莫峭文
摘? 要:合作學習是一種學習的形式,就是在教師的指導下,學生分為若干個小組,為共同完成某一個學習目標,通過互相幫助、互相交流,并以集體的成功為評價依據,最終帶動每個學生健康發(fā)展的學習策略。在LOGO課堂上使用合作學習,除了能夠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精神、集體觀念、多渠道獲取信息的能力之外,最主要的是能夠提高課堂的效率,促進全班學生共同發(fā)展。
關鍵詞:LOGO教學;合作學習;提高效率
正文
根據國內外多年的實踐證明,合作學習能激發(fā)學生發(fā)揮出自己的最高水平,促進學生在學習上互相幫助、共同提高,增進學生間的感情交流,改善他們的人際關系,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效率,使學習成績顯著提高。正因為合作學習有這些優(yōu)點,所以我嘗試在LOGO教材的部分內容上采用這一教學模式,下面是我在LOGO教學中應用合作學習的一些經驗交流:
一、結合教材,恰當選題。
在LOGO的教材中,每一課都采用合作學習的方法不一定都適合,可能有些內容適合于獨立思考,有些內容適合于動手操作,有些內容適合于教師演示等等,因此教師要根據教材的內容和學生的實際情況來選擇不同的教學方法。
合作學習的學習形式主要有五種,分別是:問題式合作學習;表演式合作學習;討論式合作學習;論文式合作學習;學科式合作學習。在LOGO教學中,我主要采取問題式合作學習,在選定課題后,我結合這個課題設置一些具有一定思考價值、學生有一定興趣的問題,而且這些問題要盡量靠近學生思維的發(fā)展區(qū),讓每一個學生都相信自己有解決問題的能力,讓學生“跳一跳”就能夠摘到“果子”,在學習前就讓學生充滿自信。
二、科學分組,控制差異。
科學分組,是合作學習的一個重要基礎。目前,國內外普遍采用了以下幾種合作學習的分組模型。1、拼板模型。這種合作學習的方式類似于拼板或拼圖游戲。2、調查模型。這種模型可用三種方式分組:一種是按興趣愛好分組,一種是按感情友誼分組,一種是按特長搭配分組。3、編號模型。該模型是用于復習教學,特別適合于一些十分明確的問題。4、配對模型。學生先兩人一組互相討論學習,后與全班共享他們的討論結果。
鑒于LOGO課堂的實際需要,我綜合1、2、3的分組特點,按自己的實際需要進行分組,我分組的原則是:小組成員要多元化,即小組成員必須有一定的差異,包括學習能力、信息技術水平、知識背景、性格特點和性別等方面的差異,使學生能夠接觸到盡可能多的不同觀點。
三、提出問題,明確目標。
在選定學習內容后,設計問題,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并通過問題引導學生明確本節(jié)課的學習目標。如在學習第十課《畫不完的畫——過程的遞歸調用》后,學生剛剛接觸了遞歸的這個概念,并掌握了過程的遞歸調用,但是由于第十課學習的遞歸調用是一個不斷循環(huán)的過程,學生需要按組合鍵CTRL+G才能停下來,因此學生在上這節(jié)課的時候就非常想知道,有沒有辦法使小海龜自動停下來呢?針對上節(jié)課的這種情況,我設置了如下問題:上一節(jié)課,我們通過遞歸調用,使小海龜在過程中不停地奔跑,停不下來,那么我們能不能幫小海龜想個辦法,讓它可以自動停下來休息呢?通過這個問題把這節(jié)課的中心內容引出來——如何讓小海龜根據我們設定的條件停下來。然后出示課題——《會判斷的小海龜——帶條件的遞歸過程》。在引入課題、明確學習目標之后,我再設置如下的問題:
要小海龜在遞歸調用中停下來我們需要添加什么命令呢?它的格式又是怎樣呢?
把53頁的“學著做”做完后,完成54頁的試一試,看哪一組的同學最快完成任務。
以前學的帶變量的遞歸只學過變量遞增的方法,因此學生用變量遞減的方法來做實心的正方形會有小小的難度,他們的思維可能會轉不過彎來,比如知道遞歸調用時是使用LX:X-5的形式,但是在條件判斷語句中可能還會用到IF:X>100的判斷方式,所以這個時候我們就要觀察情況,看是否需要引導一下,如果各小組都沒有學生想出來的,那我就提醒他們:之前用變量遞增時,海龜的步長是不斷增加的,所以我們要把步長控制在大于100的時候讓它停下來,那么如果是用遞減的方法,海龜的步長是不斷變小的,那我們的條件語句還是X>100適合嗎?經過這樣的提示之后,各小組中的部分同學很快就會找到問題所在,然后通過小組的交流合作,帶動全部組員一起完成這兩個圖案。
在做56頁的“說一說”時,控制學生電腦,不讓他們在計算機上面測試,讓他們小組討論,然后小組成員統(tǒng)一確定一組答案。
由于小組成員的思維各不相同,所以可能會有多種的答案,然后他們就會把各自的想法、思路說出來,并盡量說服小組的成員相信自己的思路,經過這樣的一個過種,組員們不僅僅會聽到不同的聲音,也可以在收集了大量的信息后去判斷哪一個是正確的,經過這樣的思維碰撞和思考選擇的過程,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會更加牢固。
四、互助互學,提高效率。
在LOGO課堂上,由于學生的學習能力和信息技術基礎是千差萬別的,而且LOGO教材后半部分的練習題都是有一定思考性的,想讓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在課堂上完成練習題真的不容易,所以為了更好地提高課堂的實效性和效率,我才嘗試運用合作學習法。
通過合作學習法,我們要引導學生在學習過程中積極地相互幫助、相互學習。老師布置的任務要全組學生都完成才算是完成任務,迫使他們互相合作、交流研討,讓學生感到他們是一個“戰(zhàn)斗”集體,誰也離不開誰,誰先完成就必須要把經驗心得分享給組員,協助組員共同完成任務。
在這個互助互學的過程中,學生可以學會與別人積極交流、友好相處,學會處理問題,學會接受建設性批評意見,學會妥協和談判等等,教師也可以在適當的時候教學生一些正確的社交行為和社交技能,因為現在的學生大多是獨生子女,團隊合作精神相對缺乏,而合作學習無疑是這種能力培養(yǎng)的最佳途徑,由4人或6人組成的學習小組,要想在整個班中取得優(yōu)異成績,就必須真誠合作,將個人融入這個小小的集體中,一切以集體利益為出發(fā)點,經過一段時間的培養(yǎng),學生的合作能力將會大大提高。
例如,在做56頁的顯身手時,如果不使用小組合作學習的方法,我們是很難在課堂上讓絕大部分的同學完成任務的。
以前我使用傳統(tǒng)的教學方法時,能夠在課堂上完成這個練習的學生最多不會超過50%,有些基礎差一些的班級可能40%也不到,正是因為要扭轉這個局面,所以我就在這一課時使用合作學習的方法來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通過前面的科學分組,每一組里面都有一些學習能力強、信息技術基礎較好的學生,所以每一個小組都會有個別的組員能夠想出解題思路,然后通過小組內的互助互學,達到全班大部分的學生都能夠解決問題。通過小組的互助互學,既培養(yǎng)了學生的團隊合作精神,也增進了學生間的感情,令班上的人際關系更加和諧了。
五、適時表揚,引導競爭。
在合作學習的過程中,我們要適時地對各小組進行點評,對小組在學習中獲得的成功要及時進行鼓勵和表揚,并通過個別小組的表揚來激起其它小組的競爭意識。
當今社會,競爭無處不在,學校作為培養(yǎng)國家未來接班人的地方,有義務、有責任要從小培養(yǎng)學生的競爭意識,使之成為有上進心、能夠適應未來社會發(fā)展的人才。合作學習將整個班級分為若干個小組,在問題的討論與解決過程中,組與組之間不可避免地存在著競爭,在這一過程中,學生的競爭意識會逐漸增強,班級可以看作是社會的一個小的縮影,從小培養(yǎng)他們的競爭意識,對學生將來進入社會是有一定幫助的。
六、展示評價,鞏固提高。
《信息技術課程標準》指出,信息技術教學應根據作品特點和觀眾的需要,學會選擇合適的方式演示或發(fā)布電腦作品,表達主題和創(chuàng)意。在全班同學基本完成任務的情況下,讓組員在小組范圍內展示作業(yè),并講解每一行命令語句的含義,在時間許下的情況下還可以讓各小組派代表上臺在班上展示,并讓其他小組的成員提出疑問或做出評價。
最后,學生通過課本“小盤點”的評價表把自己的學習收獲記錄下來,并進行自評和互評,以多渠道的反饋信息,促進學生的主動發(fā)展。
在LOGO課堂上使用合作學習法,可以促進學生在學習上互相幫助、共同提高,也可以培養(yǎng)學生的競爭意識、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和課堂效率,但是合作學習法也存在著一些不足的地方,如:優(yōu)等生在輔導、幫助組員的時候會耽誤他們的自我發(fā)展;由于小組內成員的個性、背景等各不相同,小組內有時也會出現爭吵、不愿合作的情況等。
參考文獻
[1]? 王坦.合作教學的基本理念[J].中國教育報,1995—12—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