韋寧
有人說我們的家庭教育是:缺位的父親+焦慮的母親+無助的孩子。此話不無道理,父親在家庭教育中的缺失,是當前家庭教育的一個突出問題。有調查資料表明:60%的母親在家庭教育中獨當一面,父親起主導作用的不超過15%,由父母共同承擔教育責任的只有不到三分之一。
由于角色的不同,父親和母親在教育孩子時承擔了各自不同的責任。在家庭中,父親象征著一種雄壯力量,具有威武、勇敢、進取、果斷的個性品質。在家庭教育中,父親比母親更有計劃性、目的性,他們的個性品質與特點是母親無法模仿的,他們的作用也是母親無法替代的。父親的教養(yǎng)態(tài)度、教養(yǎng)方式,對孩子個性形成、學習成績等方面有著舉足輕重的作用,若父親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缺席,極易導致孩子性格、情感方面出現(xiàn)問題。
孩子的成長需要父親全程參與
父教有助于孩子良好個性品質的形成。一般來說,父親通常具有獨立、自信、熱情、勇敢等個性特征,這往往會潛移默化地影響到孩子的成長。我在教育女兒成人成才的過程中,深刻體會到了這點。女孩子靦腆內(nèi)向,平日在家里謹小慎微,在學校更是放不開手腳。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我注意到女兒這方面存在的問題,于是在家里給孩子創(chuàng)造了非常寬松的成長環(huán)境。我多次明確告訴她:“閨女,無論在家里還是學校,如果你做錯了什么,不是故意的,只當沒有這回事;如果是故意的,對他人造成了損失和危害,下次改正就是了。爸爸是你的法定監(jiān)護人,能夠替你承擔任何責任。”正是有了這樣的寬容,女兒的膽怯心理才逐步得到了改善。從小學開始,我便有意識地讓她參加各種公益活動,升入中學后,女兒成為了一名品學兼優(yōu)的好學生,還競選擔任了班干部。
父教有助于孩子正確認知性別角色。有遠見的教育管理者早就看到了一個不爭的事實:從事基礎教育的教師大多為女性,小學和幼兒園階段最為明顯。人們很少在幼兒園里看到男教師,這在一定程度上導致了幼兒教育出現(xiàn)“陰盛陽衰”的現(xiàn)象。當前,中小學都在強調素質教育,更有人呼吁“男性教育”應得到重視。對家長來說,如果個人不能左右學校教育、改變社會風氣,那么至少可以從自己出發(fā)、從家庭教育著手,讓父親勇敢地承擔起“男性教育”的角色,這是非常必要的。對男孩來說,父親是典范、是榜樣,父親參與教育對孩子正確認知性別角色有著不可替代的作用。對女孩來說,父親可以告訴她們男性與女性有什么不同,會教給她們與異性相處的正確方式。
鄰居的女兒雖然是名牌大學畢業(yè)生,但是在交男朋友的問題上卻遇到了困難。她來我家串門交流,我從言談中搞清了她婚戀困難的根源。由于父母離異,她從小生活在單親家庭中,由母親撫養(yǎng)長大。在她成長的過程中,母親總是時時提醒她:“男人就像你爸爸那樣沒幾個好東西,你與他們交往要慎重?!彼裕嗄陙碓谀赣H的影響下,她對異性的認知沒有合理、正常地建立起來,從而影響了她的婚戀生活。
在引領女兒成長的過程中,我算是一個勇敢的父親。比如,我曾加入唐山市冬泳隊,主動報名參加被稱為“勇敢者的運動”的冬泳活動。每年嚴冬時節(jié),我們往往會進行“冬泳表演賽”。我讓孩子親眼看到,在寒風凜冽的嚴冬,當別人在棉衣包裹中仍然瑟瑟發(fā)抖時,我們這些勇敢的冬泳健將卻敢于鏟雪破冰,飛身鉆入冰冷刺骨的河水中,暢游一番。再比如,夏天我?guī)畠喝ニ鲜澜缤?,在水上飛艇的高速運轉中體會力與美的結合,從水滑梯上一沖而下體會“飛人直下三千尺”的淋漓暢快,讓孩子在游戲中釋放了壓力,鍛煉了膽量。
父教有利于孩子多元智力的發(fā)展。在寒暑假里,老師也會留一些科學實驗、社會調查和野外觀察的作業(yè)。不少家長和孩子往往對此并不在意,而我卻非常重視,帶著女兒一板一眼地認真準備。我們一起做了鹽水導電燈泡發(fā)光、三棱鏡光譜折射等實驗,從多維度培養(yǎng)女兒的實驗能力、觀察能力、探究能力。另外,我還帶著女兒一起觀察小動物的成長、觀察鐘表是如何運轉的,甚至一起維修自行車,讓她從中可以學到生物學知識,了解機械傳動原理,學會常見工具的使用,這是孩子多維智力發(fā)展不可或缺的。
重視陪伴,學會正確地表達父愛
父親在家庭教育中能起到平衡作用。父親說話做事,原則性往往更強一些,較少有不講原則的溺愛。正如我自己所說所做:允許孩子不優(yōu)秀,不允許孩子不努力。在女兒小的時候,我經(jīng)常跟她說:“如果你像有些孩子那樣懶散松懈,18歲一到,我們給你再過最后一個生日,之后請你離開我們這個家,自己去創(chuàng)業(yè)好了?!备赣H的強勢,能夠給孩子成長成人所必需的遠期壓力,由此激發(fā)出孩子現(xiàn)階段的前進動力。相反,許多母親往往對孩子溺愛有加,缺乏原則,說得多做得少,導致孩子在家中唯我獨尊,胸無大志,在社會上不懂得人情世故,甚至好吃懶做。
父親參與家庭教育,不是要做一個黑臉的判官。父親要想真正走進孩子的內(nèi)心世界,必須先放下架子,把孩子當做平等的朋友來交流。家庭教育中,家長注意把握態(tài)度最重要,做到剛柔相濟,對孩子不驕不縱。
父親應認清自己在家庭教育中扮演的角色,黑臉包公不可取,一味地給孩子當保護傘也有失偏頗。比如,我朋友的女兒穎穎,上小學時每天放學回來,媽媽都要求她先寫作業(yè)再去玩耍??煞f穎的爸爸對家庭教育缺乏認識,從來都不配合妻子的合理教育,常常會說:“別聽你媽的,別做作業(yè)了!走,我們出去玩。”結果,導致穎穎始終沒有形成好的學習習慣,最后中考成績不理想。
重視陪伴,學會正確地表達父愛,是當好父親的必修課。簡·尼爾森在《正面管教》一書中提到,家長應付出時間耐心陪伴孩子成長。父親應該每天至少抽出三十分鐘陪伴孩子,哪怕是給孩子講故事,陪孩子搭一會兒積木,或者幫孩子洗個澡。如果父親因故不能按時回家,也可以通過電話、微信的方式和孩子說幾句話。不要小看每天幾十分鐘的相處時間,這會讓孩子感受到父愛的存在,有助于孩子健康、全面地成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