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鴻鑫
在魯迅的整個文學生涯中,編輯文學報刊是其主要的工作之一,他一生主編過的文學期刊達10余種之多。魯迅為編輯文學報刊,花費了大量的精力和心血。
魯迅主編文學期刊非常注重刊物的思想內容。比如他主編《奔流》,就有計劃、有系統(tǒng)地介紹蘇聯(lián)無產(chǎn)階級的文藝理論,這對當時中國的革命文藝運動是具有指導意義的;后來編輯《前哨》創(chuàng)刊號,是紀念柔石等五位被害青年作家的專號,則有力抨擊了反動當局的法西斯暴行。正因為他主編的文學期刊傾向鮮明,往往生存時間不長,不少刊物中途即被當局查禁。
與此同時,魯迅又很注重刊物的趣味性。他主張刊物要辦得生動活潑、情趣盎然,不僅要求文章寫得妙趣橫生、引人入勝,而且版面編排要活潑美觀。他編的《朝花》《奔流》《譯文》一律附有木刻或版面插頁,文章空處加題花、尾花,做到圖文并茂。當時有人批評《奔流》刊載的譯著偏重“個人趣味”,魯迅在《編校后記》中回答說:“說到‘趣味,現(xiàn)在確已算一種罪名了,但無論人類的也罷,階級的也罷,我還希望總有一日弛禁,講文藝不必定要‘沒趣味?!?/p>
魯迅強調文學期刊內容要扎實、文章要有特色。他曾規(guī)定選登的文章要“出自心裁非奉命執(zhí)筆,如明清八股者”,編《文藝研究》時特別聲明“倘是陳言,俱不選入”。他編刊物很珍惜篇幅,既反對文章排得太滿,密密麻麻,使人有壓窄之感,但對正文后面的空白卻也不肯隨便浪費,而是登載一兩百字的“補白”短文,使之得到利用。
他當主編,既是策劃者,又是實干家,不僅親自組稿審稿,并且看校樣。他做校對工作細致認真,連一個標點符號也不放過。1924年秋天,魯迅在病中,兩位青年編輯去看他,走進書齋,只見他還在書桌前潛沉地校稿。他的臉微微泛紅,眼皮微腫,顯然還在發(fā)熱。青年問他為什么不休息,魯迅沉吟一下,才摸著正在校對的一疊校樣說:“這是這一期《莽原》的校樣,前天拿了來,直到今天我還沒有校完。”他還指指校樣上的字說:“得仔細一點,有時因一字之錯會引起很大的誤解,校對和創(chuàng)作的責任是一樣重大的?!?/p>
他還親自設計版面及封面裝幀,甚至親自送稿子到印刷廠、制版所,人家還當他是跑街之類的人物呢!魯迅經(jīng)常親自寫編校后記,《奔流》每期都有編校后記,并有精美插圖。他甚至還親擬廣告,他說“要使看了廣告來買刊物的讀者不罵我們使他上當”。
魯迅對編輯人員要求也很高,他曾說:“編輯應當有清醒的頭腦,他比作家知道更多的東西,掌握更全面的情形,也許不及作家想得深。編輯不能隨心所欲地吹捧一個作家,就像他無權利用地位壓制一個作家一樣,這是個起碼的條件?!?/p>
他曾這樣說:“我的生命,割碎在給別人改稿子、看稿子、編書、校字、陪坐這些事情上。將血一滴一滴地滴過去,以飼別人,雖自覺漸漸瘦弱,也以為快活。”他對編輯工作可說是鞠躬盡瘁、嘔心瀝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