腎為人體生命之本,先天之本,人體五臟六腑、四肢百骸都與腎臟有著直接或間接的聯(lián)系,腎只有虛證,沒有實證,所以補腎方劑在治療上越發(fā)顯示其重要位置。腎虛證有陰虛、陽虛之分,故補腎方劑亦有補腎陰方劑和補腎陽方劑之別,臨床當認真辨證,予以對證施治。
張大寧教授提出的“心—腎軸心系統(tǒng)學說”“腎虛血瘀論”和“補腎活血法”的學術(shù)思想,對指導臨床治療慢性腎臟疾病、老年病及抗衰老具有重要意義。
本期為大家介紹健脾補腎、利濕降濁治療腎性高尿酸血癥。
健脾補腎、利濕降濁治療腎性高尿酸血癥
慢性腎臟病常合并高尿酸血癥時,嚴重時誘發(fā)痛風。臨床多見患者面色晦暗,乏力腰酸納呆惡心,舌有瘀斑等脾腎氣虛瘀濁內(nèi)蘊證。有學者對中醫(yī)藥治療高尿酸血癥的用藥規(guī)律進行分析發(fā)現(xiàn),經(jīng)常使用的136味中藥以利水滲濕、清熱、活血化瘀、祛風濕、補氣為主。
我們實驗研究,用清血湯(生黃芪40g,丹參20g,五靈脂10g,蒲黃炭10g,茵陳蒿20g,大黃10g,白花蛇舌草15g,敗醬草15g)治療腎性高尿酸血癥,不僅可以降低血肌酐、尿素氮,升高腎小球濾過率、還能降低升高的血尿酸。
腎性高尿酸血癥是由于腎功能障礙所致,臨床可見虛、瘀、濕、逆病機所致的脾腎氣虛瘀濁內(nèi)蘊證。清血湯中大劑量生黃芪健脾補腎,丹參、失笑散五靈脂、蒲黃活血化瘀,大黃活血降逆,白花蛇舌草、敗醬草、茵陳蒿清熱利濕祛濁,共奏健脾補腎、活血祛濁的功效,可以降血尿酸。黃芪可以增加腎小球濾過率和腎臟血流灌注量,改善大鼠體內(nèi)的氧化應激狀態(tài)。
丹參酮可以促進小鼠尿酸排泄。大黃通過競爭性抑制黃嘌呤氧化酶而降低尿酸性腎病大鼠的血肌酐、尿素氮和血尿酸,減少尿酸鹽在腎小管中沉積及炎性細胞浸潤。茵陳失笑散菌陳、五靈脂、蒲黃可以降低早期慢性腎衰患者的尿素氮水平。清利濕熱中藥能降低血液黏滯度,使腎小球毛細血管通透性降低,調(diào)整腎臟微循環(huán)及改善腎小球間質(zhì)細胞基質(zhì)增生。
來源:搜狐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