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偉雄
親愛的車迷朋友,我問大家一個問題:“汽車是不是生物呢?”
汽車是機械產(chǎn)物,怎會屬于生物呢?這個問題很無聊,但如果我說汽車是會漸漸長大的,一些在幾十年前出世的車款,一代比一代長大,像小孩漸漸長成大人,那你說汽車是不是生物?
我就以本來小得像小孩的菲亞特500做一個例子。它在1957年出世時,身長只有2970毫米,軸距只有1840毫米,這樣玲瓏,可愛得像小嬰兒呀。到了1967年,菲亞特第一次長大,菲亞特L成長至3025毫米。這個小孩一直活到2007年,它終于過了青春期,渙然一新地成長為新的菲亞特500,那時候,它的身材也變大得多,車長已到了3546毫米,而軸距也達到2300毫米。當(dāng)菲亞特500活到2016年,改了一次款,車長略為增加至3617毫米,但軸距幾乎沒變。但在同一時間,菲亞特500變身成500X,那就真的是突變長大,從仍算迷你的身型長成一部小型跨界車,車長竟可以最大達到4273毫米,軸距也有2570毫米。原本菲亞特想再一次催長菲亞特500至XL的增大碼體型,但最后命運是,菲亞特500回歸青春時期,且只推出全電動版。
其實,MINI生長之路也和Fiat 500類似??赡苣阌X得這種迷仔小車并不滿足現(xiàn)代人對空間的需要,越來越長是汽車的必然成長命運。但我想說的是,曾經(jīng)擁有過經(jīng)典MINI Cooper MKⅣ的我,那時的它身材細細,車長只有3.06米,4個車輪就放置在車的四角,懸架非常短,駕駛時真的像開小型go-kart賽車般靈活好玩。但到了寶馬把MINI重生,推出新形態(tài)的MINI,發(fā)展到第三代的MINI(F55 / 56/57)時,車長最短的雙門版也有3982毫米,軸距也達到2495毫米 ,如果是四門版,那便大半個尺碼,更不用說Countryman或Clubman了。雖然新MINICooper在駕駛樂趣上依然濃厚,但加長了的軸距在操控性上的確有落差,你親身試過經(jīng)典MINI和新MINI便明白我講的道理。
我有點不明白,正想請教為新MINI寫公關(guān)稿的同事們,為什么每次寫新MINI的駕駛樂趣,都要這樣形容:“富有前一代MINI開起來類似小型go-kart賽車的操控性。 ”我愿以30年的試車經(jīng)驗去證明,今天的MINI是尋找不到昔日MINI開起來類似小型go-kart賽車的操控性了。
正如人類的成長,我們年紀愈大,規(guī)模便愈減,當(dāng)一輛車的車長/軸距一代比一代加長,它也會失去昔日的體型。當(dāng)然,今天采用的汽車主動輔助系統(tǒng),可以解決加長軸距的拖累,例如更長的車越要擁有的四輪轉(zhuǎn)向系統(tǒng)。
說到長軸距,我當(dāng)然會想起中國市場的汽車發(fā)展史。
當(dāng)前神州大地,在上世紀末至本世紀初汽車市場爆發(fā),今天已是全球最重要的市場之一??赡芪覀冞@片土地對汽車特別滋養(yǎng),大量外國品牌的車型都會在此迅速長大,最經(jīng)典的莫如奧迪A6,來到內(nèi)地后便長成A6L。
“L”這個字母可以說是中國汽車文化的特色,而且長成“ L”的各種車款,都集中在后排空間的增長,我的很多朋友試過了海外版本和國內(nèi)獨有的加長軸距L版轎車或SUV,都覺得比海外版本更舒服。
坐在后座的車主,都覺得汽車這“生物”越來越大越發(fā)得人喜歡,不過,對于我們一班真心喜歡駕駛樂趣的車迷,坐在駕駛席上卻有不同的嗟嘆:“如果它能更精致一點,那攻彎的樂趣便有意義。”
也就是這個原因,寶馬駕駛DNA的3系來到中國竟然也被“發(fā)育”成L版,原本上一代的寶馬3系(F30)已突然增長至軸距2810毫米和車長4624毫米,接近第五代的5系(E60)的空間了,但通常車主仍不滿足,把為駕駛者而生的寶馬3系再拉長到2920毫米軸距。嘩,這還是優(yōu)質(zhì)型駕駛員車嗎?
3系到了這一代(G20)的軸距你知道是多少嗎?2.85米,尚未知有沒有特供內(nèi)地的L版。如今3系已不是狹窄型的行政房車,甚至中型房車了。
對于寶馬3系,我印象最深刻的是90年代末澳門的東望洋大賽車,那時寶馬的確揚威賽道,最出名的當(dāng)然是溫高雄駕駛的寶馬M3(E30),那時候的M3房車尺碼是最適中的(軸距2.57米),駕駛感是最強烈的,操控性亦是最好的。
如果現(xiàn)在我們想回味那個時代的3系駕駛風(fēng)格,但已不能在新3系找到了,因為軸距已拉長至2.85米,那我們在哪一個寶馬車系能找到?可能就是新2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