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靜
高一學生剛剛學習了勻變速直線運動的規(guī)律,如果把學習自由落體運動當作前面學習的規(guī)律的一次應用,那么學好豎直上拋運動則是思想的一次升華,對學生能力的培養(yǎng),物理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提升都起到重要的作用,也為后面平拋運動的學習奠定一個好的基礎。今天我們再次談談豎直上拋運動的特點和處理問題的一般思路。
豎直上拋運動指物體以某一初速度豎直向上拋出(不考慮空氣阻力),只在重力作用下所做的運動。豎直上拋運動是物體具有豎直向上的初速度,加速度始終為重力加速度g的勻變速運動,可分為上拋時的勻減速運動和下落時的自由落體運動的兩過程。將物體以某一初速度v0豎直向上拋出,物體只在重力作用下所做的運動就是豎直上拋運動。
一、豎直上拋運動的實質
初速度v0≠0、加速度a=-g的勻變速直線運動(通常規(guī)定初速度v0的方向為正方向,g為重力加速度的大?。?/p>
豎直上拋運動的規(guī)律
基本公式
推論
二、豎直上拋運動的特點
1.對稱性
①時間對稱性,對同一段距離,上升過程和下降過程時間相等,tAB=tBA,tOC=tCO。
②速度對稱性:上升過程和下降過程通過同一點時速度大小相等,方向相反,vB=-vB′,vA=-vA′。
2.多解性
通過某一點可能對應兩個時刻,即物體可能處于上升階段,也可能處于下降階段。
三、豎直上拋運動的處理方法
1.分段法
上升階段是初速度為v0、a=-g的勻減速直線運動;下落階段是自由落體運動
2.全過程分析法
全過程看作初速度為v0、a=-g的勻變速直線運動
(1)v>0時,上升階段;v<0,下落階段
(2)x>0時,物體在拋出點的上方;x<0時,物體在拋出點的下方
四、典型例題介紹
例1 研究人員為檢驗某一產品的抗撞擊能力,乘坐熱氣球并攜帶該產品豎直升空,當熱氣球以10 m/s的速度勻速上升到某一高度時,研究人員從熱氣球上將產品自由釋放,測得經11 s產品撞擊地面。不計產品所受的空氣阻力,求產品的釋放位置距地面的高度。(g取10 m/s2)
分段法:
解析:根據(jù)題意畫出運動過程草圖如圖所示,將產品的運動過程分為A→B和B→C→D兩段來處理,A→B為豎直向上的勻減速運動,B→C→D為自由落體運動。
在A→B過程,根據(jù)勻變速直線運動規(guī)律可知
tAB= =1 s
xAB=xBC= =5 m
由題意可知tBD=11 s-1 s=10 s
根據(jù)自由落體運動規(guī)律可得xBD= =500 m
故產品的釋放位置距地面的高度x=xBD-xBC=495 m。
全程法:
解析:將產品的運動視為勻變速直線運動,規(guī)定向上為正方向,則v0=10 m/s,a=-g=-10 m/s2,t=11 s。
根據(jù)x=v0t+ ,代入數(shù)據(jù)解得x=-495 m
故產品的釋放位置距地面的高度為495 m。
該題用兩種方法解決問題,旨在讓學生更深入理解該運動的特點,同時感受兩種方法解決問題的難易程度,提高自已解決問題的能力。
例2(多選)某人在高層樓房的陽臺上以20 m/s的速度豎直向上拋出一個石塊,石塊運動到離拋出點15 m處時,所經歷的時間可以是(不計空氣阻力,g取10 m/s2)(? ?)
A.1 s? ? ? ? B.2 s
C.3 s? ? ? ? D.(2+ )s
解析:當石塊在拋出點上方距拋出點15 m處時,取向上為正方向,則位移x=15 m,加速度a=-g=-10 m/s2
代入公式x=v0t+ 得數(shù)學關系式
15=20t+ ×(-10)t2,化簡得5t2-20t+15=0,(以上兩式所有物理量均采用國際單位制單位)
解得t1=1 s,t2=3 s。
t1=1 s對應著石塊上升時到達“離拋出點15 m處”時所用的時間,而t2=3 s對應著從最高點落回時第二次經過“離拋出點15 m處”時所用的時間。
由于石塊上升的最大高度H=20 m,所以石塊落到拋出點下方“離拋出點15 m處”時,做自由落體運動的總高度為HOB=(20+15)m=35 m。
下落此段距離所用的時間
。
這樣,石塊從拋出到經過拋出點下方“離拋出點15 m處”時所用的時間為t3=2 s+ s=(2+ )s。答案:ACD
例3一個從地面豎直上拋的物體,它兩次經過一個較低點A的時間間隔是TA,兩次經過一個較高點B的時間間隔是TB,重力加速度為g,則A、B之間的距離為(? ?)
A.? ? ? ? ?B.
C.? ? ? ? ?D.
解析:從豎直上拋的最高點到點A的時間tA= ,從豎直上拋的最高點到點B的時間tB= ,則A、B兩點間的距離 。
答案:A
例4(多選)某物體以30 m/s的初速度豎直上拋,不計空氣阻力,g取10 m/s2,5 s內物體的(? ?)
A.路程為65 m
B.位移大小為25 m,方向向上
C.速度改變量的大小為10 m/s
D.平均速度大小為13 m/s,方向向上
解析
物體上升的時間
物體上升的最大高度
物體從最高點自由下落2 s的高度
運動過程如圖所示,則總路程為65 m,A正確;
5 s末物體離拋出點的高度為25 m,即位移大小為25 m,方向向上,B正確取向上為正方向,5 s內物體的速度改變量Δv=-gt=-10×5 m/s=-50 m/s即速度改變量的大小為50 m/s,方向向下,C錯誤平均速度 ,方向向上,D錯誤。
答案:A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