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軍初
【摘 要】目的:探討早期運動康復對急性心肌梗死經(jīng)皮冠狀動脈介入治療(PCI)術后患者心功能的影響。方法:選擇我院50例急性心肌梗死PCI術后患者作為觀察對象,隨機劃分均25例對照組和治療組,兩組均施予常規(guī)藥物治療,治療組在該基礎上施予早期運動康復治療,干預2個月后,比較二組患者左室舒張末期內(nèi)經(jīng)(LVEDD)、6 min步行試驗(6MWT)距離。結果:治療組6 min步行試驗(6MWT)距離比對照組增加,兩組差異有顯著性意義(P<0.05);與治療前比較,兩組LVEDD均有所減小,但治療組的差異有顯著意義(P<0.05)。結論:在急性心肌梗死PCI術后患者的常規(guī)治療中予以早期運動康復治療,有利于心功能的改善。
【關鍵詞】急性心肌梗死;運動康復;心功能
【中圖分類號】R473.27【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5-0019(2020)20--02
急性心肌梗死是因冠狀動脈閉塞致動脈內(nèi)血供下降或者中斷,造成心肌細胞缺血缺氧而引起心肌細胞壞死,此疾病致死致殘率較高,須及時予以有效的治療,急診PCI為最佳治療方式,后期的治療也很重要,運動康復可降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全因死亡率和再梗死,有助于更好地控制危險因素、提高運動耐量。如患者病情允許,應盡早開始康復治療[1]。本文選擇25例急性心肌梗死PCI術后患者作為治療組,在常規(guī)治療基礎上加施早期運動康復治療,取得了顯著效果,具體如下。
1 資料和方法
1.1 基本資料
選擇2019年2月-2020年1月50例我院急性心肌梗死PCI術后病例作為觀察對象。入選條件:1)納入標準:均滿足急性心肌梗死診斷標準,發(fā)病至行急診PCI術時間<12h,年齡為 18~75 歲;2)排除標準:伴其他嚴重性疾病患者,存在溝通障礙患者;有精神疾病患者。隨機劃分為各25例的對照組和治療組。對照組男14例,女13例,平均年齡53.22±4.02歲;治療組男12例,女13例,平均年齡52.22±3.72歲。經(jīng)兩組患者基本資料對比無明顯差異(P>0.05)。
1.2 方法
兩組患者均施予常規(guī)性治療,按照要求實施護理。在該基礎上治療組施予早期運動康復治療,操作見下:1)d1~d6,囑咐患者臥床休息,指導其完成相關日常生活項目,比如進食,被動活動關節(jié),于同一名護士幫助患者被動運動雙下肢。在急性心肌梗死介入血運重建后24小時后進行,患者取仰臥位,輔助患者一側下肢屈髖屈膝狀態(tài),均成直角,一手托住患者膝關節(jié),另一手握足跟部,向上被動伸展膝關節(jié),使大腿與小腿成角大于135度后,伸髖伸膝至水平位為一個循環(huán)。運動3 min后活動另一側,反復交替運動半小時。2)d7出院至PCI術后2個月,每日步行為主的運動方式,將速度控制為60~80m/min,30min/次,7次/周 ;運動結束后,指導患者行 5~10min 原地動作訓練,如擴胸運動、緩慢交替抬腿運動、上肢伸展運動。
1.3 評價指標
比較運動康復干預前及干預2個月后左室舒張末期內(nèi)徑(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diameter,LVEDD)[2]。干預2個月后兩組患者6 min步行試驗(6MWT)距離。
1.4 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分析
將本次研究的所有數(shù)據(jù)均利用專業(yè)統(tǒng)計學軟件(SPSS19.0)處理和分析數(shù)據(jù)。以均數(shù)±標準差()代表計量資料,并用t比較檢驗;以百分比代表計數(shù)資料,用檢驗,如果結果顯示P<0.05說明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治療組6MWT(352.18±41.23 m),對照組6MWT(313.14±42.78 m),兩組差異有顯著性意義(P<0.05)。與治療前比較,兩組LVEDD均有所減小,對照組的差異無顯著意義(P>0.05),但治療組的差異有顯著意義(P<0.05)。見表1。
3 討論
急性心肌梗死作為心血管內(nèi)科疾病中較常見的一種疾病,其臨床癥狀表現(xiàn)以持續(xù)劇烈胸痛為主,部分患者還可出現(xiàn)心律失常、猝死或者急性循環(huán)功能障礙等病癥,該病發(fā)病急且病情發(fā)展快,容易引起各種并發(fā)癥,影響患者生命安全。臨床實踐證實,急性心肌梗死為危急重癥,急診PCI治療為首選治療方式,但術后同時還需加強早期康復運動訓練,通過早期康復運動,可減少由于臥床而引起的各種不適,有利于預防和減少各種并發(fā)癥的發(fā)生,有效改善患者可能存在負性心理,可改善心功能[3]。陳宣蘭等學者曾就早期康復運動對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作用進行了研究分析,文獻報道指出,經(jīng)早期康復運動的實施,急性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得到顯著改善,且生活質(zhì)量也明顯提高[4]。本文研究結果也表示,施予早期運動康復治療的治療組,心功能指標優(yōu)于對照組(P<0.05)。
綜上言之,在急性心肌梗死的臨床中實施早期運動康復治療,可有效改善患者心功能,推薦使用。
參考文獻
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診斷和治療指南(2019)[J].中華心血管病雜志,2019,47(10):766-783.
馬瑩.康復運動訓練對急性心肌梗死PCI術后患者呼吸功能及生活質(zhì)量的影響[J].臨床醫(yī)學研究與實踐,2018,31(31):158-160.
呂利群,權婧,孫琦,成逸,馬妍潔.新型心臟康復模式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術后的影響[J].重慶醫(yī)學,2019,48(18):3199-3201.
陳宣蘭,江華,許衛(wèi)江, 等.早期康復運動對改善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力衰竭患者心功能的作用[J].重慶醫(yī)學,2019,48(20):3585-3586,359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