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峰 鄒國慶 黃泳霖
【摘 要】目的:對治療上尿路結石合并感染應用微創(chuàng)經皮腎鏡取石術對患者圍術期指標以及療效進行分析。方法:擇取2018年9月~2019年9月間在我院進行治療的上尿路結石合并感染患者共80例作為研究對象,使用隨機數字法,將所有患者分為觀察組、對照組,對照組應用常規(guī)尿管切開取石術,觀察組應用微創(chuàng)經皮腎鏡取石術,對比兩組患者圍術期指標、并發(fā)癥出現率以及結石清除率。結果:觀察組患者手術時間、手術出血量以及住院時間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觀察組并發(fā)癥出現率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兩組患者結石清除率均為100%。結論:在治療上尿路結石結合感染應用微創(chuàng)經皮腎鏡取石術具有顯著效果,縮短手術時間以及患者住院時間,降低患者經濟負擔,具有較高的結石清除率,同時并發(fā)癥出現率更低,促進患者更快恢復,在臨床治療中值得推廣應用。
【關鍵詞】微創(chuàng)經皮腎鏡取石術;上尿路結石;感染;圍術期指標
Abstract:? Objective: To analyze the perioperative indicators and curative effect of patients with upper urinary tract stones complicated with infection by 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 Methods: A total of 80 patients with upper urinary tract stones complicated with infection who were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September 2018 to September 2019 were selected as the research object. Using random number method, all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observation group and control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conventional urinary incision and stone removal, and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treated with 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 The perioperative indicators,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and stone removal rate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Results: The operation time, operation bleeding and hospitalization time of the observation group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 <0.05); the incidence of complications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P <0.05); 100%. Conclusion: The application of 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 in the treatment of upper urinary tract stones combined with infection has a significant effect, shortening the operation time and patient hospitalization time, reducing the patient's financial burden, having a higher stone clearance rate, and more frequent complications Low, promote faster recovery of patients, it is worth popularizing and applying in clinical treatment.
Keywords:? 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 upper urinary tract stones; infection; perioperative indicators
【中圖分類號】R691.4【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3783(2020)10-30--01
1 引言
在臨床上根據尿路結石位置不同分為上、下尿路結石,其中發(fā)病率較高為上尿路結石,對人體腎臟功能、身體健康造成極大危害,患者在臨床上的主要表現為下腹部疼痛、血尿等,需要進行及時有效的治療,否側會導致尿路出現梗阻、感染等。當上尿路結石患者出現感染時,其病情較為復雜,必須要進行治療,緩解患者疼痛,避免腎臟功能受到傷害,以往傳統(tǒng)治療方式為輸尿管切來取石手術,當時該種治療方式患者具有較高的感染幾率,導致患者預后較差,隨著臨床醫(yī)學技術不斷發(fā)展,微創(chuàng)手術的適應性不斷提升。在本次研究中,對治療上尿路結石合并感染應用微創(chuàng)經皮腎鏡取石術對患者圍術期指標以及療效進行研究分析,旨在尋找更好的治療方式,現報道如下。
2 材料與方法
2.1 一般資料
擇取2018年9月~2019年9月間在我院進行治療的上尿路結石合并感染患者共80例作為研究對象,使用隨機數字法,將所有患者分為觀察組、對照組,觀察組40例,男24例,女16例,年齡(26~71)歲,平均年齡(45.68±5.41)歲,右腎結石15例、左腎結石16例,雙結石9例,對照組40例,男25例,女15例,年齡(27~72)歲,平均年齡(45.72±5.43)歲,右腎結石16例,左腎結石16例,雙結石8例,對比兩組患者各項基本資料,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有可比性。
2.2 納入排除標準
納入標準:(1)患者符合尿路結石診斷標準;(2)患者無精神類疾病,能夠進行正常溝通;(3)患者對本次研究均有知情權,簽訂同意書。
排除標準:(1)患者存在心、肝器官功能障礙;(2)患者存在低血壓等疾病;(3)患者不同意本次研究。
2.3 方法
對照組應用常規(guī)尿管切開取石術,手術切口在患者腹部,根據人體生理解剖結構將腹腔打開,找到輸尿管后進行檢查確認,將結石擊碎后取出;觀察組應用微創(chuàng)經皮腎鏡取石術,具體方式如下,先對患者進行藥敏試驗,使用敏感藥物治療,治療3天后進行一期經皮穿刺造痿術,患者呈俯臥位,放置小枕墊在上腹部,利于操作,使用含量為2%的利多卡因對患者麻醉,對病灶腎中盞通過超聲引導技術定位,置入斑馬導絲,使用擴張器進行擴張,保留塑料薄鞘,在輸尿管上端將多側孔引流管緩慢置入,取出塑料薄鞘后固定引流管,進行引流干預5天,對患者感染情況進行觀察,再對患者通過經皮腎鏡取石手術,患者呈仰臥位,沿導絲擴張器擴張,通過工作鞘置入腎鏡,通過腎鏡直視下對結石使用彈道碎石機脊髓,針對較大結石使用鱷嘴鉗取出,將結石擊碎后通過腎鏡進行二次檢查,使用事先準備好的灌洗液沖洗,為患者留置雙J管、腎造痿管,手術后對患者進行常規(guī)抗感染治療。
2.4觀察指標
對比兩組患者圍術期指標、并發(fā)癥出現率以及結石清除率。圍術期包括手術時間、手術出血量以及住院時間。
2.5 統(tǒng)計學分析
數據納入SPSS22.0軟件分析,計量資料以()表示,t檢驗;計數資料用(%)表示,卡方檢驗,P<0.05有統(tǒng)計學意義。
3結果
3.1 兩組患者各項圍術期指標對比
在患者手術時間、手術出血量以及住院時間方面,觀察組患者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1。
3.2 兩組患者并發(fā)癥出現率情況對比
在并發(fā)癥出現率方面,觀察組患者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見表2。
3.3 兩組患者結石清除率對比
兩組患者結石清除率均為100%,無統(tǒng)計學意義。
4 討論
在臨床上上尿路結石是泌尿系統(tǒng)中比較常見的疾病,出現結石的因素與尿液結石晶體性質有關聯,當鹽類物質成像飽和狀態(tài)或者抑制尿液結石晶體形成物質不足時,在輸尿管、腎臟容易出現結石,類型主要為草酸鈣,患者必須要進行及時有效的治療,否則會導致患者出現腰腹部腫塊、腎積水以及尿路感染等請情況,對患者腎臟功能以及生活質量造成極大影響。在上尿路結石中比較常見的并發(fā)癥為感染,當感染情況加重時會出現腎積液,對腎功能造成極大損傷,同時患者會出現膿毒血癥,嚴重威脅患者生命安全。
針對上尿路結石的治療方式較多,如對癥治療、中藥治療、手術治療等,手術治療分為手術取石、體位沖擊波碎石術,不同治療方式均有不同治療效果,最為常用治療方式為手術治療。在以往傳統(tǒng)治療中,常常通過輸尿管切開取石手術治療,對結石具有極高的清除率,但是該種手術屬于開放式手術,對患者造成較大的傷害,取石過程中需要將腎實質或者腎盂進行剖開,在手術過程中出血量較多,手術時間較長,患者后期恢復時間較長,延長患者住院時間,加重患者負擔,當患者后期出現感染加重的風險非常高,對患者康復造成極大影響,上尿路結石合并感染患者常常存在反復的尿路感染史,致病菌非常復雜,通過輸尿管切開取石術后,對患者內部造成極大影響,導致后期并發(fā)癥出現情況較多。在微創(chuàng)經皮腎鏡取石手術中,屬于微創(chuàng)手術,將腎鏡作為檢測、觀察工具,對病灶結石情況進行分析,方便手術人員進行操作,縮短手術時間,有效緩解患者對手術耐受性,在腎鏡下根據不同大小結石,進行取出、擊碎,具有極高的結石清除率,降低患者疼痛以及術后并發(fā)癥出現率,促進患者更快康復,患者在手術后會出現腎通道疼痛以及發(fā)熱等情況,因為在手術過程中使用灌洗液對腎臟通道創(chuàng)面進行沖洗,灌洗液具有沖洗的作用,進入人體后會出現發(fā)熱情況,因此需要對患者進行血常規(guī)復查以及血培養(yǎng),對患者病情進行密切觀察,腎通道出現疼痛與手術過程中取石的次數有關聯,當進行2次以上取石時,會極大出現疼痛的幾率。通過一期經皮腎穿刺造痿有以下優(yōu)點,(1)能夠在局部麻醉情況進行穿刺,針對耐受力差、癥狀嚴重患者非常合適;(2)導絲前端較為柔軟,通過適當的穿刺點能夠直接進入輸尿管,不容易脫落;(3)對附近組織造成的損傷較低,患者出血量較少?;颊哌M行一期經皮腎鏡取石術到二期需要滿意幾點要求,(1)患者復查時,凝血功能、血生化、血常規(guī)功能無異常情況出現;(2)患者的炎癥反應輕微,同時臨床癥狀緩解,生命體征較為平穩(wěn);(3)患者身體狀況較佳,對手術具有較高的耐受性。通過二期經皮腎鏡取石術除了對結石具有治療效果外,在控制患者感染方面也有較大作用,能夠直接擊碎結石,同時結石碎片能夠通過灌注沖洗出來,不需對結石進行反復擊打,通過置入工作鞘的方式加快碎石排出,降低手術時間。
在本次研究中,在手術時間、手術出血量以及住院時間方面,觀察組患者明顯低于對照組(P<0.05);在并發(fā)癥出現率方面,觀察組患者明顯低于對照組患者(P<0.05),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同時兩組患者結石清除率均為100%,說明微創(chuàng)經皮腎鏡取石手術具有較高的治療效果。
5 結論
綜上所述,在治療上尿路結石結合感染應用微創(chuàng)經皮腎鏡取石術具有顯著效果,縮短手術時間以及患者住院時間,降低患者經濟負擔,具有較高的結石清除率,同時并發(fā)癥出現率更低,促進患者更快恢復,在臨床治療中值得推廣應用。
參考文獻
孔德志, 朱永士, 李虎. 無管化經皮腎鏡取石術治療對上尿路結石患者結石清除率、腎功能指標及血流動力學的影響[J]. 實用醫(yī)院臨床雜志, 2018, 015(004):118-120.
劉津念, 鄭劍, 殷永健,等. 標準通道經皮腎鏡取石術聯合輸尿管軟鏡鈥激光碎石術治療上尿路結石的療效觀察[J]. 實用醫(yī)院臨床雜志, 2019, 16(01):172-175.
李光遠, 王克孝, 古宏兵,等. 后腹腔鏡輸尿管切開取石術與微通道經皮腎鏡碎石術治療輸尿管上段嵌頓性結石的臨床療效分析[J]. 安徽醫(yī)藥, 2018, 22(8):1487-1490.
加素爾·巴吐爾, 徐海, 伊爾范·壓力坤,等. 同期雙側超微經皮腎鏡取石術治療小兒上尿路結石10例報告[J]. 現代泌尿外科雜志, 2019, 024(002):128-131,144.
郭強, 李雙平, 郝志軒,等. 部分無管化經皮腎鏡取石術治療上尿路結石安全性和療效的薈萃分析[J]. 現代泌尿外科雜志, 2018, 023(009):692-69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