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健華 趙瑞敏 朱云 曹亞莉
【摘 要】 目的:探討電子喉鏡聯(lián)合窄帶成像技術對喉部早期惡性病變的診斷價值;方法:本次研究以我院收治的92例喉部早期惡性病變患者為診斷對象,根據診斷方式將全部患者分別納入對照組(n=46)和診斷組(n=46),對照組采用電子喉鏡,診斷組采用窄帶成像技術,比較兩組診斷效果;結果:診斷組圖像清晰度和診斷效果幾項指標均優(yōu)于對照組,兩組間圖像清晰度和敏感性存在明顯差異(P<0.05);結論:相比于僅使用電子喉鏡進行治療,在此基礎上聯(lián)合使用窄帶成像技術,利于提升診斷圖像清晰度,便于醫(yī)生判斷患者病變狀況,診斷效果顯著。
【關鍵詞】 電子喉鏡;窄帶成像技術;喉部;早期惡性病變;診斷價值
【中圖分類號】R764.21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005-0019(2020)19-038-02
以往針對喉部病變患者診斷中,主要采用電子喉鏡,直接觀察患者喉部,該方式可掌握患者喉部表明狀況,但使用效果有限,診斷結果難以作為疾病治療可靠參考標準。而窄帶成像技術(narrow-banding imaging,NBI)屬于前一種較為常用光學技術,通過拍攝圖像可清晰顯示患者喉部毛細血管等組織,為醫(yī)生提供可靠參考[1]。本次治療中主要探討對喉部早期惡性病變患者采用電子喉鏡聯(lián)合窄帶成像技術的診斷價值,具體分析如下。
1 資料及方法
1.1 一般資料
以我院2017年5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92例喉部早期惡性病變患者作為診斷對象,本次研究經醫(yī)院倫理委員會批準同意,且患者簽訂知情同意書,設置對照組與診斷組,每組均為46例,對照組:男25例,女21例,年齡25-70歲,平均年齡(48.7±1.6)歲;診斷組:男24例,女22例,年齡24-71歲,年齡均值(49.1±1.7)歲;對兩組患者一般資料進行統(tǒng)計分析,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診斷組:該組全部患者均采用電子喉鏡聯(lián)合窄帶成像技術診斷,先對患者按常規(guī)麻醉方式對鼻、咽和喉部使用1%丁卡因(生產企業(yè):江蘇九旭藥業(yè)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00309)進行表面麻醉,針對部分麻醉后出現反射性惡心患者以噴灑方式加用2%利多卡因(生產企業(yè):濟川藥業(yè)集團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9049)2ml實施表明麻醉。使用OIYMPUSCV-180型電子纖維喉鏡進行檢查,依次按照會厭、會厭谷、杓會厭皺襞、聲帶、梨狀窩以及環(huán)后區(qū)檢查,并對各個部位進行拍攝,采集圖片。在切換為NBI模式,檢查拍攝突變,根據喉部病變存在的增生、水腫和異常隆起等特征,分析拍攝圖像中患者喉部臨床癥狀,并用活檢鉗鉗取疑似病變組織送病理檢查。
對照組:該組患者僅使用電子喉鏡檢查,電子喉鏡檢查方式與診斷組相同。
1.3 觀察指標
觀察兩組診斷影像清晰度,總分為4分,其中,圖像顯示不清晰為1分,圖像模糊,但病變基本輪廓可辨認為2分,圖像比較清晰,容易辨認血管形態(tài)和病變輪廓等為3分,圖像非常清晰,通過圖像可準確分辨血管形態(tài)和病變輪廓為4分,分值越高清晰度越高。
統(tǒng)計兩組診斷后檢出率、準確率、敏感性、特異性和陽性檢出率,各項指標與診斷效果正相關。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22.0統(tǒng)計分析,計量資料及計數資料分別利用t和x2檢驗,P<0.05表明差異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1 兩組清晰度比較
診斷組清晰度明顯優(yōu)于對照組,組間差異顯著(P<0.05),詳見表1。
2.2 兩組診斷效果比較
診斷組各項檢出效果均優(yōu)于對照組,兩組間敏感性差異明顯(P<0.05),詳見表2。
3 討論
喉部疾病是臨床常見疾病,尤其是惡性喉部病變,對患者身體健康影響嚴重,而早期進行診斷治療,為改善患者病情至關重要。因此,必須使用適合方式進行診斷,防止因早期典型病變現象不明顯而延誤最佳治療時機[2]。相關研究表明,在電子喉鏡基礎上,采用窄帶成像技術,能夠通過有效控制綠光、紅光以及藍光透過性,有效濾過紅光,提升圖像清晰程度,便于醫(yī)生掌握患者喉部微血管以及毛細血管等細節(jié)形態(tài)學變化,便于在患病早期判斷患者病變性質,為早期進行臨床治療提供可靠指導,相比于僅使用喉部治療方式,利于提升診斷正確性和敏感性[3]。
本次研究結果顯示,與對照組診斷方式相比,診斷組診斷方式獲取圖像更加清晰,且診斷效果更優(yōu),其中,兩組圖像清晰度和敏感性存在明顯差異(P<0.05);可見聯(lián)合使用電子喉鏡和窄帶成像技術進行診斷,診斷效果更佳。
綜上所述,對喉部早期惡性病變患者采用電子喉鏡診斷后,聯(lián)合使用窄帶成像技術,更加利于快速檢出病情,并且檢出率高,敏感性輕,診斷結果更加具有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1] 任佳,楊慧.窄帶成像技術在喉惡性腫瘤術后隨訪中的作用[J].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18,53(12):957-957.
[2] 馮煒,倪曉光.窄帶成像內鏡在聲帶息肉樣病變中的鑒別診斷作用[J].中華耳鼻咽喉頭頸外科雜志,2017,67(2):58-59.
[3] 楊信陽.顯微支撐喉鏡手術治療喉部良性腫瘤的療效分析[J].中國社區(qū)醫(yī)師,2018,45(18):49-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