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靜嫻
【摘 要】目的:探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療圍手術期選擇護理安全管理的應用價值。方法:本次研究對象將從我院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間,選取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均進行圍手術期,之后使用抽簽的方法分為對照組和觀察組,對照組30例應用常規(guī)護理,觀察組30例應用護理安全管理,比較2組患者的心率變化情況以及不良反應率。結果:觀察組心率不穩(wěn)定情況均低,不良反應率均低,P<0.05。結論: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療圍手術期選擇護理安全管理,效果顯著,可減少患者心率不穩(wěn)定情況,并降低不良反應發(fā)生率,值得進一步推廣。
【關鍵詞】護理安全管理;圍手術期;急性心肌梗死
【中圖分類號】R473.5【文獻標識碼】B【文章編號】1672-3783(2020)11-33--02
急性腦梗死是心血管內科常見的疾患,該疾病的高發(fā)人群普遍于老年人,主要發(fā)病原因是冠狀動脈突然堵塞,血液一時供應不出來導致心肌壞死[1]。該疾病發(fā)生時,應及時去醫(yī)院治療,體內心肌酶活性一旦上升,會引發(fā)起心率不穩(wěn)定的情況,嚴重的話會導致休克,嚴重影響生命安全[2]。常見治療急性腦梗死的方法為手術治療,但是介入護理治療效果更佳,護理可以突出護理人員的專業(yè)度,還能提升治療效果[3]。因此,我院選取了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分析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療圍手術期選擇護理安全管理的應用效果,現(xiàn)將數據統(tǒng)計并報告如下。
1 資料/方法
1.1 一般資料
將我院2018年5月至2019年5月間,選取的60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列為本次研究對象,予以抽簽方式分為對照組30例、觀察組30例。觀察組一共有15例男性,剩余15例為女性,年齡55-78歲,平均年齡(66.78±10.18)歲;對照組一共16例男性,剩余14例為女性,年齡53-79歲,平均年齡(66.73±10.13)歲。2組患者普通資料比較的統(tǒng)計學結果(P>0.05),提示具有可比性。
排除標準:①帶有精神疾病者。
納入標準:①自愿參加本次研究。②確診為急性腦梗死患者。
1.2 護理方法
對照組采用常規(guī)護理。護理方法:①對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身體狀況進行檢查和評估;②實施手術前后的基本護理。
觀察組采用護理安全管理。護理方法:①加強心導室藥物管理,讓專業(yè)部門工作人員及時補充藥物和急救用品,確保藥物完整性,且及時把過期藥物處理掉。②護理人員管理,對護理人員采取優(yōu)質的護理制度,及時改正在實施護理中出現(xiàn)的問題,保持對患者的責任心,測試好護理人員的專業(yè)度以及工作質量[4]。③心理輔導管理,建立信任關系,給予幫助指導。告知急性腦梗死患者手術前后的注意事項,及時給予患者適當的安慰,開導患者,傳遞積極向上的能量,耐心細致的對患者進行必需的護理,盡可能消除患者的焦慮以及恐懼等其他心理因素。
1.3 觀察指標
護理期間,對觀察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與對照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兩組之間的護理作為依據,經過護理后,對比觀察組患者與對照組患者術后心率不穩(wěn)定情況以及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的差異性。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SPSS26.0統(tǒng)計軟件實施各項研究分析,在實習生各項指標中涉及計數資料,用百分比表示/卡方檢驗,涉及指標的計量資料用()表示/T值檢驗,兩組各項指標中(心率不穩(wěn)定以及不良反應率)存在差異,則P<0.05表示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觀察組患者護理后心率不穩(wěn)定發(fā)作次數為(1.7±0.4)次,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10%;對照組患者護理后心率不穩(wěn)定發(fā)作次數為(3.1±1.2)次,不良反應發(fā)生率為33.33%;兩組患者差異較為顯著,具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3 討論
急性心肌梗死是我國普遍高發(fā)的疾病,該疾病人群多數為老年人,近年來,年輕群體也呈現(xiàn)上升的趨勢,由于冠狀動脈突發(fā)性梗塞,血液流動受到阻礙使心肌壞死,從而引發(fā)起急性心梗死[5]。誘發(fā)的病因主要為:①過度勞累,體力透支,心臟承受壓力過度;②情緒過激;③過度飲食,血小板急劇上升形成血栓;④刺激運動項目;⑤抽煙喝酒,長期抽煙喝酒會心肌缺氧。該疾病發(fā)病時心臟會出現(xiàn)半小時以上的絞痛感或感覺很悶,一旦出現(xiàn)這種癥狀,及時去醫(yī)院拍心電圖檢查是否為急性心肌梗死,如未及時治療,嚴重威脅生命安全。
護理安全管理是護理人員根據自身專業(yè)度,針對患者實際情況來實施一系列服務。在心電監(jiān)護中,很多工作人員由于其他影響,會導致患者波形不精準,對患者病況難以診斷。護理安全管理主要針對于患者病況,展開密切觀察,在患者心率不穩(wěn)定的情況下,及時通知主治醫(yī)生搶救,實施護理工作,保證患者的生命安全。時刻保持責任心,在治療中讓患者心理保持舒暢的狀態(tài),消除患者焦慮及恐懼的心理因素,降低患者自身的精神壓力,從而穩(wěn)定患者心率不穩(wěn)定情況[6]。
本文數據顯示,觀察組心率不穩(wěn)定情況均低,不良反應率均低,P<0.05。
綜上所述,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療圍手術期選擇護理安全管理,安全性高,減少心率不穩(wěn)定情況,不良反應率低,值得推廣。
參考文獻
易文艷.急性心肌梗死急診介入治療圍手術期護理相關研究[J].當代護士(上旬刊),2018,25(11):63-65.
任越蓉.護理安全管理在心臟介入手術治療患者圍手術期中的應用價值[J].醫(yī)療裝備,2018(16):189-190.
譚莉.綜合護理干預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治療中的應用價值[J].中國當代醫(yī)藥,2018,25(27):180-182.
于蘭.綜合護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療中的應用研究[J].中國醫(yī)藥指南,2019,17(02):238-239.
王曉靖,張楠楠,郭玉翠.綜合護理干預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療中的應用[J].保健醫(yī)學研究與實踐,2018,15(05):79-82.
宋誠誠,周海艷,羅長軍.綜合護理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介入治療中的應用研究[J].心血管病防治知識(學術版),2019,9(08):70-71.