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9热精品在线国产_美女午夜性视频免费_国产精品国产高清国产av_av欧美777_自拍偷自拍亚洲精品老妇_亚洲熟女精品中文字幕_www日本黄色视频网_国产精品野战在线观看

      ?

      近年來國內學界關于西方馬克思主義的評價性研究與爭論

      2020-11-09 03:26李健
      桂海論叢 2020年5期
      關鍵詞:西方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哲學歷史唯物主義

      李健

      摘要:圍繞西方馬克思主義解讀馬克思主義的邏輯理路,近年來我國學者主要針對三個關鍵性問題展開爭論,一是西方馬克思主義研究立場的學術定位是否已經達到政治自覺;二是西方馬克思主義在20世紀50至60年代“終結”或“轉場”后的多元研究格局與理論構建;三是西方馬克思主義在新的歷史方位下該往何處去的時代之問和未來展望。這三次爭論啟示我們,在發(fā)展創(chuàng)新馬克思主義的過程中,應該著力把握好兩個核心問題,一是自盧卡奇以來所強調的方法,即如何回到馬克思的原初語境和把握馬克思的真精神;二是打通唯物史觀與未來社會形態(tài)的內在關聯(lián),即如何從歷史科學的視角闡述共產主義從產生到實現(xiàn)的在場問題。

      關鍵詞:西方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哲學;歷史唯物主義

      中圖分類號:A81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4-1494(2020)05-0035-05

      我國西方馬克思主義研究經歷了四十多年的發(fā)展,已經成為理解和創(chuàng)新馬克思主義的重要組成部分,成為全球化時代下批判資本主義的理論和政治資源??陀^全面呈現(xiàn)西方馬克思主義在中國的發(fā)展歷程,將其內部爭論以辯證的張力關系表達出來,從思想史和學術史,從敘述方式和研究方式,從具體和綜合等不同角度評判我國西方馬克思主義研究取得的成果與未來研究需要加強的地方,這成為當前亟需解決的理論任務,將對我們發(fā)展21世紀馬克思主義、推進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的時代化、大眾化以及國際化產生積極效應。

      一、政治立場:西方馬克思主義的學科定位

      針對“什么是西方馬克思主義”這一原初性問題,我國曾在20世紀末21世紀初產生過兩次爭論。一次是20世紀80年代的“徐杜論戰(zhàn)”①,一次是21世紀初的“徐王論戰(zhàn)②。這兩次論戰(zhàn)激發(fā)了國內學者研究西方馬克思主義的學術興趣,在理清西方馬克思主義的概念、范圍、特征,尤其是政治立場方面為后來的研究者提供了有價值的參考。直至今天,國內學者依然將研究立場視為西方馬克思主義研究的前提性問題。

      從“徐杜論戰(zhàn)”“徐王論戰(zhàn)”到國外馬克思主義的學科定位是一個政治立場不斷確認的過程?!靶於耪搼?zhàn)”中徐立足于劃清西方馬克思主義與傳統(tǒng)馬克思主義的界限,以西方馬克思主義不是馬克思主義為基本判斷,將其看成是獨立于馬克思主義的思潮,認為兩者是不相容的,他們之間的界限反映著唯心主義與唯物主義、資產階級與無產階級的不同。杜立足于闡述西方馬克思主義與傳統(tǒng)馬克思主義的關聯(lián),將其看成是異于正統(tǒng)馬克思主義的,又是對馬克思主義進行積極補充的社會思潮,判斷它們之間是相通的,前者不僅共享了馬克思以人類解放為目的的無產階級立場和改變世界的革命政治取向,而且還在歷史唯物主義方面做出了拓展,可視為是后者的“繼續(xù)”③。這些問題在他們的爭論中沒有得到淋漓盡致地展開,隨后出現(xiàn)的“徐王論戰(zhàn)”可以說是將這一問題進行了深化?!靶焱跽搼?zhàn)”爭論的核心依然是西方馬克思主義的立場問題。徐認為西方馬克思主義不是一個純粹的地域性概念,而是一個意識形態(tài)概念。在研究西方馬克思主義的方法論意義時,要避免混淆兩者的原則界限,從而在思想多元化的語境下危害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tài)形態(tài)領域的指導地位。王把研究馬克思主義哲學本質、當代西方資本主義新變化和西方社會主義革命道路作為西方馬克思主義的主要內容,認為該思潮在研究路線上沒有偏離歷史唯物主義的軌跡,而是重點發(fā)展了歷史唯物主義中的“歷史”概念,重點發(fā)展了人的主觀性與能動性。這些爭論是西方馬克思主義研究的“前論”。自2006年根據(jù)國務院學位辦關于設立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的通知以后,國內西方馬克思主義研究步入“加速道”。其中一個重要的研究方向就是介紹資本主義研究的最新趨勢,以便更好地服務于社會主義現(xiàn)代化建設?!皣怦R克思主義研究”基本包括四個方面的內容,“西方馬克思主義”是研究內容之一,基本特征是既批判資本主義又批判蘇聯(lián)社會主義模式。這一思潮與西方左翼的研究在當前呈現(xiàn)合流趨勢,構成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的重要內容。國內學者著眼于國外馬克思主義的學科構建提出了許多建設性意見。如韓秋紅提出:“‘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本著馬克思主義理論一級學科的學術維度對國外馬克思主義所進行的研究,就必須堅持‘主義的立場。這是馬克思主義理論及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在進行學術問題探討上應有的自覺——政治自覺?!盵1]王雨辰提到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話語體系建設中的主導權問題,即如何在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中堅持馬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拔覀儾荒馨褕猿竹R克思主義的指導地位理解為脫離國外馬克思主義理論家所處的社會歷史條件和文化傳統(tǒng)展開抽象和主觀的批判,也意味著我們研究國外馬克思主義不能僅僅滿足于客觀描述其具體理論觀點,更不是為了發(fā)展國外馬克思主義理論,而應該把我們研究國外馬克思主義的根本目的定位為在闡發(fā)國外馬克思主義流派和理論家的具體理論觀點的同時,總結歸納他們所提出的理論問題,使之服務于中國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理論創(chuàng)新和理論建設?!盵2]在國外馬克思主義二級學科創(chuàng)立以來,我國西方馬克思主義研究已經取得了不少成效,但因為“西馬非馬”“以西解馬”等思想的影響,我們在研究過程中也曾出現(xiàn)立場不夠堅定、思想走偏等錯誤傾向,這更加要求我們堅持以馬克思主義的基本觀點和方法作為指導西方馬克思主義研究的主線,從而發(fā)揮其應有的學術價值和理論價值。

      西方馬克思主義的政治立場問題在深層次上反映的是西方馬克思主義的引入會不會導致馬克思主義的多元化。雖然現(xiàn)在我們對于西方馬克思主義更多地走向了廣義的理解④,但我們不得不承認的是,無論是回歸還是重釋,西方馬克思主義思潮在解構馬克思主義的同時建構了一個呈現(xiàn)多元化格局的馬克思主義,這種多元化的馬克思主義的傾向會直接影響到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tài)領域的指導性地位。此現(xiàn)象引發(fā)我們思考并做出判斷的是,當今馬克思主義可以是多樣的,但不能是多元的。我們不能以文本的不同解讀為借口來建構多元化的馬克思主義。正如陳先達所指出:“馬克思主義的本質是一元的并非多元的。馬克思主義作為一種科學體系,它的內容并不取決于研究者的主觀解讀、自我建構,而是取決于它的客觀內容和科學本性。馬克思主義作為一種科學學說,必然具有它的本質屬性,這就是馬克思恩格斯在他們的經典文本中所闡述的關于哲學、經濟學和科學社會主義的基本原理?!盵3]這便是說,我國的西方馬克思主義研究要有基本的價值立場和衡量標準。一是引進來。在客觀描述西方馬克思主義眼中的資本主義現(xiàn)狀、發(fā)展趨勢和未來走向,進一步理清概念和內在邏輯的基礎上,強化問題意識,創(chuàng)新研究范式,從西方馬克思主義的觀點中汲取有利要素。二是為我所用。立足于科學社會主義基本原理和當代中國的馬克思主義理論建設,在堅持經典馬克思主義指導地位的同時,將西方馬克思主義發(fā)展的內在邏輯和思想路徑揭示出來,這對于我們深刻認識資本主義的發(fā)展變化,加深對資本主義歷史命運的理解,堅定共產主義理想信念,豐富世界馬克思主義的思想資源,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等方面來說都很有意義。

      二、多元格局:西方馬克思主義“終結”或“轉場”后的發(fā)展

      針對20世紀50至60年代由阿爾都塞的“認識論斷裂”所帶來的影響,國內學界對“西方馬克思主義終結了嗎”這一命題展開了討論,其中最為典型的是汪行福、李佃來與張一兵、張亮等學者之間的爭論。西方馬克思主義無論是“終結”還是“轉場”,這都意味著我國關于此方面的研究已經開始進入到深耕與自我探索階段。如今,關于這個話題的討論已經從非此即彼的二元判定變?yōu)榉稚⒒c多元化的繁榮與反思階段。

      討論西方馬克思主義有沒有“終結”,實質上是討論這一思潮的內在邏輯是否瓦解。其中張一兵和張亮的“斷裂說”主張重構一種新的歷史性理論邏輯,從主體革命與歷史辯證法兩個層面出發(fā),認為當前的主體和歷史更應該從“斷裂”而非“統(tǒng)一”方面進行解讀⑤。這種內在邏輯的瓦解說到底是哲學基礎的終結,即哲學基礎的分散化與多樣性。汪行福和李佃來主張“轉場說”?!稗D場說”沒有受到西方馬克思主義終結言論的影響,而是從西方馬克思主義概念的歷史性解讀出發(fā),以“他者之鏡”的視角轉場為由,將西方馬克思主義的定義從開始的創(chuàng)造一種不同于蘇聯(lián)式的馬克思主義轉換為自由主義霸權及意識形態(tài)統(tǒng)治下的探索社會主義的出路問題[4]。李佃來同樣反駁終結說,他以阿多諾的否定辯證法為例,認為書中的思想雖然從內在邏輯上存在一定的轉折,但并未完全越出傳統(tǒng)西方馬克思主義的思想構架,我們還應該看到兩者之間的一脈相承[5]。“斷裂說”和“轉場說”這兩種說法關涉到西方馬克思主義發(fā)展脈絡中的兩條路線,一條是盧卡奇創(chuàng)造的總體性辯證法,一條是阿爾都塞創(chuàng)造的多元決定辯證法。盧卡奇等人認為馬克思的哲學研究對象是人類社會歷史,是如何以統(tǒng)一的總體性方式尋求人類自由解放。阿爾都塞認為,馬克思的唯物主義基于偶然性和可能性視域,其核心是重建馬克思的唯物主義內涵,打破因果必然性規(guī)律,在哲學的斷裂中尋求政治革命的新突破。從深層次而言,這表明“兩個馬克思”的問題一直存在。“經典西方馬克思主義中的人本主義流派比較重視闡發(fā)馬克思主義理論的價值批判功能,科學主義流派則重視捍衛(wèi)馬克思主義理論的科學性?!盵6]如果這種分裂一直存在的話,那將意味著是否終結和何以終結就不能成為一個問題,因為被懸置的問題依然沒有解開的話,保持張力的闡釋關系將帶給我們一種開放式的回答。在這種意義上,用什么標準衡量馬克思主義與西方馬克思主義的間距以及間距的合適程度反倒會成為我們應該優(yōu)先思考的問題。

      在今天,如果從廣義的西方馬克思主義概念來看,國外馬克思主義逐漸與當代西方左翼激進思潮合流,經典西方馬克思主義從其歷史使命而言確實已經完成,但從它的后續(xù)影響來說,它會在國外馬克思主義的發(fā)展過程中不斷在場。如果我們將主體辯證法和結構辯證法的研究置于更高的歷史唯物主義視野中來看,整個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將以西方馬克思主義的邏輯轉換為突破口,以歷史的辯證的方式切入時代命題,尤其是在蘇聯(lián)社會主義模式和資本主義國家的自由主義和民主危機的雙重對照下,只要西方馬克思主義還將研究放在這兩個問題上,那么西方馬克思主義就沒有終結,也沒有過時。如果從我國現(xiàn)在所處的歷史性方位而言,在時間上屬于“過去時”的西方馬克思主義,對于現(xiàn)在的中國而言,其思想依然屬于“現(xiàn)在時”甚至是“未來時”⑥。

      三、未來走向:西方馬克思主義該往何處去

      依照西方馬克思主義是否終結而引發(fā)的問題之一便是西方馬克思主義的未來走向。積極展望西方馬克思主義的出路問題成為近幾年來國內學者研究西方馬克思主義的主要方向。他們對于這一問題表達了不同的看法,從歷史與現(xiàn)實、學術史與思想史、馬克思主義與非馬克思主義等不同方面進行了反思,這嚴格來說不能算是爭論,應該看成是他們對于西方馬克思主義未來發(fā)展的擔憂。有些學者認為把握馬克思主義發(fā)展動向應該從“新”和“大”的角度入手,為人類面臨的“大問題”提供“新啟示”[7]。有些學者從歷史方位的角度重新定義西方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和中國馬克思主義的關系,將西方馬克思主義置于回到馬克思主義和解釋中國現(xiàn)實問題的當下呈現(xiàn)之中,既肯定了我國西方馬克思主義研究所取得的成績,又指出其繁榮景象背后并沒有生長出新的理論的事實,指明未來的研究方向應該圍繞三點:一是深耕西方馬克思主義,二是重訪東歐新馬克思主義,三是轉向以問題為中心的理論反思⑦。有些學者從影響效應與時代反思的角度重新審視了西方馬克思主義的研究視角,其中馬克思主義科學性與價值性割裂的狀態(tài),需要在實踐中進行不斷的驗證和考察⑧。還有學者從西方馬克思主義的現(xiàn)代性理論入手,從資本和形而上學的原則性批判,從方法論和立場上拓展了傳統(tǒng)的問題域。也有學者從學科屬性出發(fā),認為國外馬克思主義不應局限于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其跨學科研究路徑迫切需要延伸至人文社會科學這個大類,培養(yǎng)自覺的開放意識[8]。綜合以上學者的主要研究思路,針對西方馬克思主義該往何處去這一時代之問,我們不能一味地從學術史和思想史的角度予以還原和再造,更應該從中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和答案。就此目標來說,在發(fā)展創(chuàng)新馬克思主義的過程中,需要著力把握好兩個核心問題,一是自盧卡奇以來所強調的方法問題,即如何回到馬克思的原初語境和把握馬克思的真精神;二是打通唯物史觀與未來社會形態(tài)的內在關聯(lián),即如何從歷史科學的視角闡述共產主義在場問題。

      盧卡奇在《歷史與階級意識》中強調,“馬克思主義問題中的正統(tǒng)僅僅是方法”[9]。這個方法說到底是總體性辯證法,他們反對蘇聯(lián)對于唯物主義的錯誤認知,主張歷史唯物主義的重點應該是“歷史”而非唯物主義,從主體革命視角激發(fā)了社會主義的革命性思維。還有西方左翼學者提出的辯證唯物主義的復興,這是重新審視歷史唯物主義與辯證唯物主義關系的新思考,他們主張用辯證法包容歷史唯物主義,準確來說,是運用分裂的反歷史主義的方法為兩者提供一種內在張力,從不可能性之中發(fā)掘可能性。再比如,我國有些學者深受自由主義影響,在馬克思主義解釋力和共產主義實現(xiàn)等原則性問題上表現(xiàn)出了懷疑。如果不注重馬克思主義的研究方法,那么回到馬克思和把握馬克思的真精神將成為空談,由此出發(fā)所研究的馬克思主義只是在開歷史的“倒車”,其結果是不但不能達到馬克思的批判高度,更會在現(xiàn)實問題上陷入無原則批判,從而不利于在西方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馬克思主義之間形成有效對話。

      關于唯物史觀與未來社會形態(tài)的內在共通性,即如何從歷史的視角闡述共產主義的實現(xiàn)問題。馬克思認為,未來社會形態(tài)將導致兩種不同的結果,一是建構性的,一是批判性的,其基本的方法論是在批判資本邏輯和政治經濟學理論的同時建構新的政治模式和經濟制度。因為西方馬克思主義的核心是在批判資本主義的同時探索未來社會發(fā)展形態(tài),其生成性與共產主義保持著緊密而有張力的內在關系。因此,西方馬克思主義的未來走向問題本身就是對馬克思主義、對世界社會主義運動和對人類社會形態(tài)的一種反思。但是,西方左翼學者并不局限于歷史唯物主義的歷史維度,而是拓展了空間維度,建構了新的解放政治學。還有學者從西方自由主義政治的實質是生命政治生產的判斷出發(fā),打開了當代資本主義批判的另一種方式。生命政治所關涉的不僅是人的社會關系的調節(jié),更重要的是人自身的身體解放,在新時代語境下提供了解答“歷史之謎”的另一種思路。此外,身體規(guī)訓、交往異化、空間治理、加速主義等重要議題都在此層面展開,這是對唯物史觀與共產主義關系的多維剖析。任何問題的提出都是為了解決時代困惑。國內學者在西方馬克思主義研究過程中注重挖掘共產主義的“觀念”層面和唯物主義的“歷史”層面,兩者的關系在闡釋空間上進入多樣化和分散性階段。當然無論闡釋角度多么新穎,歷史唯物主義和共產主義的內在互通依舊是回答時代問題的主脈。因為只有回到共產主義與唯物史觀這一最本己的歷史使命和前提之下,我們才能更有力地回應時代話語中最為重大的理論問題,才能以共產主義理論為契機從根本上推動國外馬克思主義與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內在關系的研究。

      近年來,我國西方馬克思主義研究始終秉持習近平總書記在哲學社會科學工作座談會上的講話精神,批判性地繼承西方馬克思主義的合理因素,將它作為我們發(fā)展和保持馬克思主義活力的重要理論資源。此方面研究很好地加深了我們對什么是馬克思主義、如何發(fā)展馬克思主義的理解,讓我們更深刻地體會到,西方馬克思主義的研究立場、西方馬克思主義的歷史邏輯轉場和西方馬克思主義該往何處去等問題依舊是貫穿起馬克思主義與西方馬克思主義研究的基礎性和前提性問題。因此,在今后的研究過程中,我們要自覺擔負習近平總書記倡導的“構建中國特色哲學社會科學”的學術使命和理論任務,以問題意識明確西方馬克思主義與中國馬克思主義的研究話題,為構建21世紀中國馬克思主義學科體系貢獻自己的些許力量。

      注釋:

      ①關于“徐杜論戰(zhàn)”,可參見以下文獻:杜章智的《“西方馬克思主義”是一個含糊的、可疑的概念》(載于《馬克思主義研究》1988年第1期),徐崇溫的《關于“西方馬克思主義”的幾個問題》(載于《學術界》1994年第4期)和《就“西方馬克思主義”問題答杜章智同志》(載于《馬克思主義研究》1988年第3期)。

      ②關于“徐王論戰(zhàn)”,可參見以下文獻:徐崇溫的《評“西方馬克思主義”就是馬克思主義論》(載于《馬克思主義研究》2000年第5期),王雨辰的《我們到底應當怎樣認識和評價當代西方馬克思主義——兼答徐崇溫先生》(載于《馬克思主義研究》2002年第2期)和《當代西方馬克思主義研究中若干問題的辨析》(載于《馬克思主義研究》2000年第1期)。當然還有其他文章,在此就不再贅述。

      ③陳學明對兩人的觀點做出了精彩的評判,參見陳學明的《我們今天如何研究西方馬克思主義》(載于《求是學刊》2001年第4期)。

      ④以下是關于西方馬克思主義的三種理解。第一種是從范圍和意識形態(tài)而言,從地域上講西方馬克思主義范圍小于西方的馬克思主義,從意識形態(tài)上講又需要跟后馬克思主義、國外馬克思主義等概念進行區(qū)分。第二種是從廣義和狹義的角度而言,狹義的西方馬克思主義是指十月革命后獨立于蘇聯(lián)和西方政黨而發(fā)展起來的各種馬克思主義學說,包括盧卡奇、科爾施和葛蘭西等的思想和法蘭克福學派、結構主義馬克思主義、存在主義馬克思主義等。參見汪行福的《國外馬克思主義歷史與現(xiàn)狀的思考》(載于《哲學動態(tài)》2018年第10期)。第三種是從反思馬克思主義研究方法而言,西方馬克思主義僅指從盧卡奇的《歷史與階級意識》到1968年“五月革命”前后的特定哲學思潮,其核心特征是“從人本主義、主體性來理解歷史辯證法和馬克思主義”(參見胡大平著《西方馬克思主義哲學概論》一書第3頁)。

      ⑤張一兵教授指出,惟有通過一種新的歷史性理論邏輯界說來反省這一現(xiàn)象,即指認西方馬克思主義的歷史終結并建構出后現(xiàn)代馬克思主義、后馬克思主義思潮和晚期馬克思主義的并存新格局,才能重新審視國外馬克思主義哲學發(fā)展的新動向(參見張一兵著《文本的深度耕犁———西方馬克思經典文本解讀》一書《序》第Ⅳ頁)。

      ⑥參見張亮、孫樂強的《新時代的歷史方位與當代國外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的初心使命》(載于《山東社會科學》2020年第5期)。

      ⑦以上思考可參見以下文獻:張亮的《展望20世紀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的未來發(fā)展走向》(載于《社會科學家》2019年第12期)和《21世紀以來國外馬克思主義思潮的發(fā)展趨勢及其效應評估》(載于《馬克思主義與現(xiàn)實》2019年第6期)。

      ⑧參見王雨辰的《從經典西方馬克思主義研究到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問題與反思》(載于《學術研究》2010年第3期)和《論經典西方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貢獻及其在中國的理論效應》(載于《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研究》2019年第1期)。

      參考文獻:

      [1]韓秋紅,謝昌飛.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的前提性問題[J].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研究,2016(2):115.

      [2]王雨辰.論我國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話語體系建設的基本原則與路徑[J].山東社會科學,2018(10):7.

      [3]陳先達.馬克思恩格斯經典文本研究的雙重視角[J].中國社會科學,2014(11):14.

      [4]汪行福.“西方馬克思主義”已經終結了嗎?——與張一兵教授商榷[J].學術月刊,2006(10):9.

      [5]李佃來.阿多諾與西方馬克思主義的終結:一個再審思[J].學術月刊,2013(12):56.

      [6]王雨辰.論經典西方馬克思主義的理論貢獻及其在中國的理論效應[J].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研究,2019(1):112.

      [7]陳學明,姜國敏.評我國的國外馬克思主義研究[J].理論視野,2019(8):34.

      [8]鄒詩鵬.西方馬克思主義研究的資源性意義及其反思[J].馬克思主義理論學科研究,2019(5):158.

      [9]盧卡奇.歷史與階級意識[M].杜章智,等譯.北京:商務印書館,1992:48.

      責任編輯陸昱

      猜你喜歡
      西方馬克思主義馬克思主義哲學歷史唯物主義
      辯證法與歷史唯物主義的內在統(tǒng)一——以《資本論》第一卷為例
      歷史唯物主義的五種西方重構模式解析
      基于歷史唯物主義的馬克思正義觀再思考
      五大發(fā)展理念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基礎研究
      當代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大眾化的基本原則與推進路徑
      英國新左派文化批評的安德森印記
      西方馬克思主義生態(tài)理論探析
      葛蘭西市民社會理論研究
      記者的時代觀與歷史唯物主義的平衡
      再思批判理論與馬克思主義的關系
      山阳县| 深州市| 浮山县| 望奎县| 赤城县| 遂昌县| 孟津县| 南投市| 雅江县| 佛冈县| 额济纳旗| 遵义县| 临汾市| 成安县| 长岭县| 陇西县| 白朗县| 延吉市| 元江| 安仁县| 启东市| 正蓝旗| 城市| 延川县| 沐川县| 泾源县| 上高县| 绥棱县| 长乐市| 溆浦县| 鄱阳县| 鹤庆县| 陆河县| 永川市| 海安县| 镶黄旗| 平乐县| 靖远县| 涞源县| 永平县| 阿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