評估,評分區(qū)間為0-126分,社會功能的改善程度與評分分值呈負相關關聯(lián)性。
1.4 統(tǒng)計學處理
應用SPSS20.0軟件分析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接受t檢驗,計數(shù)資料接受x2檢驗,P<0.05說明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進行干預前,參照組的BPRS、SDSS評分分別為(102.32±6.58)分、(17.28±1.36)分,觀察組的BPRS、SDSS評分分別為(99.80±6.33)分、(16.89±1.37)分;實施干預后,參照組的BPRS、SDSS評分分別為(64.34±4.28)分、(11.21±0.97)分,觀察組的BPRS、SDSS評分分別為(35.32±2.38)分、(8.03±0.66)分。由此可見,進行干預前,兩組的BPRS、SDSS評分對照,無明顯差異性(P<0.05);實施干預后,兩組的BPRS、SDSS評分均呈現(xiàn)明顯的下降趨勢,且觀察組的下降幅度更大(P<0.05)。
3 討論
隨著社會及醫(yī)療水平的不斷發(fā)展,人們對護理服務質(zhì)量的關注度及需求也與日俱增,人性化理念便應運而生,且已獲得臨床的認可及廣泛運用。人性化理念旨在保障患者的康復進程穩(wěn)步、高效進行,并實現(xiàn)對患者心理狀態(tài)的有效調(diào)節(jié),同時在護理操作過程中必須堅定不移的貫徹“患者至上”的理念[4]。較之其他護理模式,運用人性化理念進行護理干預可以幫助患者更好的感受到醫(yī)護人員的關切之心及服務質(zhì)量,促使醫(yī)患之間保持良好的交流溝通關系,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強患者對病癥治療方案的信心。對本次研究的相關數(shù)據(jù)展開分析可知,進行干預前,兩組的BPRS、SDSS評分對照,無明顯差異性;實施干預后,兩組的BPRS、SDSS評分均呈現(xiàn)明顯的下降趨勢,且觀察組的下降幅度更大。這一結果再次表明,在癲癇性精神障礙患者的護理工作中加入人性化理念進行護理干預,可獲得令人滿意的護理效果,能夠有效提升患者的社會功能,緩解患者的神經(jīng)障礙癥狀,有助于患者獲得良好預后。此外,在癲癇性精神障礙患者的護理工作中加入人性化理念進行護理干預,不僅能夠為護理質(zhì)量提供有力保障,同時也能在最大程度上保障醫(yī)護安全,促進醫(yī)患關系朝著良好和諧的方向發(fā)展,在條件允許的范圍內(nèi)滿足患者的合理性需求,并實施全面性、高效化的護理干預措施。
綜上所述,在癲癇性精神障礙患者的護理工作中加入人性化理念進行護理干預,護理效果甚佳,能夠有效緩解緩解的臨床癥狀,增強患者的社會屬性,對護理服務質(zhì)量的提升具有積極意義。
參考文獻
[1]趙敏,趙明娟.人性化理念應用于癲癇性精神障礙患者護理工作的效果分析[J].中國保健營養(yǎng),2018,28(10):242.DOI:10.3969/j.issn.1004-7484.2018.10.301.
[2]姜建英.人性化理念應用于癲癇性精神障礙患者護理工作的效果分析[J].心理醫(yī)生,2017,23(16):12-13.
[3]羅友榮.人性化護理在癲癇性精神障礙患者中的應用效果分析[J].醫(yī)藥前沿,2018,8(13):285.
[4]王柳,吳昱嬌.優(yōu)質(zhì)護理在癲癇性精神障礙患者中的應用效果觀察[J].實用婦科內(nèi)分泌電子雜志,2017,4(33):137,139.DOI:10.3969/j.issn.2095-8803.2017.33.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